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
佐虓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2
|
论《马伯乐》的女性视角 |
沈巧琼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3
|
论城市虚拟社区中社会资本的转换和投资 |
贺佐成
|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4
|
“打工文学”的消费转型 |
黄柏刚
史习斌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5
|
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及其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 |
黄柏刚
刘惠玲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0 |
|
6
|
被遮蔽的记忆: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嬗变研究 |
张燕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7
|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语言研究及其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 |
黄柏刚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8
|
一样悲凉 两种况味——《边城》与《小城三月》阅读比较 |
沈巧琼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