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钌复合物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方泽松 陈合格 +1 位作者 柯龙志 柳建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830-3834,共5页
金属铂类药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铂类药物存在许多缺点,比如明显的毒副作用、药物耐受性以及低水溶性,产生了寻找替代含过渡金属的抗肿瘤药物的需要。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金属钌复合物应运而生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金属铂类药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铂类药物存在许多缺点,比如明显的毒副作用、药物耐受性以及低水溶性,产生了寻找替代含过渡金属的抗肿瘤药物的需要。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金属钌复合物应运而生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前景。金属钌复合物在体内和体外都显示了良好的药物学性能,同时具有低毒和良好选择性,并且能克服顺铂耐受的缺点。因此,针对金属钌复合物的良好抗肿瘤性能,有望改善泌尿系肿瘤的治疗现状。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金属钌复合物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复合物 泌尿系肿瘤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CR1的泛癌分析及其对膀胱癌化疗和免疫治疗应答的潜在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煜桐 宋杏钰 +2 位作者 孙蕊旭 董璇 刘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0-892,共13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PYCR1)作为泛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探究其在膀胱癌(BLCA)中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PYCR1与泛癌患者预后、免疫微环境重塑、肿瘤突变负荷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PYCR1)作为泛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探究其在膀胱癌(BLCA)中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PYCR1与泛癌患者预后、免疫微环境重塑、肿瘤突变负荷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联。在TCGA-BLCA数据集中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PYCR1作为BLCA患者独立预后风险因素的潜力,并构建临床决策模型。利用IMvigor210中的BLCA队列鉴定PYCR1作为免疫治疗效果评估独立因子的潜力。基于pRRophetic药物库筛选PYCR1高表达时BLCA治疗耐受的潜在化疗药物。CMap-XSum算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用于筛选并验证小分子PYCR1抑制剂。结果PYCR1高表达与多种肿瘤不良预后、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突变负荷及微卫星不稳定性显著相关(r>0.3)。PYCR1在BLCA中过表达,PYCR1高表达与BLCA预后差密切相关(HR:1.14,95%CI:1.02-1.68,P=0.006)。PYCR1高表达时西妥昔单抗、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等抗肿瘤药物IC50提高(P<0.0001)。结论PYCR1是癌症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PYCR1高表达是BLCA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决策能力,是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和免疫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 免疫治疗 化疗药物敏感性 小分子PYCR1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前列腺癌生长及激素抵抗的体内实验
3
作者 邵泓超 罗淇元 +2 位作者 高文彬 罗文 叶木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35-1839,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激素依赖型和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PCa)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及其激素抵抗型LNCaP-B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30只裸鼠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处理组、阳...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激素依赖型和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PCa)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及其激素抵抗型LNCaP-B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30只裸鼠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处理组、阳性药物(多西他赛)组。记录移植瘤的生长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中、高剂量的白藜芦醇显著抑制了LNCaP和LNCaP-B移植瘤的生长,且这种抑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白藜芦醇显著降低了移植瘤中A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AR的表达和信号通路活性,有效抑制了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的生长,提示其作为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辅助药物的潜力,为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前列腺癌 裸鼠 LNCAP细胞 LNCaP-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的比较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敏捷 陈颖红 +2 位作者 唐丽芳 姜新 王秀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59例经皮肾镜术后...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59例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按随机数字表分为FURL组和ESWL组,FURL组行逆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ESWL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比较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2个月结石清除率、重复治疗率、术后并发症、治疗费用。结果一期结石清除率FURL组优于ESWL组(χ^2=14.978,P=0.000),其中<1.0 cm亚组,1.0~2.0 cm亚组一期结石清除率FURL组优于ESWL组(均P<0.05);术后2个月结石清除率FURL组优于ESWL组(χ^2=6.191,P=0.013),其中<1.0 cm亚组术后2个月结石清除率FURL组并不优于ESWL组(Fisher精确检验,P=0.444),1.0~2.0 cm亚组术后2个月结石清除率FURL组优于ESWL组(χ^2=4.760,P=0.029);重复治疗率ESWL组明显高于FURL组(χ^2=14.978,P=0.000);治疗费用FURL组明显高于ESWL组(t=16.851,P=0.000)。术后并发症:肉眼血尿和发热FURL组明显高于ESWL组(均P<0.05),肾绞痛ESWL组明显高于FURL组(Fisher精确检验,P=0.000)。结论<1.0 cm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应首选ESWL,1.0~2.0 cm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在不考虑经济因素的前提下应选择FURL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体外冲击波碎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残留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无管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42例 被引量:59
5
作者 刘宏伟 左玲 +1 位作者 柳建军 苏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1-513,517,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无管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7月对42例上尿路结石B超引导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不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 目的探讨完全无管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7月对42例上尿路结石B超引导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不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等。结果 42例均一期建立经皮肾镜微通道,钬激光碎石,均未留置肾造瘘管及双J管,无大出血或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110 min,(54.8±25.1)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44.5±18.5)ml;术后留置尿管3~5 d,(3.7±0.9)d;术后住院3~7 d,(4.0±1.0)d。术后复查KUB提示4例有小结石残留,无须特殊处理。42例随访3个月,均无继发大出血或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选择病例实施完全无管化PCNL是安全可行的,未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风险,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些肾镜手术的选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完全无管化 钬激光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术式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晓君 陈婧 +2 位作者 叶木石 李卓 柳建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18-3623,共6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PVP)、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ransurethra plasma kinetic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PKEP)、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 plas... 目的探讨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PVP)、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ransurethra plasma kinetic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PKEP)、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RP)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0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被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80例。A、B、C组分别采用PVP、PKEP和PKRP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炎症因子浓度、并发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A组最优,B组次之,C组最差(P<0.05)。术后1 d的Cor、NE、E、FBG、IL-6、IL-2、IL-1β、TNF-α浓度以A组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P<0.05)。A组的短暂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25)。结论在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和全身炎症反应方面,PVP最优,PKEP次之,PKRP最差,但3中术式的近期效果无差别,其中PKEP的短暂性尿失禁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高龄 高危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6
7
作者 向玲宝 朱奕 +1 位作者 左玲 刘宏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568-574,580,共8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isandra B,SchB)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溶液(0、20、40、80μmol/L)处理膀胱癌细胞,CCK-8法检测五味子乙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isandra B,SchB)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溶液(0、20、40、80μmol/L)处理膀胱癌细胞,CCK-8法检测五味子乙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五味子乙素对膀胱癌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五味子乙素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五味子乙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T24和UM-UC-3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细胞划痕愈合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随着五味子乙素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五味子乙素能够下调膀胱癌细胞内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可抑制人膀胱癌T24和UM-U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发挥抑癌作用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膀胱癌 增殖 迁移与侵袭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卓 莫介荣 +4 位作者 叶木石 莫妍妍 彭志宏 吴昊开 柳建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09-1413,共5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4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月龄),随机分为6组,根据每组7只的数量建立各分组模型。处死大鼠后,取前列腺腹侧叶并称重,测量各叶体积,计算前列腺指数(PI)。利用苏木...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4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月龄),随机分为6组,根据每组7只的数量建立各分组模型。处死大鼠后,取前列腺腹侧叶并称重,测量各叶体积,计算前列腺指数(PI)。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原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cl⁃2、Bax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雄激素受体(AR)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氨氯地平除降低Bcl⁃2的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还能显著降低前列腺组织中VEGF和AR的表达。结论氨氯地平通过下调VEGF、AR、Bcl⁃2和Bcl⁃2/Bax比值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前列腺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动物模型 前列腺增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微环境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浩栋 赵玉婉 柳建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6-668,共3页
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的嗜骨性转移,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增加死亡率,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转移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骨髓中造血微环境与前列腺癌细胞的相互作用... 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的嗜骨性转移,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增加死亡率,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转移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骨髓中造血微环境与前列腺癌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引起肿瘤细胞骨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阐明造血微环境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控制、预防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及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微环境 前列腺癌骨转移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与肿瘤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兴华 秦性璋(综述) +1 位作者 赵玉婉 柳建军(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96-1002,共7页
c-Myc是一种致癌转录因子,其在肿瘤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分布、DNA损伤修复、上皮间质转化、自噬、肿瘤干细胞的形成以及基因组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c-Myc基因的研究发现,抑制c-Myc可减缓包括宫颈癌、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 c-Myc是一种致癌转录因子,其在肿瘤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分布、DNA损伤修复、上皮间质转化、自噬、肿瘤干细胞的形成以及基因组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c-Myc基因的研究发现,抑制c-Myc可减缓包括宫颈癌、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肝癌、骨肉瘤等一系列癌症细胞放疗后的生长,通过靶向肿瘤细胞中的c-Myc可能是提高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文章主要就c-Myc影响放射治疗敏感性的潜在机制及靶向c-Myc的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放射敏感性 肿瘤 DNA损伤修复 细胞周期 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代谢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感染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宏伟 李世豪 +2 位作者 朱奕 桂志明 许志坚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本院2022年6月收治的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表现、检验指标、影像学资料、术后病理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上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本院2022年6月收治的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表现、检验指标、影像学资料、术后病理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症状,全身多处色素沉着,2022年6月24日上腹部平扫CT提示双侧肾上腺多发结节状软组织影,2022年7月1日上腹部增强CT提示双侧肾上腺结节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考虑肾上腺肿瘤可能性大,遂于2022年7月13日行后腹腔镜下右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隐球菌病。术后予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2周后自行停用,术后3个月复查CT提示双侧肾上腺多发占位,再次服用伊曲康唑治疗。结论肾上腺隐球菌病患者通常出现头晕、乏力、全身多处色素沉着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症状,腹部增强CT通常表现为肾上腺结节伴不均匀强化。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上可考虑行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真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播散性隐球菌病 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