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富罗非鱼不同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莉好 喻达辉 +5 位作者 黄桂菊 杜博 符云 童馨 郭奕惠 叶卫 《南方水产》 2007年第5期40-48,共9页
用微卫星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med fragment leng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对海南、广州和青岛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9对微卫星引物和4对AFLP引物的分析结果一致。微卫星分析表明,青岛吉... 用微卫星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med fragment leng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对海南、广州和青岛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9对微卫星引物和4对AFLP引物的分析结果一致。微卫星分析表明,青岛吉富鱼的平均等位基因数(4.8)、平均观测杂合度(0.52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05)最高,海南吉富鱼的平均等位基因数(4.4)、平均观测杂合度(0.47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549)最低。AFLP分析显示,青岛吉富鱼的多态位点比例(48.4%)和基因多样性(0.245)最高,海南吉富鱼的多态位点比例(36.3%)和基因多样性(0.147)最低。这些表明,青岛吉富鱼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海南吉富鱼最低。遗传分化分析表明,两两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微卫星以,为0.07—0.11,P〈0.01;AFLP峙为0.24—0.29,P〈0.01)。AMOVA分析显示,大部分遗传变异(微卫星的分析结果为91.26%;AFLP的为67.6%)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表明吉富鱼选育品系尚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微卫星DNA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和红罗非鱼O.sp.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莉好 喻达辉 +5 位作者 黄桂菊 杜博 符云 童馨 郭奕惠 叶卫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和红罗非鱼O.sp.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在3个群体10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0个等位基因,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1、1.33和3.44,平均观测杂合度... 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和红罗非鱼O.sp.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在3个群体10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0个等位基因,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1、1.33和3.44,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28、0.056和0.491,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44、0.091和0.52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80、0.077和0.466。杂合子偏离度D值分别为0.148、0.222和0.044,表明3个罗非鱼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卡方检验表明3个群体的大部分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存在遗传漂变现象。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遗传分化指数FST在0.329到0.656之间,P<0.01)。尼罗罗非鱼和红罗非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47)。上述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最低,群体间分化显著。表明尼罗罗非鱼和红罗非鱼尚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而奥利亚罗非鱼遗传多样性低,不利于选择育种,需要引进新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微卫星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主要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颉晓勇 李思发 +3 位作者 蔡完其 叶卫 陈辉崇 喻达辉 《南方水产》 2007年第3期1-7,共7页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显性遗传分析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2种不同放养环境中,计算了罗非鱼生长相关性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相对于F2代在各生长性状上均表现出更强的杂种优势。各性状的优势程度也有所不同,F1代...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显性遗传分析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2种不同放养环境中,计算了罗非鱼生长相关性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相对于F2代在各生长性状上均表现出更强的杂种优势。各性状的优势程度也有所不同,F1代群体平均优势在15.1%-30.6%之间,F2代则有所降低,在7.6%-15.3%之间。结果说明,罗非鱼各生长性状在F1代均表现出超中亲优势,但在F2代则表现出负向群体超亲优势。(2)各生长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杂种优势都存在明显的环境差异,表现为在网箱内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而在水泥池环境中杂种优势效应则相对较弱,表明在对罗非鱼的杂种优势利用中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杂种优势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养殖推广中试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思发 李家乐 +3 位作者 李晨虹 韩风进 叶卫 陈培贤 《水产科技情报》 1997年第6期257-262,共6页
在山东青岛、浙江湖州和广东番禺等地选定32个养殖户进行吉富尼罗罗非鱼推广试验,分别以当地主养的尼罗罗非鱼“78”品系、“88”品系及尼奥杂交鱼为对照,比较研究了各项养殖性能。(1)吉富鱼的绝对增重率分别比三种对照鱼快... 在山东青岛、浙江湖州和广东番禺等地选定32个养殖户进行吉富尼罗罗非鱼推广试验,分别以当地主养的尼罗罗非鱼“78”品系、“88”品系及尼奥杂交鱼为对照,比较研究了各项养殖性能。(1)吉富鱼的绝对增重率分别比三种对照鱼快22.4%、17.6%和26.0%;瞬时增重率分别比三种对照鱼快12.1%、9.5%和7.7%;差异都显著(P<0.05)。(2)平均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高6.8%、6.2%和1.5%,但吉富品系同“88”品系差异不显著,同“78”品系及尼奥鱼差异显著(P<0.05)。(3)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对照组高25.3%、18.9%和27.7%,差异极显著(P<0.01)。(4)吉富品系的雄性率同“78”品系相似,低于“88”品系和尼奥鱼。(5)吉富品系的雄鱼生长速度比雌鱼快28.1%,“78”品系快35.3%,“88”品系快47.5%,尼奥鱼快15.6%。以上特性表明,吉富品系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吉富品系 养殖性能 比较 推广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选法提高罗非鱼苗种雄性率效果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于爱清 王兵 +4 位作者 张志允 李思发 蔡完其 陈辉崇 简伟业 《当代水产》 2011年第2期69-71,共3页
取"新吉富"罗非鱼苗为材料,广式鱼筛为主要工具,以经过一筛、二筛和三筛处理的为试验组,甲基睾丸酮处理、既不筛选也不甲基睾丸酮处理的为对照组,研究筛选法提高尼罗罗非鱼苗种雄性率的效果。结果表明,平均每筛可提高雄性率7.... 取"新吉富"罗非鱼苗为材料,广式鱼筛为主要工具,以经过一筛、二筛和三筛处理的为试验组,甲基睾丸酮处理、既不筛选也不甲基睾丸酮处理的为对照组,研究筛选法提高尼罗罗非鱼苗种雄性率的效果。结果表明,平均每筛可提高雄性率7.9%,三筛后雄性率达91.4%,较无处理组(67.7%)提高23.7个百分点,较甲基睾丸酮处理组(98.8%)低7.4个百分点,但结果已相对比较理想,如对筛选工具和工艺予以完善,相信可以满足养殖生产、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率 鱼苗种 筛选法 甲基睾丸酮 养殖生产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试验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系F_6~F_8二龄鱼生长对比研究
6
作者 钟金香 颉晓勇 +3 位作者 李思发 蔡完其 叶卫 陈辉崇 《海洋与渔业》 2008年第12期23-25,共3页
在流水池饲养环境里,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选育系F_6、F_7、F_8三代鱼二龄鱼按雌、雄分组后进行生长性能比较。经过123d 的饲养,F_6、F_7、F_8二龄鱼雌鱼绝对增重率为3.13g/d、3.16g/d、3.19g/d,相应特定增重率为0.66%/d、0.68%/d、0.67%/... 在流水池饲养环境里,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选育系F_6、F_7、F_8三代鱼二龄鱼按雌、雄分组后进行生长性能比较。经过123d 的饲养,F_6、F_7、F_8二龄鱼雌鱼绝对增重率为3.13g/d、3.16g/d、3.19g/d,相应特定增重率为0.66%/d、0.68%/d、0.67%/d;F_6、F_7、F_8二龄鱼雄鱼绝对增重率为3.27g/d、3.31g/d、3.39g/d,相应特定增重率为0.55%/d、0.56%/d、0.57%/d。F_6、F_7、F_8二龄鱼的增重率基本呈现出逐代增大的趋势,但增大的程度比较微弱。不同阶段 F_6、F_7、F_8代二龄雌、雄鱼的特定增重率随着饲养天数的增加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二龄鱼 生长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特异性AFLP标记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符云 钟金香 +4 位作者 颉晓勇 叶卫 林碧海 陈辉崇 张汉华 《南方水产》 2008年第6期50-55,共6页
对不同来源的养殖群体进行种质鉴定,探索在种苗阶段即区分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 strainOreochromis niloticus)、吉诺玛罗非鱼(GenoMar strainO.niloticus)和奥杂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3个养殖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笔... 对不同来源的养殖群体进行种质鉴定,探索在种苗阶段即区分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 strainOreochromis niloticus)、吉诺玛罗非鱼(GenoMar strainO.niloticus)和奥杂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3个养殖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选取了5对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引物组合对3个罗非鱼养殖群体共60尾个体进行比较分析,引物组合E-ACA/M-CAT表现出较好的区分能力,有7条标记的分布在群体间表现出"有和无"的差别,引物组合E-ACA/M-CAG的扩增图谱中有2条带表现出"有和无"的差别。遗传多样性方面,平均基因多样性在新吉富罗非鱼和吉诺玛罗非鱼分别为0.1605和0.1595,而在奥尼罗非鱼为0.2214,多态位点百分数和Shannnon多样性指数也表现出相近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新吉富罗非鱼群体在遗传上已较为稳定,吉诺玛罗非鱼遗传多样性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养殖群体 AFLP 遗传多样性 特异性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