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永聪 李齐笑 《新经济》 2024年第3期107-120,共14页
本文基于制度型开放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何赋能产业有序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存在政府规划主导驱动型、政策优惠竞争驱动型、国际形势变化驱动型等三种类型,而实践中出现的“握手式”产业... 本文基于制度型开放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何赋能产业有序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存在政府规划主导驱动型、政策优惠竞争驱动型、国际形势变化驱动型等三种类型,而实践中出现的“握手式”产业转移、“蛙跳式”产业转移、“出海式”产业转移等现象不利于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建立在跨区域协同治理基础上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的重要推动力。粤港澳大湾区所拥有的制度型开放优势能够通过产业链溢出效应、升级效应与协同效应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为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此,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体系建构、加大制度创新供给力度、加快制度型开放经验推广、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途径,为进一步激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活力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实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制度型开放 产业有序转移 协同治理 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峰 《广东经济》 2018年第10期18-21,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关键在于尽快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集群 粤港澳 贸易发展 产业优化升级 一体化进程 贸易一体化 现代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析——基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胜 《广东经济》 2018年第10期38-41,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各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对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粤港澳大湾区以打...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各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对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粤港澳大湾区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主攻方向,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 高校科技 国际 科教兴国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 人才强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胜 《广东经济》 2019年第8期12-15,共4页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也指出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随着服务经济...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也指出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随着服务经济在全球日渐兴起以及服务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从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走向服务业引领的经济结构,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又是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实现这一关键转型,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常态,从而为加快从区域性城市群和湾区转变为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一流湾区创造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质量发展 粤港澳 经济转型升级 现代服务业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经济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业综合改革与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秀英 刘华杰 刘胜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8,共16页
服务业体制机制滞后日趋成为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掣肘,但既有研究对如何通过治理制度变革激发服务业新活力的讨论仍较为匮乏。借助中国上市企业匹配数据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的影响。... 服务业体制机制滞后日趋成为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掣肘,但既有研究对如何通过治理制度变革激发服务业新活力的讨论仍较为匮乏。借助中国上市企业匹配数据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综合改革显著提升了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且主要基于缩减企业员工冗余来实现。进一步地,服务业综合改革的政策效应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拥有较大员工规模的企业、区域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所处行业垄断程度高的企业、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和管理者短视程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服务业综合改革能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润灌效应、促进技术进步的升级效应以及增强劳动力市场厚化效应来改善服务业企业的员工配置效率。制度创新变革赋能了企业员工配置结构优化,因此,应深化我国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形成服务业厚劳动力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综合改革 服务业企业 员工配置效率 双重差分法 劳动力市场厚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网络位置与企业生产效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胜 罗君愉 吴亮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44,共24页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而供应链的网络位置直接影响了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状况,因此,研究供应链网络位置特征及其微观经济效应具有重要价值。从理论上探讨供应链网络位置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而供应链的网络位置直接影响了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状况,因此,研究供应链网络位置特征及其微观经济效应具有重要价值。从理论上探讨供应链网络位置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依据企业主要供应商与客户信息构建时间维度上的供应链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计算点度中心度与中介中心度作为企业供应链网络位置的特征指标,实证检验供应链网络中心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应链网络中心位置优势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体以促进企业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及降低经营成本为渠道机制。此外,企业的协同动机、战略距离、供应链距离、信息效率、合作倾向及管理者战略眼光等特征会带来差异化的影响。厘清供应链网络对微观企业发展的影响机制,能为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及依托现代化供应链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网络位置 网络中心度 全要素生产率 协同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政策支持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7
作者 黄依婷 杨永聪 梁晓仪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63,共16页
数字化转型是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人才政策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范式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人才政策支持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2... 数字化转型是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人才政策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范式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人才政策支持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2)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融资约束缓解与人才集聚效应在人才政策支持激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正向的中介作用。(3)异质性研究表明,从政策类别上看,评价、激励类人才政策工具比引进、培养类人才政策工具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从企业特征和地区特征上看,人才政策支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效应在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及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因此,可从人才政策支持角度探索和识别激发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机制,加快形成数字化发展新格局、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 数字经济 人才政策支持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环境对个体恢复性感知的影响及设计启示:以青少年活动环境感知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素红 黄畅如 张琳 《风景园林》 2021年第5期16-22,共7页
个体在受到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心理状态需要得到恢复,城市公园环境对恢复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缺乏从微观尺度促进心理恢复的城市公园设计维度和要素的定量研究。因此,以在公园中活动较活跃的青少年群体为对象,选择广州... 个体在受到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心理状态需要得到恢复,城市公园环境对恢复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缺乏从微观尺度促进心理恢复的城市公园设计维度和要素的定量研究。因此,以在公园中活动较活跃的青少年群体为对象,选择广州市3个典型的城市公园为案例地,通过调查青少年在公园的活动路径测度其所处环境特征,并运用感知恢复性量表评估其在城市公园的恢复性感知状况,从而建立城市公园环境特征与恢复性感知的回归模型,进而反演获得城市公园恢复性感知地图,识别出高恢复性感知节点,总结其环境特征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设计启示。研究发现,环境特征中活动度对恢复性感知的影响最大,依次是自然度、服务度、标识度和景观度。恢复性感知地图中识别出的18个高恢复性节点可归纳为5种类型,分别为运动集中型、娱乐集中型、活动广场型、滨水景观型和文化景观型,最后,总结并提出每种节点的恢复性设计启示,为不同类型公园节点的打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青少年 活动路径 环境特征 恢复性感知 模型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62
9
作者 刘胜 李文秀 陈秀英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53,共11页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合理的空间协同分布体系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还相对匮乏。鉴于此,基于产业空间协同分布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城市面板的匹配数据,...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合理的空间协同分布体系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还相对匮乏。鉴于此,基于产业空间协同分布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城市面板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且这一作用依赖于企业所有制类型、要素密集度、沟通密集度、城市规模等异质性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作用于企业的交易成本结构、进入与退出决策行为及研发创新激励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企业创新 实体经济 异质性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多元化经营决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永聪 肖青青 刘慧婷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101,共20页
在我国致力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以2012年出台《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多元化经营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重污染企业比... 在我国致力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以2012年出台《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多元化经营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重污染企业比非重污染企业更趋于多元化经营以缓解融资限制。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通过缩减信贷融资规模和增加信贷融资成本两个渠道促进重污染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同时,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高财务杠杆企业和低市场化程度地区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提供了来自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多元化经营 信贷融资 融资限制 PSM-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贴能否降低企业生存风险?--基于微观数据的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慧 彭璧玉 杨永聪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4-131,共18页
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微观企业价值创造的外部条件,探讨政府补贴这一重要经济政策的微观作用效果对于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尤为关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生存分析方法,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效应发现:从政府补贴的倾向来看,政府部... 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微观企业价值创造的外部条件,探讨政府补贴这一重要经济政策的微观作用效果对于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尤为关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生存分析方法,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效应发现:从政府补贴的倾向来看,政府部门给予了创新企业、国有企业更多补贴机会和更高补贴强度,给予了出口企业更多补贴机会、非出口企业更高补贴强度;从政府补贴的经济效果来看,政府补贴总体上降低了企业生存风险,但不同强度政府补贴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存在[7%,15%]的补贴强度“适度区间”;从企业异质性下政府补贴的经济效果来看,政府补贴行为并未显著降低高创新企业和高出口企业的生存风险,但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生存。同时,只有高强度的政府补贴才能促进创新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存,而对非创新企业、非国有企业及出口企业的补贴强度则需要维持在“适度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补贴 生存风险 倾向得分匹配 生存分析 补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产权性质影响了证券监管的有效性吗——基于企业盈余管理的视角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慧婷 杨永聪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8,共10页
以2011年~2016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了证券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的治理效应是否存在产权偏倚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事前监管效力上,企业的产权性质会显著影响到其受到行政处罚的概率,在同等违规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的... 以2011年~2016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了证券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的治理效应是否存在产权偏倚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事前监管效力上,企业的产权性质会显著影响到其受到行政处罚的概率,在同等违规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的概率小于非国有企业;从事后监管效力来看,行政处罚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改善效应要比国有上市公司更明显,国有企业在受到处罚后盈余质量并未得到显著改善。为此,在政府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监管部门有必要通过制度创新增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削减制度寻租的空间,并且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和震慑力度,从而提升证券监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管理 盈余质量 行政处罚 产权性质 监管效力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证券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了吗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胜 陈秀英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运用2003~2013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实证分析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 运用2003~2013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实证分析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性质、融资约束等企业特征及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等城市特征而存在明显异质性;"成本节约"和"创新外溢"是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驱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机制。因此,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要进一步优化城市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协同布局,强化其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加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业中的应用,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小城市等金融服务高端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疏通金融服务业空间协同布局对企业价值链跃升的溢出效应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业 空间协同 制造业转型升级 集聚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服务效率、制度环境与利用外资转型升级——基于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顾乃华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5,共15页
从服务业供给侧视角出发,构建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测度区域服务效率,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区域服务效率、制度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从服务业供给侧视角出发,构建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测度区域服务效率,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区域服务效率、制度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提升区域服务效率有利于促进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并且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以及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后更为显著。在区域服务效率的分项指标中,纯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对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反映出中国各地外资利用正日益从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转变。(2)区域服务效率对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还要受到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在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其促进作用越突出。(3)区域服务效率主要通过投入产出、资源配置、技术溢出、空间协同渠道来促进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为此,新常态下应通过优化区域服务效率、完善地区契约环境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外资利用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服务效率 制度环境 利用外资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空间演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集聚经济与金融供给地理结构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1
15
作者 申明浩 谭伟杰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0,共18页
聚焦金融供给地理结构视角,利用Python软件爬取经纬度信息构造企业层面邻近银行分支机构数据,实证检验银行空间集聚演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原因... 聚焦金融供给地理结构视角,利用Python软件爬取经纬度信息构造企业层面邻近银行分支机构数据,实证检验银行空间集聚演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原因在于银行集聚能够提高银企间数字信贷配置效率与企业融资能力,增加数字化投资和数字创新产出。异质性分析发现,成长型与成熟型企业、民营企业、低股权融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加受益于银行空间集聚演化,同时,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能为该过程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此外,银行“进入-退出”流动能够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且该效应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能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精准施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空间集聚 企业数字化转型 金融供给地理结构 数字信贷 数字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贸易上游度视角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胜 陈秀英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3,共7页
现有文献集中探讨了单一产业集聚规模与出口比较优势或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关系,而基于产业链与地理耦合视角考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格局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等,文章从贸易上游... 现有文献集中探讨了单一产业集聚规模与出口比较优势或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关系,而基于产业链与地理耦合视角考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格局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等,文章从贸易上游度视角考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集聚有利于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且其要受到所有制性质、行业要素密集度、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集聚可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及激发企业研发创新激励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对此,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背景下应加快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地理布局结构,强化二、三产业的空间协同发展效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贸易上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研发合作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基于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5,共11页
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上考察国际研发合作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作用及其门槛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国际研发合作能够显著地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进一步地,国际研发合作对全球... 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上考察国际研发合作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作用及其门槛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国际研发合作能够显著地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进一步地,国际研发合作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还要受到经济体吸收能力的影响,要素禀赋、金融发展、人力资本、研发能力及制度环境等吸收能力分项维度对国际研发合作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门槛调节效应。在全球研发网络和全球产业价值链加速融合的背景下,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通过选择国际合作研发策略、嵌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强化知识吸收能力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研发合作 全球价值链分工 全球创新网络 吸收能力 门槛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应用与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胜 温锡峰 陈秀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64,共15页
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既有文献关于以机器人应用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转型何以破解产业绿色发展难题尚不明晰。通过实证考察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发现机器人应用能驱动企业环境绩效改善,其减排效应来源于企业能源生产率提升... 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既有文献关于以机器人应用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转型何以破解产业绿色发展难题尚不明晰。通过实证考察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发现机器人应用能驱动企业环境绩效改善,其减排效应来源于企业能源生产率提升及内部管理效率改善。此外,机器人应用的减排效应对处于最低工资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及使用多功能与搬运机器人强度较高的企业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工业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机器人应用 企业环境绩效 污染减排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61,共11页
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2000—2013年贸易数据,测算诸如国际市场占有率等4个指标来评估沿线主要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整体而言,"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中印度、埃及与新加坡的服务... 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2000—2013年贸易数据,测算诸如国际市场占有率等4个指标来评估沿线主要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整体而言,"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中印度、埃及与新加坡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而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阿联酋等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而分行业来看,中国在交通运输、建筑业等劳动及资源密集型服务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印度在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服务等技术密集型服务上竞争优势突出,新加坡在金融、保险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上享有竞争优势,泰国、马来西亚在旅游等资源密集型服务上优势明显。从影响因素来看,国内消费水平、资本存量、服务业开放度、政府行政效率、信息基础设施等因素的改善均有助于提升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因此,应着力推进中国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中的短板,培育和完善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业,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提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服务贸易竞争力 服务业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被引量:7
20
作者 申明浩 谭伟杰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80,共17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赋能高质量发展。在运用熵值法测算2011—2019年省级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其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机理以及异质性特征。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风险...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赋能高质量发展。在运用熵值法测算2011—2019年省级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其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机理以及异质性特征。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作用可以通过激励创新和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来实现。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正向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外部交易成本较高和内部管控成本较高的企业、东部和国家级城市群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数字经济发展还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而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研究不仅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影响的内在机制、差异和经济后果,也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风险承担 创新活动 融资约束 宽带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