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气深度冷却系统在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杜和冲 吴克锋 +2 位作者 申建东 袁德刚 李大才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为了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加热凝结水,降低烟气温度,达到降低飞灰比电阻以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的目的,实现电除尘器"低温除尘增效",同时提高锅炉效率,降低机组热耗和发电煤耗。在某1 000MW机组锅炉空气预热器出口与电除尘器入... 为了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加热凝结水,降低烟气温度,达到降低飞灰比电阻以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的目的,实现电除尘器"低温除尘增效",同时提高锅炉效率,降低机组热耗和发电煤耗。在某1 000MW机组锅炉空气预热器出口与电除尘器入口烟道内设计、加装烟气余热利用回收装置。实践表明:加装烟气深度冷却装置后,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提高0.1%,脱硫水耗明显降低,机组供电煤耗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000 MW机组 烟气深度冷却器 排烟温度 供电煤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离保护躲过渡电阻能力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风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4-127,154,共5页
通过分析线路出口故障时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比较传统型距离保护、自适应距离保护、神经网络距离保护的优缺点,利用南水电厂到泉水电厂双端电源供电系统进行PSASP仿真研究分析。对仿真线路进行大量试验以获得相关数据信息,计算出... 通过分析线路出口故障时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比较传统型距离保护、自适应距离保护、神经网络距离保护的优缺点,利用南水电厂到泉水电厂双端电源供电系统进行PSASP仿真研究分析。对仿真线路进行大量试验以获得相关数据信息,计算出倾斜角。把仿真线路测得的数据结合已经计算出的倾斜角一起输入到三层BP网络进行训练,以获得一个训练好的三层BP网络。当线路发生短路时,通过把线路的实时测量数据输入到已训练的BP网络中,ANN就能估算出倾斜角,以实现人工神经网络在自适应距离保护的应用。证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距离保护具有更好的躲过渡电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 过渡电阻 自适应 人工神经网络 距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炉煤质在线软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成艳亭 宋立信 +3 位作者 池锋 马超 景强 王洋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51,共14页
当前主流在线煤质检测装置需要进行核射线及其他能束的探测,设备构造复杂,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在我国火电领域普遍未能实现入炉煤质的在线检测。由于煤质波动导致的发电过程控制效率欠佳普遍存在,近十几年来入炉煤质的在线软测量技术开... 当前主流在线煤质检测装置需要进行核射线及其他能束的探测,设备构造复杂,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在我国火电领域普遍未能实现入炉煤质的在线检测。由于煤质波动导致的发电过程控制效率欠佳普遍存在,近十几年来入炉煤质的在线软测量技术开始受到关注和应用。煤质软测量技术以电厂DCS系统联入的分布式测点为依托,从机理分析和数据学习出发驱动煤质的在线辨识,而无需复杂设备的投入,迎合火电生产控制的需求。然而由于燃煤品质参数较多,不同品质参数的软测量技术方法不同,入炉煤质软测量缺乏系统的技术体系论证。论述了入炉煤质参数的软测量技术分类和原理,对煤质在线软测量进行误差分析,最后对未来两类入炉煤质软测量技术的发展应用提出建议。按照技术特点将入炉煤质软测量技术分成基于机理分析的软测量和基于机器学习的软测量两大类。煤质在线软测量技术更易在火电生产中推广应用,针对实际入炉煤质进行实时跟踪,可实现火电生产过程的有效调控。燃煤全品质是多参数体系,基于机理分析的煤质软测量技术,可对制粉、燃烧、传热、做功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燃煤品质参数与现场分布式测点间的机理模型,形成不同技术路线;该体系理论依据明确,但分析过程影响因素复杂难以进行精准建模,尤其对于变负荷工况下的入炉煤质辨识难度较大。基于机器学习的煤质软测量技术克服了机理分析过程的困难,其有效应用对于样本的采集处理、智能建模过程有较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炉煤质 在线软测量 机理分析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网络的自适应接地保护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风光 杨志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0年第10期31-34,共4页
把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到自适应距离保护中,由站计算机采集所需的电压、电流量,经过处理,将这些相关的数据输入已训练好的三层BP神经网络中,由ANN估算倾斜角供给距离保护作为动作的判据。
关键词 过渡电阻 人工神经网络 距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机组主、再热蒸汽温度波动原因分析及其优化方案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安来 《广东电力》 2011年第3期38-42,共5页
潮州电厂3号、4号1 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多次出现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大幅度波动且偏离设定值的问题。为此,对机组主蒸汽温度、再热汽蒸温度波动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详细的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认为中间点温度波... 潮州电厂3号、4号1 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多次出现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大幅度波动且偏离设定值的问题。为此,对机组主蒸汽温度、再热汽蒸温度波动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详细的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认为中间点温度波动大、给水调节策略存在问题是主蒸汽温度波动大的主要原因;减温水调节阀投入自动时超调量大,烟气挡板来投入自动是再热蒸汽温度波动大的原因。优化方案为:调整干态下水煤比(water fuel ratio,WFR)、给水流量以及逻辑设计时A、B侧再热调节挡板单独控制等。优化后,机组温度控制系统性能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水煤比控制 中间点温度 主、再热蒸汽温度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