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在肩关节疼痛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卓伦 张德仁 +1 位作者 蒋劲 郑虎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12,共5页
超声介入技术是在超声设备的探测和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关节造影以及抽吸、注药治疗等操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及甲乳外科相关疾病的治疗上。由于高频探头高分辨率超声的出现,因其可较前更清晰的显示肌肉、韧带、骨骼和关节囊... 超声介入技术是在超声设备的探测和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关节造影以及抽吸、注药治疗等操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及甲乳外科相关疾病的治疗上。由于高频探头高分辨率超声的出现,因其可较前更清晰的显示肌肉、韧带、骨骼和关节囊及外周神经等结构并判断其损伤程度,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医生将超声应用于肌肉骨关节疾病的诊疗当中。其诊断明确、微创无痛、操作简便、疗效好、费用较低等优点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设备 肩关节疼痛 应用 诊疗 肌肉骨关节疾病 高分辨率超声 注药治疗 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部疼痛的诊疗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蒋劲 罗裕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共1页
肩部疼痛病因较多,按病因学分类主要包括:骨与关节源性、肌肉软组织源性、神经源性等。而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骨与关节源性肩部疼痛日益增多,因而对此类疾病基础与临床诊疗进行全面及深入探讨成为必然。
关键词 肩部疼痛 临床诊疗 病因学分类 关节源性 社会老龄化 神经源性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疼痛和第二疼痛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3
作者 肖伟波 张强 +2 位作者 张晔 张德仁 秋云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疼痛分为第一疼痛和第二疼痛。第一疼痛表现为短暂、尖锐并且有良好的定位感;而第二疼痛表现为灼痛、持续时间长并且无明显的定位感。两种疼痛信号分别通过快速传导的有髓Aδ纤维和慢速传导的无髓C纤维传导。根据激光刺激分别选择性刺... 疼痛分为第一疼痛和第二疼痛。第一疼痛表现为短暂、尖锐并且有良好的定位感;而第二疼痛表现为灼痛、持续时间长并且无明显的定位感。两种疼痛信号分别通过快速传导的有髓Aδ纤维和慢速传导的无髓C纤维传导。根据激光刺激分别选择性刺激这两种纤维,利用脑电图、功能磁共振等神经影像学手段,探索人体大脑疼痛认知的研究结果显示:丘脑、第二躯体感觉中枢、脑岛中部、扣带回与第一和第二疼痛都相关。而脑岛前部和脑区BA32/8/6只与第二疼痛相关。这种功能解剖上的差异,不仅与这两种疼痛均受注意力的影响相关,而且解释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下表现出相反的镇痛作用。以上研究将为临床上疼痛治疗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Aδ纤维 C纤维 功能磁共振(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行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手术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廖翔 熊东林 +5 位作者 蒋劲 肖礼祖 郑虎山 沙彤 梁豪文 罗裕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6-410,共5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节源性腰痛。随后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X线影像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随访期2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以VAS评分小于治疗前的50%视为优良疗效,反之视为疗效不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进行2组疗效对比。记录手术并发症与用药不良发应。结果:A组VAS评分回到术前50%的平均时间是196 d,B组为35 d(P<0.01)。在第27周(治疗后200 d),A组32名患者疗效评价仍为优良,B组为1名。A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B组15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纳差,经对症治疗后消失。A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麻木,无感染及脊神经前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保守治疗,能够更有效的长期缓解疼痛,且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 腰椎关节源性腰痛 射频热凝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风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9
5
作者 梁豪文 熊东林 +5 位作者 肖礼祖 张强 郑虎山 罗裕辉 廖翔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可能;I起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我科2...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可能;I起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101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信息,定义PHN为出疹90天后仍有疼痛。将年龄、性别、早期治疗、疼痛程度、疱疹面积、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疾病等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y-S模型,利用向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研究数据的logistic回y-5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中年龄(尸〈0.0001,OR=1.125,95%CLl.062-1.191)、疼痛程度(P=0.0003,OR=5.598,95%CL)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危险因素;疱疹位置(P=0.0069,OR=0.131,95%CL0.030-0.573)、早期抗病毒治疗(P=0.0059,OR=0.019,95%CL0.001-0.321)、抗病理神经痛治疗(P=0.0190,OR=0.136,95%CL0.026-0.720)为有利因素。结论:重视高年龄、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患者,早期进行抗病毒、抗病理神经痛治疗能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风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单纯肩关节松解与复合术后帕瑞昔布钠治疗肩周炎疗效对比 被引量:17
6
作者 罗裕辉 蒋劲 +2 位作者 熊东林 杨娟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4,17,共3页
目的:对比全麻下单纯肩关节松解与复合术后帕瑞昔布钠(特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肩周炎病例53例随机分为A组(n=24)和B组(n=29),A组采取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B组采取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肩关节松解复合术后特耐静滴。对患者术... 目的:对比全麻下单纯肩关节松解与复合术后帕瑞昔布钠(特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肩周炎病例53例随机分为A组(n=24)和B组(n=29),A组采取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B组采取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肩关节松解复合术后特耐静滴。对患者术前,术后1、2、3天疼痛进行VAS评分,观察术前、术后肩关节活动情况,随访1个月。结果:术中肌松效果满意53例(100%),B组患者术后疼痛较A组明显下降,B组患者活动度较A组显著改善,B组近期疗效为痊愈者26例(90%),有效者3例(10%),A组近期疗效痊愈者17例(71%),有效4例(17%),无效3例(12%)。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全麻下肩关节松解复合术后特耐治疗肩周炎较单纯肩关节松解术镇痛效果好,早期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肩关节松解 肩周炎 特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性肩关节粘连松解术配合电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娟 蒋劲 +2 位作者 熊东林 罗裕辉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无痛性肩关节粘连松解术配合电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无痛性肩关节松解术后第二日加用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用无痛性肩关节松解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肩部疼... 目的:观察无痛性肩关节粘连松解术配合电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无痛性肩关节松解术后第二日加用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用无痛性肩关节松解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指标及整体疗效评定指标进行评定并记录。结果:两组在减轻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93.55%,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两组在治愈率(治疗组48.39%和对照组22.58%)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痛性肩关节粘连松解术配合电针和单纯无痛性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均为有效方法,但前者在提高治愈率方面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松解术 肩关节 电针 肩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5
8
作者 罗裕辉 熊东林 +5 位作者 蒋劲 肖礼祖 高翃 杨娟 王臻 姚尚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观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101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入组研究,通过经皮硬膜外植入电极进行短时程电刺激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不同时间点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 目的观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101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入组研究,通过经皮硬膜外植入电极进行短时程电刺激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不同时间点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记录不同年龄组脊髓电刺激治疗周期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术前及术后1天、2天、3天、1周、1月、3月的VAS分别为7.53±1.88、3.44±1.24、2.20±1.42、1.67±1.11、1.12±0.89、1.00±0.77、0.79±0.71,术后疼痛明显缓解且不同时间点与术前VA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术前及术后1天、2天、3天、1周、1月、3月睡眠指数分别15.61±2.14、9.08±1.96、7.56±2.27、6.97±1.89、6.29±1.62、5.58±1.33、5.56±1.35,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术后不同时间点与术前PSQ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年龄段治疗周期存在波动但总体表现为随年龄增长呈向上趋势。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可迅速降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有利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梁志鹏 蒋劲 +2 位作者 熊东林 肖礼祖 廖翔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3-915,共3页
肩周炎(arthritis of peri-shoulder)也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漏肩风、凝肩,因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又有“五十肩”之称.肩周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 肩周炎(arthritis of peri-shoulder)也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漏肩风、凝肩,因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又有“五十肩”之称.肩周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1].肩周炎晚期粘连明显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来改善肩关节功能,以往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下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虽具有起效快、苏醒快、操作简单、患者术中无知觉等优势,但常会出现术中循环抑制、苏醒后血压增高、心率加快,术后肩关节剧烈疼痛等不利因素.目前国内积极推崇可视化及精确麻醉,基于此,我们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实施肩关节粘连松解术,减少了上述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粘连松解术 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疗效观察 引导 超声 肩关节囊炎 关节周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不同阶段局部一致性脑功能磁共振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梁豪文 肖礼祖 +5 位作者 秋云海 刘小武 张强 蓝惠琴 熊东林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7-721,共5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比较带状疱疹急性期、后遗神经痛期不同阶段大脑神经功能学差异,通过神经影像学来描述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的发生过程,阐述大脑相应激活区域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带状疱疹患者12例,...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比较带状疱疹急性期、后遗神经痛期不同阶段大脑神经功能学差异,通过神经影像学来描述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的发生过程,阐述大脑相应激活区域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带状疱疹患者12例,其中急性期组6例,后神经痛组6例。扫描前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SF-MPQ(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评分。随后分组进行fMRI静息态扫描,扫描后通过SPM、REST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得到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数据统计结果。然后分别对比急性期组与后神经痛组的大脑激活区域的差异。结果:对比后神经痛组与急性期组的ReHo结果,前者较后者ReHo值升高的区域有:双侧丘脑、右侧小脑、右侧海马体、右侧梭状回、右侧脑岛。结论:小脑、脑岛、丘脑可能与PHN痛觉过敏形成机制相关;海马体可能参与疼痛记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加平 张飒 +3 位作者 朱婷 孙宇 龙劲松 郑虎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肩胛上神经阻滞的75例肩周炎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肩胛上神经、血管及肩胛上横韧带的位置及毗邻关系,选择最佳穿刺点,于实时超声引导下行肩胛上神经阻滞。术后随访12周,应用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肩胛上神经阻滞的75例肩周炎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肩胛上神经、血管及肩胛上横韧带的位置及毗邻关系,选择最佳穿刺点,于实时超声引导下行肩胛上神经阻滞。术后随访12周,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超声清晰显示71例肩胛上神经,4例不能确定,需利用神经刺激定位仪予以确认;75例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未发生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4、12周的VAS评分分别为7.71±0.87、3.86±0.57、2.83±0.31及1.97±0.30,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具有实时、安全、无辐射等优点,有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关节炎 肩关节 肩胛上神经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顽固性枕神经痛(附1例报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德仁 肖礼祖 +1 位作者 张强 朱宏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电刺激 电刺激治疗 枕神经痛 顽固性 植入式 病理性神经痛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痛症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成像研究
13
作者 罗裕辉 熊东林 +5 位作者 蒋劲 肖礼祖 杨娟 梁豪文 廖翔 姚尚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研究骨骼肌退变与肌痛的关系,探讨肌痛症的客观评定指标。方法:随机选取不同阶段年龄肌痛症患者25例(包括纤维肌痛综合征及风湿性多肌痛)分为5组。所有肌痛症患者均进行弹性运动功能锻炼并采用视觉...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研究骨骼肌退变与肌痛的关系,探讨肌痛症的客观评定指标。方法:随机选取不同阶段年龄肌痛症患者25例(包括纤维肌痛综合征及风湿性多肌痛)分为5组。所有肌痛症患者均进行弹性运动功能锻炼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疼痛程度,应用统计参数图计算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显示激活区域的位置,大小以及激活强度。结果:各组肌痛症患者锻炼后VAS相比于锻炼前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功能锻炼后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各组激活脑区位置、强度表现无一致性,激活脑区大小与疼痛程度存在正相关性表现。结论:年龄与骨骼肌退变所引起的疼痛呈正相关性,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成像脑区激活大小可以做为疼痛客观评定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肌痛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小关节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婷 肖礼祖 +3 位作者 单莉莉 孙宇 李加平 郑虎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小关节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腰椎小关节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小关节注射治疗。术后随访12周,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结果:40例患者...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小关节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腰椎小关节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小关节注射治疗。术后随访12周,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结果:40例患者,需要观察的腰椎小关节共57个,超声成功探测到54个小关节。对54个腰椎小关节行超声引导下注射镇痛复合液,均操作成功,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治疗后1、4、12周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VAS评分(P<0.001)。治疗后1周与12周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周与4周、4周与12周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小关节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具有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好,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 超声引导 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导药物联合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婷 李加平 +3 位作者 郭蔷 孙宇 聂荔 李卓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1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药物联合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侧来自56例CTS患者的手腕行超声检查,观察正中神经的改变及毗邻关系,选择最佳穿刺点,实时超声介导下行药物注射及针刀治疗。术后1、4、12周进行随访,应用视觉...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药物联合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侧来自56例CTS患者的手腕行超声检查,观察正中神经的改变及毗邻关系,选择最佳穿刺点,实时超声介导下行药物注射及针刀治疗。术后1、4、12周进行随访,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超声显示58侧患腕正中神经有异常改变,4侧正中神经未见异常;1侧术前评估不宜接受超声介导药物联合针刀治疗,另61侧超声介导药物联合针刀治疗均操作成功,未发生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4、12周的VAS评分分别为8.25±0.81、4.27±0.72、3.00±0.54及1.44±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导药物联合针刀治疗CTS具有可视化、安全有效、无辐射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腕管综合征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