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深入访谈法对听神经瘤患者早期就诊影响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莫锦萍 谢春雷 +1 位作者 李春霞 黄维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4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阻碍听神经瘤患者早期就诊的原因。方法采用深入访谈法对96名听神经瘤患者进行逐步深入主题的访谈20~30min。结果患者的认知水平是阻碍听神经瘤患者早期就诊的主要因素,而患者的健康状况、医疗负担、工作性质和就诊的方便度... 目的探讨阻碍听神经瘤患者早期就诊的原因。方法采用深入访谈法对96名听神经瘤患者进行逐步深入主题的访谈20~30min。结果患者的认知水平是阻碍听神经瘤患者早期就诊的主要因素,而患者的健康状况、医疗负担、工作性质和就诊的方便度为次要因素。结论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应大力宣传神经外科知识,应用生物·心理·社会这一现代医学模式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完善社会普查保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深入访谈法 就诊 阻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法的探讨 被引量:20
2
作者 谢春雷 李春霞 +2 位作者 诸蕊玉 陈兵 方文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405,共2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方法。方法将 7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36 )和对照组(n =38) ,实验组患者吸痰方法为先抽吸口鼻后抽气管切开处 ,且口鼻和气管切开处分开两条吸痰管。对照组 38例则先抽吸气管切开处后抽吸口鼻处 ...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方法。方法将 7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36 )和对照组(n =38) ,实验组患者吸痰方法为先抽吸口鼻后抽气管切开处 ,且口鼻和气管切开处分开两条吸痰管。对照组 38例则先抽吸气管切开处后抽吸口鼻处 ,使用一条吸痰管。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晚一周 ,感染率(P <0 0 5 )、粘膜损伤发生率、吸痰次数及吸痰后 2min氧饱和度均值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吸痰法 护理效果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护理操作对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晓清 陈兵 +3 位作者 陈立一 薛漫清 李春霞 黄维明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0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操作对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ICP)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2例开颅术后患者于抬高床头、吸痰、膀胱冲洗等基础护理操作前、后30min监测其ICP变动情况。结果抬高床头、吸氧及吸痰、镇静、通便后患者IC...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操作对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ICP)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2例开颅术后患者于抬高床头、吸痰、膀胱冲洗等基础护理操作前、后30min监测其ICP变动情况。结果抬高床头、吸氧及吸痰、镇静、通便后患者ICP较操作前显著降低(P<0.05,P<0.01);鼻饲、膀胱冲洗后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基础护理操作对开颅术后患者ICP有一定影响,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颅内压 基础护理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捷 龙霄翱 +1 位作者 尹延庆 黄梓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伴有颅内血肿形成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采用显微手术超早期治疗的52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患者资料,分析并探讨其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及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伴有颅内血肿形成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采用显微手术超早期治疗的52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患者资料,分析并探讨其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及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术中夹闭52个动脉瘤,其中4例多发动脉瘤术后予二期介入栓塞治疗,术后一年随诊根据GO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10例,死亡2例。其中Hunt-Hess分级V级患者预后较差。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及夹闭动脉瘤是治疗Hunt-Hess分级V级以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患者的理想及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瘤 颅内血肿 显微手术 超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α、IL-6、IL-8和NO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廖文焱 张美兰 +1 位作者 张良清 徐军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 -α、IL -6、IL- 8和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TNF- α、IL- 6和IL -8,化学比色法检测NO。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中TNF- α、IL- 6、IL -8和NO浓度明显高于对...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 -α、IL -6、IL- 8和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TNF- α、IL- 6和IL -8,化学比色法检测NO。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中TNF- α、IL- 6、IL -8和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型颅脑损伤患者 (P <0 . 0 1) ;轻型组颅脑损伤患者TNF- α高于对照组 ,但IL -6、IL- 8和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不同病情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 α、IL- 6、IL -8和NO浓度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TNF- α、IL -6、IL- 8和NO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测定对于早期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8 IL-6 TNF-Α 患者 外周血 急性颅脑损伤 临床意义 结论 变化 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