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白桦酯醇抗轮状病毒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杨思雁
袁月
+5 位作者
钱余培
易灏森
杨芷胭
徐文韬
赵文昌
宋丽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7-916,共10页
目的探讨白桦酯醇(BE)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BE按0.03125~64μmol·L^(-1)浓度梯度处理MA104细胞7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②设细胞对照组、RV组和RV+BE组,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并结合MTT法检测BE抗RV病毒作用(干...
目的探讨白桦酯醇(BE)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BE按0.03125~64μmol·L^(-1)浓度梯度处理MA104细胞7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②设细胞对照组、RV组和RV+BE组,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并结合MTT法检测BE抗RV病毒作用(干扰RV吸附、抑制RV生物合成和直接抑制RV)。③细胞分组同②,加药培养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RV结构蛋白VP6的表达水平。④细胞分组同②,加药培养24 h后,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及抗炎因子IL^(-1)0和Ⅱ型干扰素IFN-γ水平。⑤实验分组同②,加药培养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进一步检测MYD88和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 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BE在0.03125~1μmol·L^(-1)未出现明显细胞毒性,>1μmol·L^(-1)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②与RV组相比,BE可抑制RV生物合成,0.0625~1μmol·L^(-1)的BE抗RV-Wa的抑制率>50%,EC50为0.0485μmol·L^(-1),治疗指数(TI)为119.48;0.25~1μmol·L^(-1)的BE抗RV-SA-11的抑制率>50%,EC50为0.1226μmol·L^(-1),TI值为47.27。而BE抗RV吸附和直接抑制RV的作用不明显。③与RV组相比,RV+BE组RV结构蛋白VP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④与RV组相比,RV+BE组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⑤与RV组相比,RV+BE组TLR4,MYD88和TRAF6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 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BE具有抗RV生物合成作用,并可能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降低了RV引起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白桦酯醇
炎症反应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桦酯醇抗轮状病毒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杨思雁
袁月
钱余培
易灏森
杨芷胭
徐文韬
赵文昌
宋丽军
机构
广东
医科
大学
药学院
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中药抗炎成分筛选与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7-91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548)
广东医科大学学科建设项目(4SG23006G)
+1 种基金
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2022KCXTD011)
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B01139)。
文摘
目的探讨白桦酯醇(BE)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BE按0.03125~64μmol·L^(-1)浓度梯度处理MA104细胞7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②设细胞对照组、RV组和RV+BE组,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并结合MTT法检测BE抗RV病毒作用(干扰RV吸附、抑制RV生物合成和直接抑制RV)。③细胞分组同②,加药培养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RV结构蛋白VP6的表达水平。④细胞分组同②,加药培养24 h后,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及抗炎因子IL^(-1)0和Ⅱ型干扰素IFN-γ水平。⑤实验分组同②,加药培养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进一步检测MYD88和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 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BE在0.03125~1μmol·L^(-1)未出现明显细胞毒性,>1μmol·L^(-1)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②与RV组相比,BE可抑制RV生物合成,0.0625~1μmol·L^(-1)的BE抗RV-Wa的抑制率>50%,EC50为0.0485μmol·L^(-1),治疗指数(TI)为119.48;0.25~1μmol·L^(-1)的BE抗RV-SA-11的抑制率>50%,EC50为0.1226μmol·L^(-1),TI值为47.27。而BE抗RV吸附和直接抑制RV的作用不明显。③与RV组相比,RV+BE组RV结构蛋白VP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④与RV组相比,RV+BE组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⑤与RV组相比,RV+BE组TLR4,MYD88和TRAF6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 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BE具有抗RV生物合成作用,并可能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降低了RV引起的炎症反应。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白桦酯醇
炎症反应
NF-ΚB信号通路
Keywords
rotavirus
betulin
inflammatory response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分类号
R967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白桦酯醇抗轮状病毒作用及机制
杨思雁
袁月
钱余培
易灏森
杨芷胭
徐文韬
赵文昌
宋丽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