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然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进一步评估二甲双胍是否有利于改善糖尿...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然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进一步评估二甲双胍是否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等临床结局。目的系统评价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初始血浆乳酸水平和器官功能障碍等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以及其他数据库中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试验组(MET组)为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成年患者,对照组(NM组)为入院前未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成年患者,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3-03-15。由2名研究人员筛选、提取数据及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共12320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纳入文献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为7~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MET组患者死亡率(OR=0.61,95%CI=0.46~0.80,P<0.001)、血管升压药的使用率(OR=0.83,95%CI=0.69~0.98,P=0.03)低于NM组;MET组与NM组患者初始血浆乳酸水平(MD=0.31,95%CI=-0.12~0.75,P=0.16)、血清肌酐水平(MD=-0.81,95%CI=-0.48~0.13,P=0.25)、初始血糖水平(MD=32.94,95%CI=-10.12~76.01,P=0.13)、机械通气(OR=0.90,95%CI=0.77~1.06,P=0.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并可减少相应患者血管升压药的使用率,为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提供了全新的证据。但对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能否降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以及减少去甲肾上腺素最大剂量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青年和中老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动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HR-MRI血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行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年...目的比较青年和中老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动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HR-MRI血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行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比较两组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和6个月患侧大脑中动脉的HR-MRI血管壁成像特点(管腔狭窄率、管壁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及1年预后情况(mRS≤3分为预后良好)。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青年组16例,中老年组14例。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两组责任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6个月,青年组治疗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37.47%±0.04%vs 60.00%±0.11%,P=0.02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0.63±0.18 mm vs 1.56±0.35 mm,P=0.016)及斑块强化率(0.35%±0.17%vs 0.57%±0.24%,P=0.043)低于中老年组。两组间术后6个月时管壁重构指数和1年良好预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青年相比,中老年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机械取栓再通术后的管腔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更高,提示年龄可能是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然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进一步评估二甲双胍是否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等临床结局。目的系统评价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初始血浆乳酸水平和器官功能障碍等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以及其他数据库中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试验组(MET组)为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成年患者,对照组(NM组)为入院前未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成年患者,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3-03-15。由2名研究人员筛选、提取数据及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共12320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纳入文献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为7~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MET组患者死亡率(OR=0.61,95%CI=0.46~0.80,P<0.001)、血管升压药的使用率(OR=0.83,95%CI=0.69~0.98,P=0.03)低于NM组;MET组与NM组患者初始血浆乳酸水平(MD=0.31,95%CI=-0.12~0.75,P=0.16)、血清肌酐水平(MD=-0.81,95%CI=-0.48~0.13,P=0.25)、初始血糖水平(MD=32.94,95%CI=-10.12~76.01,P=0.13)、机械通气(OR=0.90,95%CI=0.77~1.06,P=0.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并可减少相应患者血管升压药的使用率,为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提供了全新的证据。但对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能否降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以及减少去甲肾上腺素最大剂量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文摘目的比较青年和中老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动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HR-MRI血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行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比较两组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和6个月患侧大脑中动脉的HR-MRI血管壁成像特点(管腔狭窄率、管壁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及1年预后情况(mRS≤3分为预后良好)。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青年组16例,中老年组14例。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两组责任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6个月,青年组治疗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37.47%±0.04%vs 60.00%±0.11%,P=0.02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0.63±0.18 mm vs 1.56±0.35 mm,P=0.016)及斑块强化率(0.35%±0.17%vs 0.57%±0.24%,P=0.043)低于中老年组。两组间术后6个月时管壁重构指数和1年良好预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青年相比,中老年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机械取栓再通术后的管腔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更高,提示年龄可能是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