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风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9
1
作者 梁豪文 熊东林 +5 位作者 肖礼祖 张强 郑虎山 罗裕辉 廖翔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可能;I起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我科2...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可能;I起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101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信息,定义PHN为出疹90天后仍有疼痛。将年龄、性别、早期治疗、疼痛程度、疱疹面积、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疾病等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y-S模型,利用向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研究数据的logistic回y-5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中年龄(尸〈0.0001,OR=1.125,95%CLl.062-1.191)、疼痛程度(P=0.0003,OR=5.598,95%CL)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危险因素;疱疹位置(P=0.0069,OR=0.131,95%CL0.030-0.573)、早期抗病毒治疗(P=0.0059,OR=0.019,95%CL0.001-0.321)、抗病理神经痛治疗(P=0.0190,OR=0.136,95%CL0.026-0.720)为有利因素。结论:重视高年龄、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患者,早期进行抗病毒、抗病理神经痛治疗能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风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不同阶段局部一致性脑功能磁共振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梁豪文 肖礼祖 +5 位作者 秋云海 刘小武 张强 蓝惠琴 熊东林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7-721,共5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比较带状疱疹急性期、后遗神经痛期不同阶段大脑神经功能学差异,通过神经影像学来描述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的发生过程,阐述大脑相应激活区域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带状疱疹患者12例,...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比较带状疱疹急性期、后遗神经痛期不同阶段大脑神经功能学差异,通过神经影像学来描述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的发生过程,阐述大脑相应激活区域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带状疱疹患者12例,其中急性期组6例,后神经痛组6例。扫描前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SF-MPQ(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评分。随后分组进行fMRI静息态扫描,扫描后通过SPM、REST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得到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数据统计结果。然后分别对比急性期组与后神经痛组的大脑激活区域的差异。结果:对比后神经痛组与急性期组的ReHo结果,前者较后者ReHo值升高的区域有:双侧丘脑、右侧小脑、右侧海马体、右侧梭状回、右侧脑岛。结论:小脑、脑岛、丘脑可能与PHN痛觉过敏形成机制相关;海马体可能参与疼痛记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顽固性枕神经痛(附1例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德仁 肖礼祖 +1 位作者 张强 朱宏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电刺激 电刺激治疗 枕神经痛 顽固性 植入式 病理性神经痛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