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1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共1页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学科组成,其中"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有教职工...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学科组成,其中"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有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教授20人,副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4人。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城市公用设备系、道路交通运输系、工程管理系、测绘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实验中心8个部门。现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工业大学 城市地下空间 工程管理 道路交通运输 测绘工程 博士学位教师 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 公用设备 力学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2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共1页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学科组成,其中"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有教职工...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学科组成,其中"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学院有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教授21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人。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城市公用设备系、道路交通运输系、工程管理系、测绘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实验中心8个部门。现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工业大学 城市地下空间 工程管理 道路交通运输 博士学位教师 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 公用设备 测绘科学 力学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3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 ”四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学科组成,其中“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广东工业大学 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科 科学与技术 相关学科 重点学科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广州市交通碳排放量驱动因素和预测分析
4
作者 吴烨 尹应梅 +1 位作者 肖宇 胡三根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47-2154,共8页
交通运输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在“双碳”目标政策背景下,准确掌握广州市交通碳排放特征对实现交通减排目标至关重要。采用“自上而下”法核算1997−2022年广州市交通碳排放量,结合碳排放强度、能源碳排放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引入客... 交通运输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在“双碳”目标政策背景下,准确掌握广州市交通碳排放特征对实现交通减排目标至关重要。采用“自上而下”法核算1997−2022年广州市交通碳排放量,结合碳排放强度、能源碳排放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引入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人均GDP和城镇化率4个指标通过灰色关联法研究驱动因素,最终构建灰色预测和Arima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排放趋势。结果表明:①1997−2022年,广州市交通碳排放总量增长335%,由346.20×10^(4) t增至1507.22×10^(4) t,年均增速6.73%。柴油、汽油、煤油碳排放量合计占比超80%,其中柴油始终是主导能源(2022年占40.5%)。碳排放强度由1997年的2.06×10^(4) t/(10^(8)元)降至2022年的0.93×10^(4) t/(10^(8)元),降幅达54.9%。②关键驱动因素中,城镇化率对碳排放增长影响(灰色关联度0.8725)最大,高于人均GDP、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③组合模型预测显示,2023−2042年广州市交通碳排放量年均增速将降至0.70%。研究显示,1997−2022年广州市交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主要源自柴油等传统能源,而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城镇化率是其核心驱动因素,未来碳排放增速预计放缓,说明广州市减排工作有效,有力地推进了“双碳”目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碳排放 自上而下 组合预测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丽娟 刘勇健 +4 位作者 吴炎海 朱江 郭永昌 刘锋 钟根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9-173,共5页
实践教学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强化能力、突出特色"的思路,构建了集创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探讨了工程化背景下构建以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强化能力、突出特色"的思路,构建了集创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探讨了工程化背景下构建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实践性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构建了"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四层次多维"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四层次阶梯形"实践教学目标,"四步导向式"实践教学模式,形式多样的资源库,加强实践保障体系建设等系列改革措施,旨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期对同类院校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 创新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龙跃凌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1年第7期99-100,共2页
文章分析了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开展现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的特点,针对我国不同层次本科院校的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土木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中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授课方式等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 双语教学 授课方法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暗挖洞桩法车站拱顶矢跨比对钢管桩受力和地面沉降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王阿龙 李现朋 卢鉴钧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142,共6页
[目的]拱顶矢跨比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暗挖洞桩法车站的建筑高度,以及车站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的安全性,需对拱顶矢跨比对钢管桩的受力以及地面沉降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拱顶结构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拱顶矢跨比下的... [目的]拱顶矢跨比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暗挖洞桩法车站的建筑高度,以及车站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的安全性,需对拱顶矢跨比对钢管桩的受力以及地面沉降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拱顶结构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拱顶矢跨比下的结构内力。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建立车站-地层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值和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模型的合理性。同时研究了暗挖洞桩法施工时钢管桩的力学特性,以及其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拱顶矢跨比从0.20到0.40变化时,拱顶结构的最大弯矩、最大轴力及最大剪力均呈递减趋势,钢管桩的最大轴力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当拱顶矢跨比为0.30时,中桩轴力为最小;随着拱顶矢跨比的增大,地面沉降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地面沉降控制最优的拱顶矢跨比为0.30,比拱顶矢跨比为0.20时减少了34%。导洞施工和扣拱施工是地面产生沉降最明显的两个阶段,合理的拱顶矢跨比会提高导洞施工和扣拱施工阶段地面沉降量的占比,进而减弱后续车站主体结构土体开挖对土层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 暗挖洞桩法 钢管桩受力 地面沉降 拱顶矢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小样本学习模型的淡水水质参数反演方法
8
作者 孙盛 郑成钊 +1 位作者 周巨锁 余旭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5,共7页
在水质反演任务中,传统方法主要依赖物理模型来推导水质参数与遥感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气象条件、水文地理条件发生变化时,模型的预测性能不佳。为了提升反演方法的性能,提出将小样本学习方法应用于水质参数的预测,设计了一个局部描述符... 在水质反演任务中,传统方法主要依赖物理模型来推导水质参数与遥感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气象条件、水文地理条件发生变化时,模型的预测性能不佳。为了提升反演方法的性能,提出将小样本学习方法应用于水质参数的预测,设计了一个局部描述符权重注意力模块,将其集成到经典的小样本学习网络DN4中。该模块能够更有效地提取水质特征的局部描述符,从而提升模型在训练集数据量有限条件下的泛化能力和反演精度。收集了新丰江水库、良德水库等8个水库的水质数据,与哨兵二号卫星(Sentinel-2A、Sentinel-2B)遥感图像数据源进行匹配,共成功匹配210景图像,并构建了水质数据训练集和测试集。开展了定量实验,结果表明,新的反演方法在多个水质反演应用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验证了所提出模块在水质反演领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学习 注意力模块 水质反演 深度最近邻网络 局部描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角钢约束型剪切钢板阻尼器力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何嘉年 李起敏 +2 位作者 何志明 陈士哲 赵东卓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4,共12页
针对传统剪切钢板阻尼器(shear panel dampers,SPD)因焊接残余应力易发生脆性破坏以及薄钢板固有的屈曲破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角钢约束型剪切钢板阻尼器(prefabricated angle steel-constrained shear panel damper,PASPD),详... 针对传统剪切钢板阻尼器(shear panel dampers,SPD)因焊接残余应力易发生脆性破坏以及薄钢板固有的屈曲破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角钢约束型剪切钢板阻尼器(prefabricated angle steel-constrained shear panel damper,PASPD),详细阐述了其构造形式、工作机制及技术特征。设计并制作了2个装配式角钢约束型剪切钢板阻尼器试件,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该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并揭示了角钢在该阻尼器中的工作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角钢约束型剪切钢板阻尼器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优异的耗能能力;增加腹板厚度虽可延缓角部开裂的发生,但不会改变阻尼器的最终破坏模式;通过角钢对腹板边界进行合理约束,能够优化阻尼器的应力应变分布,使其变形和耗能集中在中部区域;与传统剪切钢板阻尼器相比,PASPD表现出更优的延性性能以及更高的累积能量耗散。有限元模拟分析表明:翼缘连接板与侧边角钢的协同作用能优化PASPD剪切传力路径,引导其腹板应力和应变分布更加均匀,形成理想的腹板剪切耗能机制,以提升PASPD的稳定性和滞回耗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钢板阻尼器 金属阻尼器 性能试验 破坏特征 耗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端侧后注浆理论及承载特性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振坤 陈炫霖 +5 位作者 唐孟雄 凌造 都喜东 徐峰 贺绍阳 梁仕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5,共12页
意义管桩后注浆可有效改善桩-土接触界面物理力学性质,在提高管桩摩阻力、减少上部结构沉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展通过对管桩后注浆工艺、后注浆理论、管桩注浆后的承载性能、管桩-注浆体-土接触界面剪切性能等进行综述,展望了管... 意义管桩后注浆可有效改善桩-土接触界面物理力学性质,在提高管桩摩阻力、减少上部结构沉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展通过对管桩后注浆工艺、后注浆理论、管桩注浆后的承载性能、管桩-注浆体-土接触界面剪切性能等进行综述,展望了管桩后注浆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后注浆对提高中小直径管桩承载力有一定作用;注浆后,中掘法管桩的承载力一般超过了4 000 kN、静钻根植竹节桩的承载力可提升20%以上、随钻跟管桩承载力普遍超过20 000 kN。(2)现有的注浆理论推动了注浆技术的发展,虽然相关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存在差异,但可以给出浆液扩散的初步轮廓和扩散范围,为注浆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科学指导。(3)桩-浆-土接触界面的研究大多以剪切试验为载体,研究浆-土接触界面剪切性能这一宏观表象,很少涉及注浆液以注浆根系、爪牙和毛细爪牙的形式伸入土体并与土体进行关键离子交换从而提高桩-浆-土接触界面黏结强度的宏微观扩散本质。(4)现有注浆研究大多止步于注浆结果分析,较少涉及注浆机理,对浆液在地层中的流动扩散规律认识不够清晰。结论与展望桩侧注浆液渐进性流动过程可视化分析、注浆体三维尺寸定量表征、管桩注浆过程智能化监测、新型管桩桩侧注浆工艺研发是未来管桩桩侧后注浆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桩 后注浆 承载特性 加固机理 注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地聚物固化滨海软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德銮 余洋 梁仕华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39,共27页
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大面积的深厚滨海软土地层,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高、有机质含量高、承载力低、透水性低和变形稳定时间长的“三高两低一长”的显著特征,化学固化是其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水泥固化滨海软土面临耐久性差、能... 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大面积的深厚滨海软土地层,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高、有机质含量高、承载力低、透水性低和变形稳定时间长的“三高两低一长”的显著特征,化学固化是其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水泥固化滨海软土面临耐久性差、能耗和碳排放高的挑战。碱激发地聚物是一种绿色低碳、高效环保的胶凝材料,探究其对滨海软土的固化效果和固化机制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地聚物固化滨海软土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碱激发地聚物滨海软土固化体的强度和水稳定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阐明了碱激发地聚物对滨海软土的多尺度耦合固化机制,讨论了当前针对地聚物滨海软土固化体研究的不足,分析了碱激发地聚物固化滨海软土的可持续性,探讨了具有前沿性的潜在研究建议,为碱激发地聚物滨海软土固化体的后续科学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新的思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软土 碱激发地聚物 多尺度固化机制 水稳定性 可持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卢建锋 傅惠 王小霞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0,共6页
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部门,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应努力降低其碳排放量.本文定义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建立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解模型,其影响因素分为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两类.以吉林省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部门,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应努力降低其碳排放量.本文定义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建立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解模型,其影响因素分为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两类.以吉林省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因素是影响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结构调整因素抑制了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增加.各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促进了总碳排放效率的增加,铁路运输促进了总碳排放效率的降低,其他运输方式对总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碳排放效率 因素分解模型 运输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荷载作用下钢弹簧浮置板隔振道路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锦华 李碧坤 +3 位作者 陈伟 陈海斌 黄龙田 邹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为降低城区道路汽车荷载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影响,设计一种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隔振道路,对浮置板的动力学设计参数进行研究。在浮置板缩尺模型有限元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选取浮置板长度、厚度、弹簧刚度、弹簧支承间距4个参数及不同水平值,进... 为降低城区道路汽车荷载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影响,设计一种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隔振道路,对浮置板的动力学设计参数进行研究。在浮置板缩尺模型有限元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选取浮置板长度、厚度、弹簧刚度、弹簧支承间距4个参数及不同水平值,进行正交试验,建立81个样本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模态分析法,研究各参数对浮置板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影响;实测交通荷载激励,分析激励作用下浮置板结构在时域和频域的响应,并通过Z振级和插入损失探讨浮置板结构各参数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各样本基频主要分布在4~10 Hz之间,基频直接影响钢弹簧浮置板的隔振性能;随着浮置板长度的减小、厚度的增大、弹簧刚度的减小、支承间距的增大,浮置板结构的隔振效果明显提高;交通荷载激励下,浮置板结构振动放大频段位于基频附近及14~18 Hz范围;VL z振级在0~18 Hz范围内随频率增大而增大,之后随频率增大而降低,但未超过72 dB;对于0~40 Hz范围内的振动响应,样本最大减振量为40.6 dB,基频处放大量最大为17.4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荷载 钢弹簧浮置板道路 模态分析 振级 插入损失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应力特征下川南深层页岩高温真三轴压裂物理模拟试验
14
作者 刘宇鹏 常鑫 +4 位作者 杨春和 郭印同 侯振坤 李双明 贾长贵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04-3116,共13页
当前深层页岩已成为页岩气探勘开发的主阵地,渝东南地区作为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其独特的高温、层理发育和走滑应力地质特征导致水力压裂缝高扩展受限,严重阻碍了页岩气的增产改造。基于此,开展温度-结构-应力三控机制影响下的真实... 当前深层页岩已成为页岩气探勘开发的主阵地,渝东南地区作为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其独特的高温、层理发育和走滑应力地质特征导致水力压裂缝高扩展受限,严重阻碍了页岩气的增产改造。基于此,开展温度-结构-应力三控机制影响下的真实页岩大尺寸真三轴物理模拟压裂试验,系统探究了温度、压裂液黏度、注入排量和地应力差等关键参数对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机制,并采用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对储层水力压裂改造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三控机制作用下,压后缝网形态呈现扁平化特征,热冲击活化层理诱导裂缝转向,显著抑制缝高扩展;应力差增大、采用高黏压裂液和大注液排量施工可促进裂缝穿层扩展。高温环境虽弱化岩石破裂强度,但会增强岩石塑性特征,导致延伸压力升高;压裂液黏度对延伸压力呈非线性调控,中等黏度可平衡滤失效应与黏滞阻力,实现延伸压力优化。储层整体改造效果分析表明,高温和大排量泵注显著提升缝网分形维数,暂堵压裂技术对促进体积改造和提高缝网复杂度效果显著。热冲击引发弱面张性扩展,且在裸眼段生成大量微裂纹,采用暂堵压裂工艺可重构流体能量分布,有效沟通未被利用的裂缝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走滑应力 层理 水力压裂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路网大气环境容量为基础的交通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小霞 韩霜 +1 位作者 卢建锋 尹应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70,共5页
路网大气环境容量是确定路网交通环境容量的重要依据。在阐述路网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的线性规划优化法、A-P值法、模拟法和箱式法4种常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路网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的改进方法,建立路网交通环境容量模型,合理选取机动车... 路网大气环境容量是确定路网交通环境容量的重要依据。在阐述路网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的线性规划优化法、A-P值法、模拟法和箱式法4种常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路网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的改进方法,建立路网交通环境容量模型,合理选取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分担率、大气污染物的浓度目标值、平均风速、混合层高度等模型参数,将其代入模型中计算得到2015年CO、HC、NOx、PM10的路网交通环境容量值,将该结果与2015年的尾气污染物预测值相比较,得到路网交通环境容量的控制应重点控制机动车NOx排放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环境容量 箱式法 大气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机场陆侧智慧交通系统感知水平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金雷 王银银 +1 位作者 傅惠 刘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65-3372,共8页
智慧交通系统感知体系是机场陆侧机电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新兴领域,其感知水平对建设决策和设施规划具有基础意义。针对机场陆侧智慧交通系统感知水平的评价需求,选取机场陆侧感知设备、感知数据特性以及信息应用水平3个指标为二级评价指标... 智慧交通系统感知体系是机场陆侧机电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新兴领域,其感知水平对建设决策和设施规划具有基础意义。针对机场陆侧智慧交通系统感知水平的评价需求,选取机场陆侧感知设备、感知数据特性以及信息应用水平3个指标为二级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uzzy-AHP)的机场陆侧智慧交通系统感知水平评价模型,并通过各指标的敏感性分析说明该方法的应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交通 感知水平 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朱江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10,共3页
通过分析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 ,说明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聚丙烯纤维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抗冲击、抗冻性能 ,改善混凝土的抗疲劳特性。文中还介绍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及设计施工方法。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路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的螺栓损伤检测
18
作者 吴杰 黄楚越 +2 位作者 韩贝林 邹超 黄仕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54-1764,1775,共12页
针对传统人工螺栓损伤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算法,该算法能够检测出螺栓的正常、缺失、松动和锈蚀4种状态,并且对于难以识别的轻微松动状态也能做出针对性处理。该算法可分为2个部分:第1分支... 针对传统人工螺栓损伤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算法,该算法能够检测出螺栓的正常、缺失、松动和锈蚀4种状态,并且对于难以识别的轻微松动状态也能做出针对性处理。该算法可分为2个部分:第1分支,对单阶段的目标检测算法YOLOv7-tiny进行改进,提出两阶段的YOLOv7-tiny-CM算法,直接进行螺栓损伤检测;第2分支,针对轻微松动情况,利用U-Net算法与图像处理技术直接检测出螺栓松动角度。经实验验证,第1分支所提的两阶段YOLOv7-tiny-CM算法在保持较低计算量的同时,能够达到更精准的检测性能;第2分支所提的松动识别算法能够直接计算出螺栓松动角度,不论是单螺栓识别还是多螺栓识别,误差均在1.7°以内。研究结果对于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螺栓损伤检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图像分割 螺栓检测 结构健康监测 YOLOv7 角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改性高延性碱激发混凝土的断裂性能
19
作者 梁振升 张伯涛 +2 位作者 梁瑞庆 曾俊锋 郭永昌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03-2513,共11页
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粉作为骨料制备PET改性高延性碱激发混凝土(PHDAC),在促进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绿色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PHDAC的断裂行为模式尚不明确。本文研究了PET粉体积替代石英砂(替代率分别为0%、15%、30%和45%... 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粉作为骨料制备PET改性高延性碱激发混凝土(PHDAC),在促进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绿色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PHDAC的断裂行为模式尚不明确。本文研究了PET粉体积替代石英砂(替代率分别为0%、15%、30%和45%)对PHDAC断裂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分析了PHDAC的破坏模式,基于双K断裂模型计算并分析了PHDAC的起裂韧度K_(IC)^(ini)、失稳韧度K_(IC)^(un)和Ⅰ型断裂能G_(F),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结构,探讨了PET粉对PHDAC断裂行为演变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添加PET粉的试验组均呈现延性断裂特征,采用15%的PET粉替代石英砂能显著提升材料的Ⅰ型断裂能;PET粉末颗粒因疏水特性,与浆体及其他骨料之间形成明显的界面过渡区(ITZ),该ITZ会削弱基体界面致密程度,促进基体开裂,从而使材料整体更易形成多裂缝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粉 断裂性能 碱激发复合材料 起裂断裂韧度 失稳断裂韧度 Ⅰ型断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潮次潮波线性拟合方法研究
20
作者 石浩楠 张兴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6-531,共6页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海潮模型在时变重力场反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发布的海潮模型一般仅给出主潮波分量,次潮波分量拟合系数矩阵需待其他机构发布或自行计算。本文首先根据导纳理论和引潮位,推导了海潮模型次潮波线性拟合的计算公式;然后...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海潮模型在时变重力场反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发布的海潮模型一般仅给出主潮波分量,次潮波分量拟合系数矩阵需待其他机构发布或自行计算。本文首先根据导纳理论和引潮位,推导了海潮模型次潮波线性拟合的计算公式;然后以EOT11a、EOT20和FES2014b海潮模型为例,分别计算各海潮模型次潮波拟合系数矩阵,以及对应的CHAMP、GRACE和GOCE卫星各1 d的海潮摄动力;最后选择FES2014b海潮模型,反演GRACE-FO 2021-01 120阶次的时变重力场。从不同角度对本文次潮波线性拟合方法的精度和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计算的3个海潮模型次潮波拟合系数矩阵以及3颗卫星对应的海潮摄动力与ITSG结果的差值均可以忽略;考虑次潮波会提高40阶次以上重力位系数精度,且能降低时变重力场的南北条带误差。本文方法可为自行计算海潮次潮波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潮模型 次潮波 线性拟合 低轨卫星 海潮摄动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