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绒毛膜羊膜炎与新生儿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冰卉 孟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411-3418,共8页
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 CAM)是指病原体感染胎盘的绒毛膜羊膜和蜕膜而形成的炎症。CAM会导致早产,使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以及使新生儿围产期的死亡率上升。因此,早期识别、诊断... 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 CAM)是指病原体感染胎盘的绒毛膜羊膜和蜕膜而形成的炎症。CAM会导致早产,使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以及使新生儿围产期的死亡率上升。因此,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CAM对于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及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该综述旨在阐述CAM与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关系及防治的研究现状,为更好管理CAM相关新生儿提供临床治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羊膜炎 早产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何宇福 佟文英 +3 位作者 王芳 李丽霞 何俊冰 邵义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4-1041,共8页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然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进一步评估二甲双胍是否有利于改善糖尿...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然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进一步评估二甲双胍是否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等临床结局。目的系统评价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初始血浆乳酸水平和器官功能障碍等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以及其他数据库中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试验组(MET组)为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成年患者,对照组(NM组)为入院前未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成年患者,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3-03-15。由2名研究人员筛选、提取数据及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共12320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纳入文献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为7~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MET组患者死亡率(OR=0.61,95%CI=0.46~0.80,P<0.001)、血管升压药的使用率(OR=0.83,95%CI=0.69~0.98,P=0.03)低于NM组;MET组与NM组患者初始血浆乳酸水平(MD=0.31,95%CI=-0.12~0.75,P=0.16)、血清肌酐水平(MD=-0.81,95%CI=-0.48~0.13,P=0.25)、初始血糖水平(MD=32.94,95%CI=-10.12~76.01,P=0.13)、机械通气(OR=0.90,95%CI=0.77~1.06,P=0.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入院前使用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并可减少相应患者血管升压药的使用率,为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死亡率提供了全新的证据。但对于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能否降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以及减少去甲肾上腺素最大剂量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脓毒症 二甲双胍 临床结局 死亡率 器官功能障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毕业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姜丹 黄惠根 +3 位作者 谭惠仪 王莲英 徐朋 李建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4期55-57,共3页
目的了解新毕业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生活质量现状及其相关性,为管理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和职业生活质量量表对215名新毕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毕业护士的职业认同均分3.32±0.36,职业生活质量均分3.66... 目的了解新毕业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生活质量现状及其相关性,为管理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和职业生活质量量表对215名新毕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毕业护士的职业认同均分3.32±0.36,职业生活质量均分3.66±0.42;职业认同与职业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新毕业护士职业认同及职业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下水平,护士职业认同越好,职业生活质量越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新毕业护士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职业生活质量,以稳定护理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毕业护士 职业认同 职业生活质量 相关性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的焦虑抑郁与激素水平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盼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8-382,共5页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herpetic neuralgia)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最常见的临床特点,是由于人感染原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之后,病毒潜伏于神经系统,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次被激活,便会沿单一的背...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herpetic neuralgia)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最常见的临床特点,是由于人感染原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之后,病毒潜伏于神经系统,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次被激活,便会沿单一的背根神经节或脑神经节扩散至相应的皮区或相同节段的神经组织复制,对神经造成损伤。带状疱疹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也相应增高,尤其60岁以上的病人发生率更高。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多为中度或者重度疼痛,对病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质量的下降及焦虑抑郁等情绪上的变化。焦虑抑郁的病人往往会出现皮质醇(cortisol,CORT)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本文针对带状疱疹病人临床特征、焦虑抑郁及激素水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焦虑抑郁 皮质醇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MRI血管壁成像在不同年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诊疗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建刚 廖文楷 +3 位作者 郑勇 宋建勋 叶华卫 黄居科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比较青年和中老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动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HR-MRI血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行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年... 目的比较青年和中老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动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HR-MRI血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行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比较两组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和6个月患侧大脑中动脉的HR-MRI血管壁成像特点(管腔狭窄率、管壁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及1年预后情况(mRS≤3分为预后良好)。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青年组16例,中老年组14例。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两组责任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6个月,青年组治疗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37.47%±0.04%vs 60.00%±0.11%,P=0.02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0.63±0.18 mm vs 1.56±0.35 mm,P=0.016)及斑块强化率(0.35%±0.17%vs 0.57%±0.24%,P=0.043)低于中老年组。两组间术后6个月时管壁重构指数和1年良好预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青年相比,中老年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机械取栓再通术后的管腔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更高,提示年龄可能是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机械取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血浆皮质醇激素水平与药物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盼 杨少敏 +6 位作者 李迪森 廖宇良 黄佳彬 孙武平 巴西远 钱程瑞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4-706,共3页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 AHN)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多数病人伴有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的质量[1],特别是有部分病人在疱疹愈合后仍会遗留下顽固的神经性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 AHN)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多数病人伴有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的质量[1],特别是有部分病人在疱疹愈合后仍会遗留下顽固的神经性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也相应增高,尤其60岁以上的HZ病人发展为PHN的概率高达50%~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神经性疼痛 血浆皮质醇 ZOSTER 药物疗效 PHN 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彦权 胡晓梅 +4 位作者 殷悦 林霖 沈建箴 陈玉婷 唐焕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0-656,共7页
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是一类临床罕见、缘于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SOT)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术后长期接受免... 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是一类临床罕见、缘于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SOT)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术后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而诱发的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因发病部位不定,常为结外部位,且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PTLD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器官移植 结外淋巴瘤 鉴别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与1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梁嘉琳 梁干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4-1008,共5页
胰高血糖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者认为1型糖尿病在胰岛β细胞缺乏的同时存在着胰岛α细胞功能的紊乱,胰高血糖素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在调节血糖、β细胞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以肠促胰岛素为代表调... 胰高血糖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者认为1型糖尿病在胰岛β细胞缺乏的同时存在着胰岛α细胞功能的紊乱,胰高血糖素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在调节血糖、β细胞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以肠促胰岛素为代表调整胰岛α细胞功能为治疗靶点的新治疗模式正被进一步研究,并有望成为1型糖尿病除胰岛素替代治疗以外的新治疗手段。文中就1型糖尿病中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以胰高血糖素为主要靶点治疗T1DM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 1型糖尿病 肠促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紊乱与带状疱疹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廖宇良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1-224,共4页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提示,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和人体的免疫系统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功能及建立免疫的稳态与肠道菌群的作用密不可分。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的紊乱势必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低下,而带状疱疹的发病与...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提示,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和人体的免疫系统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功能及建立免疫的稳态与肠道菌群的作用密不可分。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的紊乱势必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低下,而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免疫低下直接相关,那么肠道菌群的紊乱与带状疱疹的发病是否有一定的关联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个系统性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免疫 细胞免疫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0
作者 李亮亮 黄金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CG)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干燥根提取出来的活性单体成分,也是国民常用中药黄芪的最具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病毒、抑制黑色素形成和免...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CG)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干燥根提取出来的活性单体成分,也是国民常用中药黄芪的最具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病毒、抑制黑色素形成和免疫抑制等作用。现代科技日臻精进,中药单体辅助甚至代替合成药物治疗已然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课题。近年,随着对CG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其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如CG的抗肿瘤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等。本文就有关CG的药理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文聪(综述) 陈仰昆 肖卫民(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1-557,共7页
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是指围绕在脑小血管周围充满液体的间隙直径扩大,随着对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提高,EPVS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早期影像学标志,但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 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是指围绕在脑小血管周围充满液体的间隙直径扩大,随着对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提高,EPVS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早期影像学标志,但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血管搏动、呼吸运动、睡眠觉醒周期、脑部淋巴系统和水通道蛋白-4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PVS对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有影响。本文就脑EPVS的解剖特点、影像学评估、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 脑小血管病 病理生理机制 认知功能障碍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陆柳明 陆俊福 +5 位作者 阮海英 詹海超 陈燕宏 杨子龙 冯永文 吴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评估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 目的评估失血性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约登指数评估48h最低血小板计数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发AKI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28d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进行检测。结果最终纳入失血性休克患者84例,平均年龄37.1岁,其中并发AKI者30例,未并发AKI者5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乳酸、二氧化碳分压、谷丙转氨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等是失血性休克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入院48h最低血小板计数预测失血性休克并发AKI的最佳截点是75×109/L,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P<0.01,95%CI:0.731~0.92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5和0.76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失血性休克并发AKI与患者的28d全因死亡率明显相关(P<0.001)。结论血小板减少是失血性休克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血小板高于75×109/L可能会减少失血性休克并发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血小板计数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F-肌动蛋白α亚基作为鼻咽癌标志物的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舒华 张华宋 +5 位作者 张继平 刘丹 陈艳琼 刘湘 胡学锋 黄泽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67-3070,共4页
目的:对比F-肌动蛋白α亚基(CAPZA1)在不同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以探究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是否可以作为鼻咽癌潜在标记物。方法:选取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一组)9例、散发鼻咽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二... 目的:对比F-肌动蛋白α亚基(CAPZA1)在不同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以探究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是否可以作为鼻咽癌潜在标记物。方法:选取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一组)9例、散发鼻咽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二组)9例、健康人(对照组)9例。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PZA1在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情况。结果 :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对照组RT-PCR的2^(-△△Ct)值分别是0.78±0.11、0.77±0.14、0.99±0.28,各组单核细胞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对照组Western blot的OD值分别为0.68±0.09、0.92±0.09、1.30±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一组低于观察二组。结论 :CAPZA1低表达可能是高癌家系鼻咽癌高发的其中一个原因,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可作为鼻咽癌的其中一种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F-肌动蛋白 生物标志物 外周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4小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灌注的相关因素研究
14
作者 李润雄 胡伟东 钟望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5年第7期397-405,共9页
目的探讨发病6~24 h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行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治疗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探寻出现无效再灌注(futile recanalization,FR)相关因素,为晚时间窗前循环LVO... 目的探讨发病6~24 h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行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治疗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探寻出现无效再灌注(futile recanalization,FR)相关因素,为晚时间窗前循环LVO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收治的发病时间为6~24 h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LVO行MT治疗的患者资料。按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MT后改良灌注评分(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评分、已完成灌注成像参数患者的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分组。结果与有效再灌注组相比,无效再灌注组中取栓侧支循环差组、合并心房纤颤、NIHSS较急诊就诊时下降≥4分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6.511,95%CI:1.600~25.454)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评估侧支循环不佳组(OR=15.022,95%CI:3.631~62.153)是独立危险因素。有效再灌注组的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值较高(0.45±0.07 vs.0.30±0.08,P<0.001)、出血转化率较高(44.43%vs.20.00%,P=0.003)、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较高(45.71%vs.23.33%,P=0.003)及预后良好率较低(44.29%vs.67.78%,P=0.03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IR值与临床预后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有效再灌注组:r=-0.856,P<0.001;无效再灌注组:r=-0.888,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无效再灌注组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与HIR预测晚期时间窗急性卒中预后的预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837 vs.0.887;Z=1.696,P=0.090)。结论心房纤颤、DSA造影评估侧支循环不佳组是无效再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低灌注强度比值与临床预后高度相关,可准确预测晚期时间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出血转化及预后,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术 侧支循环 无效再灌注 低灌注指数 心房颤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旗松素对过氧化氢诱导H9C2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叶艳琼 王晓莉 +4 位作者 蔡骞 庄建 谭小华 何微 赵明一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7-1374,共8页
目的:探讨花旗松素(taxifolin)对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氧化损伤后焦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处理组和taxifolin+H_2O_2处理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JC-1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探讨花旗松素(taxifolin)对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氧化损伤后焦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处理组和taxifolin+H_2O_2处理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JC-1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mito-tracker green)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细胞中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介素-1a(interleukin-1a,IL-1a)、白介素-1b(interleukin-1b,IL-1b)、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凋亡相关微粒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apeck-like protein,ASC)、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样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家族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募集域蛋白质4(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NLRC4)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_2O_2处理组的细胞形态明显改变,taxifolin+H_2O_2处理组的细胞形态较H_2O_2处理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H_2O_2处理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线粒体ROS合成明显增多(均P<0.05);taxifolin+H_2O_2处理组的线粒体膜电位较H_2O_2处理组升高、线粒体ROS合成较H_2O_2处理组减少(均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H_2O_2处理组的细胞内caspase-1的蛋白表达以及IL-18,IL-1a,IL-1b,AIM2,ASC,NLRP3和NLRC4的m RNA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taxifolin+H_2O_2处理组的caspase-1蛋白表达以及IL-18,IL-1a,IL-1b,AIM2,ASC,NLRP3和NLRC4的m RNA表达较H_2O_2处理组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Taxifolin可能通过抑制经典焦亡途径中AIM2,NLRP3和NLRC4炎性小体的生成和激活,从而抑制H9C2细胞氧化损伤后的焦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旗松素 细胞焦亡 氧化应激 炎性小体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乳酸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何习斯 陈燕宏 +3 位作者 文莎 李豪丽 吴明 冯永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乳酸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64例脓毒性...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乳酸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6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DIC组(n=58,35.4%)与非DIC组(n=106,64.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PCT、乳酸和APACHE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DI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计算最佳截点。结果PCT预测脓毒性休克合并DI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1(95%CI 0.619~0.784,P<0.001),最佳截点为41.18 ng/ml,敏感度为60.34%,特异度为72.64%。乳酸预测脓毒性休克合并DIC的AUC为0.669(95%CI 0.579~0.759,P<0.001),最佳截点为4.2 mmol/L,敏感度为51.70%,特异度为77.40%。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性休克合并DIC的AUC为0.643(95%CI 0.550~0.736,P=0.002),最佳截点为28.5分,敏感度为53.45%,特异度为74.53%。三者联合预测脓毒性休克合并DIC的AUC为0.772(95%CI 0.697~0.848,P<0.001),敏感度为65.50%,特异度为80.20%。结论PCT、乳酸和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脓毒性休克合并DIC的早期诊断指标,三者联合可提高早期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乳酸 APACHEⅡ评分 脓毒性休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治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7
作者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9 位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防痨协会 《中国防瘠杂志》编辑委员会 深圳市炎症与免疫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邓国防 王庆文 陈秋奇 吴文琪 钟剑球 赵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69-879,共11页
风湿性疾病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这些药物的应用往往会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致使其具有较高的LTBI发生风险,且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风湿性疾病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这些药物的应用往往会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致使其具有较高的LTBI发生风险,且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符合筛查条件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LTBI筛查。这就要求风湿免疫科医师和结核科医师加强协作,提高意识,针对需要进行LTBI筛查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科学评估,制定规范的筛查流程和预防性治疗方案,以防范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LTBI后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基于此,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和深圳市炎症与免疫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国内结核病和风湿性疾病领域专家撰写了《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治的专家共识》(简称“共识”)。本共识基于我国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LTBI的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数据,经过多次研讨并达成一致意见,供同道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诊断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手术在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政委 邓磊磊 +5 位作者 姚学清 刘颖 剧永乐 伍锦浩 廖天佑 欧阳满照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究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可行性.方法:将21例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患者和99例急诊I期手术患者主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梗阻性结肠癌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组(SL)手术时间(20... 目的:探究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可行性.方法:将21例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患者和99例急诊I期手术患者主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梗阻性结肠癌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组(SL)手术时间(209.05±38.30)min少于急诊I期手术组(ES)(247.42±17.75)min,(t=-4.491,P=0.000).SL组术中出血量(138.10±98.81)mL少于ES组(246.21±69.07)mL,(t=-4.773,P=0.000).SL组术后住院时间(12.86±5.63)d少于ES组(17.74±9.59)d,(t=-3.124,P=0.003).术前电解质缓解率SL组(100%)高于ES组(60.7%),(χ^2=7.498,P=0.006).SL组切口感染1例,ES组30例,(χ^2=5.899,P=0.015).SL组吻合口瘘0例,ES组9例,(χ^2=2.064,P=0.151).SL组术后排气时间与ES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1.729,P=0.086).SL组淋巴结检出数与ES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1.251,P=0.213).在随访中,SL组有3例复发、转移,ES组有29例复发、转移.结论:梗阻性结直肠癌行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电解质紊乱情况,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可降低切口感染率的风险.支架扩张联合腹腔镜限期手术肿瘤切除及肠管吻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梗阻 腹腔镜 结肠镜 支架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的微创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44
19
作者 黄佳彬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6-812,共7页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病人在出疱疹期间及或疱疹愈合后出现的神经痛,包括了急性或亚急性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这类疼痛的主要方法中...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病人在出疱疹期间及或疱疹愈合后出现的神经痛,包括了急性或亚急性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这类疼痛的主要方法中除了药物治疗就是微创介入治疗。目前临床上已使用的微创介入治疗种类繁多,有神经阻滞,臭氧或阿霉素注射,射频或脊髓电刺激等等,但没有相关文献进行证据链等级分析,本文拟对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 微创介入 皮内注射 脉冲射频 神经阻滞 臭氧注射 阿霉素注射 肉毒素A注射 神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矫治前后面型侧貌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婧 施亮 +2 位作者 王晶晶 李蜀光 王丽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比较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临床矫治前后髁状突位置、面型侧位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7例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常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打开咬合,矫治... 目的:比较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临床矫治前后髁状突位置、面型侧位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7例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常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打开咬合,矫治内收前牙,精细调整咬合为尖窝交错关系,覆覆盖正常。结果:治疗组矫治后面型侧貌由治疗前的突面型变为直面型,面下1/3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好转。结论: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通过打开咬合、内收直立前牙、调整磨牙咬合关系,治疗后髁突前移、后牙槽骨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基本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