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涛 张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1期183-185,共3页
在现代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地推动下,循环肿瘤细胞(CTCs)技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CTCs形成是导致乳腺癌患者发生转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实施CTCs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综述以临床普遍应用的CTCs技术作为切入点,探讨CTC... 在现代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地推动下,循环肿瘤细胞(CTCs)技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CTCs形成是导致乳腺癌患者发生转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实施CTCs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综述以临床普遍应用的CTCs技术作为切入点,探讨CTCs技术在乳腺癌诊断、疗效评估、预后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了解CTCs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并展望其在未来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研究
2
作者 周琴 木拉格尔·孜克力亚 +4 位作者 胡军 王俊巧 韩芸 杨磊 程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4期4-8,共5页
目的 探索泛素特异性肽酶53(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53的表达,... 目的 探索泛素特异性肽酶53(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53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用HCT116细胞制备裸鼠异种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转染USP53空载体组和USP53干扰组,并检测皮下肿瘤体积,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pase3和CyclinD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USP53表达降低,且USP53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 <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 0.05)。结直肠癌动物模型中,USP53干扰组USP53表达下调,小鼠体重减轻,肿瘤体积增大,肿瘤细胞凋亡被抑制,Caspase3表达降低,CyclinD1表达增加,Wnt和β-catenin基因表达上调(P <0.05)。结论 结直肠癌中USP53表达降低,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USP53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促癌和抑癌因子表达平衡,进而抑制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53 结直肠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CASPASE3 CYCLIN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D4和Clusteri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海伦 罗幸波 +2 位作者 宏小翠 杨海霞 易智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4期40-43,81,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和Clusterin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惠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惠州临床医学院)以及广东...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和Clusterin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惠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惠州临床医学院)以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6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其中的PDCD4和Clust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PDCD4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PDCD4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卵巢上皮性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和FIGO分期明显相关(P<0.05);Clusterin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Clusterin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学分化程度和FIGO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DCD4呈低表达和Clusterin呈高表达,检测PDCD4及Clusterin的表达情况对判断卵巢上皮性癌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D4 CLUSTERIN 卵巢上皮性癌 免疫组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ZD1在肾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田鲜艳 莫艳丽 +1 位作者 杨志雄 苏文媚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9期24-27,共4页
目的检测FZD1在配对肾癌及癌旁组织,肾癌细胞系与正常细胞系中m RNA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方法运用RT-PCR荧光定量方法,从基因水平检测FZD1在52对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肾癌细胞株(ACHN)和正常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目的检测FZD1在配对肾癌及癌旁组织,肾癌细胞系与正常细胞系中m RNA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方法运用RT-PCR荧光定量方法,从基因水平检测FZD1在52对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肾癌细胞株(ACHN)和正常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表达量差异。结果 FZD1的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但与肿瘤直径、AJCC临床分期、Fuhrman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FZD1在肾癌组织和肾癌细胞中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ZD1在肾癌中表达明显升高,且与不良预后有关,可能作为肾癌临床预后生物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FZD1 预后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m1截短体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黄静 张余琴 +1 位作者 陈龙华 丁轶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2-906,共5页
目的 Tiam1是一种鸟嘌呤核苷酸转换因子,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文中构建Tiam1基因的截短体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蛋白表达,并对GST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Tiam1的C685、C751、C1199基因片段... 目的 Tiam1是一种鸟嘌呤核苷酸转换因子,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文中构建Tiam1基因的截短体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蛋白表达,并对GST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Tiam1的C685、C751、C1199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p GEX-4T-1质粒载体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利用谷胱甘肽琼脂糖珠进行分离纯化,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3个Tiam1基因的截短体重组质粒,IPTG诱导显示,GST-Tiam1 C685、GST-Tiam1 C751、GST-Tiam1 C1199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在细胞裂解液上清中表达,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00 000、108 000、157 000。结论成功构建可以表达生物活性蛋白的GST-Tiam1 C685、GST-Tiam1 C751、GST-Tiam1 C1199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Tiam1蛋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M1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在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文铧 吴爱兵 +2 位作者 李媛媛 谢健龙 王永存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3期188-190,202,共4页
目的探讨Ki-67在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农垦中心医院确诊的93例癌前病变/肺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病理类型不同分为非典型腺瘤样... 目的探讨Ki-67在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农垦中心医院确诊的93例癌前病变/肺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病理类型不同分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组(n=18)、原位腺癌组(n=25)、微浸润性腺癌组(n=22)、浸润性腺癌组(n=28),各组均取适量病变组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Ki-67表达水平检测,并比较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Ki-67在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Ki-67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Ki-6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与否、侵袭转移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Ki-67高表达为肺腺癌发生的主要分子事件,可参与肿瘤发展,但具体机制仍有待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多因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原位腺癌 微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腺癌 KI-67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鼻咽癌组织环状RNA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静 李欣晓 +4 位作者 吴伟豪 阮晓文 潘璀璇 江丹贤 余忠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7-812,共6页
目的环状RNA(cir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与鼻咽癌的关系鲜有报道。文中旨在检测circRNA在人鼻咽癌组织及慢性鼻咽黏膜炎组织的表达谱差异。方法应用高通量circRNA芯片技术,采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 目的环状RNA(cir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与鼻咽癌的关系鲜有报道。文中旨在检测circRNA在人鼻咽癌组织及慢性鼻咽黏膜炎组织的表达谱差异。方法应用高通量circRNA芯片技术,采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活检的鼻咽癌组织和鼻咽慢性黏膜炎组织标本各3份,分析circRNA表达谱差异。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归一化,筛选出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Gene Ontology(GO)分析及KEGG Pathway分析,分析差异circRNA的功能分类及相关通路。结果鼻咽癌组织与慢性鼻咽黏膜炎组织之间共筛选出差异表达circRNA 829个,其中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者761个,下调者68个。差异表达circRNA主要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进程有关;主要参与p53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和DNA复制信号通路等。结论差异表达的circRNA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环状RNA 环状RNA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替吉奥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林炯 余忠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7期55-58,共4页
替吉奥胶囊是一类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的抗肿瘤药物,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三种成分组成。替吉奥已经应用于胃癌、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近年来,替吉奥治疗晚期食管癌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简述了目... 替吉奥胶囊是一类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的抗肿瘤药物,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三种成分组成。替吉奥已经应用于胃癌、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近年来,替吉奥治疗晚期食管癌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简述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含替吉奥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说明了该方案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但这些临床试验往往是单中心、小样本的试验。今后,期望有更多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能够进一步证明替吉奥在晚期食管癌中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吉奥胶囊 食管肿瘤 化学疗法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奈达铂同期放化疗中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詹德超 陈梓宏 +1 位作者 温继育 陈晓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6期198-200,共3页
目的多西紫杉醇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奈达铂同期放化疗中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7年9月78例局部鼻咽癌晚期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 目的多西紫杉醇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奈达铂同期放化疗中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7年9月78例局部鼻咽癌晚期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期放化疗,对照组给予奈达铂同期放化疗,对治疗后的CR评价、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CR评价率较高,5年无肿瘤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期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可以显著延长患者5年生存时间,能够控制癌细胞的增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局部晚期鼻咽癌 同期放化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类生物碱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艳 官成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3期68-71,共4页
近年研究发现苦参碱类生物碱不仅自身具有抗肿瘤作用,而且联合放化疗能够逆转化疗耐药,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疗效,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良好的辅助药物。已有研究证明其临床用药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的辅助治疗中可提... 近年研究发现苦参碱类生物碱不仅自身具有抗肿瘤作用,而且联合放化疗能够逆转化疗耐药,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疗效,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良好的辅助药物。已有研究证明其临床用药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的辅助治疗中可提高鼻咽癌放疗反应率、局部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并减轻放疗引起的皮肤黏膜损伤及化疗毒性。本文对苦参碱类生物碱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生物碱 复方苦参注射液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癌平注射液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减毒增效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彩霞 廖思海 +2 位作者 吴家园 王镇南 陈满瑜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消癌平注射液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消癌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 目的探讨分析消癌平注射液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消癌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化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70.00%(2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6, P=0.005<0.05)。治疗组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4, P=0.003<0.05)。化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优于化疗前,且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具有显著的减毒增效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平注射液 宫颈癌 化疗 减毒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局部晚期NPC患者进行IMRT时通过Pinnacle计划系统设置不同的最大子野数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淑慧 李伶 +2 位作者 郑玉菡 林晓明 梁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8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局部晚期鼻咽癌(NPC)患者进行调强放疗(IMRT)时通过Pinnacle计划系统设置不同的最大子野数的效果及对其放疗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采用Pinnacle 9.8放射治疗...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局部晚期鼻咽癌(NPC)患者进行调强放疗(IMRT)时通过Pinnacle计划系统设置不同的最大子野数的效果及对其放疗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采用Pinnacle 9.8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IMRT计划设计的24例局部晚期N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这些患者进行IMRT前,采用Pinnacle计划系统对其放疗靶区进行逆向优化设计,将最大子野数分别设置为60、80、100、120,并依次将其命名为plan1、plan2、plan3、plan4。比较在plan1、plan2、plan3、plan4下对患者进行IMRT时其各项放疗指标,然后找出最优的最大子野数。结果:与在plan1、plan2下对这24例患者进行IMRT相比,在plan3、plan4下对其进行IMRT时其靶区的CI均更大,其靶区的HI均更小,P<0.05。与在plan3、plan4下对这24例患者进行IMRT相比,在plan1和plan2下对其进行IMRT时其PGTVnd的Dmean均更高,P<0.05。与在plan1、plan2下对这24例患者进行IMRT相比,在plan3、plan4下对其进行IMRT时其脊髓、左眼球、左晶体、右晶体、右视神经、视交叉和右侧颞叶的Dmax均更低,P<0.05。与在plan1、plan2下对这24例患者进行IMRT相比,在plan3、plan4下对其进行IMRT时其机器的总跳数更多,其治疗的时间更长,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NPC患者进行IMRT时,通过Pinnacle计划系统设置不同的最大子野数对其靶区的CI、HI、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治疗的时间等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在最大子野数为60、80、120的情况下对此类患者进行IMRT相比,在最大子野数为100的情况下对进行IMRT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鼻咽癌 调强放疗 Pinnacle计划系统 最大子野数 靶区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黄小碧 周宏莲 +2 位作者 杨志雄 喻慧 苏文媚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104-108,共5页
环状RNA与多种肿瘤(包括肺腺癌)密切相关,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环状RNA可能通过microRNA海绵吸附作用,调控基因表达,具有致癌或抑癌作用进而影响肿瘤的进展;且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及预后不良相关。环状RNA在肺腺癌细胞增殖、... 环状RNA与多种肿瘤(包括肺腺癌)密切相关,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环状RNA可能通过microRNA海绵吸附作用,调控基因表达,具有致癌或抑癌作用进而影响肿瘤的进展;且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及预后不良相关。环状RNA在肺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等过程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并参与调控基因转录和耐药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环状RNA 致癌作用 抑癌作用 预后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miR-15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李土华 官成浓 李跃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1期9-13,28,共6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micro RNA-155(mi R-15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50例HCC患者的术前血清及50例健康人血清的mi R-155相对表达量,分析血清mi R-155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后1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micro RNA-155(mi R-15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50例HCC患者的术前血清及50例健康人血清的mi R-155相对表达量,分析血清mi R-155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RFS)率的关系。结果 31例(62%)HCC患者血清mi R-155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人血清(P=0.03),血清mi R-155表达与HCC癌组织的Edmonson分级(P=0.01)及脉管侵犯(P=0.02)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个数、肝硬化、分期、HBV DNA拷贝数及AFP均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侵犯及肝硬化与术后1年RFS率低正相关。血清mi R-155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1年RFS率低(45.9%vs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侵犯(P=0.15)及mi R-155(P=0.05)是影响HCC患者术后1年R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i R-155是一个对HCC恶性程度的判断、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预测和术后预后评估都很有价值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肝细胞癌 血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