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温度对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曹锟 王若男 +3 位作者 方雅莉 石植真 熊兴东 刘新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乳酸脱氢酶是糖无氧酵解及糖异生的重要酶系之一,它能够催化丙酮酸形成乳酸,在食品发酵工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该酶易受高温影响,导致乳酸制品产量下降。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对乳酸脱氢酶的构象及活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 乳酸脱氢酶是糖无氧酵解及糖异生的重要酶系之一,它能够催化丙酮酸形成乳酸,在食品发酵工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该酶易受高温影响,导致乳酸制品产量下降。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对乳酸脱氢酶的构象及活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针对4种不同温度条件下(37、55、70和85℃)的乳酸脱氢酶分别进行了80 ns的计算模拟,分析了构象变化及酶活性中心的差异。研究发现,在37和55℃条件下,乳酸脱氢酶比较稳定;当温度升高至70和85℃,乳酸脱氢酶的均方根误差、均方根波动、回旋半径值和溶剂可及表面积显著增加,而85℃时的蛋白二级结构已发生较大改变,这表明高温会导致蛋白质构象不稳定。对比37和85℃条件下该酶的底物丙酮酸的结合能力,发现高温会导致丙酮酸的结合位点残基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破坏底物分子结合的微环境。因此,乳酸脱氢酶在温度超过70℃时发生变性,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变性程度增加,进而导致酶活性丧失,不利于其在食品发酵等方面的应用。本研究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4种不同温度对乳酸脱氢酶的影响,揭示了其酶活性及构象变化的关键信息,为乳酸制品在发酵过程中选择合适温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温度 稳定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L-1A-eGFP慢病毒载体构建SASP细胞监测模型的研究
2
作者 彭健愉 孙明轩 +8 位作者 姚琳 袁源 刘肖雨 赵威 林紫均 严詠恩 陈维春 刘新光 孙雪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00-705,共6页
目的本文拟建立基于IL-1A基因启动子驱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表达的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监测模型,以便通过荧光判断SASP是否产生及其强度... 目的本文拟建立基于IL-1A基因启动子驱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表达的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监测模型,以便通过荧光判断SASP是否产生及其强度。方法构建含IL-1A-eGFP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经NcoⅠ及SalⅠ酶切及测序验证后,制备慢病毒颗粒,并感染人黑色素瘤M14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单克隆培养等获得整合IL-1A-eGFP序列的细胞株。用顺铂(以溶剂为阴性对照)诱导该细胞株衰老,连续观察荧光变化,并用qRT-PCR检测SASP因子IL-1A、IL-1B、IL-8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实,IL-1A-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正确。用该慢病毒感染人黑色素瘤M14细胞并经过筛选后,得到形态均一、增殖迅速的M14-IL-1A-eGFP细胞株。该细胞常规状态下仅有微弱的绿色荧光背景,加入顺铂后,细胞增殖减慢,形态变大,同时绿色荧光明显增强,qRT-PCR检测发现SASP因子IL-1A,IL-1B和IL-8表达明显增强(P分别为0.002,0.028,0.056)。结论成功构建了SASP细胞监测模型,可通过绿色荧光的强度反映SASP状态,该模型有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SASP 黑色素瘤 IL-1A G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光照致TgAPPswePS1转基因鼠视网膜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志章 李娟 +1 位作者 孙雪荣 葛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在光照损伤作用下TgAPPswePS1转基因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给予6月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鼠(TgAPPswePS1鼠)10 000 lux光照处理,每天光照12 h,连续光照6个月,光照处理为实验组,设鼠龄匹配的转基因鼠为对照组,... 目的初步研究在光照损伤作用下TgAPPswePS1转基因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给予6月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鼠(TgAPPswePS1鼠)10 000 lux光照处理,每天光照12 h,连续光照6个月,光照处理为实验组,设鼠龄匹配的转基因鼠为对照组,在光照6个月后(即小鼠12个月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取材并进行切片,行HE染色并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改变,予以视网膜厚度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Rod反应a、b波波幅分别为(18.33±3.53)μV、(107.58±14.72)μV,Max反应a、b波波幅分别为(64.80±7.57)μV、(178.76±14.47)μV;实验组光照6个月后小鼠视网膜电图Rod反应a、b波波幅分别为(17.92±4.89)μV、(21.83±5.51)μV,Max反应的a、b波波幅分别为(18.23±4.44)μV、(24.50±4.49)μV;与对照组比较,Rod反应的b波和Max反应的a、b波的波幅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Rod和Max反应里a波和b波的潜伏期改变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经过光照处理后,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以外核层与感光细胞外节明显,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为(102.34±9.38)μm,与对照组(181.32±13.47)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高强度光照可以造成TgAPPswePS1鼠视网膜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损伤 视网膜电生理 转基因鼠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光照损伤致TgAPPswePS1转基因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志章 李娟 +1 位作者 孙雪荣 葛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研究在光照损伤作用下TgA PPsweP S1转基因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以20只6个月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鼠(TgA PPsweP S1鼠)为研究对象,其中12只行10 000 lux光照处理,每天光照12 h、连续光照6个月为实验组,余8只不作处理为对... 目的研究在光照损伤作用下TgA PPsweP S1转基因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以20只6个月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鼠(TgA PPsweP S1鼠)为研究对象,其中12只行10 000 lux光照处理,每天光照12 h、连续光照6个月为实验组,余8只不作处理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在实验结束时进行取材,切片行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改变,测量新生血管形成数量,同时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铺片上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予以定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光照6个月后,实验组小鼠视网膜发生明显改变,其中以外核层与光感受器层变化最明显;RPE细胞出现空泡、色素不均一、细胞间的连接断裂等改变,视网膜切片上可见脉络膜新生血管突破RPE进入视网膜内,对新生血管进行统计,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18.75%。光照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实验组RPE上呈阳性表达,可见细胞浆内弥散性表达和沿血管壁的阳性染色,较对照组表达量增加(6.59±1.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β在实验组的RPE铺片上存在强阳性表达,通过Z-stack检测发现Aβ沉积类似Drusen状,位于RPE下;而对照组中未见此类免疫阳性反应,与对照组比较Aβ沉积增加(6.45±2.93)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光光照损伤TgA PPsweP S1鼠后,视网膜存在明显变化,可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提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鼠在光照损伤下可以作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一种动物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损伤 转基因鼠 脉络膜新生血管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