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南雄青嶂山海南■繁殖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钟平生 张英宏 +1 位作者 陈志红 黄石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8,共3页
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广东南雄小流坑一青嶂山保护区对海南鸸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正常情况下海南鸸一年繁殖一次,开始于3月初,到7月中上旬结束,育雏期间受到干扰后会杀仔、弃巢,如果条件合适,时隔半个月后又进行第二次繁殖... 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广东南雄小流坑一青嶂山保护区对海南鸸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正常情况下海南鸸一年繁殖一次,开始于3月初,到7月中上旬结束,育雏期间受到干扰后会杀仔、弃巢,如果条件合适,时隔半个月后又进行第二次繁殖。每巢产卵1~3枚,雌雄双亲轮流孵卵,雄鸟抱孵时间约占1/3,雌鸟占2/3。孵卵期27d,育雏期67d,繁殖期超过3个月。幼鸟离巢后会在巢区附近逗留一段时间,但不跟随亲鸟一块栖息和外出觅食。繁殖期间海南鸸对移动光源比较敏感,恋巢性较差。繁殖期过长、抗于扰能力低、幼鸟学习能力差等因素是影响海南鸸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鸸 繁殖行为 繁殖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雄市外来植物的变化与应对措施分析
2
作者 陈志红 《现代园艺》 2015年第24期156-157,共2页
通过对南雄市3次大规模的植物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南雄市在近20年来,外来植物种类增加了近40%,外来植物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危害性较大的入侵植物数量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分析了南雄市外来植物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南雄 外来植物 变化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针阔混交林不同器官碳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天霖 邱治军 +6 位作者 吴仲民 陈志红 胡辉 周光益 赵厚本 李兆佳 蔡章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7,共9页
[目的]为充分了解粤北地区针阔叶混交林碳(C)、氮(N)、磷(P)、钾(K)元素在树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期揭示粤北地区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树木不同器官的养分平衡机理及环境适应机制,为合理经营管理南亚热带森林... [目的]为充分了解粤北地区针阔叶混交林碳(C)、氮(N)、磷(P)、钾(K)元素在树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期揭示粤北地区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树木不同器官的养分平衡机理及环境适应机制,为合理经营管理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木荷、南酸枣、米槠、杉木、马尾松5个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树种枝、叶、根、干的养分元素含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C、N、P、K含量和计量比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5个树种不同器官的N、P、K元素含量均表现为叶最高,干最低,根、枝居中;5个树种不同器官的C:N、C:P、C:K均表现为干最高,叶最低,根、枝居中。5个树种叶的平均C、N、P、K含量分别为512.04、14.29、0.74、10.30 mg·g^(-1),且叶的N、P、K含量与其他器官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树木具有复杂的内在协调机制。[结论]粤北针阔混交林树种不同器官的C含量较高,但N、P、K元素较缺乏,树木生长主要受P限制;米槠、南酸枣、杉木具有较高的P利用能力,且南酸枣具有更合理的养分分配格局,有利于在群落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元素 生态化学计量 森林生态系统 环境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