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从语法角度看德语和英语中的间接祈使句 |
吴建雄
桂林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
2
|
现代西方符号学理论初探 |
林笳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
3
|
文化认知的困境——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评析君特·格拉斯作品中的第三世界主题 |
余杨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
4
|
德国公法基金大学模式探究 |
杜卫华
任平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
5
|
论赫塔·米勒《呼吸秋千》中的创伤书写 |
余杨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6
|
后现代主义幻象和比较文学 |
林笳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
7
|
痛苦、快乐、赋予无意义以意义——论沃尔夫冈·科本《草中鸽》中之荒谬性主题 |
余杨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8
|
文本的滋味——论君特·格拉斯的饮食诗学 |
余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
9
|
“皮格马利翁情结”与人机之恋 |
程林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
10
|
君特·格拉斯及其《狗年月》解读 |
林笳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