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手凉果4种食品添加剂的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卓权 刘焕 +3 位作者 麦润秋 杜家慧 陈汉民 柳春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2645-2649,共5页
目的了解佛手凉果食品添加剂的残留水平并评估其人群暴露风险。方法以国标方法测定佛手凉果中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甜蜜素和三氯蔗糖4种食品添加剂的残留量,采用点评估方式评价佛手凉果添加剂的暴露水平。结果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甜蜜... 目的了解佛手凉果食品添加剂的残留水平并评估其人群暴露风险。方法以国标方法测定佛手凉果中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甜蜜素和三氯蔗糖4种食品添加剂的残留量,采用点评估方式评价佛手凉果添加剂的暴露水平。结果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甜蜜素和三氯蔗糖的残留范围分别为2.03~35.34、0.50~1.89、5.00~803.78和1.25~146.94 mg/kg,4种添加剂的残留量均没超过GB 2760-2014和GB 2762-2017中的相关限量,4种添加剂的风险指数(risk index,RI)均小于1。结论4种添加剂的暴露风险较低,但仍不可忽视在凉果生产消费中对4种添加剂的安全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凉果 食品添加剂 暴露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连续相变萃取广佛手精油及其组成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慧 周爱梅 +3 位作者 夏旭 郭宝颜 刘欣 陈树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89-293,共5页
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提取广佛手精油,以精油得率为主要指标,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广佛手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对精油的质量及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低温连续相变提取广佛... 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提取广佛手精油,以精油得率为主要指标,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广佛手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对精油的质量及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低温连续相变提取广佛手精油的最佳工艺为:原料堆密度0.4 kg/L,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0.6 MPa,萃取时间75 min,颗粒度30目,此时精油得率为9.25‰。所得广佛手精油为黄色至深棕色半固体膏状物,具有佛手挥发油特有的浓郁香味,无异味,其主要化学组成为酸类、烯烃类、酯类,分别达到了广佛手精油相对百分含量的44.3%、26.67%、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佛手 水蒸汽蒸馏法 精油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华李凉果热泵干燥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爽 周爱梅 +3 位作者 杨小斌 杨坚 黄凯信 陈汉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7-232,共6页
以双华李渗糖凉果果胚为原料,采用热泵干燥技术对其进行干燥研究,以干燥速率及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及质构为指标,研究热泵干燥的工艺参数,并与传统的自然干燥、热风干燥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热泵干燥技术进行干燥时,干燥温度对... 以双华李渗糖凉果果胚为原料,采用热泵干燥技术对其进行干燥研究,以干燥速率及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及质构为指标,研究热泵干燥的工艺参数,并与传统的自然干燥、热风干燥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热泵干燥技术进行干燥时,干燥温度对干燥速率影响最大,相对湿度次之,最后为平铺密度,而以上工艺参数对凉果的质构及色泽方面影响均显著。热泵最佳干燥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49℃、相对湿度30%、平铺密度0.75 g/cm2;在此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23.89%耗时仅为8 h,而且产品保持良好的外观、色泽及质构。与自然干燥、热风干燥技术相比,热泵干燥技术耗时分别缩短了66.67%、30.43%;且采用这两种方法所制得干制品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方面均次于热泵干燥的,产品褐变严重,色泽较差。因此,与传统干燥技术相比,热泵干燥的耗时短,产品品质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凉果干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华李 热泵干燥 自然干燥 热风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芽孢杆菌在佛手浆中的发酵特性及其在软糖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波 黄榆舒 +5 位作者 李璐 余元善 徐玉娟 吴继军 安可婧 陈汉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142-150,共9页
【目的】筛选适宜佛手浆发酵的芽孢杆菌并开发具有活菌型的益生菌发酵佛手软糖。【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BS168)、地衣芽孢杆菌(BL02)和凝结芽孢杆菌(BC30)3种益生菌分别接种至杀菌后的佛手浆中,研究发酵过程中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营... 【目的】筛选适宜佛手浆发酵的芽孢杆菌并开发具有活菌型的益生菌发酵佛手软糖。【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BS168)、地衣芽孢杆菌(BL02)和凝结芽孢杆菌(BC30)3种益生菌分别接种至杀菌后的佛手浆中,研究发酵过程中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芽孢杆菌在软糖制备中的存活率。【结果】3种芽孢杆菌均能在佛手浆中生长,其中以BC30生长最好,发酵48 h活菌数可达8.35 log CFU/g;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和pH值在发酵过程中逐渐下降,以BC30组下降较多;3种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BC30对总酚的保留最好,发酵48 h时总酚保留率为91%,且总黄酮含量(105.9 g/kg)最高;此外,BC30还能提高佛手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未发酵佛手浆相比,发酵48 h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升7.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酵佛手浆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凝结芽孢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制备的益生菌发酵佛手软糖中,BC30活菌数达7.5 log CFU/g。【结论】3种芽孢杆菌中,以BC30最适宜进行佛手浆发酵,发酵对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有正向积极贡献,以其为原料开发的软糖活菌数较高。研究为富含活菌的发酵佛手软糖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芽孢杆菌 活菌数 抗氧化 软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提取佛手渣多糖及其对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淑惠 杨玉洁 +3 位作者 周爱梅 肖苏尧 曹庸 陈汉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79-187,共9页
本文以提取精油和黄酮后的佛手渣为原料,分别采用连续相变萃取(CPE)法和热水浸提法(HWE)法提取佛手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佛手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出两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利用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评价佛手... 本文以提取精油和黄酮后的佛手渣为原料,分别采用连续相变萃取(CPE)法和热水浸提法(HWE)法提取佛手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佛手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出两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利用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评价佛手多糖的免疫活性,采用MTT法、中性红比色法和Griess法分别检测佛手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生长、吞噬活性和释放NO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PE法提取佛手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9℃,时间4.5 h,流速66 L/h,提取率为16.09%±0.12%,得率为21.31%±0.13%;HWE法提取佛手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95℃,时间6.0 h,液料比63 m L/g,提取率为15.43%±0.21%,得率为20.22%±0.16%;与HWE法相比,CPE法将佛手多糖提取率提高了4.28%(P<0.05),得率提高了5.39%(P<0.05),且提取时间缩短了1/4。佛手多糖在浓度低于500μg/m L时对RAW264.7巨噬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且可以促进NO的分泌以及提高吞噬活性。上述结果说明,CPE法适合佛手多糖的提取,优于传统的HWE法,且佛手多糖具有免疫类保健食品和药品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渣 多糖 连续相变萃取法 热水浸提法 RAW264.7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与培养方法分析新鲜佛手与老香黄中的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戈子龙 张泽金 +2 位作者 周爱梅 陈松 钟青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0-256,共7页
老香黄为植物佛手的腌制品。为了解其加工前后微生物组成及其与老香黄品质之间的联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加工前后的样品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并结合纯培养和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佛手鲜果的... 老香黄为植物佛手的腌制品。为了解其加工前后微生物组成及其与老香黄品质之间的联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加工前后的样品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并结合纯培养和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佛手鲜果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老香黄的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水平上,鲜果的优势菌群为unidentified Cyanobacteria、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老香黄的为Ignatzschineria、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采用纯培养方法从鲜果中分离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气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aerogenes)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等,但未从老香黄中分离出有害细菌。结果显示,佛手经加工制成老香黄后,其中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的丰度增加,但其生产和食用的微生物安全需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老香黄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优势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干燥工艺对佛手凉果色泽及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爱梅 王爽 +5 位作者 刘欣 钟青萍 柳春红 黄凯信 陈汉民 曹庸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5-139,共5页
以佛手渗糖果胚为原料,采用热泵干燥技术对其进行干燥研究,以干燥速率及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及质构为指标,研究热泵干燥的工艺参数,并用此条件与传统的自然干燥、热风干燥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干燥温度49℃、相对湿度40%、平铺密... 以佛手渗糖果胚为原料,采用热泵干燥技术对其进行干燥研究,以干燥速率及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及质构为指标,研究热泵干燥的工艺参数,并用此条件与传统的自然干燥、热风干燥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干燥温度49℃、相对湿度40%、平铺密度0.75g/cm^2条件下,采用热泵干燥技术干燥至产品水分含量为25.41%耗时仅为6h,而且产品的外观、色泽及质构保持良好。与自然干燥、热风干燥技术相比,热泵干燥技术耗时分别缩短了72.73%,40.00%。热泵干燥耗时较短,且所得凉果的质构及色泽都较好,是一种有效的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凉果 热泵干燥 自然干燥 热风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酶活力和细胞模型分析广佛手多糖降血糖活性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玉洁 刘焕 +3 位作者 王淑惠 柳春红 陈树喜 周爱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49-157,共9页
佛手(Citrus medica ‘Fingered’)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芸香科柑桔属植物,产自广东的佛手称为广佛手。本研究以广佛手多糖为对象,采用酶活力和细胞模型探究其体外降血糖活性及机制。结果表明,广佛手多糖FCP-2-1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 佛手(Citrus medica ‘Fingered’)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芸香科柑桔属植物,产自广东的佛手称为广佛手。本研究以广佛手多糖为对象,采用酶活力和细胞模型探究其体外降血糖活性及机制。结果表明,广佛手多糖FCP-2-1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力的半抑制质量浓度(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2.74、0.87 mg/mL和0.85 mg/mL。在3T3-L1脂肪细胞中,广佛手多糖各分离纯化组分均能显著促进细胞葡萄糖转运,改善细胞的脂代谢,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分泌量。其机制可能是FCP-2-1通过促进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也称AKT)通路中PI3K、葡萄糖转运体4、AKT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缓解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恢复细胞正常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佛手 多糖 降血糖 3T3-L1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β-环糊精对佛手果汁脱苦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梁秀媚 周爱梅 +4 位作者 杨慧 刘冬英 邱凯娜 陈树喜 陈汉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847-1854,共8页
目的利用β-环糊精对佛手果汁进行脱苦,探讨了β-环糊精对佛手果汁的脱苦效果。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脱苦条件。结果β-环糊精添加量、温度、作用时间对佛手果汁脱苦均有显著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 目的利用β-环糊精对佛手果汁进行脱苦,探讨了β-环糊精对佛手果汁的脱苦效果。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脱苦条件。结果β-环糊精添加量、温度、作用时间对佛手果汁脱苦均有显著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添加量0.78g/100 mL,温度44℃,作用时间42 min。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脱除率分别为22.12%和19.32%;同时,佛手果汁中Vc、多糖、黄酮的含量分别为7.01 mg/100mL、49.71 mg/100 mL和6.74 mg/100 mL。结论利用β-环糊精对佛手果汁进行脱苦的方法可行,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佛手果汁 柚皮苷 柠檬苦素 响应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GC-MS和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小爱 蔡惠钿 +3 位作者 刘静宜 汤酿 陈树喜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0-80,共11页
利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并结合相对风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 利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并结合相对风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老香黄挥发性组分的气味贡献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PCA有效区分了不同发酵时间的样品,老香黄发酵6个月后挥发性组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GCMS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酚类、酯类、醚类、杂环化合物和其它共8个种类。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萜品油烯、柠檬烯、异松油烯、1-石竹烯、巴伦西亚橘烯、芳樟醇、α-松油醇、糠醛、麦芽酚、茴香脑、2, 4-二甲基苯乙烯是发酵期间含量较高且相对稳定的14个共有成分。GC-IMS定性检出38种已知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酚类、酸类、杂环类和其它共9个类别。ROAV表明老香黄的主体香气为柑橘香、木青气息、药草香和焦甜香,对老香黄风味贡献程度最大的5个物质分别是香茅醛、壬醛、异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和柠檬烯。发酵丰富了老香黄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其中反式-橙花叔醇、庚醛、糠醛、己醛、异戊醛、3-羟基-2-丁酮、2-乙基呋喃、呋喃甲醇、2-乙酰基呋喃等挥发性成分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相对风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晋 罗旭洸 +5 位作者 朱元玮 张钰敏 黄凯信 陈汉民 肖苏尧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92-197,共6页
本研究通过乙醇回流法提取佛手黄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分析,优化佛手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佛手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3%,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90 min,料液... 本研究通过乙醇回流法提取佛手黄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分析,优化佛手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佛手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3%,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31 g/mL。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34%;佛手黄酮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为0.8 mg/mL,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为0.07 mg/mL。ORAC(总抗氧化能力)为20.18μmol TE/g。以上结果表明,佛手黄酮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黄酮 响应面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降血糖活性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2
作者 杨玉洁 刘静宜 +3 位作者 谭艳 王淑惠 陈汉民 周爱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55-363,共9页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而以西药为主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这促使人们将目光转向天然的活性物质。多糖作为一种安全、低毒的天然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降血糖活性是多糖的重要活性之一,极具开发潜...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而以西药为主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这促使人们将目光转向天然的活性物质。多糖作为一种安全、低毒的天然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降血糖活性是多糖的重要活性之一,极具开发潜力。本文从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糖苷键、高级结构和基团等方面综述了多糖降血糖活性与其结构的关系,并总结了多糖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降血糖作用 构效关系 降血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和GC-IMS联用法分析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0
13
作者 汤酿 刘静宜 +4 位作者 陈小爱 杨玉洁 陈树喜 张子明 周爱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93-202,共10页
以不同采收期广佛手提取的精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广佛手精油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以不同采收期广佛手提取的精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广佛手精油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广佛手精油含量在9月达到峰值。GC-MS和GC-IMS技术在5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中分别鉴定出54种和6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其次为醇类、醛类和酯类等化合物。GC-MS结果表明,醇类、醛类、酯类、烷烃类和酚类物质主要存在于8月、9月样品中,且含量较少。GC-IMS结果表明,醛类、酯类和酸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6月、7月和8月样品中。通过热图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化学计量法对5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进行区分。2种技术的检测结果呈现一定的差异性,GC-MS技术检测出的大部分为大分子(C_(9)~C_(21))高含量挥发性成分,而GC-IMS检测出的多为小分子(C_(2)~C_(10))低含量挥发性成分。2种技术相结合扩大了样品中挥发性组分的检测范围,更加全面直观地反映广佛手精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为广佛手精油品质鉴别和其最佳采收时间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不同采收期 广佛手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发酵制品的功效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丁楠 何美珊 +2 位作者 戈子龙 卢承蓉 钟青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2-336,共5页
近年来以新鲜果蔬、食用真菌等为原料,经过酵母菌、乳酸菌等多种有益菌发酵而成的功能性发酵制品在我国发展迅速,其营养价值高,富含多酚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益生菌、益生元、维生素、矿物质、生物酶等功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消炎抑菌... 近年来以新鲜果蔬、食用真菌等为原料,经过酵母菌、乳酸菌等多种有益菌发酵而成的功能性发酵制品在我国发展迅速,其营养价值高,富含多酚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益生菌、益生元、维生素、矿物质、生物酶等功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消炎抑菌、改善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解酒护肝等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绿色健康保健型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研究和开发功能性果蔬类发酵产品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果蔬发酵制品的功效及其在食品行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展望了我国果蔬发酵产品应用的广阔前景,以期促进果蔬的综合加工利用及其发酵产业的发展,为高效开发功能性果蔬发酵产品,并实现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发酵 功效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抗菌剂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美珊 丁楠 +2 位作者 卢承蓉 上官文丹 钟青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84-90,共7页
该研究考察单增李斯特菌在32℃和10℃下生物膜的形成,并以1/2、1、2、4 MIC(minimum inbibitory concentration,最低抑菌浓度)的薰衣草精油和84消毒液处理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膜,以结晶紫染色法、二甲氧唑黄法(XTT法)及叠氮溴化丙锭-荧... 该研究考察单增李斯特菌在32℃和10℃下生物膜的形成,并以1/2、1、2、4 MIC(minimum inbibitory concentration,最低抑菌浓度)的薰衣草精油和84消毒液处理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膜,以结晶紫染色法、二甲氧唑黄法(XTT法)及叠氮溴化丙锭-荧光定量PCR(PMA-qPCR)等方法评估其清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单增李斯特菌在两种温度下均能形成稳定的生物膜,32℃下形成的生物膜量显著高于10℃;4种浓度薰衣草精油处理3 h对32℃下形成的生物膜的清除率为62%~82%,对10℃的生物膜的清除率为25%~56%;4种浓度84消毒液处理3 h对32℃和10℃下形成的生物膜的清除率分别为47%~78%和36%~56%;4 MIC(6.4%体积分数)的薰衣草精油处理3 h后10℃生物膜的残余活菌数为32℃生物膜的2倍以上。该研究阐明了单增李斯特菌的低温生物膜抗性更强,薰衣草精油对生物膜的清除效果优于84消毒液,对植物精油的应用以及控制单增李斯特菌残留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生物膜 低温 薰衣草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香黄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胃黏膜保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阳丹 蔡舒 +2 位作者 彭成海 陈树喜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40-448,共9页
本文以老香黄多糖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胃黏膜保护活性。首先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老香黄多糖,进而通过Sevag试剂脱蛋白、DEAE-52纤维柱和CL-6B琼脂糖凝胶柱进行多糖的分离纯化,最后采用乙醇损伤人胃黏膜上皮细胞(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 本文以老香黄多糖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胃黏膜保护活性。首先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老香黄多糖,进而通过Sevag试剂脱蛋白、DEAE-52纤维柱和CL-6B琼脂糖凝胶柱进行多糖的分离纯化,最后采用乙醇损伤人胃黏膜上皮细胞(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GES-1)细胞模型及GES-1细胞划痕损伤模型探究其体外胃黏膜保护活性。结果表明,老香黄多糖经纯化后共得到6个组分,分别为PFCP、PFCP-1、PFCP-2、PFCP-3、PFCP-2-1、PFCP-2-2。在乙醇损伤GES-1细胞实验中,老香黄多糖各分离纯化组分均能提高细胞活性,增强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减少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黏膜损伤。其中PFCP-2-1(50μg/mL)提高SOD酶活和降低MDA含量效果最佳,PFCP-2-1(5μg/mL)提高CAT酶活效果最佳,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P<0.05),且优于替普瑞酮阳性药物组。在GES-1细胞划痕损伤实验中,老香黄多糖各个组分均能加速损伤区域胃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向损伤区域迁移,恢复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阳性药物的划痕修复率最佳,其次是PFCP-2-1(50μg/mL)组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老香黄多糖PFCP-2-1可能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以及促进GES-1细胞增殖、迁移发挥胃黏膜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多糖 GES-1 细胞 胃黏膜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途佛手粉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凯信 杨如娥 +2 位作者 陈汉民 林荣海 汪华灯 《现代食品》 2020年第22期112-115,共4页
选用佛手鲜果和佛手凉果原料制成佛手粉,探讨了制作佛手粉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条件,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佛手粉的最佳配方。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制作佛手饼干、月饼、糖果、饮料等健康休闲食品领域。
关键词 佛手果 果酱 果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功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分析——以佛手果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凯信 陈树喜 +2 位作者 林荣海 林翔 李丹 《现代食品》 2020年第4期91-93,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分离技术的发展应用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本文以佛手果为例,分析天然植物功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方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加强天然植物功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究分析的重要性,提出提升天然植物功效成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分离技术的发展应用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本文以佛手果为例,分析天然植物功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方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加强天然植物功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究分析的重要性,提出提升天然植物功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 提取 分离技术 佛手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果酱生产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凯信 蓝瑶 +2 位作者 许剑华 林荣海 陈树喜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第6期52-53,共2页
将HACCP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到佛手果酱的生产加工工艺中,对生产环节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监控程序、纠偏措施、验证程序及记录保持程序,从而提高佛手果酱的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
关键词 佛手果酱 质量控制体系 HAC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膳食纤维果蔬无糖软糖的研制
20
作者 陈树喜 马方 +1 位作者 黄泽敏 黄丽霞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7期116-119,共4页
目的:确定高含量膳食纤维果蔬无糖软糖的最佳配方。方法:以聚葡萄糖为软糖的膳食纤维主要来源,研究膳食纤维在软糖中的合理添加量。以不同聚葡萄糖与菊粉比例,综合果蔬粉添加量,明胶与琼脂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 目的:确定高含量膳食纤维果蔬无糖软糖的最佳配方。方法:以聚葡萄糖为软糖的膳食纤维主要来源,研究膳食纤维在软糖中的合理添加量。以不同聚葡萄糖与菊粉比例,综合果蔬粉添加量,明胶与琼脂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确定软糖的最佳配方。结果:总膳食纤维在软糖中的添加量可以达到45%。软糖的最佳配方为聚葡萄糖与菊粉的比例35∶10,综合果蔬粉添加量1%,明胶和琼脂比例6.5∶0.2。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软糖的感官评分为79分。软糖色泽均匀,表面不发粘,咀嚼性好,有弹性且风味较好。结论:以膳食纤维作为软糖的主要原料代替部分白砂糖或糖醇,既可补充膳食中易缺失的膳食纤维,又可以减少糖的摄入,为糖果类功能性食品创新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糖软糖 膳食纤维 果蔬粉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