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语言学Q方法研究述评:基于PRISMA系统性综述方法
1
作者 姜伟 秦丽莉 杜仕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4,共17页
近年来,混合研究方法逐渐受到应用语言学领域学者的关注。其中,Q方法作为一种探讨人类主体性的混合研究方法,融合了量化与质性方法的优势,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出发,以客观手段考察主观本质,逐渐得到该领域专家的认可。然而,学者们对于... 近年来,混合研究方法逐渐受到应用语言学领域学者的关注。其中,Q方法作为一种探讨人类主体性的混合研究方法,融合了量化与质性方法的优势,从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出发,以客观手段考察主观本质,逐渐得到该领域专家的认可。然而,学者们对于Q方法的认识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国内实证研究尤其匮乏。因此,本研究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重点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和筛选,从“理论视角”“研究主题”和“数据搜集与分析特征”3个方面评述Q方法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只有少量Q方法研究注重与理论相结合,且仅有的这些研究多聚焦动机主题;研究主题涉及动机、情感、信念、课程评价等;数据搜集与分析呈现出从共时到历时、从组内向组间或组内组间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最后,本文结合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Q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研究方法 Q方法 应用语言学 主体性 PRI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广外应用语言学论坛征稿通知
2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97,共1页
第二届广外应用语言学论坛将于2012年12月8-9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办。本次论坛旨在推进我国应用语言学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论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征稿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 语言学研究 教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词典自动化编纂实验及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柳长青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2,共12页
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对词典自动化编纂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词向量和权重参数优化等基本原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研发的“百年来欧美外来词语言资源平台”系统,引入大语言模型对外来词语料库等进行训练和调优,同时建立完善的... 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对词典自动化编纂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词向量和权重参数优化等基本原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研发的“百年来欧美外来词语言资源平台”系统,引入大语言模型对外来词语料库等进行训练和调优,同时建立完善的人工审核机制,历时4000余小时生成3万余条外来词自动释义、溯源和例句。通过平台自有模型和ChatGPT对外来词释义准确率的对比实验,证明该编纂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发现持续更新数据库、加强文献研究、丰富专用语料库、强化人工检查,将对生成高质量释义产生较大影响。大语言模型较之传统手工编纂有碾压性优势,其应用将冲击现有电子词典形态,改变未来的词典查询行为。词典编纂专家与人工智能专家需要协同合作,对模型输出的内容进行质量控制。而版权问题也将转化为数据归属权问题,需要各方专家共同制定相关规则。大语言模型在汉语词典自动化编纂方面的应用潜力不应被低估,预计它还能被扩展至其他语言和专业领域的词典编纂中,进一步促进词典学领域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词典编纂 人工智能 自动化 外来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在隐喻研究中的应用:前沿与趋向
4
作者 孙毅 王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4,共16页
作为一种日用不觉、时学不察的认知方式,隐喻研究备受文学和修辞学的追捧,虽成果众多,但流于表象,未触及认知神经层面的探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标新立异、勇立潮头,助力研究的方法也渐趋多样性、跨学科化,从行为... 作为一种日用不觉、时学不察的认知方式,隐喻研究备受文学和修辞学的追捧,虽成果众多,但流于表象,未触及认知神经层面的探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标新立异、勇立潮头,助力研究的方法也渐趋多样性、跨学科化,从行为研究、认知心理学门类延伸至神经科学领域,不一而足。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为探讨隐喻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崭新视角和可选手段。本文基于fMRI的技术原理、指标优势与应用价值,运用CiteSpace(6.4.R1)展现近10年(2014—2025)fMRI-隐喻研究的前沿路径,首先系统梳理具身认知、脑区加工和个体差异的相关理论与研究,随后指出当前研究有待继续深挖的若干方面,特别是任务要求、隐喻类型和实验技术,最后结合热点态势对该研究加以预测展望,以期厘清fMRI-隐喻研究的最新动态并推断未来趋势,进而引起学界的更多关注与深入探讨,为隐喻跨学科研究脉络增添一条富有开拓精神的学术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RI 隐喻 具身认知 脑区加工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血(blood)”隐喻词簇异同及其体认语言学——文化脚本理据阐发 被引量:9
5
作者 孙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2,共12页
隐喻是一种人类通用而不自知的认知方式,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发表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认知隐喻的诞生。身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起点和基础,以此产生的人体隐喻贯穿着人类认知构建的始终。血/blood是人体组... 隐喻是一种人类通用而不自知的认知方式,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发表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认知隐喻的诞生。身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起点和基础,以此产生的人体隐喻贯穿着人类认知构建的始终。血/blood是人体组成重要的营养物质,以此为源域的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广泛存在。本研究利用CCL和COCA语料库对涉及“血(blood)”及其隐喻词簇的语料进行收集,以体认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归纳总结汉英血液隐喻相同之处,并结合文化脚本进行跨语言比较与分析,得出汉英血/blood隐喻具有包括亲属关系、残忍暴力、辛勤劳动、颜色、情感、人物与盟誓在内的七大相同意象,以及词素搭配、投射范围、使用频度等方面文化脚本的精细差异,并借此探究汉英语言中血/blood隐喻生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 血隐喻 汉英对比 体认语言学 文化脚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脑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才蕙 叶渐桥 杨静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7-758,共12页
国家兴,语言强。近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日渐增长,但汉语二语学习脑机制的系统归纳及相关理论模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汉语二语学习近20年的脑机制研究,以及最新二语学习脑机制的研究和理论,可以归纳主要发现为... 国家兴,语言强。近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日渐增长,但汉语二语学习脑机制的系统归纳及相关理论模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汉语二语学习近20年的脑机制研究,以及最新二语学习脑机制的研究和理论,可以归纳主要发现为:1)汉语声调学习最初依赖右颞上回和右额下回,掌握后转而依赖左颞上回;2)汉字字形学习与双侧额下回及右梭状回有关,而汉字语音学习则与左颞顶叶区相关;3)汉语二语学习初期会依赖右脑重要脑区(额下回、梭状回等),随汉语能力的提升,这种依赖减弱。综上,汉语二语学习与右脑关系密切,经历了由右侧功能主导转向双侧化或者左侧化的动态大脑发展变化过程。汉语学习者所采取的二语学习方法及其语音听辨能力,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功能、脑结构及其脑功能网络连接方式。未来研究可以从被试语言背景、研究范式和内容、数据分析等角度出发,探寻汉语二语学习的有效方法,构建并完善汉语二语学习认知神经机制的相关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二语学习 磁共振影像 脑功能 脑结构 脑功能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礼貌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谢朝群 李冰芸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礼貌研究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众多学科青睐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先概述礼貌研究取得的一些新成果.然后讨论礼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礼貌研究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Brown&Levinson所推出... 礼貌研究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众多学科青睐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先概述礼貌研究取得的一些新成果.然后讨论礼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礼貌研究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Brown&Levinson所推出的礼貌模式以及礼貌语料搜集方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礼貌 理论探讨 实证研究 语料搜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的副语言实现
8
作者 郑洁 袁传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0,91,共8页
基于Martin和Zappavigna提出的副语言系统,本文采用多模态分析法,描写并阐释司法社工在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谈话环节中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副语言与语言资源协同实现身份构建。研究结果表明:副语言系统与语言资源在身份构建上具有互补性,司... 基于Martin和Zappavigna提出的副语言系统,本文采用多模态分析法,描写并阐释司法社工在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谈话环节中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副语言与语言资源协同实现身份构建。研究结果表明:副语言系统与语言资源在身份构建上具有互补性,司法社工的四种身份经由音韵融合型副语言和语义融合型副语言资源得以构建并强化。厘清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的副语言实现过程,有利于完善司法社工的专业服务水准,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与司法治理的社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社区矫正 司法社工 音韵融合型副语言 语义融合型副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哲学修辞论:一个猜想——西方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之十 被引量:7
9
作者 钱冠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4,36,共6页
根据一种哲学活动 (企图通过分析语言来解释世界“存在”的哲学活动 ,在涉及呈现方式、描述属性与认知活动时 ,也同时并无意地为修辞的解释打开一种思路 ) ,本文提出如下猜想 :凡是语言使用过程中 ,涉及呈现方式、描述属性与认知活动时 ... 根据一种哲学活动 (企图通过分析语言来解释世界“存在”的哲学活动 ,在涉及呈现方式、描述属性与认知活动时 ,也同时并无意地为修辞的解释打开一种思路 ) ,本文提出如下猜想 :凡是语言使用过程中 ,涉及呈现方式、描述属性与认知活动时 ,必涉及修辞活动。这个猜想的启示是 :第一 ,凡有认知活动并且要说话的时候 ,都有修辞活动。第二 ,人类最普遍的生存方式 (使用语言 )———形而下 ,居然和形而上的思考 (哲学活动 )掺和在一起 ;第三 ,人的行为、语言行为与修辞 ,是掺和在一起的。我们生活在修辞活动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修辞论 认知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学新视界中的隐喻研究
10
作者 孙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50,共12页
东方学是以东方多学科研究为核心形成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框架。随着中国各方面的跨越式发展,现已跃升为东方学术研究的中心。西方隐喻研究成果卓著,但新时代需基于东方学开拓新路径。本文梳理中国学者隐喻研究后建议:一方面,构建东方隐喻... 东方学是以东方多学科研究为核心形成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框架。随着中国各方面的跨越式发展,现已跃升为东方学术研究的中心。西方隐喻研究成果卓著,但新时代需基于东方学开拓新路径。本文梳理中国学者隐喻研究后建议:一方面,构建东方隐喻理论体系。立足本土思想资源,系统梳理隐喻的具身文化理据与传统学术脉络,通过认知本质揭示辞格的拓扑属性,构建东方思维主导的修辞范式。另一方面,实施跨文明互鉴双轨工程。建立多语言隐喻数据库,以双向互译解码文明对话。对内通过“术语中国化”重构西方理论,对外以“文化注释+意象移植”传播中国隐喻智慧。两大举措旨在推动隐喻研究创新发展,彰显中国学术贡献,在学术版图中留下东方学派的深刻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隐喻 流派 对比 修辞认知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貌·语言·模因 被引量:27
11
作者 谢朝群 李冰芸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6,共6页
将模因概念引入语言礼貌研究领域可以发现,语言与语言礼貌都是模因,汉语礼貌模因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论语》和《礼记》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说话人完全有可能利用甚至调控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规约性礼貌模因来凸显自己的礼貌意图,听... 将模因概念引入语言礼貌研究领域可以发现,语言与语言礼貌都是模因,汉语礼貌模因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论语》和《礼记》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说话人完全有可能利用甚至调控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规约性礼貌模因来凸显自己的礼貌意图,听话人则经常透过语言模因的规约意义或字面意义来解读说话人意欲传递的交际意图,从而对说话人的语言模因重新做出礼貌、非礼貌或不礼貌的评价。解读与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礼貌评价过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礼貌 模因论 认知解读 评价 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中的模因 被引量:1859
12
作者 何自然 《语言科学》 2005年第6期54-64,共11页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自然语言中的模因是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本文认为,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前者称为模因的基因型,后者则为模因的表现型。文章接着分析了语言模因对翻译研究、文化研究以及语言教学的影响,最后用实例说明模因在这些方面的实际意义,并指出语言模因将有助于促进语言的进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论与模因 基因型 表现型 模因与翻译 模因与文化 模因与语言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礼貌的哲学维度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朝群 林大津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100,共5页
语言可以表达思想,但语言表达的不一定就是语言表达者的思想;语言可以遮蔽语言表达者的思想。同样,语言可以表达语言表达者的礼貌,但也可以遮蔽语言表达者的礼貌。仅仅根据表层句法结构本身判断表达者的礼貌或不礼貌是不恰当的做法。如... 语言可以表达思想,但语言表达的不一定就是语言表达者的思想;语言可以遮蔽语言表达者的思想。同样,语言可以表达语言表达者的礼貌,但也可以遮蔽语言表达者的礼貌。仅仅根据表层句法结构本身判断表达者的礼貌或不礼貌是不恰当的做法。如果想要更深入地理解与解释礼貌,必须加深对人自身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貌 语言 “我” 哲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看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初明 亓鲁霞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4期35-42,共8页
在当今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动态系统理论用得越来越广泛,却未见用于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本文在简介动态系统理论核心观点的基础上,分析和论证这一理论用于反拨效应研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析表明,反拨效应产生的过程具有动态系统的主... 在当今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动态系统理论用得越来越广泛,却未见用于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本文在简介动态系统理论核心观点的基础上,分析和论证这一理论用于反拨效应研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析表明,反拨效应产生的过程具有动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借鉴动态系统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反拨效应,将改变传统研究思维,能更全面阐释反拨效应产生的机理,也能为深化反拨效应研究打开新的空间,还能为解决应试教育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系统理论 反拨效应 非线性因果关系 考试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认知·惯习·语言礼貌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朝群 林大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8,45,共7页
语言礼貌研究虽已成为一门显学,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澄清和解决。受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认知观和法国社会哲学家Pierre Bourdieu惯习观的启发,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语言礼貌扎根于人类的认知体验,具有身体基础,具有体验性;礼貌从本质上说... 语言礼貌研究虽已成为一门显学,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澄清和解决。受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认知观和法国社会哲学家Pierre Bourdieu惯习观的启发,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语言礼貌扎根于人类的认知体验,具有身体基础,具有体验性;礼貌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言后之效,是个人以体验认知和惯习为基础,结合语言形式、语境、意图、情感等诸多复杂因素做出评价的结果。由于评价行为具有争议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仅仅凭借语言形式作出礼貌或不礼貌的评价不一定行得通。本文最后得出结论:认知评价应当成为语言礼貌研究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礼貌 体验认知 语言惯习 (不)礼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相对论在二语习得中的深化和拓展——认知和语境的视角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鑫 俞理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4-158,共5页
语言相对论是一个多年来备受争议的话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对语言相对论进行了重新评价。概念迁移假设从认知的角度深化并且用实证支持了这一理论。我国学者王初明教授提出的语境补缺假说从语境的角度也对语言相对论的研... 语言相对论是一个多年来备受争议的话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对语言相对论进行了重新评价。概念迁移假设从认知的角度深化并且用实证支持了这一理论。我国学者王初明教授提出的语境补缺假说从语境的角度也对语言相对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认识语言相对论、概念迁移理论和语境补缺假说的异同有助于对语言迁移的本质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相对论 认知与语境 概念迁移 语境补缺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述口头报告在二语语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满满 任伟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6期35-42,共8页
本文以二语语用习得领域为例,详细探讨了追述口头报告的不同研究设计对探索学生二语语用产出过程的影响。在系统分析了目前二语语用领域采用追述口头报告法的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实验设计的不同对这些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类,对每... 本文以二语语用习得领域为例,详细探讨了追述口头报告的不同研究设计对探索学生二语语用产出过程的影响。在系统分析了目前二语语用领域采用追述口头报告法的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实验设计的不同对这些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类,对每一个类型从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本文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层面对二语语用研究采用追述口头报告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给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述口头报告 二语语用 实验设计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学对学语言的启示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自然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70-75,共6页
围绕语用学对学语言有何启示展开讨论,学语言主要是学会使用和理解该语言。语用学正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因此学点语用学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语言失语 语用失语 语用策略 礼貌语言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之也隐,即之也缜——科学语言与隐喻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尽管历史上有学派认为科学语言不应用隐喻,但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隐喻在科学语言中不仅可能,而且必须。科学语言中隐喻的使用是由人类对事物的认知特性,即常规关系决定的,所以是望之也隐,即之也缜。
关键词 科学语言 隐喻 常规推理 相邻原则 相似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话语与我国语言政策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自然 《语言战略研究》 2016年第3期60-64,共5页
随着网络语言的兴起,我国的语言生活,特别是公共话语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必须站在语言战略的高度,看待其中出现的正面或负面的语用现象,从而完善我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必须明确统一的权威管理机构,鼓励语言工作者多做社会语用... 随着网络语言的兴起,我国的语言生活,特别是公共话语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必须站在语言战略的高度,看待其中出现的正面或负面的语用现象,从而完善我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必须明确统一的权威管理机构,鼓励语言工作者多做社会语用规范的指引者;容许群众的语言与时俱进,丰富汉语表达,适应国际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政策 语言规划 公共话语 语言纯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