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谷 陈玲 陈晓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0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缺血性心力衰竭(ICM)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NICM)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6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ICM组与NICM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缺血性心力衰竭(ICM)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NICM)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6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ICM组与NICM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 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CM组NT-proBNP(2.03±0.11)μg/L高于NICM组的(1.48±0.15)μg/L,6 MWD(386.88±7.52)m短于NICM组的(412.45±6.87)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SVi及LEVD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两种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风险低,但对NICM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缺血性心力衰竭 非缺血性心力衰竭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