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春 程彦 +1 位作者 余玉银 徐顺鹏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104-106,120,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9例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39例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9例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39例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增加(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分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均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其中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指数、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常莎 郑晓昀 +7 位作者 黄正旺 钱向东 苏仕炜 冯舒茵 许肇芳 程彦 林伟成 王春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7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胶质瘤患者为对象,术前均接受磁共振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及各模型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结果高、低级别胶质分级诊断中的标准平...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胶质瘤患者为对象,术前均接受磁共振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及各模型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结果高、低级别胶质分级诊断中的标准平均扩散系数(ADC)、慢扩散系数D(D)、快速扩散所占的容积分数f(f)、扩散分布指数(DDC)及α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标准ADC、D、DDC及α值在胶质瘤Ⅰ级分别与Ⅱ、Ⅲ、Ⅳ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实体部分的D与标准ADC值及DDC值、DDC与标准ADC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脑胶质瘤分级中双指数、拉伸指数模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脑胶质诊断有效补充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指数 双指数 拉伸指数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脑胶质瘤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重型脑室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春 程彦 +1 位作者 余玉银 徐顺鹏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8期199-201,21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重型脑室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重型脑室内感染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实施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实施脑室镜... 目的探讨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重型脑室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重型脑室内感染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实施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实施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血中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降低(P〈0.05),脑脊液糖定量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血中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糖定量、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镜联合腰大池置管治疗重型脑室内感染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镜 腰大池置管 重型脑室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伟成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47-149,共3页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疾病,该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以40~60岁的女性居多[1]。在疾病发生后,受高血压、血管炎、动脉硬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会引起动脉瘤破裂的问题,这样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且若不及时的治疗还...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疾病,该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以40~60岁的女性居多[1]。在疾病发生后,受高血压、血管炎、动脉硬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会引起动脉瘤破裂的问题,这样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且若不及时的治疗还使患者有很大的死亡概率[2]。针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目前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在显微技术的发展下,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且创伤降低,其中翼点入路是经典且常用的入路方式[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