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
作者 陈映伸 游永明 吴文澍 《江西农业》 2025年第3期40-42,共3页
基于当前海岛类保护区的科普宣教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梳理该保护区目前的科普宣教现状,并深入分析其科普宣教发展中受到限制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研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完善基础设... 基于当前海岛类保护区的科普宣教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梳理该保护区目前的科普宣教现状,并深入分析其科普宣教发展中受到限制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研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科普宣教平台;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科普宣教提质;激发守正创新,推动科普宣教发展等发展对策,在保持以往科普宣教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普宣教发展提供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澳候鸟保护区 海岛类保护区 科普宣教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澳乌屿岛繁殖期褐翅燕鸥家域研究
2
作者 游永明 柯素强 +4 位作者 袁秋强 刘金成 林宜舟 段智钊 杨锡涛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78-83,共6页
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乌屿岛是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褐翅燕鸥繁殖地,为确定褐翅燕鸥在繁殖地的家域范围,我们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利用卫星追踪技术在乌屿岛开展了繁殖期褐翅燕鸥家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褐翅燕鸥家域平均面积... 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乌屿岛是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褐翅燕鸥繁殖地,为确定褐翅燕鸥在繁殖地的家域范围,我们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利用卫星追踪技术在乌屿岛开展了繁殖期褐翅燕鸥家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褐翅燕鸥家域平均面积为(17346.29±31738.74)km^(2),家域范围西南至珠江口岛屿,北达福建省漳州市的外屿,东到台湾岛的台中至台南的西海岸;褐翅燕鸥家域形状均不规则,并存在重叠,重叠率最小为0.39%,最大为41.47%;褐翅燕鸥家域活动时间上午主要集中在5∶00—10∶00,下午主要集中在15∶00—19∶00;食物因素和觅食策略是影响褐翅燕鸥家域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加强乌屿岛褐翅燕鸥的保护,建议将其家域集中分布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翅燕鸥 繁殖期 家域 卫星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动态
3
作者 游永明 柯培峰 +3 位作者 袁倩敏 陈映伸 张文穗 于冬梅 《天津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1-6,11,共7页
本研究利用固定样线法对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鸟类开展全年的逐月调查,结合公民科学观测记录的数据,进行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动态分析。共记录到鸟类13目43科86属119种,其中雀形目鸟类89种(74.79%),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7种。居留型鸟... 本研究利用固定样线法对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鸟类开展全年的逐月调查,结合公民科学观测记录的数据,进行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动态分析。共记录到鸟类13目43科86属119种,其中雀形目鸟类89种(74.79%),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7种。居留型鸟类以留鸟(40.85%)和冬候鸟(27.46%)为主,其次是旅鸟(16.90%),夏候鸟较少(14.79%)。除7—8月外,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均为优势种。鸟类物种多样性在春、秋两季明显高于夏、冬两季。公民科学观测记录的鸟类数据均为罕见种(85.90%)和稀有种(14.10%),且70.51%为候鸟或旅鸟;校园鸟类保护对城市鸟类群落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近十年来,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鸟类多样性呈持续增长趋势,与广东省广州市鸟类资源变化动态一致。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鸟类种/属的频次分布随种/属值的增大而减少,群落多样性结构规律与大尺度动物群落基本一致。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鸟类多样性可作为广州市鸟类多样性和环境质量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调查 群落结构 多样性动态 华南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间竞争对燕鸥繁殖生态的影响
4
作者 杨锡涛 柯素强 +4 位作者 林宜舟 李双霜 林少娜 刘金成 游永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160-164,170,共6页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红燕鸥和褐翅燕鸥最佳巢址重叠的现象;在大凤头燕鸥的竞争压力下,褐翅燕鸥倾向于低密度的繁殖方式,而粉红燕鸥则偏向于高密度的繁殖方式;大凤头燕鸥进入后,粉红燕鸥平均窝卵数由1.17枚增加到1.76枚,有2枚卵的巢占比由1/6增加到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鸥 种间竞争 繁殖生态 巢址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