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免疫对红细胞血型同种免疫的调节作用新进展
1
作者 洪卧霞 伍昌林 邵超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9-563,共5页
慢性贫血患者(如地中海贫血)需长期依赖输注红细胞维持生命,但血型抗原的同种免疫反应常给患者的临床治疗与生存带来严重危害。输血相关同种免疫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如有些患者尽管长期输血,不会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有些患者会产生针对... 慢性贫血患者(如地中海贫血)需长期依赖输注红细胞维持生命,但血型抗原的同种免疫反应常给患者的临床治疗与生存带来严重危害。输血相关同种免疫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如有些患者尽管长期输血,不会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有些患者会产生针对多种血型抗原的同种抗体,使输血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红细胞血型同种免疫需多种免疫细胞参与,包括抗原递呈细胞,不同的T细胞等,许多研究都在探索相关的调节作用,甚至干预措施。本文综述了细胞免疫与红细胞血型同种免疫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同种免疫 CD4^(+)T细胞 B细胞 细胞免疫平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与骨密度、骨转换指标、wnt-7a蛋白间的孟德尔随机分析
2
作者 陈建吉 汪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7-1163,共7页
目的使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方法探索谷氨酰胺(Gln)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转换指标、wnt-7a蛋白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研究数据,暴露因素选择Gln,结局变... 目的使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方法探索谷氨酰胺(Gln)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转换指标、wnt-7a蛋白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研究数据,暴露因素选择Gln,结局变量包括股骨颈骨密度(FN-BMD)、前臂骨密度(FA-BMD)、腰椎骨密度(LS-BMD)、全身骨密度(TB-BMD)、骨转换指标包括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5(OH)D]、甲状旁腺素(PTH)、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Wnt信号家族成员:wnt-7a。采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方法、Simple Mode法和Weighted Mode法,并且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多效性分析。结果MR结果显示Gln与wnt-7a蛋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关系呈正相关;Gln与FN-BMD、FA-BMD、LS-BMD、TB-BMD、25(OH)D、PTH、OPG、BG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的异质性检验均无异常,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稳健,且未发现多效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Gln在维持骨稳态及参与成骨分化的作用及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说明通过摄入Gln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具有潜在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骨质疏松症 孟德尔随机化 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 wnt-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预测缺血性卒中复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温馨如 宋建勋 黄腾达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7-161,176,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ICAD)所致的缺血性卒中致死致残率显著,复发率高。即使经过规范化治疗后的患者,第一年复发率仍超过20%,并且缺血性卒中复发导致的危害比首发卒中更大。因此预测缺血性卒...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ICAD)所致的缺血性卒中致死致残率显著,复发率高。即使经过规范化治疗后的患者,第一年复发率仍超过20%,并且缺血性卒中复发导致的危害比首发卒中更大。因此预测缺血性卒中复发十分重要。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 MR-VWI)不仅可以识别ICAD病因,对管腔狭窄及管壁情况进行分析,还能定性定量评估斑块成分,识别与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密切的易损高危斑块,进而指导临床积极干预,降低复发风险。本综述将从MR-VWI优势及其在病因识别、评估影像学特征与复发关系、评估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对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注与认识,减少复发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复发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左顶叶星形母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腾达 宋建勋 +1 位作者 符念霞 苏慧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7-138,共2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BYL20220202。患者男,39岁,2022年1月5日因“头痛2月余,近1周加剧”于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偶有恶心、呕吐症状,无明显规律性,未出现四...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BYL20220202。患者男,39岁,2022年1月5日因“头痛2月余,近1周加剧”于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偶有恶心、呕吐症状,无明显规律性,未出现四肢抽搐症状。查体: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阳性,病理征未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星形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诊断以青光眼为首发症状的早期脑颜面血管瘤病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思静 宋建勋 符念霞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2期1190-1191,1197,共3页
患者男,12岁。因"左侧面部红斑痣12年,左侧眼压增高2年,加重1周"到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就诊。否认癫痫、神经系统等疾病,无家族史。查体:左侧面颊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见浅色红斑痣,轻压褪色。自动眼压仪测眼压示:左眼29.5 m... 患者男,12岁。因"左侧面部红斑痣12年,左侧眼压增高2年,加重1周"到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就诊。否认癫痫、神经系统等疾病,无家族史。查体:左侧面颊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见浅色红斑痣,轻压褪色。自动眼压仪测眼压示:左眼29.5 mm Hg,右眼12.2 mm Hg。左眼:结膜轻度充血,血管扩张,直接对光反射及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大致正常,见图1A、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颜面血管瘤 青光眼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关节炎相关外泌体潜在诊疗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中杰 吴晓敏 潘晓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牵涉不同组织和不同病理过程、发病机制未明的常见疾病,外泌体是广泛存在于体液中的膜性囊泡,它们能反映亲代细胞的病理生理状态并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其功能通过内含的非编码RNA及蛋白质等介导。研...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牵涉不同组织和不同病理过程、发病机制未明的常见疾病,外泌体是广泛存在于体液中的膜性囊泡,它们能反映亲代细胞的病理生理状态并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其功能通过内含的非编码RNA及蛋白质等介导。研究显示,外泌体在OA炎症、免疫调节、血管新生及软骨修复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在诊断治疗新技术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综述了近年文献中关于外泌体在OA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疗效的相关研究,为外泌体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外泌体 软骨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不良及其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苏慧荣 宋建勋 黄腾达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123,共5页
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大脑后循环系统的先天性血管变异,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可能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既往的研究多数基于传统管腔成像技术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脑卒中的关系,但忽略了鉴别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动脉粥样硬... 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大脑后循环系统的先天性血管变异,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可能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既往的研究多数基于传统管腔成像技术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脑卒中的关系,但忽略了鉴别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必要性,高分辨力血管壁成像显示管壁结构改变具有巨大优势,能更深层次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椎动脉发育不良的诊断及发生率、影像评价方法及其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椎动脉发育不良的关注及进一步认识,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发育不良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力血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ADT相关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帅文 吕敦庆 潘晓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2-257,267,共7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及主要死因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认识到前列腺癌对雄激素具有高度依赖的特点后,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现已成为局限性、复发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但...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及主要死因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认识到前列腺癌对雄激素具有高度依赖的特点后,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现已成为局限性、复发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但ADT在治疗前列腺癌的同时却会出现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就骨质疏松而言,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ADT前已患有骨质疏松症,接受ADT会使其原有骨质疏松症状加剧,在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患者骨折的风险。因此探讨ADT相关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已成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及骨质疏松临床诊疗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前列腺癌ADT相关骨质疏松近几年来一系列研究成果,就其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作以下综述,如ADT相关骨质疏松症中雄激素的作用机制、ADT的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和ADT相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为医务工作者们了解前列腺癌ADT相关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雄激素剥夺治疗 骨质疏松症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