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多元文化整合的当代美国华裔写作——以美国华裔作家李健孙小说《老虎尾巴》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卫景宜 肖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3,共7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在题材、主题、体裁等方面都比以往的作品更为复杂多元。美国华裔作家开始超越族裔写作的界限,趋向更为普世性的思考。李健孙的小说《老虎尾巴》对康拉德《黑暗的心》的戏仿,其目的在于解构原作中的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在题材、主题、体裁等方面都比以往的作品更为复杂多元。美国华裔作家开始超越族裔写作的界限,趋向更为普世性的思考。李健孙的小说《老虎尾巴》对康拉德《黑暗的心》的戏仿,其目的在于解构原作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并通过上校“拉布朗克”这一人物形象,揭示美国霸权主义行径。小说所表达的,即在不同文化及族群之间平等和谐的多元文化整合观念,正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主题叙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全球化语境 李健孙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编电影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妙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98-100,共3页
电影语篇分析涉及到图像、声音、文本等多种符号的探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指导,从语言批评角度出发分析电影语篇《大红灯笼高高挂》,初步探讨电影语篇如何构建多模态,从而实现电影与小说原作的互文。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改编 电影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曾文雄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3期23-26,共4页
语言学视野下的模糊限制语研究得到了喜人的发展.本文透析了模糊限制语的本质与功能,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模糊限制语在语义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篇、翻译、二语习得等领域研究的成果,提出了模糊限制语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 功能 语义学 语用学 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知诗学视角看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主题 被引量:16
4
作者 米卫文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5,共4页
图形—背景理论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也可运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本文依据图形—背景理论从意向突显和主题信息突显两方面入手,解读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叙事方法和主题思想,以期更深刻地挖掘其内在的... 图形—背景理论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也可运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本文依据图形—背景理论从意向突显和主题信息突显两方面入手,解读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叙事方法和主题思想,以期更深刻地挖掘其内在的认知理据并阐述作者写作该小说的主题意义:一切皆虚无,生活、甚至人的生命都虚无缥缈、毫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 背景 突显 虚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语用学概观 被引量:31
5
作者 曾衍桃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4期3-10,共8页
人们在研究词汇意义的过程中发现词汇项目不仅有本身的词汇意义,还有许多语用条件因素,这些因素赋予词汇以特定的篇章语用功能,构成特定的语用意义.该语用意义(功能)虽不独立,但也不同于词汇意义,只是由于语境作用才激活了这些用法.最... 人们在研究词汇意义的过程中发现词汇项目不仅有本身的词汇意义,还有许多语用条件因素,这些因素赋予词汇以特定的篇章语用功能,构成特定的语用意义.该语用意义(功能)虽不独立,但也不同于词汇意义,只是由于语境作用才激活了这些用法.最近兴起的词汇语用学把这种词汇意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就该学科理论背景、原则方法、研究对象、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语用 语用学 语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女性主义翻译的后现代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小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多方面有其契合之处。从后现代主义角度研究女性主义翻译既可以研究性别差异、翻译的忠实概念、被父权压制的翻译、译者及女性译者身份的光复,又可以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的干涉策略、权力政治意识、语境意识、语言...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多方面有其契合之处。从后现代主义角度研究女性主义翻译既可以研究性别差异、翻译的忠实概念、被父权压制的翻译、译者及女性译者身份的光复,又可以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的干涉策略、权力政治意识、语境意识、语言策略、翻译修辞的修正,以及身体翻译等女性主义翻译的恒常性话题,有利于从另一角度廓清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体系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后现代性 权力意识 语境意识 语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英语网络辅助课程导学系统模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丽娟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8,共5页
导学系统是基础英语网络辅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致使构成该系统的信息要素、结构、呈现方式和应用方法大相径庭,从而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迥异,严重者甚至会引起不应出现的负效应。本文基于实践、研究提出导学系... 导学系统是基础英语网络辅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致使构成该系统的信息要素、结构、呈现方式和应用方法大相径庭,从而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迥异,严重者甚至会引起不应出现的负效应。本文基于实践、研究提出导学系统应从宏观、微观、静态、动态等四个方面入手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和如何学这三个问题,进而提出由静、动两种模态和学力、学识、学能三个子系统共同构成基础英语网络辅助课程导学系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系统 导学子系统 静模态 动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辞典范式演进的语言学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彭敬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5,共6页
词典范式是近年来词典学界的热门话题。从语言学视角探究英语词典范式演进的历史轨迹,揭示英语词典范式演进与英语语言学理论,尤其是现当代语言学理论之间的互动关联和历史承继。
关键词 英语辞典 范式 规定 描写 历时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顺应理论看口译语体的本质 被引量:14
9
作者 曾文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3-137,共5页
口译语体的转换在跨文化交际的口译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顺应理论,在归纳口译语体的类型、特征与功能之后,从新的视角透视口译语体的本质,分析在动态的口译过程中,译语的语体要顺应语言使用的语境、原语的语体、听者的接受性... 口译语体的转换在跨文化交际的口译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顺应理论,在归纳口译语体的类型、特征与功能之后,从新的视角透视口译语体的本质,分析在动态的口译过程中,译语的语体要顺应语言使用的语境、原语的语体、听者的接受性和语体的动态过程,并提出了提高译员语体意识与语体转译技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语体 顺应理论 传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诗歌情感之美学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广奎 闫一炜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144,共4页
中西诗歌的美学比较要从情感比较开始,情感或感觉是美学的核心问题。西方美学常把情感与理性对立起来讨论,而中国美学则更注重化情感于理性,或化理性于情感。不管中西美学的情感侧重在何处,情感在中西诗歌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 中西诗歌的美学比较要从情感比较开始,情感或感觉是美学的核心问题。西方美学常把情感与理性对立起来讨论,而中国美学则更注重化情感于理性,或化理性于情感。不管中西美学的情感侧重在何处,情感在中西诗歌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讨论诗歌要从美学角度出发为好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美学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移民理论”与诗歌翻译美学研究方法及定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广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7-129,共3页
我国学界关于诗歌翻译的研究大都是非系统的。而关于诗歌翻译美学的研究,往往又是人云亦云、重复研究或模仿研究,因此,研究成果也多为零星的论述。"翻译移民理论"更适于应用到诗歌翻译领域。在重申美学定义,主张哲学诠释学和... 我国学界关于诗歌翻译的研究大都是非系统的。而关于诗歌翻译美学的研究,往往又是人云亦云、重复研究或模仿研究,因此,研究成果也多为零星的论述。"翻译移民理论"更适于应用到诗歌翻译领域。在重申美学定义,主张哲学诠释学和哲学美学的方法上去研究诗歌翻译,并界定和定位了诗歌翻译美学,为诗歌翻译和诗歌翻译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翻译移民理论 诗歌翻译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改编:另类的符际翻译——以《色·戒》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妙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58,共2页
本文是从翻译研究角度,结合翻译文化学派的翻译思维和雅可布森翻译理论,探讨文学及影像之间的改编关系。希望透过不同以往的研究方法,重新审视张爱玲小说与电影影像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 符际翻译 改写 《色·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甄子丹武侠电影中的男性气质再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文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0-31,共2页
近年来甄子丹主演的武侠片在内地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本文从康奈尔性别研究理论视角出发,考察甄子丹电影形象与内地青少年男性观众性别心理的关系。大多数青少年男性观众在社会性别秩序中处于从属性地位。《叶问》《武侠》影片中的甄... 近年来甄子丹主演的武侠片在内地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本文从康奈尔性别研究理论视角出发,考察甄子丹电影形象与内地青少年男性观众性别心理的关系。大多数青少年男性观众在社会性别秩序中处于从属性地位。《叶问》《武侠》影片中的甄子丹形象表现为由从属性向支配性男性气质转变。这种转变迎合观众的性别心理需求,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性别角色焦虑。但作为现代神话,电影的这种文化功能是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子丹 观众心理 男性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高阶学习词典的文体信息处理研究——以OALD8与LDOCE5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相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7,共6页
文体信息是词典,尤其是学习词典,提供的一种重要语言信息。词典采用多种方式呈现语词的文体信息。然而,词典的文体信息没有得到用户的足够关注。本文概述了词典的文体处理发展与词典学中的文体处理研究,再以最新出版的OALD8和LDOCE5为例... 文体信息是词典,尤其是学习词典,提供的一种重要语言信息。词典采用多种方式呈现语词的文体信息。然而,词典的文体信息没有得到用户的足够关注。本文概述了词典的文体处理发展与词典学中的文体处理研究,再以最新出版的OALD8和LDOCE5为例,从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高阶学习词典的文体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高阶英语学习词典文体信息分类,旨在促进学习词典中文体处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高阶学习词典 文体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无达诂”的艾柯诠释学思考
15
作者 张广奎 李燕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5-149,共5页
在中国传统的文艺鉴赏中,人们常用"诗无达诂"的原则来看待审美的差异问题。因此,如何准确把握作品的这种开放性也就成了诠释者永恒的追求。通过中国传统的"诗无达诂"诠释学理论与西方诠释学家艾柯关于"开放的... 在中国传统的文艺鉴赏中,人们常用"诗无达诂"的原则来看待审美的差异问题。因此,如何准确把握作品的这种开放性也就成了诠释者永恒的追求。通过中国传统的"诗无达诂"诠释学理论与西方诠释学家艾柯关于"开放的作品"的印证,以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言》中译本为例,探讨了"诗无达诂"诠释论的开放性对诗歌鉴赏与翻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无达诂” 艾柯 诠释学 诗歌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辞典史研究:现状与思考
16
作者 彭敬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5,共4页
本文从国内外英语辞典史研究的现状出发,就英语辞典史研究的理论思路、历史分期、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关键词 英语辞典 历史研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的本土意识
17
作者 沈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美国本土影像的意象清晰可辨。文章着重挖掘诗歌中体现美国文化的哲学内容和诗歌意象,从而证明本土意识在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四重奏 T.S.艾略特 本土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