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属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韩景泉教授访谈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景泉 蒙岚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F0003,共5页
生成语言学拥有非常明确的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该研究坚持始终如一的理论追求,不满足于对语言事实的描写,追求合理的理论解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在对事实材料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提炼理论假设,并采用跨语言比较... 生成语言学拥有非常明确的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该研究坚持始终如一的理论追求,不满足于对语言事实的描写,追求合理的理论解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在对事实材料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提炼理论假设,并采用跨语言比较方法沿着不断的"证伪"-"修正"路线推进理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其科学研究性质与科学研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语言学 形成语言学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春桃 王蕴峰 尹晓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44-151,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主要特征、形成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得出以下结论:外语学习焦虑普遍存在于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外语学习焦虑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负相关;...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主要特征、形成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得出以下结论:外语学习焦虑普遍存在于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外语学习焦虑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负相关;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外语焦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外语学习焦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口语和听力差;害怕否定评价;考试焦虑;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影响;独特的心理特征等。减轻外语学习焦虑的措施包括:提高学生的自信;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增强外语学习动机和兴趣;改革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和评分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焦虑 外语学习 CET-4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教-大同版小学英语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教学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庄 章珩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5,共6页
人教-大同版小学英语新教材编写理念聚焦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强调立德树人,科学构建教材结构体系;培养跨文化意识,全面提升思维品质。研究认为,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聚焦“新课标”理念,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立足学生需求,优... 人教-大同版小学英语新教材编写理念聚焦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强调立德树人,科学构建教材结构体系;培养跨文化意识,全面提升思维品质。研究认为,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聚焦“新课标”理念,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立足学生需求,优化课程学习活动设计;围绕主题内容,创新大单元整体教学;利用配套课程资源,持续改进小学英语课程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英语新教材 教材编写 核心素养 育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词典自动化编纂实验及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柳长青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2,共12页
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对词典自动化编纂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词向量和权重参数优化等基本原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研发的“百年来欧美外来词语言资源平台”系统,引入大语言模型对外来词语料库等进行训练和调优,同时建立完善的... 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对词典自动化编纂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词向量和权重参数优化等基本原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研发的“百年来欧美外来词语言资源平台”系统,引入大语言模型对外来词语料库等进行训练和调优,同时建立完善的人工审核机制,历时4000余小时生成3万余条外来词自动释义、溯源和例句。通过平台自有模型和ChatGPT对外来词释义准确率的对比实验,证明该编纂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发现持续更新数据库、加强文献研究、丰富专用语料库、强化人工检查,将对生成高质量释义产生较大影响。大语言模型较之传统手工编纂有碾压性优势,其应用将冲击现有电子词典形态,改变未来的词典查询行为。词典编纂专家与人工智能专家需要协同合作,对模型输出的内容进行质量控制。而版权问题也将转化为数据归属权问题,需要各方专家共同制定相关规则。大语言模型在汉语词典自动化编纂方面的应用潜力不应被低估,预计它还能被扩展至其他语言和专业领域的词典编纂中,进一步促进词典学领域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词典编纂 人工智能 自动化 外来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大外语与英语专业“全人教育”培养路径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8,共5页
新文科和大外语背景下,英语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明确重申了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以及深耕专业内涵、深挖学科潜力的专业建设路径。解析新文科之"新"... 新文科和大外语背景下,英语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明确重申了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以及深耕专业内涵、深挖学科潜力的专业建设路径。解析新文科之"新"和大外语之"大"的核心共振,增强大文科意识和跨学科意识,扭转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千校一面"的状态,根据校情确立专业"校标"是英语专业院系挂图作战的关键。作为传统外语类专业院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英语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全人教育"理念,当下建立了由"英语拔尖人才""英语专业人才"和"英语复合型人才"构成的"一拔尖、四方向、一复合"(简称"141")的人才分类卓越培养体系,践行新文科理念,实现大外语人才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大外语 英语专业 全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与评估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建达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55,共7页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语用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语用能力指外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语用系统知识和恰当使用语用系统的知识,包括言外行为能力和社会语言学能力。目前,国内外有关外语语用知识教学的研究日益增多...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语用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语用能力指外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语用系统知识和恰当使用语用系统的知识,包括言外行为能力和社会语言学能力。目前,国内外有关外语语用知识教学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如何去测试和评估学生的语用能力的研究还非常少。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语用能力;接着回顾了迄今国内外对语用能力教学的研究;其次,介绍目前语用能力测试研究的现状;最后,从形成性评估这个角度针对语用能力测试和评估的实施方法做详细阐述,主要包括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估、如何运用现代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能力 形成性评估 语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长距离疑问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志刚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56,共11页
强调使用频率的用法理论和主张成分移位的生成语法对英语长距离疑问句的形成和习得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而长距离疑问句的二语习得状况在这两种理论中也都有不同的预测和解释。本研究以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为受试,调查了中国大学生习得英... 强调使用频率的用法理论和主张成分移位的生成语法对英语长距离疑问句的形成和习得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而长距离疑问句的二语习得状况在这两种理论中也都有不同的预测和解释。本研究以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为受试,调查了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长距离疑问句的情况。结果显示,二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都能够明确识别原型类和非原型类长距离疑问句,而且二语学习者的这种识别能力并不会因其水平层次不同而有所差异。关注二语输入量和使用频率的用法习得观和原型范畴观能更好地解释本文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疑问句 用法理论 使用频率 原型度 二语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阅读与大学英语专业人文教育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岩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5期55-61,共7页
现代大学从建制之初,就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因此,人的综合素质一直都应被放置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实践和考核评估等环节的首位。西方人文教育的传统以及就人文理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的体现所展开的争论,对我... 现代大学从建制之初,就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因此,人的综合素质一直都应被放置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实践和考核评估等环节的首位。西方人文教育的传统以及就人文理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的体现所展开的争论,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其中,经典阅读能够使人才培养重新回到培育学生文化底蕴和人文素质这一根本目标上来,从而为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建设培养具有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及较高综合人文素质的高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阅读 人文素质 英语专业 大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话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辖域指派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晓炜 邢雪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8,共14页
有关正常儿童辖域指派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研究关注特殊型语言障碍(SLI)儿童的辖域知识。本研究采用真值判断任务考察学龄前普通话SLI儿童处理全称量词和否定词的辖域关系的能力。结果表明,与正常发展儿童不同,SLI儿... 有关正常儿童辖域指派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研究关注特殊型语言障碍(SLI)儿童的辖域知识。本研究采用真值判断任务考察学龄前普通话SLI儿童处理全称量词和否定词的辖域关系的能力。结果表明,与正常发展儿童不同,SLI儿童偏好全部否定解读,全称量词和否定词在句子表层结构的位置关系并不会对SLI儿童的辖域指派产生明显影响。本研究验证了“语义子集原则”同样适用于SLI儿童,并提出SLI儿童在句子层面也存在“部分量化缺失”的问题。研究发现可为普通话SLI儿童的鉴定和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型语言障碍 辖域 语义子集原则 部分量化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轭式修辞的文化意蕴——以姜文的电影语言为例
10
作者 彭保良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63,共8页
通过对轭式修辞的结构、符号特征和文化意蕴等进行研究发现,作为符号体系,电影和语言在修辞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语言中的生动形象、滑稽幽默等效果,同样可以通过类似的修辞手法在电影语言中获得。因此,语言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电影研究甚... 通过对轭式修辞的结构、符号特征和文化意蕴等进行研究发现,作为符号体系,电影和语言在修辞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语言中的生动形象、滑稽幽默等效果,同样可以通过类似的修辞手法在电影语言中获得。因此,语言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电影研究甚至电影制作所借鉴。分析、对比姜文作品《让子弹飞》中所采用的轭式修辞,可为制作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影片提供一份相当有价值的参考,对振兴国产电影事业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轭式修辞 《让子弹飞》 电影语言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语言饮食隐喻异同的哲学-文化双轴渊源摭论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143,共7页
莱考夫和约翰逊首创的概念隐喻理论旗帜鲜明地道出了隐喻的普世性特征和概念化本质: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绝非单纯的辞格或语言附属品,而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饮食虽为司空见惯的大众话题,仍常借助隐喻机制来揭示其... 莱考夫和约翰逊首创的概念隐喻理论旗帜鲜明地道出了隐喻的普世性特征和概念化本质: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绝非单纯的辞格或语言附属品,而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饮食虽为司空见惯的大众话题,仍常借助隐喻机制来揭示其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丰富含义。本文以跨语言饮食隐喻表征对比为基础,从饮食动词、食物味道、饮食对象、饮品名称和烹调方式五大范畴对汉语、英语中具体饮食词汇所投射的饮食隐喻进行梳理与划归:从经验主义现实论角度阐发两种语言背后趋同的哲学合流,依据文化相对论,挖掘不同隐喻表达背后各具特色的文化分歧,借哲学之“同”和文化之“异”勾勒出汉英饮食隐喻的双维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饮食隐喻表征 跨语言异同 哲学与文化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网络问候构式的体认社会语言学阐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德铭 魏在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9,115,共17页
2020年年底,一类以“早安,打工人!”为原型构例的新兴网络问候构式在青年群体的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中出现,其虽有寒暄问候语之形,表达的却是自我调侃之义,具有构式特征。构式语法此前较多关注语法构式,对特定人群使用的构式变体和构式存... 2020年年底,一类以“早安,打工人!”为原型构例的新兴网络问候构式在青年群体的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中出现,其虽有寒暄问候语之形,表达的却是自我调侃之义,具有构式特征。构式语法此前较多关注语法构式,对特定人群使用的构式变体和构式存储的社会信息关注不多。本文基于体认社会语言学的相关论述,首先从社会生态角度(即行动的自我、朋友圈受众和社会事件)出发,细化了体认原则,并基于此首次详细归纳了新兴网络问候的构式信息,揭示了其流行和能产的体认动因。研究发现,该构式具有建构言者临时社会身份的功能,其原型构式义的产生可归结为“主体-自我”分离式类属隐喻、场景转喻、虚实对比和听众角色识解等4种体认方式。本文认为,体认社会语言学的初衷和语言变异研究的第三次浪潮在学理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社会语言学 构式变体 构式的社会信息 身份建构 体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诗歌中的语音连贯与翻译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东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5,F0003,共10页
语音之间明显存在的重复关系会形成一种连贯效应;这种现象多见于诗歌之中,最常见的是行末音节的重复,以及音节轻重、长短、平仄的有规律重复,它们建构了诗歌中的韵式与节奏,从而形成诗歌的音乐性。本文分析了英语诗歌中的语音连贯机制,... 语音之间明显存在的重复关系会形成一种连贯效应;这种现象多见于诗歌之中,最常见的是行末音节的重复,以及音节轻重、长短、平仄的有规律重复,它们建构了诗歌中的韵式与节奏,从而形成诗歌的音乐性。本文分析了英语诗歌中的语音连贯机制,指出在翻译中再现原诗音乐性的最优方案是将原诗语音连贯的模式用译文语言以尽可能接近的方式复制出来:对于利用音节重复建构韵式的连贯模式,译文也应采用同样的语言策略;而对于原文利用音节的轻重来建构节奏的连贯模式,译文则采用“以平仄代抑扬”的方式来作对应。如此,方能将原诗的格律以最优化的方式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语音连贯 音节 音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油食品外贸中的英语特点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小琴 陈广琦 陈杰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I0016-I0017,共2页
在国际经济市场环境中,国际商务交流与产业合作是对外贸易交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通用语言,对于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与商业合作都能够起到有效作用,英语翻译的技巧及应用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至关重... 在国际经济市场环境中,国际商务交流与产业合作是对外贸易交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通用语言,对于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与商业合作都能够起到有效作用,英语翻译的技巧及应用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至关重要。中国作为食品生产、销售和对外出口大国,粮油类食品一直是我国食品外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外贸粮油食品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食品 英语特点 对外出口 通用语言 翻译的技巧 外贸产业 翻译策略 国际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语言学Q方法研究述评:基于PRISMA系统性综述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伟 秦丽莉 杜仕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4,共17页
近年来,混合研究方法逐渐受到应用语言学领域学者的关注。其中,Q方法作为一种探讨人类主体性的混合研究方法,融合了量化与质性方法的优势,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出发,以客观手段考察主观本质,逐渐得到该领域专家的认可。然而,学者们对于... 近年来,混合研究方法逐渐受到应用语言学领域学者的关注。其中,Q方法作为一种探讨人类主体性的混合研究方法,融合了量化与质性方法的优势,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出发,以客观手段考察主观本质,逐渐得到该领域专家的认可。然而,学者们对于Q方法的认识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国内实证研究尤其匮乏。因此,本研究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重点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和筛选,从“理论视角”“研究主题”和“数据搜集与分析特征”3个方面评述Q方法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只有少量Q方法研究注重与理论相结合,且仅有的这些研究多聚焦动机主题;研究主题涉及动机、情感、信念、课程评价等;数据搜集与分析呈现出从共时到历时、从组内向组间或组内组间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最后,本文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Q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研究方法 Q方法 应用语言学 主体性 PRI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貌·语言·模因 被引量:27
16
作者 谢朝群 李冰芸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6,共6页
将模因概念引入语言礼貌研究领域可以发现,语言与语言礼貌都是模因,汉语礼貌模因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论语》和《礼记》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说话人完全有可能利用甚至调控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规约性礼貌模因来凸显自己的礼貌意图,听... 将模因概念引入语言礼貌研究领域可以发现,语言与语言礼貌都是模因,汉语礼貌模因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论语》和《礼记》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说话人完全有可能利用甚至调控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规约性礼貌模因来凸显自己的礼貌意图,听话人则经常透过语言模因的规约意义或字面意义来解读说话人意欲传递的交际意图,从而对说话人的语言模因重新做出礼貌、非礼貌或不礼貌的评价。解读与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礼貌评价过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礼貌 模因论 认知解读 评价 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训练表示和宽度学习的虚假新闻早期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舜邦 王琳 刘伍颖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了实现虚假新闻的早期检测,提出一种基于预训练表示和宽度学习的虚假新闻早期检测方法。首先,将新闻文本输入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RoBERTa中,得到对应新闻文本的上下文语义表示。其次,将得到的新闻文本的上下文语义表示输入宽度学习... 为了实现虚假新闻的早期检测,提出一种基于预训练表示和宽度学习的虚假新闻早期检测方法。首先,将新闻文本输入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RoBERTa中,得到对应新闻文本的上下文语义表示。其次,将得到的新闻文本的上下文语义表示输入宽度学习的特征节点和增强节点中,利用宽度学习的特征节点和增强节点进一步提取新闻文本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并构造分类器,从而预测新闻的真实性。最后,在3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在4 h内检测出虚假新闻,准确率超过80%,优于基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检测 虚假新闻 预训练表示 宽度学习 文本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路向探索 被引量:136
18
作者 何自然 张巨文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4期3-8,共6页
为改进外语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路向的创新势在必行.语用学研究特定语境下话语的产出和理解,提供了重新审视外语教学的视角,为外语教学指出新的路向.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路向即外语教学中的语用学方法论,它包括语用行事说、语用推理... 为改进外语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路向的创新势在必行.语用学研究特定语境下话语的产出和理解,提供了重新审视外语教学的视角,为外语教学指出新的路向.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路向即外语教学中的语用学方法论,它包括语用行事说、语用推理说、语用文化说、语用语境说和语用效能说等构成要素,旨在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具有言有所为、言蕴所含、含则能解、文化相知、言必达效等语用能力.作者指出,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和应用价值不容低估,语用学与当前二语习得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的语用路向 语用行事说 语用推理说 语用文化说 语用语境说 语用效能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中的模因 被引量:1865
19
作者 何自然 《语言科学》 2005年第6期54-64,共11页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自然语言中的模因是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本文认为,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前者称为模因的基因型,后者则为模因的表现型。文章接着分析了语言模因对翻译研究、文化研究以及语言教学的影响,最后用实例说明模因在这些方面的实际意义,并指出语言模因将有助于促进语言的进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论与模因 基因型 表现型 模因与翻译 模因与文化 模因与语言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符号、主体性、实在性:论“物”的三种叙事功能 被引量:68
20
作者 尹晓霞 唐伟胜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2期76-84,共9页
当前人文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物转向”或“非人转向”,即将研究视角投向以往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物”成分,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风景、地方等。对文学叙事而言,“物”可能承担以下三种叙事功能:(1)作为文化符号,映... 当前人文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物转向”或“非人转向”,即将研究视角投向以往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物”成分,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风景、地方等。对文学叙事而言,“物”可能承担以下三种叙事功能:(1)作为文化符号,映射或影响人类文化;(2)作为具有主体性的行动者,作用于人物的行动,并推动叙事进程;(3)作为本体存在,超越人类语言和文化的表征,显示“本体的物性”。在文学叙事中,“物”的这三个功能可以独立发挥作用,也可以组合发挥作用,取决于作者不同的修辞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转向 文化的物 生命的物 本体的物 修辞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