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玄学之自然与名教 被引量:3
1
作者 许雪涛 贾未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0-96,共7页
汤用彤先生曾对魏晋玄学治学路径作过精妙的概括,他说玄学论天道则不拘于构成质料,而进探本体存在,论人事则轻忽有形之粗迹,而今期神理之妙用。此时期自然与名教之论亦不外乎此,自然(nature)乃“本性”、“本质”、“体”之义,... 汤用彤先生曾对魏晋玄学治学路径作过精妙的概括,他说玄学论天道则不拘于构成质料,而进探本体存在,论人事则轻忽有形之粗迹,而今期神理之妙用。此时期自然与名教之论亦不外乎此,自然(nature)乃“本性”、“本质”、“体”之义,名教根本则是儒家一套伦理规范。魏晋玄学家虽自然观不同,但大都有持同名教与自然的看法,其间也有貌似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论,实则二者共同所毫不迁就的是异化的名教,相比之下,前者的学思更为精致,后者所敞开的心胸更为坦真,更显热诚执著,结合前者也更耐人寻味。本文在生命境域倾心后者,在学理上同情前者,并对其中所隐含的疑难作了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名教 玄学 魏晋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道德教育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苍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2,共5页
马克思不仅从人的本质、人的劳动和个体素质三个方面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而且以社会形态的演进为依据,具体阐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努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落实到人的全面... 马克思不仅从人的本质、人的劳动和个体素质三个方面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而且以社会形态的演进为依据,具体阐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努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进步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其中,道德教育规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贯穿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其他诸种教育方式的灵魂和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内涵理解 历史过程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农书》与明末清初江南耕读文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邦君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0,共6页
As the cultural embodiment of shen’s and Zhang Lvxiang’s farming-reading lives,Supplement to the Book on Agriculture typically reflected the economic culture structure and the technological culture achievements of J... As the cultural embodiment of shen’s and Zhang Lvxiang’s farming-reading lives,Supplement to the Book on Agriculture typically reflected the economic culture structure and the technological culture achievements of Jiangnan agriculture from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On these bases,the authors of this book formed a comparatively profound and systematic idea of farming-reading culture.They stressed to work hard at agriculture,to consume moderately and to make the family hand down by means of farming-reading.They advocated to break the prejudices and to seek the combination of farming with reading.They believed that the success key of farming-reading lay in diligence.All these can be used for some significant reference in the local social civilization of mod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文化 明末清初 农书 江南 古代中国 唯物史观 国民经济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中国战场的战略反攻 被引量:3
4
作者 苏盾 杨静 《安徽史学》 1997年第4期92-96,共5页
关键词 中国战场 战略反攻 敌后战场 太平洋战场 毛泽东 国民党军 国民党正面战场 1945年 中国抗战 战略反攻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世臣笔下的蚕业技术与生态环境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邦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256,260,共6页
马克思指出:人类“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他们要维持自身的存在,不得不与自然环境打交道。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便获得衣、食等基本的物质产品。在中华传统农业文明时代,广大农民应对自然环境问题的技术实践经验,比较集中地反映在... 马克思指出:人类“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他们要维持自身的存在,不得不与自然环境打交道。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便获得衣、食等基本的物质产品。在中华传统农业文明时代,广大农民应对自然环境问题的技术实践经验,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一些农书之中。清代包世臣(1775—1855)撰写的《郡县农政》。就是传统农业晚期的优秀作品之一。包氏系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技术 蚕业 自然环境 农业生产活动 传统农业 农业文明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世臣的荒政思想补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邦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7-352,共6页
Bao Shichen was an outstanding practice-oriented thinker pre-and post-the Opium War.He was living in the declining period,held deep consciousness of sufferings and took the concern for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s his ... Bao Shichen was an outstanding practice-oriented thinker pre-and post-the Opium War.He was living in the declining period,held deep consciousness of sufferings and took the concern for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s his duty and aspiration.He deeply understood the living hardships of Chinese people and highly emphasized agriculture.He particularly discussed such measures as planting crops and trees for disaster relief,raising dry rice seedlings to guard against spring drought,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rice from plague of insects and sparrows,and harvesting in time.He paid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s about providing irrigation work as a form of relief,public medical services,public traffic rescues,and also had shadows of destiny concept on occasion.His main thoughts for disaster relief had wide affinities to the people,striking historic value and profound re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政思想 中国历史 鸦片战争 社会问题 地区经济 分水岭 灾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在清代四川的传播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周邦君 《古今农业》 2007年第4期65-75,共11页
玉米在晚明时期传入四川。清中后期,此物从更多渠道,在该省很多地方,特别是丘陵、山区广泛传播。其动因主要在于四川盆地相当优越的自然禀赋、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人口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大量经济需求,农家对玉米的科学认识与对生产技术... 玉米在晚明时期传入四川。清中后期,此物从更多渠道,在该省很多地方,特别是丘陵、山区广泛传播。其动因主要在于四川盆地相当优越的自然禀赋、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人口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大量经济需求,农家对玉米的科学认识与对生产技术的系统把握。清代,玉米在四川促进土地开发利用,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引起种植结构与民食结构的变迁,推动商业、手工业发展,丰富民间文化,但玉米种植也进一步引发水土流失。当时,四川部分玉米品种传播到外省,玉米还成为该省农村社会生产关系新的物质媒介。总之,其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清代 四川 传播 动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浙北自然灾异与荒政措施——以张履祥的视野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邦君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7,共6页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对当时浙北地区的水、旱等多种自然灾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并就其引发的社会后果予以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他运用阴阳变异学说,探讨自然灾异发生的规律。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他悉心讲求救灾备荒...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对当时浙北地区的水、旱等多种自然灾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并就其引发的社会后果予以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他运用阴阳变异学说,探讨自然灾异发生的规律。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他悉心讲求救灾备荒的多项措施。这些表现了他高度关心民生疾苦,积极为乡土社会荒政事业服务的学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履祥 明末清初 浙北 自然灾异 荒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的三重境界及其实现障碍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景萍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5,共5页
全球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一种客观状态 ,而且是通过人类自觉努力而建构的一种“理想境界”。全球化的深层意义是指人类各种关系的再生产 ,其实质是“全球共享”。全球化的发展依次表现为信息共享、利益共享、价值共享三重境界。在实... 全球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一种客观状态 ,而且是通过人类自觉努力而建构的一种“理想境界”。全球化的深层意义是指人类各种关系的再生产 ,其实质是“全球共享”。全球化的发展依次表现为信息共享、利益共享、价值共享三重境界。在实现三重境界的过程中 ,必须克服其诸多障碍和限制 ,否则 ,人类实现全球化的理想将变为空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境界 信息共享 利益共享 价值共享 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人力资本理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来科 《广东商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5-20,共6页
人力资本理论是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之一.马克思理论中有没有关于人力资本方面的理论或见解,经济学界很少有人探讨.其实,马克思理论当中,包含了大量的人力资本方面的思想和观点.这些观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劳动力”... 人力资本理论是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之一.马克思理论中有没有关于人力资本方面的理论或见解,经济学界很少有人探讨.其实,马克思理论当中,包含了大量的人力资本方面的思想和观点.这些观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劳动力”这一概念的解释和使用中;第二,劳动价值理论中;第三,剩余价值理论中;第四,关于教育的理论中.马克思的人力资本理论不仅丰富,而且在某些方面比西方学者的理论更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理论 人力资本 劳动力价值 剩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经济全球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廷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25-29,共5页
经济全球化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先进技术与设备及管理经验,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发展跨国公司,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当然,经济全球化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先进技术与设备及管理经验,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发展跨国公司,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当然,经济全球化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唯有抓住机遇,回应挑战,才能确保顺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 技术引进 外资利用 管理经验 产业结构 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世臣笔下的江西农业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邦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7,共5页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原籍安徽泾县,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他曾游历诸省,结交林则徐、龚自珍等名流。利用长期做东南大吏幕僚的机会,他搜集到不少实际材料,研究农政、漕政、盐政、河工、钱法、鸦片贸易等重大问题。因此,巫宝...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原籍安徽泾县,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他曾游历诸省,结交林则徐、龚自珍等名流。利用长期做东南大吏幕僚的机会,他搜集到不少实际材料,研究农政、漕政、盐政、河工、钱法、鸦片贸易等重大问题。因此,巫宝山等援引《清史列传》的说法,称他"善经济之学"而熟悉程度"胜于魏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江西 熟悉程度 林则徐 盐政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在清代四川的传播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邦君 《古今农业》 2010年第2期94-104,共11页
甘薯很可能在明末就从缅滇陆路传入四川。清中后期,此物从滇、黔、鄂、湘、赣、闽、粤等更多路径入川,在该省很多地方,特别是丘陵、低山区广泛传播。其动因在于四川盆地较好的自然与交通条件,快速增长的人口,尤其是农家对甘薯特性的科... 甘薯很可能在明末就从缅滇陆路传入四川。清中后期,此物从滇、黔、鄂、湘、赣、闽、粤等更多路径入川,在该省很多地方,特别是丘陵、低山区广泛传播。其动因在于四川盆地较好的自然与交通条件,快速增长的人口,尤其是农家对甘薯特性的科学认识、对其生产技术的系统把握。清代,甘薯在四川的传播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利用,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引起种植结构与民食结构的变化,增强了救荒能力,丰富了农业文化;此外,它还推动了畜牧业发展,增加了商品粮供给,有助于保持水土,为后世奠定了栽培技术基础,而且四川一些甘薯品种还传播到外省。总之,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且主要是积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清代 四川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世臣笔下的畜牧技术及其生态环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邦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8-202,共5页
鸦片战争前后,包世臣的农学杰作《郡县农政》之部分内容,具体展示出关于畜牧技术及其生态环境的历史图像。江淮等地农民把握天时变动规律,将畜牧与种植、养蚕、林业有机联系起来。在养殖鸡、鸭、鹅之类家禽,特别是牛、马、羊、猪等家畜... 鸦片战争前后,包世臣的农学杰作《郡县农政》之部分内容,具体展示出关于畜牧技术及其生态环境的历史图像。江淮等地农民把握天时变动规律,将畜牧与种植、养蚕、林业有机联系起来。在养殖鸡、鸭、鹅之类家禽,特别是牛、马、羊、猪等家畜的劳动实践中,他们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习性,精心讲求一系列技术手段。藉此,他们对自然条件趋利避害,营造出比较适宜的生态环境。虽然其中难免有些许神秘文化的气息,但从主流来看,这些畜牧技术成就及其生态环境思想,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农民的乡土智慧,并有助于启示现代中国人民走文明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畜牧技术 生态环境 《郡县农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世臣在江苏的救荒活动及其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邦君 《古今农业》 2011年第3期63-73,共11页
作为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思想家,包世臣身处清朝国力渐弱、荒政渐衰之际,高度关怀民生疾苦。在江苏扬州和江宁,他主动参与救荒活动,积极出谋划策,赈济灾民。他批判荒政黑幕,切中时弊,并紧密结合具体需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措施,如及... 作为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思想家,包世臣身处清朝国力渐弱、荒政渐衰之际,高度关怀民生疾苦。在江苏扬州和江宁,他主动参与救荒活动,积极出谋划策,赈济灾民。他批判荒政黑幕,切中时弊,并紧密结合具体需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措施,如及早备荒、安辑流民、以工代赈、劝捐救荒等。对于灾民,他抱着深切的同情,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并表现出为民请命的思想行为。他的荒政活动与思想,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恒久的人格魅力,为现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救荒活动 荒政思想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澳门对大陆的投资合作
16
作者 赵景峰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9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澳门经济 中西部地区 大陆企业 投资合作 大陆投资 珠江三角洲地区 制造业 直接投资 生产总值 改革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利益分配的差异看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17
作者 李卫华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0-74,共5页
从利益分配的差异看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李卫华综合比较,西部地区经济初始条件优于东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生活水平大大高于西部地区。本文从两地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角度,对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作一初步的分析,并在分... 从利益分配的差异看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李卫华综合比较,西部地区经济初始条件优于东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生活水平大大高于西部地区。本文从两地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角度,对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作一初步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一、东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利益分配 差距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低效率分析
18
作者 李卫华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3-6,共4页
人类全部经济活动分为人与自然发生物质变换的直接生产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诸多利益关系的交易过程。影响直接生产过程效率的因素是智力,它的具体形式体现在人力资本中的技术和体现在物质资本中的技术。我国直接生产过程效率低的原因... 人类全部经济活动分为人与自然发生物质变换的直接生产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诸多利益关系的交易过程。影响直接生产过程效率的因素是智力,它的具体形式体现在人力资本中的技术和体现在物质资本中的技术。我国直接生产过程效率低的原因并非一般性的技术落后,而是由于人力资本不足以及人为设置的产业类型超越了我国的技术资源条件。影响交易过程效率的因素既有智力,又有道德,二者主要通过教育投资形成,皆为资本。作用于社会的智力资本和道德资本也采取二种形式积累,一是在人的精神中积累,形成“社会人力资本”,二是在制度中积累,形成良好、有效的制度。社会人力资本和有效制度都影响着人的行为,从而影响效率。从交易方面看,我国经济低效率是因为社会缺乏智力资本和道德资本,没有能力形成有效制度,致使社会的生产性努力减少,交易费用奇高。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教育,积累足够的智力资本和道德资本,方可完善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智力资本 道德资本 经济效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市场若干问题研究
19
作者 李卫华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24,63,共4页
一、关于股市投机问题理论界对股市的投机现象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众说纷纭,仁智之见颇多。但笔者认为,我国股市投机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量的民间储蓄资金没有有效的投资渠道,二由于股价过早放开,为它们提供了大规模投机的机会和条件... 一、关于股市投机问题理论界对股市的投机现象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众说纷纭,仁智之见颇多。但笔者认为,我国股市投机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量的民间储蓄资金没有有效的投资渠道,二由于股价过早放开,为它们提供了大规模投机的机会和条件,于是,在通货膨胀威胁之下“走投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市场 中国 市盈率 股市扩容 价格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世臣笔下的农业技术与水环境
20
作者 周邦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167,176,共6页
在中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农业典籍中,以"农政"二字命名者,迄今仅见两种:除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之外,就是清代中后期由包世臣所作的《郡县农政》。包世臣(1775-1855),安徽泾县人,平生游历和交往的范围皆甚为广泛,同裕谦、林则徐... 在中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农业典籍中,以"农政"二字命名者,迄今仅见两种:除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之外,就是清代中后期由包世臣所作的《郡县农政》。包世臣(1775-1855),安徽泾县人,平生游历和交往的范围皆甚为广泛,同裕谦、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有过从。他在学术上摒弃门户之见,成为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爱国经世学者。晚清以来,不少名家对包世臣给予崇高的评价。例如,蔡冠洛借用《清史稿》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 水环境 《农政全书》 《清史稿》 鸦片战争 徐光启 中后期 林则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