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2
1
作者 丁建林 易旦冰 +2 位作者 陈晓亮 梁立华 陈耀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R检查阴性而64层CT或MRI诊断骨折的51例外伤患者的多层CT及MRI表现。51例均行64层CT检查,2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64层CT显示骨皮质/骨小梁中断47例(47/51)。2... 目的:探讨多层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R检查阴性而64层CT或MRI诊断骨折的51例外伤患者的多层CT及MRI表现。51例均行64层CT检查,2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64层CT显示骨皮质/骨小梁中断47例(47/51)。22例(22/28)MRT1WI见骨皮质下或松质骨内不规则线状、条状低信号带,T2WI对应于T1WI低信号带仍可见形态相似的低信号;28例(28/28)MRT2WI对应于T1WI低信号带或64层CT显示的骨折线周围均见片状高信号水肿;6例(6/28)MRT1WI未见低信号带,64层CT显示骨皮质中断;4例(4/28)MRT1WI见松质骨内低信号带,64层CT检查未明确骨折线。结论:多层CT显示骨皮质细微骨折优于MRI,可作为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MRI对部分多层CT显示不明确的松质骨骨折的诊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风险的循证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清连 黄群 +5 位作者 李涛 何剑琴 黄健 王晓玲 林嘉裕 颜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62-2366,共5页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信息评估及减少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风险。方法评估患者情况,提出临床问题。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OVID EBM Reviews、Clinical Evidence、Med...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信息评估及减少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风险。方法评估患者情况,提出临床问题。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OVID EBM Reviews、Clinical Evidence、Medline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限均为1993年1月—2013年9月)及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4期),严格按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和质量评估,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提出的证据分级标准评价证据质量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相关问题的文献20篇,其中系统评价/Meta分析1篇、随机对照研究19篇。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出现出血和死亡,19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中9篇有溃疡发病、8篇溃疡愈合、2篇溃疡复发、7篇出血、1篇死亡。结论循证医学为制定糖尿病患者的消化道保护策略提供了优质信息;合并糖尿病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各种临床风险增加,应重视及保护糖尿病患者的消化系统,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化性溃疡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洪涛 李若桦 +1 位作者 李爱东 张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2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59例)、中年组(198例)和老年组(364例);每组再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梗死组。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后循环梗死老年组(110例)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 目的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2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59例)、中年组(198例)和老年组(364例);每组再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梗死组。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后循环梗死老年组(110例)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254例)、后循环梗死青年组(30例)、后循环梗死中年组(60例)的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和死亡情况。结果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的最常见梗死部位是脑桥,合并前循环梗死最多的部位是基底节区。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比较,头晕、眩晕、吞咽困难及四肢瘫虽为后循环梗死老年组较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但缺乏特异性;而复视、共济失调、眼震、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上虽具有特异性,却十分少见,对诊断帮助不大。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和后循环梗死中年组比较,后循环梗死老年组HDL-C降低、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后循环梗死老年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明显差(P<0.05)。结论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预后大多较好。由于吞咽因难和抵抗力低下而使其更容易发生肺炎,治疗中应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桥 体征和症状 共济失调 眼球运动障碍 呼吸困难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新型含铜宫内节育器宫底及宫颈部Cu^(2+)浓度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9
4
作者 杜天竹 李明 罗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1-342,共2页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含铜表面积的铜宫内节育器 (Cu IUD)对宫腔底部和宫颈部Cu2 + 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集 6 0例置三种新型、高效的Cu IUD妇女不同时段宫腔底部和宫颈部粘液 ,用原子吸收 /火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Cu2 + 浓度。结果 :在...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含铜表面积的铜宫内节育器 (Cu IUD)对宫腔底部和宫颈部Cu2 + 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集 6 0例置三种新型、高效的Cu IUD妇女不同时段宫腔底部和宫颈部粘液 ,用原子吸收 /火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Cu2 + 浓度。结果 :在置器后 6个月内含铜T形宫内节育器 (TCu380A IUD)和吉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 (GyneFixIN IUD)组不同时段宫腔底部和宫颈部Cu2 + 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 (Mcu IUD)组 ,宫腔底部Cu2 +浓度高于宫颈部 ,平均浓度分别为 2 8 10± 3 6 1μmol/L、6 91± 2 5 1μmol/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置器 3个月后 ,TCu380A IUD和GyneFixIN IUD组宫颈部Cu2 + 浓度有一定程度下降 ,而MCu功能性IUD组下降不明显。结论 :含铜表面积小、纵径短的Cu IUD随置器时间延长仍能在宫腔底部释放较高的Cu2 + ,而宫颈部Cu2 + 浓度变化相对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宫内节育器 宫底 宫颈部 Cu^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碎石术中治疗深度与疗效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东方 孙璇 +3 位作者 牛姬飞 廖育芬 李惠琼 夏昕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887-3889,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冲击波碎石术(SWL)中的治疗深度与冲击剂量及疗效的关系。方法:输尿管结石患者932例,分为上中段输尿管组(A组)和下段输尿管组(B组),每组再按治疗深度范围分为连续性的三个亚组,比较各组治疗深度对SWL冲击剂量和疗效...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冲击波碎石术(SWL)中的治疗深度与冲击剂量及疗效的关系。方法:输尿管结石患者932例,分为上中段输尿管组(A组)和下段输尿管组(B组),每组再按治疗深度范围分为连续性的三个亚组,比较各组治疗深度对SWL冲击剂量和疗效的影响;再以残石作为因变量,以组别、性别、年龄、病程、肾积水程度、结石大小、治疗深度、电压、冲击次数、复震为自变量拟合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残石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A、B两组中,治疗深度与治疗电压、无石率、复震率、效率商、术后肾绞痛发生率均未发现存在统计学关联,但上中段输尿管组随着治疗深度的增加,冲击次数增加(P=0.016)。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深度的增加,无石率有下降的趋势(P=0.049)。结论:治疗深度是SWL疗效的影响因素,提示缩短治疗深度可提高SWL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治疗深度 效率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疾病纤维支气管镜胸腔诊治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周一平 叶又蓁 +2 位作者 陈小可 夏利萍 刘慧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纤支镜代胸腔镜诊治胸膜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自发性气胸和22例胸腔积液患者在局麻下用纤支镜行开放式胸腔检查治疗术。结果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率为95.4%(21/22),包括胸膜转移癌11例,胸膜间皮瘤1例,胸膜结核6例,脓胸3... 目的探讨纤支镜代胸腔镜诊治胸膜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自发性气胸和22例胸腔积液患者在局麻下用纤支镜行开放式胸腔检查治疗术。结果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率为95.4%(21/22),包括胸膜转移癌11例,胸膜间皮瘤1例,胸膜结核6例,脓胸3例,气胸患者中13例寻找到肺大疱或胸膜破口,而48%(12例)镜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局麻下纤支镜代胸腔镜术安全、简便,可直视下观察胸腔病变并进行活检,有利明确积液病因,对脓胸和自发性气胸的诊治也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胸腔积液 胸腔镜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宫颈纳博特囊肿 被引量:4
7
作者 董铄 于淑敏 +2 位作者 包年香 陈金华 鄂占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819-820,共2页
目的 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分析宫颈纳博特囊肿的声像图表现。方法 用ATL HDI 5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 ,经腹和经阴道两种方法对比 ,对我院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妇科患者进行检查 ,注意观测宫颈病变。结果 ... 目的 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分析宫颈纳博特囊肿的声像图表现。方法 用ATL HDI 5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 ,经腹和经阴道两种方法对比 ,对我院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妇科患者进行检查 ,注意观测宫颈病变。结果  182例患者中 ,经腹超声诊断宫颈纳博特囊肿 7例 ,其边界不清 ,结构模糊 ,周边无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经阴道超声诊断宫颈纳博特囊肿 48例 ,91.2 %为直径≤ 6mm的囊性包块 ,其发生位置、大小、形态、结构清晰可辨 ,60 .4%的囊肿周边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显示 ,并探及低速动脉型频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纳博特囊肿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声像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固新 姜海洋 +3 位作者 夏利萍 徐胜美 张定 夏昕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81-1782,共2页
目的:提高睾丸旁横纹肌肉瘤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例睾丸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行经腹股沟睾丸根治性切除术,病灶直径2.5cm,病理检查证实为睾丸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术... 目的:提高睾丸旁横纹肌肉瘤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例睾丸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行经腹股沟睾丸根治性切除术,病灶直径2.5cm,病理检查证实为睾丸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术后采用2个疗程辅助放疗,随访6个月,现无瘤生存。结论:睾丸旁横纹肌肉瘤是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理上胚胎型最为常见,早期患者应进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睾丸旁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自主选择剖宫产原因调查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彭检妹 姚丽英 +2 位作者 郭美英 陈衡 郭桂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5期334-334,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产妇自主选择剖宫产原因 ,寻求降低因社会因素而致剖宫产的有效对策。方法选择自主选择剖宫产的 10 0例初产妇为手术组 ,同期顺产的 10 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 ,自编问卷进行相关原因调查。结果产妇害怕产痛 ,担心婴儿安全 ;丈夫及... 目的探讨产妇自主选择剖宫产原因 ,寻求降低因社会因素而致剖宫产的有效对策。方法选择自主选择剖宫产的 10 0例初产妇为手术组 ,同期顺产的 10 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 ,自编问卷进行相关原因调查。结果产妇害怕产痛 ,担心婴儿安全 ;丈夫及家属方面 ,缺乏有关剖宫产并发症的知识 ;朋友及医生方面 ,做过剖宫产的朋友对她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医生向家属交待病情的倾向性是产妇盲目要求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手术组产妇的年龄、胎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大于顺产组。结论加强分娩知识健康教育、合理膳食指导 (降低巨大胎儿的发生率 ) ,开展镇痛分娩 ,以减少产妇自主选择剖宫产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顺产 病人选择 护理研究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易志新 邹学农 彭建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6-1119,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由于来源广泛,且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MSC成骨分化的研究很多,但对MSC定向成骨分化的相关机制依旧不甚清楚,导致体内...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由于来源广泛,且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MSC成骨分化的研究很多,但对MSC定向成骨分化的相关机制依旧不甚清楚,导致体内、外成骨效率仍然较低。如何提高MSC的成骨性能已成为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分化 间充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 成骨效率 组织工程 骨髓来源 再生医学 细胞结构 脂肪来源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指导手部屈肌腱损伤病人功能锻炼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邵松玲 伍红梅 +3 位作者 向丽 何琼芳 许静蓉 王朝晖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6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行肌腱修复术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的管理及实施模式。方法 将60例单纯手部屈肌腱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方式制定锻炼程序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观... 目的 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行肌腱修复术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的管理及实施模式。方法 将60例单纯手部屈肌腱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方式制定锻炼程序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观察组病人患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路径模式应用于手部屈肌腱损伤功能锻炼,使锻炼过程合理可行,具有计划性、预见性、连续性,使功能锻炼准确,有章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腱损伤 临床路径 功能锻炼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涛 方卫华 +5 位作者 张国良 许香广 黄建平 邝碧娟 吴剑胜 李松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 ,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对 2 0 5例体检健康人群和 170例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 Ig G、Ig M的检测。结果 体检健康人群 Ig G总阳...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 ,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对 2 0 5例体检健康人群和 170例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 Ig G、Ig M的检测。结果 体检健康人群 Ig G总阳性率 2 1.5 % ;均阴性 ;冠心病患者 Ig G总阳性率为 91.2 % ,Ig M阳性率为 5 % ,其中无症状型冠心病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肺炎衣原体总感染率分别为 96 .2 %、86 %、88.1% ,既往感染率分别为 76 .9%、6 2 .0 %、71.4 % ,急性感染率分别为 19.2 %、2 4 .0 %、16 .7%。总感染率、既往感染率及急性感染率冠心病组较健康人群组明显增高 (优势比分别为 4 .14、2 .88、19.2 4 ,95 %的可信区间分别为 3.18~ 5 .39、2 .2 1~ 3.74、2 .79~ 132 .6 7)。结论 微量免疫荧光标记法系目前冠心病患者血清检测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 ,从而确定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一个敏感度高、特异性强 ,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 微量免疫荧光检测 种特异性抗体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素英 黄宗青 +5 位作者 邓英太 李爱东 张志 刘洪涛 曾丽吟 张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406-2408,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O poisoning,DRACMP)的脑电图(EEG)变化,探讨EEG对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对9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出现DRACMP的45例患者进行EEG动态检查。结... 目的: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O poisoning,DRACMP)的脑电图(EEG)变化,探讨EEG对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对9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出现DRACMP的45例患者进行EEG动态检查。结果:EEG的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波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最明显,持续或较长程出现,昏迷时间越长其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其改变越明显,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结论:EEG对DRACMP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电描记术 迟发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包世敏 赵菲 胡淑芬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3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植入心脏起搏器(下称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植入起搏器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交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患一对一的分时段、分年龄段的护理干预。分别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植入心脏起搏器(下称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植入起搏器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交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患一对一的分时段、分年龄段的护理干预。分别统计两组入院时及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干预组术后1、3、6个月评分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植入起搏器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心脏起搏器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肺结核合并超鞭毛虫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一平 陈小可 +3 位作者 黄烈 陆学东 刘慧 陈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507-51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超鞭毛虫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例肺结核合并超鞭毛虫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以咳嗽和发热为主要症状,正规抗结核治疗后多仍有发热和明显盗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沉渣...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超鞭毛虫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例肺结核合并超鞭毛虫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以咳嗽和发热为主要症状,正规抗结核治疗后多仍有发热和明显盗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沉渣涂片镜检有助于提高超鞭毛虫检出率,甲硝唑治疗效果良好,可进一步恢复患者体温并消除盗汗。结论深圳地区肺结核患者合并超鞭毛虫感染临床并不少见,提高认识及时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并发症 鞭毛亚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控制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晓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13-414,共2页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控制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的可行性。方法在深圳市福田区下沙社区内已建立健康档案的7566名育龄妇女中,通过电脑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756人作为干预组。通过社区健康促进示范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控制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的可行性。方法在深圳市福田区下沙社区内已建立健康档案的7566名育龄妇女中,通过电脑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756人作为干预组。通过社区健康促进示范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讲座及发放有关生殖道感染的科普小册子。结果对生殖道感染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态度正确率、相关行为正确率,由干预前的54.8%、46.5%、66.21%上升到干预后的68.5%、61.6%、77.62%(P<0.01),而RTIs的患病率由干预前的33.46%,下降到干预后的27.12%(P<0.05)。结论“社区健康促进模式”在育龄妇女中开展RTIs的健康教育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肾盂造影76%泛影葡胺注射速度与不良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包世敏 邝碧娟 +2 位作者 王湘郴 赵菲 陈丽玲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76%泛影葡胺注射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按预约检查顺序将1280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六组,注射泵控制76%泛影葡胺注射速度,1组214例为4ml/min、2组214例为6ml/min、3组213例为8m...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76%泛影葡胺注射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按预约检查顺序将1280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六组,注射泵控制76%泛影葡胺注射速度,1组214例为4ml/min、2组214例为6ml/min、3组213例为8ml/min、4组213例为10ml/min,5组213例、6组213例患者注射速度同3组及4组,但在76%泛影葡胺注射液中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结果 1280例患者中,发生高渗透压反应404例(31.56%),发生过敏反应25例(1.95%),高渗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过敏反应发生率(P<0.01)。高渗反应发生率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组、2组显著低于其他四组,3组、5组分别显著低于4组、6组(均P<0.003)。一般过敏反应发生率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肾盂造影时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渗反应,控制静脉注射76%泛影葡胺的速度,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肾盂造影 泛影葡胺 注射速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桂利嗪和拉莫三嗪对胎鼠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何莉 何文丹 +1 位作者 黄河 唐碧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36,共3页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FNZ)、拉莫三嗪(LTG)及两药联合经孕鼠给药,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孕20 d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FNZ组、LTG组、FNZ+LTG组和对照组。前3组大鼠于脑缺血缺氧术前3 d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FNZ)、拉莫三嗪(LTG)及两药联合经孕鼠给药,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孕20 d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FNZ组、LTG组、FNZ+LTG组和对照组。前3组大鼠于脑缺血缺氧术前3 d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分别为FNZ 0.5 mg/(kg.d),LTG 10 mg/(kg.d),FNZ 0.5 mg/(kg.d)+LTG 10 mg/(kg.d)。第3天给药后3 h,每组取8只孕鼠制作宫内缺血缺氧模型,剩余2只孕鼠直接行剖宫产取胎鼠,每胎5只。于缺血缺氧后6、12、24、48 h分别取胎鼠血清0.5 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水平。结果胎鼠缺血缺氧后,血清NSE和S-100水平明显升高。FNZ组、LTG组及FNZ+LTG组胎鼠缺血缺氧后各个时间点血清NSE和S-10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产前预防性灌胃FNZ、LTG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利嗪 拉莫三嗪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酸性钙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检测
19
作者 李涛 许香广 +4 位作者 蔡俊明 黄建平 张国良 李松 方卫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感染 冠心病患者 血清 冠心病(CHD)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检测 预防和治疗 密切关系 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头痛的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观察
20
作者 庄俊汉 黄宗青 +1 位作者 张丽君 曾莲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观察首发头痛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特点 ,寻找早期诊断的线索。方法 分析总结 3 1例此类患者头痛表现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 首发头痛的SLE临床特点为 :1 早期头痛表现类偏头痛 ( 4 5 % )、类紧张型头痛 ( 3 2 % ... 目的 观察首发头痛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特点 ,寻找早期诊断的线索。方法 分析总结 3 1例此类患者头痛表现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 首发头痛的SLE临床特点为 :1 早期头痛表现类偏头痛 ( 4 5 % )、类紧张型头痛 ( 3 2 % )、类丛集性头痛 ( 2 3 % ) ,具有 :①头痛性质多样化 ,易向全头扩散 ,日晒后加重 ;②常继发全身症状、脑皮质功能损害或轻度脑局灶征 ;③常规止痛治疗不能有效缓解 ,对糖皮质激素敏感。 2 头痛 6个月后才出现光敏感、口腔粘膜溃疡等其他系统的损害。 3 CT、MR显示病灶以脑室周围为主 ,边界不清 ,无占位效应 ,病变有可逆性。发病 10个月以后有阳性发现者明显增加。 4 抗核抗体 (ANA)阳性率高 ;及时治疗可完全缓解。结论 首发头痛的SLE具有一些特点 ,注意这些特征可早期发现SLE。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首发症状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