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58
1
作者 朱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8-282,共5页
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是实现我国教育强国梦的重要举措,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统筹考虑包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内的多方面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重项目申报、轻规划论证,重基础建设、轻运行管理,重规模数量、轻利用效率,... 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是实现我国教育强国梦的重要举措,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统筹考虑包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内的多方面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重项目申报、轻规划论证,重基础建设、轻运行管理,重规模数量、轻利用效率,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等主要问题。改革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高水平大学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针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辩证关系,从改革实验室建设程序、完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与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大学建设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建设程序 管理制度 管理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思路——实验室安全周初探 被引量:63
2
作者 杜云翔 吴福根 +1 位作者 刘贻新 严文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82,共4页
通过参与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安全周的筹备及落实过程的,对安全周的教育形式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中的经验与不足,继而从管理者的角度对国内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反思,得出在高校现有条件下,只有通过对实验室安全工... 通过参与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安全周的筹备及落实过程的,对安全周的教育形式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中的经验与不足,继而从管理者的角度对国内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反思,得出在高校现有条件下,只有通过对实验室安全工作检查和落实方式的不断创新,加强其可操作性,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成效和高校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理工类大学 安全周 管理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赴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考察的启示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贻新 王成勇 +1 位作者 吴福根 陈浪诚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24,共5页
结合当前国内高校实施"协同创新计划"的背景,分析了在这种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方面的不适应性,在借鉴了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做好实验室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加强实验室... 结合当前国内高校实施"协同创新计划"的背景,分析了在这种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方面的不适应性,在借鉴了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做好实验室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加强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等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改进实验室工作,以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支撑和推进"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资源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广州大学城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模式探索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浪城 吴福根 刘贻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1-244,共4页
广州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是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倡导的项目,也是大学城内各高校的共同需求。论文分析了目前实验室资源共享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同时结合协同创新理念,对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新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 广州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是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倡导的项目,也是大学城内各高校的共同需求。论文分析了目前实验室资源共享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同时结合协同创新理念,对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新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四位一体"、"共建共享"、"虚实结合"及"线上线下"等共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资源共享 广州大学城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和实践 被引量:47
5
作者 陈浪城 吴福根 邱伟青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73-276,共4页
该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提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模式,即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实验平台、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以及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3个方面.结合广东工业大... 该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提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模式,即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实验平台、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以及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3个方面.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实践经验,从管理体制、资源利用、协同育人、开放共享、文化建设5个方面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新工科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综合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7
6
作者 熊嘉雯 严文锋 +2 位作者 方岩雄 王华辉 陈浪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2-307,共6页
对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构建了实验室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对接实验耗材采购平台、实验室建设、化学品管理、危险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安全检查管理、安全教育及准入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功能;形成化学品管... 对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构建了实验室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对接实验耗材采购平台、实验室建设、化学品管理、危险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安全检查管理、安全教育及准入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功能;形成化学品管理“采购—管理—回收”,可视化安全检查“检查告知—隐患整改—审核跟踪”和安全准入管理“危险源—危险项目评估—安全教育”3个全流程工作信息链,深化细化安全教育,精准建设人防、物防、技防的安全保障网络,优化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系统开发 动态响应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协同理念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梁君 吴福根 +1 位作者 杜云翔 陈浪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7-241,258,共6页
深入分析了目前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业务系统繁多,信息化建设落后,实验室日常管理乏力等。基于SIR(Staff and Instruments in Rooms)三维协同的理念,提出整合各系统的解决方法:从目前各业务系统中提取基础数据接入数据中枢,构建信息化管... 深入分析了目前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业务系统繁多,信息化建设落后,实验室日常管理乏力等。基于SIR(Staff and Instruments in Rooms)三维协同的理念,提出整合各系统的解决方法:从目前各业务系统中提取基础数据接入数据中枢,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从人员、物资到用房全方位的实验室管理创新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最后提出该管理模式后期的运营与维护的难点及长期建设—基础数据夯实和技术团队沉淀。实践表明,该管理模式有助于学校全面而立体的实验室管理,实现精细化、现代化、人性化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管理模式 信息化建设 人员、物资、用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对实验室建设负荷的数据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梁君 朱榕 陈浪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9-264,共6页
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采购业务量为切入点,该文深入调研了2012—2017年学校投入到实验室建设的资金状况,着重从整体业务量、个体业务量、环节业务量三个层面的多项统计数据分析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周期前后实验室... 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采购业务量为切入点,该文深入调研了2012—2017年学校投入到实验室建设的资金状况,着重从整体业务量、个体业务量、环节业务量三个层面的多项统计数据分析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周期前后实验室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负荷增长状况,提出了创建抗压型实验室管理流程的策略,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实验室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水平大学 实验室建设 建设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建设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 被引量:61
9
作者 陈浪城 严文锋 刘贻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85-288,共4页
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育人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现状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论文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内涵,指出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点从构建"... 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育人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现状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论文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内涵,指出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点从构建"以人文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创新实验室安全文化活动载体、提倡学生自我管理以及加强"实验室安全"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着手,设计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路径,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实验室 安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视角下联合实验室的PBL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贻新 李明 张光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4,220,共5页
在介绍PBL培养模式的具体特征和要素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式的协同机制、与协同创新战略的一致性。基于联合实验室的PBL培养模式是在当前形势下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结合广东工业大学的实际,在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实践... 在介绍PBL培养模式的具体特征和要素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式的协同机制、与协同创新战略的一致性。基于联合实验室的PBL培养模式是在当前形势下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结合广东工业大学的实际,在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多方面给出了PBL培养模式实施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联合实验室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教学经费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浪城 鲍鸿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64,共3页
分析了高校实验教学经费的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实验教学经费的量化分配方案,并指出如何有效监管实验教学经费的使用。
关键词 实验教学经费 量化分配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研实验室用房有偿使用难点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浪城 陈天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1-263,共3页
科研实验室供需矛盾是当前不少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破解这一困境的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对科研实验室用房进行有偿使用。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用房动态管理工作实践,指出科研实验室用房有偿使用中存在的主要... 科研实验室供需矛盾是当前不少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破解这一困境的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对科研实验室用房进行有偿使用。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用房动态管理工作实践,指出科研实验室用房有偿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并对有偿使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有偿使用具体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实验室用房 有偿使用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改革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53
13
作者 陈浪城 杜青平 +1 位作者 邱伟青 严贤妹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0-262,272,共4页
结合中国"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研究新形势下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科学解决方案。广东工业大学提出了建设"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提倡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新模式,突出实践育人;探索... 结合中国"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研究新形势下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科学解决方案。广东工业大学提出了建设"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提倡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新模式,突出实践育人;探索并实践教育体系"层次化"、教育内容"模块化"、教育队伍"专业化"以及教育模式"一体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实验室安全 教育改革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7
14
作者 丁政 吴福根 徐小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8-231,234,共5页
针对实验教师评价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构建高校实验教师评价体系的目标和科学公正、完整独立、易操作且抗干扰的3项原则,尝试构建了发展性与奖惩性并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验教师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8个形成性评价... 针对实验教师评价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构建高校实验教师评价体系的目标和科学公正、完整独立、易操作且抗干扰的3项原则,尝试构建了发展性与奖惩性并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验教师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8个形成性评价定性指标和6个总结性评价定量指标。提出了实验教师评价体系的实施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师队伍 评价体系 发展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工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浪城 吴福根 刘贻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146,157,共4页
分析了目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存在的粗放型投入、偏离实验教学主线、特色不突出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进行内涵式发展,构建多学科共享的实验中心,建设实验、实践、科研相结合的综合型实验中心和协同育人实验中心... 分析了目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存在的粗放型投入、偏离实验教学主线、特色不突出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进行内涵式发展,构建多学科共享的实验中心,建设实验、实践、科研相结合的综合型实验中心和协同育人实验中心。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实践,总结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经验,以及通过中心建设促进学校实验室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室建设 内涵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工科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醒文 陈浪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1-273,276,共4页
分析了地方工科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包括强化责任意识、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平台、规范对外投资、加强队伍建设以及做好信息公开及监管工作等措施,并结合广东... 分析了地方工科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包括强化责任意识、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平台、规范对外投资、加强队伍建设以及做好信息公开及监管工作等措施,并结合广东工业大学资产管理工作经验进行实践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 管理机制 地方工科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工科实验竞赛实施路径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浪城 杨月榕 +2 位作者 林烈青 于敏 方岩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4-180,195,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新工科实验竞赛和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了广东工业大学新工科实验竞赛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困境基础上,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提出健全竞赛设计机制、健全竞赛育人机制、健全竞赛保障机制...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新工科实验竞赛和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了广东工业大学新工科实验竞赛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困境基础上,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提出健全竞赛设计机制、健全竞赛育人机制、健全竞赛保障机制的实施路径,并从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学科交融和实践育人4个维度构建新工科实验竞赛体系,旨在为工科院校的学科竞赛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借鉴,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工科实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新工科 实验竞赛 实施路径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定编定岗方法与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浪城 邱伟青 +1 位作者 于敏 杜青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9-242,共4页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更好为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根据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地位不高、定位不明、管理体制落后、岗位职责不清晰等问题,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技术队伍现状,以及“高水平大学”...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更好为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根据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地位不高、定位不明、管理体制落后、岗位职责不清晰等问题,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技术队伍现状,以及“高水平大学”建设对实验技术队伍的需求,提出定编精确测算方法和精细化岗位设置方案,及时解决了实验技术队伍编制核算问题,建立了实验技术队伍激励机制。同时经过2年多的实践运行,面对测算方案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科学的优化策略和解决方案,有效破解实验技术队伍定编定岗的难题,为理工科院校实验技术定编定岗改革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术队伍 定编定岗 测算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力纲 陈文静 白秀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180,共7页
基于当前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面临培养固化、课程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考核体系缺位以及师资队伍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结合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求,提出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构建多专业交叉融合、迭代更新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结... 基于当前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面临培养固化、课程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考核体系缺位以及师资队伍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结合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求,提出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构建多专业交叉融合、迭代更新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元化考核机制和加强师资实践能力建设的集成电路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我校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的建设实践,佐证了基于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开展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产业学院 集成电路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实践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杜青平 陈浪城 +2 位作者 石瑛 尹光彩 李冬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7-200,223,共5页
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环境生态视野、管理知识和技能会深入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因此,急需具备更高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为我国企业转型提供环境生态的保护。如何结合新形势和地方特色提高学生“新工科... 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环境生态视野、管理知识和技能会深入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因此,急需具备更高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为我国企业转型提供环境生态的保护。如何结合新形势和地方特色提高学生“新工科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实践,培养具有生态学学科视野、积极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生态规划和管理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通过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PBL+双语多模式课程教育实施、强化新工科教育的实践课程设计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课程规划-多模式课程教育-企业协作新工科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达到了新工科人才综合素养的各项标准要求,并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培养模式 环境生态工程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