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含量对空调滑片用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施斐炯 王石磊 +3 位作者 刘剑敏 胡小虎 余数 姚如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6,共6页
研究了含钼量和等温淬火温度对含碳化物等温淬火球墨铸铁(CADI)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含量增加,铸态球墨铸铁中石墨数量减少,珠光体数量和碳化物数量增多,碳化物形貌逐渐从弥散分布的细小块状转变为粗大的块状或者... 研究了含钼量和等温淬火温度对含碳化物等温淬火球墨铸铁(CADI)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含量增加,铸态球墨铸铁中石墨数量减少,珠光体数量和碳化物数量增多,碳化物形貌逐渐从弥散分布的细小块状转变为粗大的块状或者长条状;5种Mo含量的等温淬火态CADI试样的组织都为针状铁素体、球状石墨、碳化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等温淬火温度为275℃时,随着Mo含量的增多,针状铁素体数量不断增多,而残余奥氏体含量不断减小,CADI试样的室温冲击功先增加而后减小,洛氏硬度逐渐增大,平均磨损量和磨损率逐渐减小。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含0.43%Mo的CADI试样冲击功升高而洛氏硬度减小,平均磨损量和磨损率增大。空调滑片用球墨铸铁适宜的Mo添加量为0.43wt%,等温淬火温度为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球墨铸铁 等温淬火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发蒸汽冷却技术及R134a用于高温空调器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文举 王梦圆 +2 位作者 江辉民 高岩 李德英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78,共6页
建立了基于闪发蒸汽冷却技术及 R134a 为工质的高温空调器数学模型,分析并比较了 R22单级压缩、R22闪发蒸汽冷却和 R134a 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在不同室外气温度下系统冷凝压力、压缩机排气温度、制冷量、耗功和性能系数。结果表明,相同... 建立了基于闪发蒸汽冷却技术及 R134a 为工质的高温空调器数学模型,分析并比较了 R22单级压缩、R22闪发蒸汽冷却和 R134a 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在不同室外气温度下系统冷凝压力、压缩机排气温度、制冷量、耗功和性能系数。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 R134a 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最低,制冷量较小,较 R22制冷系统适宜于环境温度50℃以上工况。当环境温度介于42~50℃时,闪发蒸汽冷却技术可有效降低以 R22为工质的空调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提高系统制冷量和性能系数,但冷凝压力和耗功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调器 闪发蒸汽冷却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机房空调机冬季制冷节能运行的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郑跃波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2,共3页
基于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精密机房专用空调机冬季需制冷运行的特殊性,介绍了几种利用自然冷源的节能空调系统形式,分析了其优缺点和节能效果,为精密机房空调机冬季节能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精密机房空调机 自然冷源 节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度对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特性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胡文举 姜益强 +2 位作者 姚杨 倪龙 陈镇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69,共5页
为明确空气温湿度对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除霜过程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室外环境温湿度对系统除霜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变蓄能除霜可以有效保证除霜过程压缩机吸气压力0.35 MPa以上,高于系统低压保护设定值;温度... 为明确空气温湿度对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除霜过程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室外环境温湿度对系统除霜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变蓄能除霜可以有效保证除霜过程压缩机吸气压力0.35 MPa以上,高于系统低压保护设定值;温度一定时,随着室外空气湿度的增大除霜所需时间和除霜能耗逐渐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除霜时间和除霜能耗随着空气温度的降低先增加后减少,其中-3℃工况下除霜时间最长和能耗最大.温湿度对除霜系统动态特性具有重要影响,相变蓄热器可有效提高空气源热泵除霜过程系统运行的可靠性,-3℃工况可选为设计除霜用相变蓄热器最不利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能 除霜 空气源热泵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曹琳 胡文举 +4 位作者 姜益强 姚杨 倪龙 李炳熙 马最良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67-1373,共7页
为研究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的除霜过程动态特性及性能,开展了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的实验研究,并与传统逆循环热气除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空气源热泵逆循环除霜相比,相变蓄能除霜可使系统的除霜时间减少至少4 ... 为研究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的除霜过程动态特性及性能,开展了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的实验研究,并与传统逆循环热气除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空气源热泵逆循环除霜相比,相变蓄能除霜可使系统的除霜时间减少至少4 min,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吸排气温度、功率及室外机平均壁温回升速度均明显加快;相变蓄能除霜可使除霜时压缩机吸气压力提高0.3 MPa,有效地避免了压缩机低压保护性停机;当系统由除霜转向恢复供热时,采用蓄能除霜,室内机出风温度比传统除霜高且升高速度较快,更有利于提高供热房间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除霜 相变蓄能 动态特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温度控制的半导体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曹琳 李海龙 刘华坤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5-352,共8页
为解决常规高精密环控系统温度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1种高精度温度控制的半导体制冷系统。该系统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并结合直流变频压缩机恒温冷水机组。以专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和制冷量与电加热量双向趋近调节方式进行控制... 为解决常规高精密环控系统温度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1种高精度温度控制的半导体制冷系统。该系统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并结合直流变频压缩机恒温冷水机组。以专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和制冷量与电加热量双向趋近调节方式进行控制。试制了实验样机,对该系统的制冷性能、供水温度控制精度及系统抗干扰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供水温度波动范围为±0.01℃;开机启动至供水温稳定仅需16min;2kW负载瞬间冲击的响应时间为2min,冲击结束后95%时间内系统供水温度的波动幅度仅为±0.005℃,且未发生超限和震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温度控制 半导体制冷 直流变频压缩机 恒温冷水机组 双向趋近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闪发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镇凯 胡文举 +1 位作者 江辉民 倪龙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87,共7页
建立了带有闪发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性能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低温工况运行时,带有闪发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制热量和COP均高于传统单级压缩系统,且其排气温度低于传统单级压缩系统约20℃。采用节流前闪蒸补... 建立了带有闪发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性能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低温工况运行时,带有闪发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制热量和COP均高于传统单级压缩系统,且其排气温度低于传统单级压缩系统约20℃。采用节流前闪蒸补气策略有利于提高空气源热泵的低温运行可靠性和制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发器 空气源热泵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吉进 曲德虎 +2 位作者 倪龙 姚杨 王家贵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5,共6页
本文基于一台直流调速卧式涡旋压缩机(双级压缩),结合闪蒸式中间腔补气冷却和双级节流技术,试制了一台5 HP专用于严寒、寒冷地区供暖的宽温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DCAHP),并在多种测试工况下对其制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CAH... 本文基于一台直流调速卧式涡旋压缩机(双级压缩),结合闪蒸式中间腔补气冷却和双级节流技术,试制了一台5 HP专用于严寒、寒冷地区供暖的宽温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DCAHP),并在多种测试工况下对其制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CAHP实现了宽温区可靠制热,其名义制热量为16 548 W,制热EER为3. 0;在室外干球温度为-20. 0℃的条件下,其最大制热量可达11 278 W,制热EER为1. 6。研究发现,热力膨胀阀感温包与压缩机吸气口的距离/蒸发器单元传热管长大于7/200后,阀能力衰减剧烈,且压缩机输入功率下降了19%;若模块化蒸发器面积增加1倍,DCAHP在低温环境的制热能力可提升18%;设置冷冻油充注量精细调节装置,DCAHP的制热能效比最高可提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 空气源热泵 制热性能 直流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