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支持模式下体外膜肺氧合期间患者血小板变化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何有宽 曹勇 +3 位作者 林飞 欧媛媛 李科文 邓丽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背景体外膜肺氧合(ECMO)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急危重症的心脏及呼吸功能衰竭疾病,但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PLT)会显著下降,导致患者出血风险增加,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研究ECMO治疗期间PLT的变化规律,有助于预防血小板下降所导致... 背景体外膜肺氧合(ECMO)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急危重症的心脏及呼吸功能衰竭疾病,但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PLT)会显著下降,导致患者出血风险增加,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研究ECMO治疗期间PLT的变化规律,有助于预防血小板下降所导致的出血相关风险,从而改善患者预后。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支持模式下成人ECMO支持期间PLT的变化规律。方法纳入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0月进行静脉-静脉ECMO(V-V ECMO)或静脉-动脉ECMO(V-A ECMO)支持治疗的40例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行心脏手术分为手术组(n=23)与非手术组(n=17),根据患者ECMO干预后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22)和存活组(n=18)。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同时收集患者基线、ECMO前、干预期间PLT及血小板输注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9.0±17.8)岁,平均ECMO支持时间(6.0±3.2)d。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者ECMO干预原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MO干预前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8%(7/40),其中3例采用V-V ECMO,均患有重症肺炎,4例采用V-A ECMO;ECMO支持1 d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56.0%(18/32),其中4例采用V-V ECMO,14例采用V-A ECMO;非手术组有9例患者输注血小板治疗,手术组患者有13例输注血小板治疗,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59.1%(13/22)。手术组ECMO前血小板减少比例高于非手术组(P<0.05)。非手术组ECMO支持第4天PLT最低,手术组ECMO支持第5天PLT最低。死亡组患者年龄高于存活组,ECMO支持时间、脱机率、ECMO支持第7天PLT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ECMO支持下的PLT于第3~4天达到最低值,患者预后与PLT存在相关性。患者首次输注异体血小板可以提升PLT,提示临床上可以根据PLT变化规律做好相应的干预准备,减少PLT过低引发出血等并发症,改善接受ECMO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呼吸功能不全 血小板减少 体外膜肺氧合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MRI血管壁成像在不同年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诊疗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建刚 廖文楷 +3 位作者 郑勇 宋建勋 叶华卫 黄居科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比较青年和中老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动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HR-MRI血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行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年... 目的比较青年和中老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动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后HR-MRI血管壁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行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比较两组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和6个月患侧大脑中动脉的HR-MRI血管壁成像特点(管腔狭窄率、管壁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及1年预后情况(mRS≤3分为预后良好)。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青年组16例,中老年组14例。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4周,两组责任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重构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术后6个月,青年组治疗侧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37.47%±0.04%vs 60.00%±0.11%,P=0.02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0.63±0.18 mm vs 1.56±0.35 mm,P=0.016)及斑块强化率(0.35%±0.17%vs 0.57%±0.24%,P=0.043)低于中老年组。两组间术后6个月时管壁重构指数和1年良好预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青年相比,中老年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机械取栓再通术后的管腔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强化率更高,提示年龄可能是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机械取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冼志林 梁琦晨 +4 位作者 袁洋行 黄金飞 王珂鳗 翁宏武 晏世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6-300,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为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常见眼底表现,原因在于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造成视网膜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导致血-视网膜内外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血液成分渗透到血管外。到目前为止,抗血管内皮生...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为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常见眼底表现,原因在于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造成视网膜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导致血-视网膜内外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血液成分渗透到血管外。到目前为止,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及视网膜激光光凝等已经成为治疗RVO-ME的主要方法,但近年来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逐渐应用于RVO-ME的治疗,其生物可降解缓释特性、能有效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减少中央视网膜厚度、作用时间长、安全性较好及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青睐。现就Ozurdex的作用机制和药理特性,以及其对RVO-ME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 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4
作者 李亮亮 黄金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CG)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干燥根提取出来的活性单体成分,也是国民常用中药黄芪的最具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病毒、抑制黑色素形成和免...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CG)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干燥根提取出来的活性单体成分,也是国民常用中药黄芪的最具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病毒、抑制黑色素形成和免疫抑制等作用。现代科技日臻精进,中药单体辅助甚至代替合成药物治疗已然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课题。近年,随着对CG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其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如CG的抗肿瘤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等。本文就有关CG的药理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向蒙 邓烈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428,共5页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是中性粒细胞在静止、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直径0.1~1μm的囊泡样物质。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在脓毒症及心血管等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含有多种中性粒细胞的表面蛋白及胞质成分,从而参与炎症反应、血栓...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是中性粒细胞在静止、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直径0.1~1μm的囊泡样物质。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在脓毒症及心血管等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含有多种中性粒细胞的表面蛋白及胞质成分,从而参与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内皮细胞损伤、免疫反应等,本文旨在对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的生物学功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 炎症 免疫 血栓形成 血管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素调节PD-1/PD-L1通路增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抗病毒免疫水平
6
作者 谭冠文 朱朱 周文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6-1882,共7页
目的:探讨鸢尾素调节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通路增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病毒免疫水平的作用。方法:取50只C57BL/6小鼠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探讨鸢尾素调节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通路增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病毒免疫水平的作用。方法:取50只C57BL/6小鼠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鸢尾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另取10只C57BL/6小鼠记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给予10000 U/g干扰素,鸢尾素低、中、高剂量组经腹腔注射给予30、60、120μg/kg鸢尾素,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2周。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空斑形成单位(PFU)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的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NK细胞)比例和CD4^(+)T/CD8^(+)T;ELISA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IL-6、IL-17、TNF-α和IFN-γ水平;RT-qPCR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PD-1及心肌组织PD-L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PD-1及心肌组织PD-L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结构改变明显,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成片灶性坏死,心肌组织的病理积分、病毒滴度、炎症细胞因子IL-6、IL-17、TNF-α、IFN-γ水平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T淋巴细胞PD-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T/CD8^(+)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鸢尾素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病变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心肌组织的病理积分、病毒滴度、炎症细胞因子IL-6、IL-17、TNF-α、IFN-γ水平和PD-L1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T淋巴细胞PD-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T/CD8^(+)T升高,其中鸢尾素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鸢尾素具有增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病毒免疫水平作用,推测是通过抑制PD-1/PD-L1通路激活,改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病毒性心肌炎 抗病毒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通过TLR3下调PI3K/Akt通路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6
7
作者 谭冠文 朱朱 周文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01-2605,共5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凋亡、侵袭和迁移的机制。方法:将子宫肌瘤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0.5、1.0、2.0 mg/ml的苦参碱处理)、pcDNA3.1/TLR3质粒(TLR3)+高剂量苦参碱组(2.0 mg/ml苦参... 目的:探讨苦参碱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凋亡、侵袭和迁移的机制。方法:将子宫肌瘤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0.5、1.0、2.0 mg/ml的苦参碱处理)、pcDNA3.1/TLR3质粒(TLR3)+高剂量苦参碱组(2.0 mg/ml苦参碱处理)、NC组(转染空质粒+2.0 mg/ml苦参碱处理)。RT-qPCR检测各组细胞TLR3、PI3K mRNA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LR3、PI3K、p-Akt、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TLR3 mRNA、PI3K mRNA、TLR3、PI3K、p-Akt、MMP-2、MMP-9表达及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苦参碱高剂量组相比,TLR3+苦参碱高剂量组TLR3 mRNA、PI3K mRNA、TLR3、PI3K、p-Akt、MMP-2、MMP-9表达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提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3-NC+苦参碱高剂量组与苦参碱高剂量组TLR3 mRNA、PI3K mRNA、TLR3、PI3K、p-Akt、MMP-2、MMP-9表达、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通过下调TLR3表达下调P13K/Akt通路,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TOLL样受体3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子宫肌瘤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姜黄素增强LoVo细胞对伊立替康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罗勇 陈小伍 +3 位作者 朱达坚 王国新 黄燕峰 杨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增强结直肠癌LoVo细胞对伊立替康(CPT-11)化疗敏感性的作用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选择人结肠癌LoVo细胞按照Cur及CPT-11的不同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Con)、Cur单药组(Cur)、CPT-11单药组(Cpt)及混合给药组(Mix)。W...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增强结直肠癌LoVo细胞对伊立替康(CPT-11)化疗敏感性的作用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选择人结肠癌LoVo细胞按照Cur及CPT-11的不同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Con)、Cur单药组(Cur)、CPT-11单药组(Cpt)及混合给药组(Mix)。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LC3-Ⅱ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LoVo细胞之后,CCK-8法检测不同给药方式对细胞24 h生长抑制率的影响,检测LC3-Ⅱ、P6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Cur、Cpt组相比,Mix组中LC3-Ⅱ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6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与Cur、Cpt组相比,Mix组中自噬体明显增多;3-MA预处理后,Cur及CPT-11不同给药方式对LoVo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降低,Mix组LC3-Ⅱ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6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姜黄素可增强LoVo细胞对CPT-11的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姜黄素 伊立替康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物标记技术的应用与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检测法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有才 范菲楠 +3 位作者 聂署萍 吴润香 黄烈 陆学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22-728,共7页
目的基于多重基因遗传信息表达分析系统(Ge XP)技术平台,应用CY5(荧光染料)标记的特异引物代替通用引物,建立一种高通量的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检测法。方法设计细菌16S rDNA、耐甲氧西林相关基因(mecA、MecA LGA251)与耐大环内酯类相... 目的基于多重基因遗传信息表达分析系统(Ge XP)技术平台,应用CY5(荧光染料)标记的特异引物代替通用引物,建立一种高通量的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检测法。方法设计细菌16S rDNA、耐甲氧西林相关基因(mecA、MecA LGA251)与耐大环内酯类相关基因(ermA、ermB、ermC、sat4、msrA、ereA、ereB、mefA/E)的引物,经"PCR+琼脂糖电泳"筛查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129株耐甲氧西林或者耐红霉素葡萄球菌基因,同时优化PCR。用CY5标记上游引物5'端,制作Ge XP多重PCR引物。应用多重PCR扩增多重耐药基因核酸,产物经琼脂糖电泳与Ge XP毛细管电泳,分析电泳图优化PCR。应用优化后的Ge XP多重PCR扩增43株葡萄球菌,验证应用效果。结果 129株葡萄球菌筛出7种基因(16S rDNA、mecA、ermA、ermB、ermC、sat4和msrA)。16S rDNA、mecA、ermA、ermB、ermC和msrA引物特异性好,但不同核酸的sat4基因能扩增出两种不同大小片段。建立的Ge XP多重PCR能同时检出所有靶基因。43株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与表型检测(VITEKⅡCompact System)相符;与"PCR+琼脂糖电泳"相比:sat4符合率为97.67%(42/43),无统计学差异(P>0.05);msrA符合率为95.35%(41/43),无统计学差异(P>0.05);ermA、mecA、16S rDNA、ermB和ermC符合率均为100%(43/43)。结论采用CY5标记特异引物应用于GeXP系统检测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的方法可行,其特异性与敏感性高,若采用更多引物,其检测通量可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引物 多重基因分析系统 甲氧西林耐药 大环内酯类耐药 葡萄球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治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0
作者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9 位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防痨协会 《中国防瘠杂志》编辑委员会 深圳市炎症与免疫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邓国防 王庆文 陈秋奇 吴文琪 钟剑球 赵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69-879,共11页
风湿性疾病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这些药物的应用往往会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致使其具有较高的LTBI发生风险,且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风湿性疾病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这些药物的应用往往会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致使其具有较高的LTBI发生风险,且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符合筛查条件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LTBI筛查。这就要求风湿免疫科医师和结核科医师加强协作,提高意识,针对需要进行LTBI筛查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科学评估,制定规范的筛查流程和预防性治疗方案,以防范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LTBI后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基于此,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和深圳市炎症与免疫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国内结核病和风湿性疾病领域专家撰写了《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治的专家共识》(简称“共识”)。本共识基于我国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LTBI的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数据,经过多次研讨并达成一致意见,供同道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诊断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市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吴丽娟 廖少玲 +5 位作者 文若兰 倪少凯 占玮 钟一岳 黄文龙 姜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了解湛江市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湛江市霞山区、赤坎区的368名社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68例老年... [目的]了解湛江市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湛江市霞山区、赤坎区的368名社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68例老年人中有201例有医养结合需求,医养结合需求率为5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医疗保险类型、慢性病患病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医养结合认知程度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湛江市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较高,年龄、医疗保险类型、患慢性病种数、生活自理能力、医养结合认知程度是影响湛江市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老年人 需求 影响因素 医疗保险类型 慢性病 生活自理能力 湛江 社区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c-myc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系统对肝癌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连竹生 梁鑫 +2 位作者 金桂花 吴领知 韩苏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99,共7页
目的:设计、构建并包装靶向c-myc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评估靶向c-myc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系统对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网站设计靶向c-myc基因的gRNA,以GFP作为对照设计GFP gRNA;通过T7E1筛选出编辑效率高的gRNA并... 目的:设计、构建并包装靶向c-myc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评估靶向c-myc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系统对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网站设计靶向c-myc基因的gRNA,以GFP作为对照设计GFP gRNA;通过T7E1筛选出编辑效率高的gRNA并将筛选的gRNA构建CRISPR/Cas9腺病毒载体并包装腺病毒,通过分析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变化来评估靶向c-myc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系统对肝癌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设计、构建并包装靶向c-myc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靶向c-myc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系统能够显著抑制Hepa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但对细胞凋亡无影响.结论:靶向c-myc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系统可在细胞水平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肝癌 C-MYC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与DNA双链断裂修复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利俊 马丽 李莉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0-626,共7页
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是细胞最严重的DNA损伤形式。细胞通过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途径修复DNA双链断裂损伤。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poly(ADP-rib... 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是细胞最严重的DNA损伤形式。细胞通过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途径修复DNA双链断裂损伤。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poly(ADP-ribosyl)ation,PARylation)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这个过程由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家族(poly(ADP-ribose)polymerases,PARPs)催化完成。PARP1作为PARPs家族最重要的成员,其在DNA损伤应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PARP1在DSBs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参与DSBs的早期应答反应及其具体修复途径,可依据KU蛋白的存在与否发挥不同的特定作用。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PARP1在DNA双链断裂修复方面的潜在作用,将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DNA双链断裂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时空差异分析与优化策略--基于2014~2021的国家统计数据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珊珊 杜进林 +3 位作者 翟方明 王倩 陈晓亚 彭浩晟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54-759,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2014~2021年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的时空差异,促进养老机构资源的合理配置。方法:采用熵值法评价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的综合水平,采用泰尔指数测量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的... 目的:分析我国2014~2021年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的时空差异,促进养老机构资源的合理配置。方法:采用熵值法评价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的综合水平,采用泰尔指数测量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趋势和集聚程度。结果:2014~2021年,我国养老机构各项资源中养老机构数、年末床位数、专业技术技能人员数、管理人员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5%、3.71%、11.49%及-0.60%,每千65岁及以上人均拥有量下降;资源综合供给水平较低,且泰尔指数值减小,区域内贡献率较高。养老机构资源的空间集聚性增加,高—高、低—低、低—高集聚区分别集中于长三角地区、新疆一带及四川。结论:我国养老机构资源空间集聚性增加,地区差异较大,建议政府在进行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时考虑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缩小区域资源配置差异,提高资源配置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资源配置 熵值法 泰尔指数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