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德尔随机化评估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系
1
作者 余胜 师震 +5 位作者 陈培聪 陈佳贤 谢东 叶俊宏 李鹏 林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的方法来评估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从18 340名参与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中确定了肠道菌群的遗传工具变量。骨质疏松症数据也来自GWAS汇总数...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的方法来评估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从18 340名参与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中确定了肠道菌群的遗传工具变量。骨质疏松症数据也来自GWAS汇总数据,包括7 547例病例和455 386例对照。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方法进行筛选,进一步采用加权中位数法(WM)、MR-egger回归和敏感性检验(异质性检验、离群值检验、MR-Egger intercept和留一法分析)提高结果的可靠性。结果经FDR矫正后最终确定了5种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草酸杆菌科相关性优势比(OR)=0.998 3,95%置信区间(CI):0.996 8~0.999 7,PFDR=0.034;粪球菌属3 OR=0.996 3,95%CI:0.993 0~0.999 7,PFDR=0.031;毛螺菌属NK4A136 OR=0.996 2,95%CI:0.993 9~0.998 5,PFDR=0.006;氧化还原真杆菌属OR=1.002 2,95%CI:1.000 3~1.004 1,PFDR=0.031;瘤胃球菌属UCG014 OR=1.004 1,95%CI:1.001 5~1.006 7,PFDR=0.009。其中草酸杆菌科、粪球菌属3和毛螺菌属NK4A136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呈负相关,氧化还原真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UCG014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肠道菌群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免疫在骨重建和骨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文慧 邓金霞 +2 位作者 苏展鹏 王海兴 林思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0-459,共10页
骨重建和骨再生对于保持骨骼完整性和维持矿物质稳态至关重要。T淋巴细胞为适应性免疫的关键成员,通过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骨重建和骨再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T淋巴细胞通过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 骨重建和骨再生对于保持骨骼完整性和维持矿物质稳态至关重要。T淋巴细胞为适应性免疫的关键成员,通过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骨重建和骨再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T淋巴细胞通过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交互作用参与骨稳态的维持;在病理状态下,T淋巴细胞通过与雌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的协作参与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在损伤后修复的骨折愈合过程中,T淋巴细胞在炎症血肿期、骨痂形成期和骨重建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因此,靶向T淋巴细胞成为调节骨稳态的潜在策略。本文综述了T细胞免疫参与骨重建和骨再生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机制,以期为靶向T淋巴细胞调控骨重建和骨再生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免疫学 T淋巴细胞 适应性免疫 骨重建 骨再生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内陷技术对成人DDH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欣 林文杰 +4 位作者 贺彬 冯柏淋 陈海聪 钟环 欧阳汉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27,共7页
目的 探讨髋臼内陷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 获取1名成人单侧DDH患者双侧髋关节CT图像数据,进一步构建患侧半骨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 目的 探讨髋臼内陷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 获取1名成人单侧DDH患者双侧髋关节CT图像数据,进一步构建患侧半骨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臼杯不同内陷水平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原位组和不同水平内移组之间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 在模拟拔出试验中,原位组最大抗拔出载荷强度为1 166 N;相比原位组,4 mm和8 mm内移组抗拔出载荷强度分别增加了45.8%和57.1%;原位组髋臼假体在步态周期站立位相载荷工况下臼杯-骨界面最大微动为166.4μm,内移4 mm及8 mm组相对原位组分别减少了46.2%和62.1%。对于臼杯植入后髋臼周围即刻应力分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而在步态周期站立位相载荷工况下,原位组髋臼周围平均应力及峰值应力均最小,平均应力随内移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内移4 mm组峰值应力最高。结论 相较原位植入假体,髋臼内陷技术可以提高假体初始稳定性,稳定性和内移程度成正比。但内移程度不足导致骨覆盖面积不足时,臼杯-骨界面边缘应力显著增加,可能会导致假体相关并发症风险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置换 髋臼内陷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椎旁肌退变与矢状位平衡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球良 梁国坚 +1 位作者 彭波 孙欣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0-837,共8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s)患者腰椎椎旁肌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测量值相关性和椎旁肌参数对脊柱矢状位平衡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5例OVF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收集患者X线...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s)患者腰椎椎旁肌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测量值相关性和椎旁肌参数对脊柱矢状位平衡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5例OVF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收集患者X线影像学资料,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SSP),包括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椎体坍塌程度、骨盆半径参数(PR)及其相关参数[RP-T12,骨盆角(PA),(T4-T12)/PR-T12]。收集患者核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测量椎旁肌参数,包括多裂肌(MF)和竖脊肌(ES)的横截总面积(tCSA)、脂肪浸润(FI)程度、功能总面积(fCSA),脊柱压痕值(LIV)。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椎旁肌测量值与SSP之间的相关性。根据PR将患者分为矢状位平衡组和矢状位失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的患者一般数据、SSP、椎旁肌测量值,并找出其中显著差异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椎旁肌参数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并将最显著的危险因素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找出其评价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最佳临界点。结果135例中,女102例、男33例,平均年龄(72.6±10.0)岁。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椎旁肌测量值与SSP密切相关,而椎体坍塌程度只与LL关系密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的几乎所有矢状位参数差异明显,椎旁肌参数中MFtCSA(P<0.05)、MFfCSA(P<0.05)、LIV(P<0.001)差异明显。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LIV为显著影响因素(P=0.001;OR=1.168;95%CI 1.063~1.283)。矢状面平衡的患者LIV临界值为9.43 mm(AUC=0.694,敏感性=0.841,特异性=0.500),LIV≤9.43 mm的患者,矢状位平衡的占比为21.7%,而LIV>9.43 mm的患者为59.6%(53/89)。结论OVFs患者椎旁肌参数与矢状位参数显著相关。骨盆半径评价的平衡组和非平衡组的SSP差异明显。LIV与SSP独立相关,是矢状位平衡最相关的椎旁肌参数,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旁肌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融合术后后足关节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林文杰 孙欣 +6 位作者 黄文华 魏波 林涛 梁振明 钟环 张欣 欧阳汉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融合术后后足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利用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右踝关节CT图像,构建踝关节融合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踝关节融合术后骨性融合状态,采用中立、外旋、内旋、背伸和跖屈的5种载荷工况分别对融合... 目的探讨踝关节融合术后后足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利用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右踝关节CT图像,构建踝关节融合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踝关节融合术后骨性融合状态,采用中立、外旋、内旋、背伸和跖屈的5种载荷工况分别对融合前、后模型组进行有限元分析,评估踝关节融合前后的整体刚度变化、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的接触力学特性变化。结果踝关节发生骨性融合后,整体结构刚度较融合前模型显著增高;除中立位工况以外,融合后的距下关节的接触面积均有所减少,距舟关节接触面积则有所增加;而融合后的距下和距舟关节的接触应力在各工况下总体呈降低趋势。结论踝关节骨性融合术后相邻关节的接触特性改变可能是足部整体结构刚度提高后承载模式发生变化的结果,其与相邻后足关节退行性改变之间的关联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踝关节融合术 后足关节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 AL928768.3通过miR-92a-3p/ADAM10轴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钟环 陈海聪 +3 位作者 刘田丰 杨树凯 魏波 欧阳汉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34-2839,共6页
目的:探讨lnc AL928768.3如何通过miR-92a-3p/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轴调控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SFs)增殖和凋亡。方法:qPCR检测RA患者滑膜组织lnc AL928768.3和miR-92a-3p表达。生物信息学手段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目的:探讨lnc AL928768.3如何通过miR-92a-3p/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轴调控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SFs)增殖和凋亡。方法:qPCR检测RA患者滑膜组织lnc AL928768.3和miR-92a-3p表达。生物信息学手段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lnc AL928768.3、miR-92a-3p与ADAM10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分析ADAM10表达。MTT检测MH7A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H7A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结果:lnc AL928768.3在RA患者滑膜组织中呈高表达,而miR-92a-3p呈低表达。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lnc AL928768.3可靶向负调控miR-92a-3p表达,且ADAM10是miR-92a-3p的直接靶基因。抑制lnc AL928768.3表达或敲低ADAM10表达均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干扰miR-92a-3p能够逆转抑制lnc AL928768.3对MH7A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促进作用;过表达lnc AL928768.3或干扰miR-92a-3p表达能够逆转敲低ADAM10对MH7A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lnc AL928768.3在RA患者滑膜组织中表达上调,抑制lnc AL928768.3通过miR-92a-3p/ADAM10轴抑制MH7A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 AL928768.3 miR-92a-3p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活性人工骨与自体骨颗粒环抱式植骨治疗四肢骨不连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浩俊 谭荣雄 +5 位作者 何艳霞 陈航 刘衍志 林瀚 魏波 郑越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固化型磷酸钙活性人工骨(CPC/rhBMP-2)与自体骨颗粒环抱式植骨治疗四肢非感染性萎缩型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年间治疗的16例四肢非感染性萎缩型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7.06&#... 目的探讨固化型磷酸钙活性人工骨(CPC/rhBMP-2)与自体骨颗粒环抱式植骨治疗四肢非感染性萎缩型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年间治疗的16例四肢非感染性萎缩型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7.06±16.31)岁(16~67岁)。骨不连部位:下肢11例(胫骨6例、股骨3例、跟骨1例、腓骨1例),上肢5例(桡骨3例、锁骨1例、手舟骨1例),所有患者均行断端新鲜化,骨缺损中央植入自体骨颗粒,外周植入CPC/rhBMP-2形成环抱式植骨。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患者直到骨折愈合。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下肢功能量表(LEFS)和SF-12生活质量量表对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93±4.06)月(12~26月)。X片显示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43±2.25)月(3~10月);术后DASH、LEFS和SF-12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固化型磷酸钙活性人工骨(CPC/rhBMP-2)和自体骨颗粒环抱式植骨治疗四肢萎缩型骨不连的愈合率及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植骨 萎缩型骨不连 骨诱导膜 磷酸钙 骨形态发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骨质疏松椎体的模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梁振 欧阳汉斌 +2 位作者 郑鸿 周耀辉 魏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0-295,303,共7页
目的探索胸腰段骨质疏松椎体自由状态的动力学特性。方法根据1名健康女性志愿者胸腰段椎体CT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处理软件实现模型实体化及椎间盘组织补建,导入ABAQUS 6.14软件中,建立正常胸腰段椎体及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有限元模型,... 目的探索胸腰段骨质疏松椎体自由状态的动力学特性。方法根据1名健康女性志愿者胸腰段椎体CT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处理软件实现模型实体化及椎间盘组织补建,导入ABAQUS 6.14软件中,建立正常胸腰段椎体及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模型比正常组模型的固有频率降低,振幅增大,随着振动频率增加,模型振动类型由单轴、单向运动转变为多轴、多向运动,且最大振幅责任椎体逐渐下移。结论模态分析能较好分析胸腰段骨质疏松椎体的动力学特性。骨质疏松患者应尽量避免处于特定的振动环境,降低椎间盘组织退变、胸腰部软组织劳损及椎体后部结构病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 骨质疏松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后壁软骨面平行角重建螺钉置入安全性的CT扫描图像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浩俊 何艳霞 +3 位作者 陈航 刘衍志 郑越瑜 陈光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0-444,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CT和计算机软件分析以髋臼后壁软骨面平行角为参考时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方向和长度,以指导手术和导向器研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髋臼后壁骨折螺钉、钢板双重固定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 目的通过三维CT和计算机软件分析以髋臼后壁软骨面平行角为参考时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方向和长度,以指导手术和导向器研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髋臼后壁骨折螺钉、钢板双重固定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6.5岁,对比双侧髋臼CT图像评估手术的复位效果,计算机软件统计分析以髋臼后壁软骨面平行角为参考时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方向和长度,并区分后壁螺钉置入的相对危险区和相对安全区。结果髋臼后壁危险区宽度对照组为(9.56±1.74)mm,手术组为(9.57±1.71)mm,安全区宽度对照组为(31.34±2.73)mm,手术组为(31.53±2.60)mm;髋臼后壁软骨面平行角对照组为(63.05±3.89)°,手术组为(62.33±3.46)°,相对螺钉长度对照组为(31.36±2.75)mm,手术组为(31.67±2.61)mm;上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有病例手术复位效果良好,髋臼后外侧壁靠近髋臼缘侧1/4(约1 cm)范围内为螺钉置入的相对危险区,而位于内侧3/4(约3 cm)范围内为相对安全区域;髋臼后壁软骨面平行角约60°,螺钉相对长度约为3.1 cm,当长度超过3.1 cm左右,角度大于60°,且位于危险区时螺钉进入关节腔风险性增大,而螺钉以小于或等于60°角度在相对安全区内置入可避免螺钉进入关节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位CT扫描 髋臼后壁骨折 螺钉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脂醇拮抗地塞米松诱导成骨细胞内脂质积聚影响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波 宋丽君 +6 位作者 祝兆波 郭伟雄 林颢 孙欣 牛艳茹 郑锦畅 李广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观察白桦脂醇和地塞米松共同作用于小鼠MC3T3-E1细胞后,内源性脂质蓄积与细胞凋亡中的关系。方法以MC3T3-E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白桦脂醇和地塞米松共同作用于MC3T3-E1细胞,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NileRed荧光染色观察脂质蓄积情况... 目的观察白桦脂醇和地塞米松共同作用于小鼠MC3T3-E1细胞后,内源性脂质蓄积与细胞凋亡中的关系。方法以MC3T3-E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白桦脂醇和地塞米松共同作用于MC3T3-E1细胞,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NileRed荧光染色观察脂质蓄积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成骨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脂质含量与成骨细胞凋亡相关性分析。结果白桦脂醇和地塞米松共同作用于小鼠MC3T3-E1细胞后,0.5μmol/L地塞米松(B组)与1.0μmol/L地塞米松组(C组)较空白组(A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酶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增加。2.0μg/ml白桦脂醇作用细胞后,地塞米松所致的细胞凋亡率上升与Caspase-3酶活性升高受到明显抑制,同时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蓄积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地塞米松诱导后的成骨细胞内脂质含量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412,P<0.05。结论白桦脂醇可显著减轻地塞米松诱导的成骨细胞内脂质蓄积,降低细胞凋亡率;提示地塞米松所致细胞凋亡至少部分与细胞内脂质蓄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白桦脂醇 MC3T3-E1细胞 脂质蓄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复合壳聚糖支架促进大鼠颅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健萍 林思恩 兰青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以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为基础构建组织工程生物材料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ADSCs,并进行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制备壳聚糖多孔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接种ADSCs前后的微结... 目的:探讨以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为基础构建组织工程生物材料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ADSCs,并进行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制备壳聚糖多孔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接种ADSCs前后的微结构变化,以细胞活力试剂盒测试ADSCs接种于壳聚糖多孔支架后的细胞活力。取15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予手术制备颅骨缺损模型,将缺损留空或植入壳聚糖支架,壳聚糖支架表面预先种植低密度(2.5×10~5)或高密度(1×10~6)ADSCs。术后8周收集样品用于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随后脱钙,石蜡包埋切片后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成骨指标骨涎蛋白。结果:ADSCs可以成功诱导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分化;扫描电镜和细胞活力测试结果提示壳聚糖支架呈现多孔结构,ADSCs可黏附于支架并增殖,增殖效果与普通培养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高密度ADSCs/壳聚糖支架组骨组织体积百分数分别比空白对照组和低密度ADSCs/壳聚糖支架组升高140.8%(P=0.014)和37.4%(P=0.036)。与空白缺损对照组相比,低密度ADSCs/壳聚糖支架组和高密度ADSCs/壳聚糖支架组骨密度分别升高29.4%(P=0.123)和64.1%(P=0.022)。组织学结果表明,骨缺损区新生骨组织的分布和数量与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结果一致。成骨分化指标骨涎蛋白在高密度组表达有增高趋势。结论:高密度ADSCs复合壳聚糖支架可有效修复大鼠的颅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学 壳聚糖 支架 颅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人工股骨的有限元模型构建及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继铭 欧阳汉斌 +5 位作者 吴晓静 梁一柱 刘田丰 梁振 冯柏淋 黄成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建立复合人工股骨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采用SAWBONE第4代复合人工股骨模型及正常人股骨尸体标本CT断层扫描数据各1例对股骨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出包含皮质骨、松质骨和髓腔结构的复合人工骨实体模型及正常人股骨... 目的:建立复合人工股骨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采用SAWBONE第4代复合人工股骨模型及正常人股骨尸体标本CT断层扫描数据各1例对股骨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出包含皮质骨、松质骨和髓腔结构的复合人工骨实体模型及正常人股骨三维模型共2组,并模拟股骨站立位状态下受到的轴向压缩载荷,对2组模型设定相同的边界条件,对比2组模型的应力分布情况并与国外文献数据进行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结果:复合人工股骨有限元模型应力分布情况与既往文献数据较为一致,而尸体标本股骨总体应力分布显著低于人工股骨模型。结论:复合人工股骨在有限元分析结果方面与既往文献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股骨生物力学研究及骨科植入物的生物力学评估,且在材料来源以及个体化解剖差异因素方面相比尸体标本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骨模型 股骨 三维重建 生物力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对骨骼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振虎 崔燎 +1 位作者 林思恩 魏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25-1628,共4页
骨骼细胞之间的相互平衡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骨骼细胞之间失衡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很多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会打破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从而引起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疾病。笔者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 骨骼细胞之间的相互平衡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骨骼细胞之间失衡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很多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会打破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从而引起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疾病。笔者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细胞相关的糖代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系统剖析糖代谢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关键调控作用,为骨质疏松等骨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细胞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酸对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新诱 宗治贤 +3 位作者 张浪云 黄健萍 林思恩 崔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88-1393,共6页
目的:探讨高低2种剂量积雪草酸对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36只12周龄C57小鼠麻醉后行右侧股骨骨折术。骨折术后实验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每周2次皮下注射;低剂量积雪草酸组,给予低剂量积雪草酸... 目的:探讨高低2种剂量积雪草酸对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36只12周龄C57小鼠麻醉后行右侧股骨骨折术。骨折术后实验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每周2次皮下注射;低剂量积雪草酸组,给予低剂量积雪草酸水溶液(5μg/g,0.2 mL)每周2次皮下注射;高剂量积雪草酸组,给予高剂量积雪草酸水溶液(15μg/g,0.2 m L)每周2次皮下注射。术后给药前和给药后8周行右下肢X线摄像。给药后8周进行取材,行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三点弯曲力学测试和脱钙骨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各组均呈现不同程度愈合。X线影像结果提示,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积雪草酸治疗组骨痂生长不完全,高剂量积雪草酸治疗组骨痂形成较完整,骨小梁密度均匀;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定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积雪草酸治疗组骨组织体积百分数和骨密度分别升高13.0%(P=0.264)或7.6%(P=0.215),而高剂量积雪草酸组骨组织体积百分数和骨密度分别升高28.3%(P=0.020)或15.8%(P=0.009)。股骨生物力学结果提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积雪草酸治疗有助于提高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低剂量组最大载荷和杨氏模量分别增加26.37%(P=0.025)和10.00%(P=0.183),高剂量组最大载荷和杨氏模量分别增加42.89%(P=0.007)和25.19%(P=0.035)。形态学结果提示,空白对照组骨折端未完全愈合且矿化不完全,接受高低2种剂量积雪草酸治疗的骨折区矿化完全,高剂量组骨组织修复效果较为理想。结论:高剂量积雪草酸有助于加速小鼠股骨骨折骨化和愈合,并提高其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痂愈合 积雪草酸 天然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酮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内脂质积聚的量效与时效作用的观察
15
作者 郑锦畅 康银辉 +8 位作者 魏波 祝兆波 王朝军 林颢 李广盛 郭伟雄 荆凯鹏 孙欣 彭智恒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6-1131,共6页
目的探讨皮质酮作用下离体SD大鼠成骨细胞SREB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modulates th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2、HMGCR(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malonate coenzyme A reductase)、FAS... 目的探讨皮质酮作用下离体SD大鼠成骨细胞SREB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modulates th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2、HMGCR(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malonate coenzyme A reductase)、FAS(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的表达改变对细胞内脂质积聚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次胶原酶组织消化法获得新生SD大鼠颅骨中的成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皮质酮作用后成骨细胞内脂质积聚的特征,以及SREBP1、SREBP2、HMGCR、FAS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成骨细胞内Nile Red细胞内脂质染色可见成骨细胞内的脂质染色随皮质酮浓度的增加的逐渐增多,相同浓度的皮质酮在作用的24 h、48 h、72 h后未见明显差异;细胞内SREBP1、SREBP2、HMGCR、FAS基因表达在不同浓度皮质酮作用24 h后均明显增高,48 h、72 h后呈现下降趋势;细胞内SREBP1、SREBP2、HMGCR、FAS蛋白在1μmol/L皮质酮作用24 h后表达升高,48 h后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72 h后SREBP1、FAS表达降低,SREBP2表达升高,HMGCR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超生理剂量的皮质酮能促进成骨细胞内脂质异常沉积;不同浓度皮质酮作用成骨细胞24 h后能促进细胞内SREBP1、SREBP2、HMGCR、FAS基因表达;皮质酮作用成骨细胞24 h后促进成骨细胞内SREBP1、SREBP2、HMGCR、FAS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皮质酮 脂质积聚 SERBP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翼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黄解元 陈琦翔 +5 位作者 许定拔 黄毓娟 钟环 林文杰 邹其声 孙欣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2期1709-1715,共7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带侧翼双平面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力学性能。方法:基于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锁骨CT数据,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锁骨中段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单平面锁定钢板(SP)、侧翼钢板(WP)的两种...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带侧翼双平面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力学性能。方法:基于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锁骨CT数据,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锁骨中段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单平面锁定钢板(SP)、侧翼钢板(WP)的两种固定方式,采用轴向压缩、轴向扭转、悬臂弯曲以及拔出的四种载荷工况分别对两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WP在轴向压缩、轴向扭转、悬臂弯曲和拔出工况下,相对于SP,其刚度分别提高1.47%、5.82%、1.51%和3.96%,应变能分别下降1.50%、5.39%、1.48%和3.49%,具有更好的内固定稳定性;WP在各种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特点与SP相似,高应力区位于骨折区上方的钢板钉孔周围;WP在拔出工况下,钉孔表面应力峰值相对于SP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尤其体现在侧翼螺钉两侧钉孔,具有更高的抗拔出能力。结论:侧翼锁定钢板在各种载荷条件下的承载模式与单平面锁定钢板相似,而稳定性略高于单平面锁定钢板;而在抗拔出性能方面,侧翼钢板优势更为明显。双平面固定的带侧翼锁定钢板有望成为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或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内固定治疗更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侧翼钢板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胫骨优化截骨设计的生物力学研究
17
作者 林涛 周柏安 +6 位作者 陈海聪 梁振明 钟环 魏波 邓羽平 欧阳汉斌 黄文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0-735,762,共7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常规截骨、保留圆角截骨及全新扩大圆角截骨方法对术后胫骨近端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基于Sawbones胫骨的CT数据,构建完整胫骨模型及不同截骨方式下UKA术后胫骨模... 目的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常规截骨、保留圆角截骨及全新扩大圆角截骨方法对术后胫骨近端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基于Sawbones胫骨的CT数据,构建完整胫骨模型及不同截骨方式下UKA术后胫骨模型,采用轴向压缩工况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不同模型间胫骨近端应变情况及骨水泥应力差异。结果在轴向压缩工况下,扩大圆角组其截骨区皮质骨von Mises应变峰值较常规截骨组与保留圆角组有所增加,而松质骨von Mises应变峰值则分别减少24.3%~42.9%、26.0%~48.7%。对比截骨区松质骨与皮质骨von Mises应变峰值差Δεpeak,发现扩大圆角组其Δεpeak远远小于其余两组。UKA后不同模型间胫骨前内侧皮质骨最小主应变无明显差异,但较完整胫骨模型增加23.3%~34.5%。扩大圆角组骨水泥单元平均von Mises应力随着圆角半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且整体均小于常规截骨组与保留圆角组。结论全新扩大圆角截骨方法可使健康骨质条件下胫骨近端应力传递更均匀,von Mises应变峰值更低,假体-骨界面压强更小,相比传统截骨方法及保留圆角截骨方法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