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东方美学”四十年探索与五大问题
1
作者
王向远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界开始对“东方美学”进行探讨,并明确提出了“东方美学”的学科概念,做了一些学理建构上的设想。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东方美学史”著作具有填补空白之功,但未能提炼出属于东方美学的特有概念范畴并形成学理体系。...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界开始对“东方美学”进行探讨,并明确提出了“东方美学”的学科概念,做了一些学理建构上的设想。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东方美学史”著作具有填补空白之功,但未能提炼出属于东方美学的特有概念范畴并形成学理体系。回顾四十年来对东方美学的探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东方美学”是西方美学所界定的那种“美学”吗?(二)“东方美学”是否等于“非西方”的美学?(三)“东方美学”是“东方各民族美学”的总和吗?(四)“东方美学”与“东方审美文化”是什么关系?(五)“东方美学”与“东方艺术”“东方诗学”是什么关系?只有对这五个基本问题做出明确的判断与回答,才能抓住东方美学的“东方”与“美学”的基本特性,才有可能发现和提炼出独特的概念范畴并尝试建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东方美学
民族美学
区域美学
审美文化
东方艺术
东方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日本学者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与评价
2
作者
王向远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2,共7页
近代日本“东洋学”(东方学)学者的中国国民性研究,尽管有立场与情感倾向的局限,但总体上是以历代文献典籍的分析研究为依据,而不是瞎子摸象、浮光掠影的印象性判断。其中,傲慢与偏见较少、具有一定学术思想价值的是白鸟库吉、服部宇之...
近代日本“东洋学”(东方学)学者的中国国民性研究,尽管有立场与情感倾向的局限,但总体上是以历代文献典籍的分析研究为依据,而不是瞎子摸象、浮光掠影的印象性判断。其中,傲慢与偏见较少、具有一定学术思想价值的是白鸟库吉、服部宇之吉、渡边秀方、天野利武、鸟山喜一等学者的相关著作。这些学者采用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思想史、心理学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国民性做出了分析和判断。特别是以爱好和平、尚文重礼、讲求实际、极具韧性、粘液质气质等关键词对中国国民性进行的概括,至今仍不失其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东洋学
国民性
中国国民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田哲学”中的“西田美学”
3
作者
王向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6,共9页
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主客合一、自由意志实现、直观性等鲜明特征,有助于西田几多郎阐述其哲学思想,所以西田常常将艺术活动视为最典型的、最极致的人类活动加以例举。他所提出的主客合一的“纯粹经验”论,“动者”与“观者”的统一论,...
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主客合一、自由意志实现、直观性等鲜明特征,有助于西田几多郎阐述其哲学思想,所以西田常常将艺术活动视为最典型的、最极致的人类活动加以例举。他所提出的主客合一的“纯粹经验”论,“动者”与“观者”的统一论,“场所与无的限定”及无中生有的理论,还有“知性直观”“艺术性的直观”“行为式的直观”等一系列“直观”论,以及“行为式的直观”中的“形”及“成形”的理论,道德(善)与艺术(美)之关系论,尤其是关于艺术创作对于历史文化的“成形作用”的论述,都富有创意,成一家之言,带有“泛美学”的性质,可以说在“西田哲学”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田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西田哲学
西田美学
“艺术性的直观”
“成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的东亚认同与东亚话语建构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向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199,256,共10页
因为“东亚”一词带有一些历史阴影,中国学界一直较少正面使用它。近年来中国学者曾在不同层面上对“东亚”概念予以批判、考察与清算。20世纪90年代,“东亚儒学”概念从境外传入,激活了中国大陆儒学界的“东亚”话语,学者们通过“东亚...
因为“东亚”一词带有一些历史阴影,中国学界一直较少正面使用它。近年来中国学者曾在不同层面上对“东亚”概念予以批判、考察与清算。20世纪90年代,“东亚儒学”概念从境外传入,激活了中国大陆儒学界的“东亚”话语,学者们通过“东亚儒学”认同东亚,对各国儒学的不同特质予以辨异。同时,中国学者还参与国际性的“东亚共同体”讨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东亚共同体”建构的可能性,并在“共同体”与“社会”的性质区别中,认识到“东亚共同体”必须建立在“东亚认同”特别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东亚儒学”传入与“东亚共同体”的讨论是中国“东亚”话语建构的两个主要契机,形成了独特的“东亚”话语体系,是中国“东方学”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东亚儒学
东亚共同体
东亚认同
东亚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方美学”四十年探索与五大问题
1
作者
王向远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日语
语言
文化
学院
/东方学研究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
文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界开始对“东方美学”进行探讨,并明确提出了“东方美学”的学科概念,做了一些学理建构上的设想。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东方美学史”著作具有填补空白之功,但未能提炼出属于东方美学的特有概念范畴并形成学理体系。回顾四十年来对东方美学的探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东方美学”是西方美学所界定的那种“美学”吗?(二)“东方美学”是否等于“非西方”的美学?(三)“东方美学”是“东方各民族美学”的总和吗?(四)“东方美学”与“东方审美文化”是什么关系?(五)“东方美学”与“东方艺术”“东方诗学”是什么关系?只有对这五个基本问题做出明确的判断与回答,才能抓住东方美学的“东方”与“美学”的基本特性,才有可能发现和提炼出独特的概念范畴并尝试建构理论体系。
关键词
东方学
东方美学
民族美学
区域美学
审美文化
东方艺术
东方诗学
分类号
K107.8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日本学者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与评价
2
作者
王向远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日语
语言
文化
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东方学研究院
出处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日本东洋学’:中国立场的批判研究”(项目编号:24FGJA002)。
文摘
近代日本“东洋学”(东方学)学者的中国国民性研究,尽管有立场与情感倾向的局限,但总体上是以历代文献典籍的分析研究为依据,而不是瞎子摸象、浮光掠影的印象性判断。其中,傲慢与偏见较少、具有一定学术思想价值的是白鸟库吉、服部宇之吉、渡边秀方、天野利武、鸟山喜一等学者的相关著作。这些学者采用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思想史、心理学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国民性做出了分析和判断。特别是以爱好和平、尚文重礼、讲求实际、极具韧性、粘液质气质等关键词对中国国民性进行的概括,至今仍不失其学术价值。
关键词
日本东洋学
国民性
中国国民性研究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D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田哲学”中的“西田美学”
3
作者
王向远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日语
语言
文化
学院
、东方学研究院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6,共9页
文摘
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主客合一、自由意志实现、直观性等鲜明特征,有助于西田几多郎阐述其哲学思想,所以西田常常将艺术活动视为最典型的、最极致的人类活动加以例举。他所提出的主客合一的“纯粹经验”论,“动者”与“观者”的统一论,“场所与无的限定”及无中生有的理论,还有“知性直观”“艺术性的直观”“行为式的直观”等一系列“直观”论,以及“行为式的直观”中的“形”及“成形”的理论,道德(善)与艺术(美)之关系论,尤其是关于艺术创作对于历史文化的“成形作用”的论述,都富有创意,成一家之言,带有“泛美学”的性质,可以说在“西田哲学”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田美学”。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西田哲学
西田美学
“艺术性的直观”
“成形作用”
分类号
B83-09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的东亚认同与东亚话语建构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向远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日语
语言
文化
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东方学研究院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199,256,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学’体系建构与中国的东方学研究”(项目号:14ZDB08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因为“东亚”一词带有一些历史阴影,中国学界一直较少正面使用它。近年来中国学者曾在不同层面上对“东亚”概念予以批判、考察与清算。20世纪90年代,“东亚儒学”概念从境外传入,激活了中国大陆儒学界的“东亚”话语,学者们通过“东亚儒学”认同东亚,对各国儒学的不同特质予以辨异。同时,中国学者还参与国际性的“东亚共同体”讨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东亚共同体”建构的可能性,并在“共同体”与“社会”的性质区别中,认识到“东亚共同体”必须建立在“东亚认同”特别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东亚儒学”传入与“东亚共同体”的讨论是中国“东亚”话语建构的两个主要契机,形成了独特的“东亚”话语体系,是中国“东方学”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东方学
东亚儒学
东亚共同体
东亚认同
东亚话语建构
分类号
K107.8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东方美学”四十年探索与五大问题
王向远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代日本学者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与评价
王向远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田哲学”中的“西田美学”
王向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的东亚认同与东亚话语建构
王向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