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rGO紫外光催化臭氧耦合高效降解双酚A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锡淼 刘金华 +3 位作者 廖高祖 冷晟萌 许晓春 方建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7,共8页
采用液相沉积-煅烧法制备二氧化钛-还原氧化石墨烯(TiO_(2)-rGO)复合光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分析仪(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分光光度计(UV-Vis DRS)等对所制备的... 采用液相沉积-煅烧法制备二氧化钛-还原氧化石墨烯(TiO_(2)-rGO)复合光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分析仪(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分光光度计(UV-Vis DRS)等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以双酚A(BPA)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TiO_(2)-rGO的光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性能,并通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探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锐钛矿型TiO_(2)纳米颗粒成功附着在石墨烯上,颗粒直径约为20 nm;当前驱体溶液中氧化石墨投加量为0.02 g时,样品催化活性最高,反应45 min后双酚A被完全矿化,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仍保持高效催化性能;TiO_(2)-rGO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引入石墨烯后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促进了光催化与臭氧氧化协同降解;在反应过程中,空穴(h+)和羟基自由基(·OH)是主要的活性物种,·OH对BPA的降解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rGO 光催化臭氧氧化 协同作用 双酚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质混凝土在硬质护坡生态化工程中的应用
2
作者 朱锡淼 朱东新 +1 位作者 许晓春 娄晓帆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06-409,共4页
研究以生物防护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用于硬质护坡的生态化工程修复中。基于某已建工程区域的BSC生态修复(防护)技术,通过对骨料配比、淤泥生物基质配方以及修复植被配置方案进行调查测试,提出优化的应用生物基质混凝土进行硬质护坡生态... 研究以生物防护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用于硬质护坡的生态化工程修复中。基于某已建工程区域的BSC生态修复(防护)技术,通过对骨料配比、淤泥生物基质配方以及修复植被配置方案进行调查测试,提出优化的应用生物基质混凝土进行硬质护坡生态化的方案。结果表明,使用富含菌落的基质层,同时结合多样植物配置的方法,可以满足硬质护岸护坡生态化修复的需求。使用BSC-WY06型添加剂,水泥掺量为340 kg/m^(3)时,骨料层强度有显著提升。当BSC-J菌剂采用50 kg/m^(3)用量时,可较好调节淤泥种植土pH值,且保证土壤持水孔隙率。采用乡土植物组合的植被恢复整体效果较好,同时在建设初期即可获得生物多样性,并具有一定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C生物基质混凝土 硬质护坡 生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C生物基质生态修复(防护)技术在滨海生境营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东新 杨念江 +3 位作者 许晓春 娄晓帆 吴金栋 袁彬鸿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32,共12页
研究以生物防护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用于咸淡水体交替及波浪侵蚀的滨海区域的生境营造工程中。基于某已建滨海工程区域的BSC生物基质生态修复(防护)系统,通过对骨料层抗压强度、基质影响效果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实验室试验或现场测试,... 研究以生物防护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用于咸淡水体交替及波浪侵蚀的滨海区域的生境营造工程中。基于某已建滨海工程区域的BSC生物基质生态修复(防护)系统,通过对骨料层抗压强度、基质影响效果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实验室试验或现场测试,提出优化的骨料层配比、基质配比以及植物配置生态修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BSC-WY外加剂(8.5 kg/m^(3)),骨料层的耐海水性能可以显著提升,抗压强度可增加3倍以上,水泥掺量为340 kg/m^(3)时效果最佳。通过在基质中加入BSC-J菌剂作为生物调节剂,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植被恢复效果,菌剂用量为12 kg/m^(2)时植被恢复效果明显。通过现场观测以及统计植被恢复效果,提出以海滨雀稗、狗牙根、草海桐等为建群种的适宜咸淡水交替区域岸坡生态修复的植物配置方案。分析植物在当地涨落潮水位影响下的恢复情况以及植物生长与工程所在地气候环境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区域 BSC生物基质 生态修复防护系统 植物配置 水环境 水质 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桩柱局部冲刷物理模型试验中的雷诺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娄晓帆 许晓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129,共9页
为了研究水流作用下雷诺数对直立桩柱局部冲刷模型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测量桩柱冲坑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冲刷结束后桩柱附近的地形数据,分析冲刷平衡深度、时间尺度、冲坑半径以及冲刷坑坡角与雷诺数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 为了研究水流作用下雷诺数对直立桩柱局部冲刷模型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测量桩柱冲坑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冲刷结束后桩柱附近的地形数据,分析冲刷平衡深度、时间尺度、冲坑半径以及冲刷坑坡角与雷诺数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清水冲刷还是动床冲刷,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冲刷平衡深度、时间尺度以及冲坑半径均呈现增大的趋势。然而,无量纲化的冲刷平衡深度和时间尺度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平缓趋于定值,变化关系可用幂函数拟合公式表达。冲刷坑坡角的值与雷诺数关系不大,基本接近于泥沙休止角。当雷诺数小于40 000时,雷诺数对冲刷模型试验的结果影响不可以忽略,在模型结果外推原型结果时需要考虑雷诺相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桩柱 局部冲刷 模型试验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修复 被引量:1
5
作者 娄晓帆 杨溯 许晓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32-334,共3页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有益的理论与技术参考。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将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在此...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有益的理论与技术参考。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将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在此背景下,海岸带生态修复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与要求。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特殊区域,总结其在海岸带生态修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生态修复策略,对粤港澳大湾区建立海岸带多样性长效性的生态保护体系提供指导,对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 海岸带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