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病定技术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余信国 李静 +2 位作者 赵鹏 杨桂琼 王丽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2-714,共3页
目的从中医治疗有明显效果的社区常见病入手,探讨以病定技术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中的应用和推广。方法在深圳市西乡街道选取3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作为试点单位。按以病定技术原则制定10种社区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及操作流程... 目的从中医治疗有明显效果的社区常见病入手,探讨以病定技术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中的应用和推广。方法在深圳市西乡街道选取3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作为试点单位。按以病定技术原则制定10种社区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及操作流程,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按操作流程开展中医服务。结果经过试点后对推广方案进行多方评价,为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推广提供依据,为促进"中医进社区"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模式。结论影响以病定技术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应用的因素较多,实施以病定技术的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应用和推广,有望提高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应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针灸学 推拿 以病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变异的血流动力学检测 被引量:9
2
作者 阮利江 甄云 +2 位作者 孙淑娟 黄伟 余志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454-458,共5页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前动脉(ACA)和前交通动脉(ACoA)变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经MR血管成像(MRA)确诊的ACA或ACoA变异的患者62例(患者组),无血管变异的健康者48名(对照组)。应用TCD检测两组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前动脉(ACA)和前交通动脉(ACoA)变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经MR血管成像(MRA)确诊的ACA或ACoA变异的患者62例(患者组),无血管变异的健康者48名(对照组)。应用TCD检测两组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患者组中,48例为一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ACA-A1)发育不良,细小侧ACA-A1血流速度为(61±16)c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15)cm/s;粗大侧ACA-A1血流速度为(125±12)cm/s,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细小侧血流速度约为粗大侧的1/2。②压迫对侧颈总动脉(CCA)后,双侧ACA-A1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在细小侧压迫前、后收缩峰血流速度的比值(Vp后/Vp前)为3.10±0.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3±0.24;粗大侧Vp_后/Vp_前为1.33±0.1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小侧Vp_后/Vp_前为粗大侧的2倍以上。③9例为一侧ACA-A1缺如,健侧ACA-A1血流速度为(131±17)cm/s,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57例ACA-A1细小或缺如侧的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为(47±11)cm/s,显著低于对侧的(60±13)cm/s,P<0.01。④对5例ACoA缺如的患者,分别压迫同侧CCA,ACA血流信号均消失。结论根据双侧ACA压迫颈动脉试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合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的强度、血流分布等辅助指标,TCD可初步诊断ACA或ACoA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后动脉发育不良的血流动力学检测 被引量:7
3
作者 阮利江 甄云 +2 位作者 孙淑娟 黄伟 余志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大脑后动脉(PCA)发育不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探讨TCD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筛查的52例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PCA-P1)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改...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大脑后动脉(PCA)发育不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探讨TCD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筛查的52例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PCA-P1)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并与52例无血管变异的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①52例PCA-P1发育不良患者的不良侧PCA-P1的收缩期峰值流速为(55±8)cm/s,低于对照组的(60±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压迫同侧颈总动脉(CCA)后,发育不良侧的PCA-P1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192±25)cm/s,高于对照组的(96±1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发育不良者的PCA-P1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于颈动脉压迫试验前、后的比值(Vp后/Vp前)为3.52±0.53,高于对照组的1.6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压迫同侧CCA后,发育不良侧PCA-P1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与压迫前的比值(Vd后/Vd前)为4.48±1.28,高于对照组1.61±0.25(P<0.01)。③发育不良侧PCA-P1血管搏动指数为1.00±0.22,高于对照组的0.7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52例患者中有28例血流频谱呈高阻力型改变,24例血流频谱正常。同侧CCA压迫前、后,高阻力型频谱组与压迫前比值(Vd后/Vd前)为5.3±1.1,高于血流频谱正常组的3.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VP后/VP前与正常频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TCD疑诊PCA-P1发育不良者39例,经MRA确诊32例,阳性符合率为82.1%;其中表现为高阻力型血流频谱患者17例,经MRA确诊PCA-Pl发育不良的有16例,阳性符合率为94.1%。结论根据CCA压迫试验前后的PCA-P1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结合血流频谱形态,TCD可初步诊断PCA-P1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大脑后动脉 血管发育不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侯志雄 蓝华 吕集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662-1664,1668,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者对疾病的分期及对各种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1.螺旋CT对Ⅰ级和Ⅱ...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者对疾病的分期及对各种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1.螺旋CT对Ⅰ级和Ⅱ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级和Ⅳ级病变的检出中,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2.螺旋CT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软组织肿胀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在对关节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强直的显示中,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廖燕如 邱振雄 +1 位作者 李荣江 刘维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382例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A组,182例)术前半小时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再行LC。对照... 目的:研究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382例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A组,182例)术前半小时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再行LC。对照组(B组,200例)行常规LC手术。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凝血功能变化、术后相关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结果:A组的血栓率为0.5%,B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肝素相关并发症多为皮肤过敏,无出血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对术中术后出血无明显影响,安全、简便,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单次低分子肝素钙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屈军 刘锦 +2 位作者 刘晖 郑利民 黄绍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28-3630,3634,共4页
目的明确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作用及治疗意义。方法选择ASA分级Ⅱ~Ⅳ级冠心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治疗;B组患者选取胸4~5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用药为0.8%利多卡因,控制麻醉平面在... 目的明确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作用及治疗意义。方法选择ASA分级Ⅱ~Ⅳ级冠心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治疗;B组患者选取胸4~5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用药为0.8%利多卡因,控制麻醉平面在胸1~5,以微量注射泵输注0.8%利多卡因约2~3ml/h,持续5d,给药后30min、12h、1d、3d、5d观察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同时记录心率变异性的低频(LF)、高频(HF)及低高比值(LF/HF)。结果阻滞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得到明显改善(P<0.05),患者LF、HF、LF/HF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降低程度显著大于HF的降低程度,LF/HF亦明显降低(P<0.05);在12h与3d时间点,对照组与实验组LF/H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可相对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局限性、可逆性地阻滞T1~5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传入和传出纤维,引起冠状血管扩张,由此改善缺血区的血供和氧供,对于冠心病临床治疗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的RNA干涉可引起缺氧条件下人角膜上皮细胞VEGF表达下调和PEDF表达上调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玲 陈剑 +2 位作者 姚敏 刘小勇 周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shRNA干扰HIF-1α表达对缺氧条件下人角膜上皮细胞(h C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HIF-1αmRNA序列靶点设计及合成3个小发夹RNA(shRNA),分别在体外转染自发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S-... 目的探讨shRNA干扰HIF-1α表达对缺氧条件下人角膜上皮细胞(h C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HIF-1αmRNA序列靶点设计及合成3个小发夹RNA(shRNA),分别在体外转染自发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S-ihCEC),转染后的S-ihCEC在1 mmol/L Co Cl2中缺氧诱导培养6 h,实时定量PCR检测HIF-1α、VEGF、PEDF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PEDF的水平。结果与缺氧组比较,转染HIF-1αshRNA的S-ihCEC中HIF-1αmRNA表达下调、HIF-1α蛋白表达下调,VEGF mRNA表达下调、VEGF蛋白表达下调,PEDF mRNA表达上调(1. 22±0. 18)倍,PEDF水平升高。结论针对HIF-1α的shRNA能有效干扰S-ihCEC中HIF-1α的表达,并下调VEGF表达、上调PED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小发夹RNA 自发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许乃滔 王志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708-1710,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CT灌注扫描,测量各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相对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及相对脑血容量值。检测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CT灌注扫描,测量各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相对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及相对脑血容量值。检测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1)高级别胶质瘤CBF、rCBF、CBV及rCBV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2)高级别胶质瘤VEGF阳性比例为90.00%(36/40),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其MVD表达平均为(69.76±7.82)个/HP,显著多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3)胶质瘤CT灌注rCBV值与MVD及VEGF表达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571和r=0.621,P均<0.05)。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CT灌注成像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且rCBV值与MVD及VEGF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CT 灌注成像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两种透析方法对透析效果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崔莉 林育梅 尹良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80-178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的透析效果及对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D组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HFHD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浆白蛋白、...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的透析效果及对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D组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HFHD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计算KT/v值。结果:经过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的患者精神好转、食欲好转、干体重增加、生活能力增强。HFHD组与HD组比较,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KT/v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结论:HFHD治疗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较佳的透析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透析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欣 田小园 +1 位作者 何思捷 李沈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71-572,576,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和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7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如加强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指导患者术后应对疼痛的处理方法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和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7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如加强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指导患者术后应对疼痛的处理方法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和术后肌注镇痛药物的次数。结果: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肌注哌替啶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疼痛干预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是药物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疼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蓝染色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保乳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廖燕如 尹梅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80-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法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BCT)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蓝染色法对38例乳腺癌BCT患者进行SLNB,标本送术中连续冰冻及常规病理检查,SL-NB阳性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SLNB阴性者仅行SLNB。计...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法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BCT)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蓝染色法对38例乳腺癌BCT患者进行SLNB,标本送术中连续冰冻及常规病理检查,SL-NB阳性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SLNB阴性者仅行SLNB。计算SLNB的检出率、特异性及灵敏度,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38例BCT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为94.7%(36/38);共切除SLN 73枚,每例1~4(平均2.2)枚。术中连续冰冻敏感度94.1%(16/17),准确率97.2%(35/36),特异性100%(20/20),假阴性5.9%(1/17)。SLNB并发症与AL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蓝染色法SLNB在BCT中应用,既廉价、简便、准确,又能指导选择性ALND,避免乳腺癌患者过度治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保留乳房治疗 腋窝淋巴结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透析液流量配合药物治疗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莉 钟小芬 +1 位作者 李亦瑾 尹良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50-3152,共3页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透析液流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下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500、600、700和800mL/min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均治疗9周。每组治疗开始采血查透前Alb、Hb、Ca...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透析液流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下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500、600、700和800mL/min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均治疗9周。每组治疗开始采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配合口服骨化三醇片、餐中口服钙尔奇片和血透后静推促红素,在治疗第9周的最后一次透析采血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及透后Bun、Scr,分别计算KT/V值。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多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SNK检验,分析不同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1)透析液流量500、600mL/min,Hb和Ca提高,其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透析液流量由500mL/min增至600mL/min不能提高KT/V值,即不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2)500、600、700、800mL/min4组之间则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Hb和Ca均提高,800mL/min组要优于其他三组。配合药物治疗,随着透析液流量的增加,能提高透析充分性。结论: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再配合药物治疗,能较好地提高透析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液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锦 刘晖 屈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将期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对...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将期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心率变异性情况。结果:HRV治疗前后相比,观察组LF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HF、LF/HF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LF、HF、LF/H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PNN50、RM SSD、SDNN、SDANN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高位硬膜外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疗效肯定,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治疗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硬膜外阻滞 冠心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托溴铵粉雾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东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585-1587,共3页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氨茶碱治疗,对比两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情...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氨茶碱治疗,对比两组临床表现、肺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改善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1.4%)(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则未见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TGF-β1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8.6%)显著低于治疗前(62.9%)(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54.3%)(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雾剂用于COPD的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有效延缓气道重塑,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学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冠心病患者200例,并根据其左室射血分数分为正常组(80例)和异常组(1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MP3,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与冠心病患者心功...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冠心病患者200例,并根据其左室射血分数分为正常组(80例)和异常组(1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MP3,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关系。结果: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高于无心衰的冠心病患者(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25,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345,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r=0.325,P<0.05)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能一定程度反映心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冠心病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白蛋白在肝胆疾病术后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燕如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分析肝胆疾病术后患者输注白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102例肝胆疾病术后早期的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随机分配到白蛋白组52例和生理盐水组50例,观察患者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展、营养状态、术后液体平衡情况... 目的:分析肝胆疾病术后患者输注白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102例肝胆疾病术后早期的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随机分配到白蛋白组52例和生理盐水组50例,观察患者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展、营养状态、术后液体平衡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不管有无输注白蛋白,肝胆疾病术后患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两组的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幅度、营养指标、预后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肝胆疾病术后早期低白蛋白血症,输注白蛋白并无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低白蛋白血症 肝胆疾病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设计个性化颅骨塑形修补术的应用
17
作者 方伟 郑兆华 +1 位作者 廖祖元 邓家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71-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设计个性化颅骨塑形修补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40例行常规颅骨塑形修补术(常规组),80例则为个性化颅骨塑形修补术(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中整形时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设计个性化颅骨塑形修补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40例行常规颅骨塑形修补术(常规组),80例则为个性化颅骨塑形修补术(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中整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整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设计个性化颅骨塑形修补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塑形修补术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个性化 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鼻窦炎病人术后治疗依从性状况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季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S2期3-4,共2页
[目的]了解现阶段慢性鼻-鼻窦炎病人术后治疗依从性状况及对治疗疗效的影响,以寻找合适的护理干预手段。[方法]通过对87例慢性鼻-鼻窦炎病人术后的随访调查,了解慢性鼻-鼻窦炎病人术后治疗依从性状况,并通过术后1.0年~1.5年治疗疗效的... [目的]了解现阶段慢性鼻-鼻窦炎病人术后治疗依从性状况及对治疗疗效的影响,以寻找合适的护理干预手段。[方法]通过对87例慢性鼻-鼻窦炎病人术后的随访调查,了解慢性鼻-鼻窦炎病人术后治疗依从性状况,并通过术后1.0年~1.5年治疗疗效的随访观察,分析慢性鼻-鼻窦炎病人术后治疗依从性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约有75.86%的病人有极好的治疗依从性,24.14%的病人治疗依从性差;Ⅱ型不同治疗依从性病人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依从性好,治疗疗效好。[结论]慢性鼻-鼻窦炎病人术后治疗依从性有待提高,提高慢性鼻-鼻窦炎病人术后治疗依从性是提高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鼻窦内镜手术后 治疗依从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供应室无菌包装材料的改进和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丽芳 陈立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非织造无纺布取代棉布行无菌包装的效果和意义。方法:观察组使用无纺布,对照组使用双层棉布,取棉球罐、导尿包、缝合包、持物钳和持物筒各50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比较两组消毒灭菌后7、30和60 d的细菌学变化和成本费用。结... 目的:探讨使用非织造无纺布取代棉布行无菌包装的效果和意义。方法:观察组使用无纺布,对照组使用双层棉布,取棉球罐、导尿包、缝合包、持物钳和持物筒各50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比较两组消毒灭菌后7、30和60 d的细菌学变化和成本费用。结果:观察组7、30、60 d细菌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0%,对照组分别为96.0%、59.0%、2.5%,观察组30 d和60 d细菌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成本每天较对照组节省28.0元。结论:非织造无纺布对无菌物品进行包装,在保证灭菌效果的同时,节约了成本,减轻了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纺布 棉布 合格率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云峰 黄志浩 顾淑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935-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预防、发生、发展、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健康体检组(5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87例)和乳腺恶性肿瘤组(89例)血清EGFR的表达量,比较不同组、良性肿瘤组不... 目的: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预防、发生、发展、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健康体检组(5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87例)和乳腺恶性肿瘤组(89例)血清EGFR的表达量,比较不同组、良性肿瘤组不同类型患者以及不同临床分期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EGFR表达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EGFR水平较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不同类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GFR水平的比较: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患者术前和术后14d均比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纤维瘤的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纤维瘤在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恶性肿瘤组患者EGFR水平的比较:除术前Ⅳ期同0期相比和术后6个月Ⅲ期同0期、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GFR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尚不能确立为独立的预测和预后指标,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良性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