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生存质量评估与疗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郭粉莲 蔡旭 +1 位作者 叶志中 尹志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4期1210-1211,共2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生存质量与疗效的关系,以期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风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4例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为工具,...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生存质量与疗效的关系,以期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风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4例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为工具,对入院初始的入选对象进行生存质量调查,以量化评分结果为分组依据将病人分为高评分组(评分≥80分,A组)48例,中等评分组(评分60分~79分,B组)61例,低评分组(评分≤59分,C组)45例,追踪并比较3组病人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随访3个月后采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病情评价(DAS评分)系统对病人疗效进行评估:A组病人缓解41例,低度活动4例,中度活动2例,高度活动1例,B组缓解48例,低度活动6例,中度活动4例,高度活动3例;C组缓解28例,低度活动6例,中度活动6例,高度活动5例。3组病人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生存质量评分高的病人较其他两组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生存质量评分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评分高的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
2
作者 曾惠琼 黄建嫦 +5 位作者 周敏 卢小平 黄新民 何伟珍 尹志华 叶志中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S0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第2代外周血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2)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及病情活动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95例RA患者ACPA2,检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PLT),记录DAS28... 目的探讨第2代外周血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2)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及病情活动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95例RA患者ACPA2,检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PLT),记录DAS28分值.结果95例患者ACPA2阳性者88例(92.6%);ACPA2滴度与DAS28、CRP、ESR、PLT值等病情评估值呈正相关.结论ACPA2对早期RA即具有高度特异性,并与RA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ACPA2可以作为RA诊断及病情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醋瑞因、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33
3
作者 黄进贤 张会昌 +2 位作者 尹志华 罗秀霞 叶志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749-3751,共3页
目的:研究双醋瑞因、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双醋瑞因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12周,同时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5周为1个疗程... 目的:研究双醋瑞因、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双醋瑞因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12周,同时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5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40例仅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和玻璃酸钠注射液(剂量、疗程同前),观察治疗前后20 m步行痛、关节压痛和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改善情况。结果:12周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醋瑞因和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双醋瑞因 玻璃酸钠 硫酸氨基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敏 邱岸花 +2 位作者 赵洁 李爱东 董慧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需要实施静脉输液的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静脉输液,观察组实施静脉输液护理干预,包括建立团队,将不同药物发生外渗后的处理方法编印成册,合理安排... 目的探讨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需要实施静脉输液的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静脉输液,观察组实施静脉输液护理干预,包括建立团队,将不同药物发生外渗后的处理方法编印成册,合理安排药物输注顺序等。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强化责任,依靠团队,确定目标,分析外渗影响因素,可有效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输液 外渗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型营养评定法指导饮食干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敏 李爱东 +2 位作者 赵洁 董慧娟 陈月馨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4期89-91,共3页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和微型营养评定法(MNA)筛查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的患者,评估饮食干预的效果,分析其对康复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62例住院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入院首日采用MNA-SF和MNA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存在营养风...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和微型营养评定法(MNA)筛查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的患者,评估饮食干预的效果,分析其对康复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62例住院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入院首日采用MNA-SF和MNA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分别在第2、4周后再评估。结果共69例患者完成3次评估并接受为期4周的饮食干预措施,入院评估发现营养风险患者40例(24.69%)、营养不良29例(17.90%)。饮食干预4周后存在营养风险26例(16.05%),营养不良10例(6.17%)。患者MNA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均P<0.05)。结论采用MNA-SF和MNA评估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饮食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外伤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 微型营养评定法 饮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