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正压通气诱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容英旋 孙春红 +2 位作者 李经纬 唐志航 温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非正压通气诱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诱导时间和胃内积气的影响。方法将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正压通气组(A组)、非正压通气1组(B组)和非正压通气2组(C组),每组各20例... 目的观察非正压通气诱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诱导时间和胃内积气的影响。方法将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正压通气组(A组)、非正压通气1组(B组)和非正压通气2组(C组),每组各20例。麻醉诱导给予同样的药物种类和插管程序,A组患者通过紧闭面罩给予正压辅助通气,B、C组患者采用紧扣面罩自主呼吸,不作加压辅助呼吸,放任患者由自主呼吸至无通气状态;C组患者在预充氧之后,先静脉注射肌肉松弛剂预算总量的1/5,余量给药时间同其他两组。分别于诱导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in(T2)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记录诱导时间、胃内积气。结果与A、B组比较,C组患者诱导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胃内积气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T2时间点三组患者MAP、HR明显降低;A组患者Sp O2显著升高,Pet CO2明显降低;B、C组患者Sp O2明显降低,Pet CO2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T1、T2时HR、Pet CO2明显升高,Sp O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正压通气诱导能有效减少胃内积气,肌肉松弛剂预给药法明显缩短诱导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压通气 麻醉诱导 腹腔镜子宫切除 诱导时间 胃内积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