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新榕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圭成 汪雄武 +2 位作者 杨世义 陈龙清 凌井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3-250,共8页
新榕锰矿是广东省重要的锰矿床 ,主矿体产于地下岩溶空洞内 ,矿石中伴生银的平均含量达 10 0×10 -6以上。锰矿石中含有少量的脆银矿、溴角银矿、含锑银黝铜矿、银金矿、单斜绿铜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重晶石等矿物。据各类岩石... 新榕锰矿是广东省重要的锰矿床 ,主矿体产于地下岩溶空洞内 ,矿石中伴生银的平均含量达 10 0×10 -6以上。锰矿石中含有少量的脆银矿、溴角银矿、含锑银黝铜矿、银金矿、单斜绿铜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重晶石等矿物。据各类岩石、矿石的矿物成分 ,以及成矿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研究 ,认为Fe、Mn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古宇云开群和泥盆系桂头组中的富铁锰质岩层 (锰铝榴石片岩、含锰千枚岩 ) ,部分来源于矿区北部断裂带中的热液硫化物 ,伴生元素Ag、Pb、Zn等也来源于矿区北部断裂带的热液多金属硫化物。有机质 (微生物 )可能参与了成矿物质的风化淋滤、迁移、沉淀富集等成矿作用。地下岩溶空洞是最有利的成矿场所。锰矿的成矿期为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成因 广东 锰矿床 成矿作用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海南成矿带成矿系列地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被引量:6
2
作者 覃慕陶 刘师先 朱淮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1-399,共9页
本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丰富多彩。目前已找到116种矿产,探明矿床数百个,已涌现出像大宝山、矾口、大降坪、211、河台、石碌、羊角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超大型矿床。然而,大多数矿床有各自的特色,又有相互的空间和成因联系... 本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丰富多彩。目前已找到116种矿产,探明矿床数百个,已涌现出像大宝山、矾口、大降坪、211、河台、石碌、羊角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超大型矿床。然而,大多数矿床有各自的特色,又有相互的空间和成因联系,构成成矿系列。区内可划分为4个成矿区带,22个成矿系列、亚系列。南岭成矿带以壳源和壳慢源岩浆成矿系列为主;云开成矿带以壳幔源岩浆和沉积变质成矿系列为主;沿海成矿带以陆相表生风化带和壳幔源岩浆成矿系列为主;海南成矿区以沉积变质火山热液成矿系列为主。这些成矿区带成矿系列具有独特的演化规律,即成矿区带矿化随时空演化规律、成矿系列随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和成矿系列随岩浆序列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列 地质特征 演化规律 广东 海南 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英德红岩黄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裴太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1-90,共10页
红岩黄铁矿经详细勘探查明,为一矿体集中、埋藏较浅、品位中等、可供工业利用的大型黄铁矿矿床。矿床产于“粤北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的英德盆地西缘之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礁后泻湖相碳酸盐岩中,受北西向、东西向构造及层间裂隙控制,为沉积... 红岩黄铁矿经详细勘探查明,为一矿体集中、埋藏较浅、品位中等、可供工业利用的大型黄铁矿矿床。矿床产于“粤北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的英德盆地西缘之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礁后泻湖相碳酸盐岩中,受北西向、东西向构造及层间裂隙控制,为沉积-改造-再造式的层控矿床,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矿床 成因 英德 红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长坑-富湾超大型独立银矿床Rb-Sr定年及形成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华英 王秀璋 +4 位作者 程景平 夏萍 张湖 单强 张国恒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54,共8页
长坑- 富湾超大型银矿床主要产在下石炭统灰岩与上三叠统页岩断层不整合面下的硅质岩及灰岩中,矿化多为脉状,主要由石英、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及银矿物组成。成矿流体Rb- Sr 等时线年龄为68±8.5Ma,表明成矿发... 长坑- 富湾超大型银矿床主要产在下石炭统灰岩与上三叠统页岩断层不整合面下的硅质岩及灰岩中,矿化多为脉状,主要由石英、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及银矿物组成。成矿流体Rb- Sr 等时线年龄为68±8.5Ma,表明成矿发生在59.5—76.5 Ma 之间。(87Sr/86Sr)I= 0.7164。成矿流体δ18O 在- 0.86‰—4.1‰之间,δD 在- 39.8‰—- 59‰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为循环大气降水或建造水。银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和产于中新元古代地层中茶洞银矿床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据成矿年龄、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及铅同位素组成特点,认为长坑- 富湾超大型独立银矿床是晚白垩世至第三纪火山及次火山活动加热循环大气降水及建造水溶解深部矿源岩中经过早期成矿富集的成矿物质,迁移至灰岩与硅质岩及硅质岩与页岩界面时沉淀析出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床 成矿时代 粤西富湾 钕口-锶 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富湾银矿脉状矿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华英 夏萍 +4 位作者 王秀璋 程景平 张湖 单强 张国恒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0-235,共6页
富湾大型银矿床主要产在下石炭统灰岩与上三叠统页岩断层不整合面下的硅质岩及灰岩中,矿化多为脉状。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下伏地层有一定的差异,硫同位素组成均一,脉状银矿化石英脉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65±2.5)Ma。... 富湾大型银矿床主要产在下石炭统灰岩与上三叠统页岩断层不整合面下的硅质岩及灰岩中,矿化多为脉状。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和下伏地层有一定的差异,硫同位素组成均一,脉状银矿化石英脉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65±2.5)Ma。该矿床主要是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床 矿床成因论 成矿时代 矿化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新榕锰矿伴生银的赋存状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圭成 杨世义 +2 位作者 汪雄武 陈龙清 凌井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74,共6页
广东省西部新榕锰矿矿石中含银较高 ,平均达到 10 0× 10 - 6以上。利用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锰矿石中伴生银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 ,初步查明银主要是以脆银矿、溴角银矿、银锑黝铜矿、银金矿等矿物形式存在 ,呈微小颗粒状被包裹于铁... 广东省西部新榕锰矿矿石中含银较高 ,平均达到 10 0× 10 - 6以上。利用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锰矿石中伴生银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 ,初步查明银主要是以脆银矿、溴角银矿、银锑黝铜矿、银金矿等矿物形式存在 ,呈微小颗粒状被包裹于铁锰矿物内或矿物间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银 赋存状态 锰矿床 广东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庞西洞银矿床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鹤年 杨建文 陈辉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9-187,共9页
通过矿床地质、矿物包裹体及向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庞西洞银矿受韧性-脆性剪切构造带控制,成矿与燕山期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矿床围岩蚀变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强烈。成矿流体K^+>Ca^(2+)>Na^+>Mg^(2+);SO_4^(2-)>Cl->HCO_3... 通过矿床地质、矿物包裹体及向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庞西洞银矿受韧性-脆性剪切构造带控制,成矿与燕山期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矿床围岩蚀变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强烈。成矿流体K^+>Ca^(2+)>Na^+>Mg^(2+);SO_4^(2-)>Cl->HCO_3->F-;CO>>CO_2>CH_4。流体低盐度(2.2wt%~4wt%NaCI)、弱酸性(pn为4.6)、密度0.81。成矿温度270℃,压力700×10~5Pa,fo_2=10(-39)~10^(-41),fs_3=10^(-12)~10^(-15),为中深中温岩浆热液银矿床。这类矿床是我国银矿新类型,许多方面与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特征相似,在粤西、桂东极具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 矿床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沿海B/M界线附近的群发地质事件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照宇 王俊达 +1 位作者 张国梅 江伟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5-42,共8页
在距今0.7Ma的B/M古地磁极性界线附近,华南沿海发生了一系列地质事件,其中包括火山喷发、断裂、褶皱、不整合、侵蚀、玻璃陨石撒落及气候突变事件。这种突发性的事件群是受地球星体运动统一控制的,并具有某种周期性,可与中国北方和其他... 在距今0.7Ma的B/M古地磁极性界线附近,华南沿海发生了一系列地质事件,其中包括火山喷发、断裂、褶皱、不整合、侵蚀、玻璃陨石撒落及气候突变事件。这种突发性的事件群是受地球星体运动统一控制的,并具有某种周期性,可与中国北方和其他大陆对比。文中提出了新灾变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界线 群发事件 华南沿海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湛江开发巨型盆地防治海水入侵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彬 关碧珠 +2 位作者 崔光中 揭江 唐祚旺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广东 湛江市 滨海地区 承压水开采 海水入侵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的矿产资源预测
10
作者 曹恒智 余先川 +2 位作者 刘立文 余小俭 冷慧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498-499,共2页
  分形理论正日益渗透到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中(Turcotte,1999;秦长兴等,1992;Cheng等,1996;申维,2002).本文根据多重分形对广东省高要市某铜矿区进行了矿产预测,实验结果优于传统的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类的地质环境-成因分类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超群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8-51,共4页
花岗岩类的地质环境-成因分类刍议杨超群(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州510080)关键词花岗岩类,地质环境,成因分类本文将花岗岩类形成的地质环境分为三大类型和若干亚类,每一大类型均包含若干成因类型。1板块俯冲-碰撞型(1)... 花岗岩类的地质环境-成因分类刍议杨超群(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州510080)关键词花岗岩类,地质环境,成因分类本文将花岗岩类形成的地质环境分为三大类型和若干亚类,每一大类型均包含若干成因类型。1板块俯冲-碰撞型(1)板块俯冲-碰撞型式洋-陆俯冲型: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地质环境 成因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基于独立成份分析的矿产预测方法
12
作者 刘石华 黄智 +3 位作者 余先川 刘立文 余小俭 冷会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452-453,共2页
  矿产统计预测是一项"把区域地质、成矿规律、地质数学信息和概念加以综合,并用计算机进行综合评价的工作"(阿格特伯格,1974).目前公认最佳的预测方法是利用地质、矿产、遥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种信息进行资源评价...   矿产统计预测是一项"把区域地质、成矿规律、地质数学信息和概念加以综合,并用计算机进行综合评价的工作"(阿格特伯格,1974).目前公认最佳的预测方法是利用地质、矿产、遥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种信息进行资源评价的综合信息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王世称等,2000).但一些传统的分析处理方法,如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致矿异常下限等均只利用了数据的低阶统计特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空间地学信息的复杂性,数据挖掘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不能很好的表征矿产特征,因此预测结果往往与实际矿产储量情况不符.为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地学信息,我们提出引进一种目前只用于信号处理的高阶统计方法--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来进行矿产预测,并借鉴因子分析的思想解决独立成分分析算法不确定性的局限,使其更加适合处理地质矿产数据,结果也更加便于制图解释.……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矿产预测与评价的新进展
13
作者 刘石华 余先川 黄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450-451,共2页
  矿产勘查过程从19世纪到现在,经历了"找矿人"勘探、传统找矿、理论勘查及目前的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找矿阶段,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实质上贯穿了矿产勘查的全过程.研究区域成矿规律,对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矿产资源存在的...   矿产勘查过程从19世纪到现在,经历了"找矿人"勘探、传统找矿、理论勘查及目前的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找矿阶段,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实质上贯穿了矿产勘查的全过程.研究区域成矿规律,对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矿产资源存在的可能性、资源数量、资源质量及经济价值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价,是矿产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建造中层控铀矿床的地质和成因探讨
14
作者 李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1-384,共14页
矿床多出现于晚古生代海盆边缘凹陷中。矿床的产出和分布受泻湖相潮坪碳酸盐沉积所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与上下围岩整合-准整合接触,沿层分布。矿石即为含铀不纯碳酸盐岩,其特征是色较深,含泥碳质及星散黄铁矿。矿石成分、结构... 矿床多出现于晚古生代海盆边缘凹陷中。矿床的产出和分布受泻湖相潮坪碳酸盐沉积所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与上下围岩整合-准整合接触,沿层分布。矿石即为含铀不纯碳酸盐岩,其特征是色较深,含泥碳质及星散黄铁矿。矿石成分、结构构造、微量元素含量、δ^(14)S、δ(18)O值与围岩近于一致,唯矿石中铀含量高,达工业采冶要求。近矿围岩蚀变微弱。沥青铀矿U-Pb年龄测定多为57—96Ma,主要反映矿石的后生改造年龄,但部分沥青铀矿年龄(380Ma)与所在地层时代(D_1)相近,表明成岩成矿期矿石仍有存在。且后生改造、叠加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原有矿层内,使矿体(层)仍保留原地-准原地特征,因而,应属沉积成岩成矿为主兼有后生改造的层控铀矿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矿和改造富化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矿床 地质 成因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地质填图为基础,开展南岭地区花岗质岩石的研究
15
作者 莫柱孙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1年第2期138-143,137,共7页
笔者提出研究南岭地区花岗质岩石的一些问题,要以地质填图为基础。文中还对南岭地区的花岗质岩石,以及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地质填图 花岗岩 岩石 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南部若干红土剖面的地球化学与成土环境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义芳 朱照宇 +2 位作者 文高国 梁俊平 罗树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2-409,共8页
雷州半岛南部第四纪火山岩台地发育的红土剖面由碱性玄武岩风化型(Ⅰ型)和拉斑玄武岩风化型(Ⅱ型)组成。从首次构建的淋溶系数(L) 水化系数(H) 氧化系数(O)关系图(简称LHO图)发现 ,两类剖面的LHO曲线的演化途径完全不同。Ⅰ型红土在潮... 雷州半岛南部第四纪火山岩台地发育的红土剖面由碱性玄武岩风化型(Ⅰ型)和拉斑玄武岩风化型(Ⅱ型)组成。从首次构建的淋溶系数(L) 水化系数(H) 氧化系数(O)关系图(简称LHO图)发现 ,两类剖面的LHO曲线的演化途径完全不同。Ⅰ型红土在潮湿贫氧环境下形成 ,富含Fe、Al、Ti、水和有机质 ,Ⅱ型红土在干旱富氧环境下形成 ,富含Ca、Mg、Na、K、P和Si。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红土 成土环境 雷州半岛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玻璃陨石的原生层位及其事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照宇 周厚云 +2 位作者 乔玉楼 张海祥 梁俊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96-302,共7页
华南大玻璃陨石分布于广西、广东和海南。根据广东西部和海南岛实测的两类含玻璃陨石的地层剖面———第四系北海组与湛江组界线附近的连续剖面和与湛江组顶部剥蚀面相当的原始台地剖面。玻璃陨石从产状来看可分为埋藏的原生撒落型、暴... 华南大玻璃陨石分布于广西、广东和海南。根据广东西部和海南岛实测的两类含玻璃陨石的地层剖面———第四系北海组与湛江组界线附近的连续剖面和与湛江组顶部剥蚀面相当的原始台地剖面。玻璃陨石从产状来看可分为埋藏的原生撒落型、暴露的原生撒落型和次生搬运型等几类 ,赋存的原生层位是北海组中 -下部的组内剥蚀面 ,而不是北海组与湛江组的界面 ;发现了玻璃陨石及其层位附近的某些元素异常以及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存在的环境事件与灾变 ,指出将华南玻璃陨石事件与华北黄土和南海深海盆沉积中的微玻璃陨石进行准确地层对比的必要性 ,并从玻璃陨石的研究中引入事件地层学及其与全球变化关联研究的新思路。谨以此文深切悼念我国第四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地质的优秀科学家吴锡浩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玻璃陨石 原生撒落型 次生搬运型 原生层位 事件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勘探钻孔信息管理自动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斌 牛永斌 +2 位作者 李明章 周艳兵 林文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21-26,共6页
勘探钻孔中各岩层的岩性和物性等地质信息的自动化管理与勘探钻孔柱状图的自动成图一直是勘探部门期待解决的课题.作者根据石油勘探生产和科研要求建立了勘探钻孔地质信息数据库,并基于GIS思想提出了一种自动分段绘制勘探钻孔柱状图的算... 勘探钻孔中各岩层的岩性和物性等地质信息的自动化管理与勘探钻孔柱状图的自动成图一直是勘探部门期待解决的课题.作者根据石油勘探生产和科研要求建立了勘探钻孔地质信息数据库,并基于GIS思想提出了一种自动分段绘制勘探钻孔柱状图的算法,解决了勘探钻孔平面分布的二维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以及钻孔中各岩层的三维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为勘探钻孔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信息管理 地质勘探 VB SuperMapObeje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热水运移数学模型简介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训 陈明佑 梁池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评价地热资源的方法 :1用容积法 (热储法 )计算地热资源量 ;2用解析法和数值法求解描述热水流动和热量运移的数学模型 ,模拟和预测地下热水系统的水动力场和温度场的时空变化。这些模型既有稳定流的 ,也有非稳定流的 ,并已... 介绍了国内外评价地热资源的方法 :1用容积法 (热储法 )计算地热资源量 ;2用解析法和数值法求解描述热水流动和热量运移的数学模型 ,模拟和预测地下热水系统的水动力场和温度场的时空变化。这些模型既有稳定流的 ,也有非稳定流的 ,并已从一维模型发展到二维模型再到三维模型。描述地下热水流动和热量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模型 ,是目前流行和先进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下热水 数学模型 容积法 解析法 数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庆宣 戴广秀 +3 位作者 杨超群 孙叶 施普德 赵娴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34-134,共1页
针对通过深圳市的莲花山断裂带的活动性问题,地质矿产部特地组织了有关力量,对深圳市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评价研究,从1985年起至1987年止历时3年。 通过研究发现广东东部中强地震多发生在北东向断裂带和北西断裂带与东西向... 针对通过深圳市的莲花山断裂带的活动性问题,地质矿产部特地组织了有关力量,对深圳市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评价研究,从1985年起至1987年止历时3年。 通过研究发现广东东部中强地震多发生在北东向断裂带和北西断裂带与东西向断裂带的交会部位,特别是北东向断裂有较大垂直运动的地段。东西向断裂带看来控制着前两个断裂带上发震地点。这也为数学-物理模拟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综合评价研究 中强地震 垂直运动 交会点 地质矿产部 岩浆活动 北东东 热变质作用 加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