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彦权 陈晓君 +1 位作者 曾敏娟 沈建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2-958,共7页
作为临床较罕见且预后差的恶性血液病,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亦被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可分为原发性(遗传性)HLH和继发性(获得性)HLH两类,其特征为大量异常的免疫细胞持续激活与调节失控,进而导致全身性炎性因子风暴和... 作为临床较罕见且预后差的恶性血液病,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亦被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可分为原发性(遗传性)HLH和继发性(获得性)HLH两类,其特征为大量异常的免疫细胞持续激活与调节失控,进而导致全身性炎性因子风暴和多器官衰竭,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恶性高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大和组织器官发生噬血现象等。成人HLH致病诱因复杂,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居高不下,多器官衰竭、出凝血异常及脓毒性休克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以及临床实践中对病情严重性和预后判断缺乏有效认识,导致部分HLH患者被漏诊、误诊,继而错过最佳诊疗时机。本文针对成人HLH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旨在为HLH的临床诊疗、预后评估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恶性血液病 诊断与鉴别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陈晓君 林素霞 +5 位作者 甘东辉 沈建箴 傅煜旻 殷悦 曾敏娟 刘彦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7-1105,共9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继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I-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以期为血液病学领域中罕见部位继发性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 目的:探讨和分析继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I-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以期为血液病学领域中罕见部位继发性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例S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治经过及预后情况,并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对其预后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38例SI-DLBCL患者中,男性85例(61.59%),女性53例(38.41%),中位发病年龄59.5(16-84)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线治疗方案以化疗(67.39%)为主,单纯接受化疗94例(68.12%),化疗联合外科治疗40例(28.98%),单纯外科治疗4例(2.90%)。中位随访时间72(1-148)个月,其中存活79例(57.25%),死亡34例(24.64%),失访25例(18.12%),1、3、5年PFS率分别为57.97%、49.28%和32.61%,1、3、5年OS率分别为60.14%、54.35%和34.0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ugano分期、IPI评分是SI-DLBCL患者OS、P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ugano分期是影响SI-DLBCL患者OS及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I-DLBCL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线治疗方案以R-CHOP方案化疗为主,Lugano分期是影响SI-DLBCL患者OS及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肠道 消化系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核仁RNA SNORA6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刘彦权 陈绍鹏 +2 位作者 殷悦 沈建箴 曾敏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9-986,共8页
目的:探析小核仁RNA SNORA6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L患者临床诊疗及预后转归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3月-2021年12月共53例初诊AL患者和29例健康人骨髓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目的:探析小核仁RNA SNORA6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L患者临床诊疗及预后转归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3月-2021年12月共53例初诊AL患者和29例健康人骨髓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两组人群SNORA63的相对表达量。以AL患者SNORA63中位表达水平为界值,将患者分为SNORA6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和探讨SNORA63表达水平与AL患者临床特征、临床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SNORA63在初治AL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3018(0.0244-1.2792)vs 1.0882(0.2797-1.9889)](P<0.01),初始治疗后未获缓解的AL患者SNORA6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及CR患者(P<0.01),但SNORA63表达水平在AML与AL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NORA63异常低表达与AL患者发热、出血倾向、不良预后、疗效、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和分子生物学异常等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AL分型、皮肤黏膜苍白、疲倦、髓外浸润、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染色体核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SNORA63高表达组的OS和EFS显著优于低表达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NORA63、分子生物学异常、发热、PLT和LDH是AL患者OS和EFS的影响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分子生物学异常和LDH是OS和E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NORA63在AL患者中显著低表达,是在AL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中极具临床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核仁RNA SNORA63 急性白血病 预后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保护剂tempol既降低顺铂的毒性又减弱顺铂的抗肿瘤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叶双燕 曾思思 +9 位作者 黄梦秋 陈建萍 陈曦 许鹏飞 王千里 高雯雯 杨炳生 郝冰涛 黄文华 刘求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3-890,共8页
目的探讨化疗保护剂tempol对顺铂抗肿瘤效果的影响。方法细胞学水平中,运用MTT及CCK8方法检测tempol对人大肠癌细胞SW480和小鼠结肠癌CT26生存能力的影响;通过CalcuSyn软件分析tempol与顺铂对细胞生存抑制的相互作用关系;动物水平中,构... 目的探讨化疗保护剂tempol对顺铂抗肿瘤效果的影响。方法细胞学水平中,运用MTT及CCK8方法检测tempol对人大肠癌细胞SW480和小鼠结肠癌CT26生存能力的影响;通过CalcuSyn软件分析tempol与顺铂对细胞生存抑制的相互作用关系;动物水平中,构建小鼠皮下结肠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empol组、顺铂组、tempol联合顺铂组,分别给药处理,观测各组小鼠肿瘤生长、小鼠生存期及小鼠体质量指标;剥取小鼠肾脏及肝脏做HE染色观测药物的毒副作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表达水平;通过肿瘤组织TUNEL染色,将凋亡细胞数目进行量化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中活性氧水平。结果研究显示tempol可抑制人大肠癌细胞SW480和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生存;CalcuSyn软件分析显示tempol与化疗药物顺铂具有协同抗肿瘤的作用(CI<1);但在小鼠体内实验中,tempol无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虽然肾脏HE染色显示tempol与顺铂联合运用逆转顺铂造成的肾脏纤维化,但同时tempol减弱顺铂对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P<0.01),缩短小鼠生存期(P<0.05),明显拮抗顺铂的抗肿瘤效果;tempol逆转顺铂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Bax及Bcl2表达,同时肿瘤组织TUNEL染色显示顺铂明显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比率,而与tempol联合运用则凋亡比率明显下降(P<0.001);此外tempol降低顺铂引起的活性氧升高(P<0.05)。结论 tempol虽然可以降低化疗药物顺铂对其他器官的毒性,但同时也减弱顺铂的抗肿瘤效果,提示当将tempol作为化疗保护剂用于临床以减弱通过升高活性氧杀伤肿瘤的药物毒副作用时,应衡量利弊,谨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L 顺铂 毒副作用 抗氧化剂 活性氧 肿瘤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3D打印多孔硅胶义眼台及其表面修饰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宏 王艺霖 +5 位作者 汪艳芳 宫海环 殷俊飞扬 崔晓军 张剑凯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3-792,共10页
目的制备个性化多孔硅胶义眼台并探讨表面修饰对硅胶义眼台性能的影响。方法检测支撑介质的透明度、流动性及流变学性能,确定硅胶的最适打印参数。扫描电镜分析硅胶表面修饰前后的形貌变化;水接触角评估硅胶表面的亲疏水性;压缩试验测... 目的制备个性化多孔硅胶义眼台并探讨表面修饰对硅胶义眼台性能的影响。方法检测支撑介质的透明度、流动性及流变学性能,确定硅胶的最适打印参数。扫描电镜分析硅胶表面修饰前后的形貌变化;水接触角评估硅胶表面的亲疏水性;压缩试验测试多孔硅胶的压缩模量;将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OEC)与多孔硅胶支架共培养1、3、5 d后测试多孔硅胶的细胞相容性;大鼠皮下植入试验评估多孔硅胶的体内局部炎症反应。结果确定多孔硅胶义眼台的最适打印参数为:支撑介质4 wt%、打印压力为1.0 bar,打印速度为6 mm/s;扫描电镜显示硅胶表面聚多巴胺、胶原蛋白修饰成功,修饰后的硅胶表面亲水性显著提升(P<0.05),且压缩模量无显著变化(P>0.05);细胞毒性及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修饰后的多孔硅胶无明显细胞毒性且能够促进PAOEC的黏附和增殖(P<0.05);植入大鼠皮下后局部组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结论嵌入式3D打印技术能够制备孔隙均匀的多孔硅胶义眼台,表面修饰后的硅胶亲水性增加、生物相容性良好,为3D打印个性化义眼台的性能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眼台 嵌入式3D打印 硅胶 聚多巴胺 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毛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彦权 殷悦 +3 位作者 曾敏娟 杨慧 陈玉婷 唐焕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75-1480,共6页
目的分析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H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CL的临床特征、诊治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11例HCL患者中男7例、女4例,确诊时中位年... 目的分析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H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CL的临床特征、诊治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11例HCL患者中男7例、女4例,确诊时中位年龄为57(30~81)岁,从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到诊断的中位时间为5.0(0.5~26.0)个月。诊断时伴淋巴瘤B症状(即发热、盗汗、体重减低)者有6例,伴有感染者7例(均为肺部感染),淋巴结肿大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脾肿大(轻度脾大3例,中度脾大2例,巨脾6例)。11例患者均行一代或二代基因测序检测,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V600E突变型(BRAF^(V600E))突变阳性率为81.82%(9/11);外周血常规示两系减少4例(36.36%),三系减少7例(63.64%),单核细胞减少9例(81.82%)。11例患者中,除1例采用FC方案(氟达拉滨50 mg第1~3天;环磷酰胺0.3 g第1~3天)及1例第1个疗程采用R-CVP方案(利妥昔单抗500 mg第1天;环磷酰胺1.1 g第2天;长春地辛4 mg第2天;地塞米松15 mg第1~5天)后改为克拉屈滨以外,其余9例患者均接受克拉屈滨单药治疗。1例采用FC方案治疗的患者1个疗程后即获得完全缓解,余10例中克拉屈滨单疗程治疗者有7例、2个疗程治疗者有3例,4例在克拉屈滨治疗后1~3个月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6例4~12个月治疗疗效评估达完全缓解,对克拉屈滨治疗总体反应率为100.00%(10/10)。10例采用克拉屈滨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2~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中7例(63.64%,7/11)发生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6例(54.55%,6/11)患者发生血小板计数减少,4例(36.36%,4/11)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3例(27.27%,3/11)发生肺部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伴随感染症状患者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好转。除血液学不良反应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11例HCL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3~6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与无进展生存期均未达到。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HCL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结论HCL为临床罕见的惰性血液肿瘤,其对克拉屈滨敏感且不良反应可控,对于复发、难治HCL患者可选择进入临床试验或考虑联用其他靶向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细胞白血病 诊断 鉴别诊断 化学治疗 克拉屈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前臂正中动脉对称性变异合并掌长肌缺如1例
7
作者 陈亦儒 庞婉霞 +1 位作者 郭金华 张剑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6-247,共2页
笔者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发现1名儿童(身长约130 cm)双侧前臂正中动脉变异伴右侧掌长肌缺如,变异的正中动脉还参与掌浅弓的形成,报道如下。双侧正中动脉的始起、走行、分布基本相似(图1),肱动脉自肱骨内、外侧髁连线上2.62 cm处分成桡动脉... 笔者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发现1名儿童(身长约130 cm)双侧前臂正中动脉变异伴右侧掌长肌缺如,变异的正中动脉还参与掌浅弓的形成,报道如下。双侧正中动脉的始起、走行、分布基本相似(图1),肱动脉自肱骨内、外侧髁连线上2.62 cm处分成桡动脉(直径1.34 mm)和尺动脉(直径1.50 mm),尺动脉向下走行2.29 cm发出骨间总动脉(直径1.38 mm)。同时在骨间总动脉大致同一高度的位置发出正中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 桡动脉 掌浅弓 外侧髁 骨间总动脉 标本制作 肱动脉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