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英语的数据驱动教学模式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影视英语》精品课程改革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晓雯 葛诗利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2,112,共6页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鉴于此,本文以数据驱动学习理念为出发点,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精品课程《...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鉴于此,本文以数据驱动学习理念为出发点,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精品课程《影视英语》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设计了大学《影视英语》课数据驱动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该模式主要包括语料库准备、语料库培训、课内引导式教学和课外发现式学习四个部分,并将各部分有机结合,其总体原则是引导学生逐步从"解释"过渡到"发现"。本研究为《影视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新路径,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影视英语 语料库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译技术研究专栏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华树 张静 《外文研究》 2017年第4期72-77,共6页
在信息化时代,机辅口译、智能语音翻译、云翻译技术等发展迅速,促进了口译工作模式的巨大变化。术语管理对口译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口译译员和研究学者对此均不甚关注,口译人员的术语管理认识和术语管理行为大... 在信息化时代,机辅口译、智能语音翻译、云翻译技术等发展迅速,促进了口译工作模式的巨大变化。术语管理对口译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口译译员和研究学者对此均不甚关注,口译人员的术语管理认识和术语管理行为大多局限在传统的纸张记录和简单的Excel术语表,术语专业知识未能被充分利用和团队共享,导致大量的重复劳动。本文讨论了口译术语管理的意义以及口译过程与术语管理之间的关系,详细阐述了口译活动前、中、后3个阶段中术语获取、提取、转换、搜索和维护等相关的技术和工具,旨在帮助口译人员提高翻译效率,同时促进口译术语管理技术的深入研究,拓展口译研究的范畴,从跨学科视角推动翻译理论的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技术 口译技术 术语管理 术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务沟通视域下的过程化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探索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潇潇 葛诗利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2,共5页
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写作同时作为一种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越发凸显其重要性。鉴于其有别于传统的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构成亟需明确。通过梳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发展历程和商务沟通理论对于写作的要求可以... 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写作同时作为一种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越发凸显其重要性。鉴于其有别于传统的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构成亟需明确。通过梳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发展历程和商务沟通理论对于写作的要求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写作能力需要在动态过程的背景下划分为筹划、写作和完成三个环节进行分析。各环节能力要素应拓展为包含商务信息收集和整理、受众分析、媒介选择、语言受众偏向性、有效性等方面。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清晰界定将使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商务英语写作评价更为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英语写作 商务沟通 写作能力 过程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语篇中拓扑关系表达及其理据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礼进 邓伟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4,131,共14页
本文对比考察英汉叙事语篇中的拓扑关系表达及其认知理据。根据收集的语料,梳理出接近、接触、内含3种拓扑关系,并作了详细分析,发现英汉拓扑关系表达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有二:一是英汉语都使用封闭类介词成分表达拓扑关系,描述目标体... 本文对比考察英汉叙事语篇中的拓扑关系表达及其认知理据。根据收集的语料,梳理出接近、接触、内含3种拓扑关系,并作了详细分析,发现英汉拓扑关系表达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有二:一是英汉语都使用封闭类介词成分表达拓扑关系,描述目标体位置;二是英汉语料中都包含"目标体—参照物"/"参照物—目标体"两种语序结构。这样的共性被证实是表面而抽象的,可归因于人类空间认知的普遍性。差异性及其理据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英语仅用介词而汉语主要用后置方位词确立目标体位置,究其原因,英语介词本身能完整表达方位义,但汉语介词"在"不能,因此须用方位词表达方位义。其二,句子层拓扑表达,英语中目标体大都先于参照物,而汉语中参照物几乎总是先于目标体,这一差异是由英汉说话者为凸显句子中特定物体所做的认知参照点分析不同造成的。其三,短语层拓扑表达,英语中目标体一律前置于参照物,汉语中参照物一律前置于目标体,这样的对立性被论证是因英汉说话者进行的短语结构参照点分析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对比 拓扑关系 表达 认知理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