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流程及应用——基于案例分析的视角 |
邬金涛
邵丹
|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
2008 |
6
|
|
2
|
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 |
曾文雄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1
|
|
3
|
翻译学“语用学转向”:“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终结 |
曾文雄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6 |
22
|
|
4
|
模因论与新闻流行语 |
杨婕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7 |
35
|
|
5
|
《老人与海》的叙事视角与叙事伦理 |
米卫文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6
|
中国语用学翻译美学思想 |
曾文雄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7
|
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 |
曾文雄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6 |
7
|
|
8
|
复调的狂欢——多模态话语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 |
李妙晴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9
|
人文性与科学性的融合: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 |
曾文雄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6 |
6
|
|
10
|
双重视角下的爱情挽歌——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色·戒》 |
李妙晴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1
|
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 |
曾文雄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2
|
从美国电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涌动和中国文化 |
黄秀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3
|
英语电影片名中译的文化意象重构与审美意义 |
黄秀红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4
|
意境悲凉、韵味隽永——《故都的秋》译文赏析 |
周小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5
|
解读《老虎尾巴》:《黑暗的心》的后现代戏仿 |
肖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6
|
浅谈“会话含意”与《红楼梦》中对话的翻译 |
阳鲲
|
《广东商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7
|
企业集团短信运营模式研究 |
邬金涛
邵丹
|
《现代管理科学》
|
2006 |
0 |
|
18
|
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及其电影观赏与听说读写 |
黄秀红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9
|
异化与中国电影片名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 |
黄秀红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20
|
迷失·偏食·失语——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文学的反思 |
曹山柯
|
《广东商学院学报》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