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顺凡 吴国凤 吴志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66,65,共2页
关键词 纤维肉瘤 皮肤 隆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清 陆原 +7 位作者 黄长征 柴宝 何雯 翁翊 王鹏 钟萍 徐丽红 胡梦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3-375,共3页
1病例摘要患者男,49岁。因额部褐色斑疹1年于2014年4月10日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额部正中出现淡褐色斑疹,无自觉症状,后缓慢增长、增宽并沿左眼内眦呈线状向下延伸至左侧鼻梁和鼻翼部,向上延伸至头皮发际... 1病例摘要患者男,49岁。因额部褐色斑疹1年于2014年4月10日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额部正中出现淡褐色斑疹,无自觉症状,后缓慢增长、增宽并沿左眼内眦呈线状向下延伸至左侧鼻梁和鼻翼部,向上延伸至头皮发际线及其内侧,未引起脱发,皮损颜色亦加深呈暗紫红色至褐色,伴轻度萎缩。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未治疗。发病以来无畏寒、发热、盗汗、咳嗽、光敏感、雷诺现象、关节痛及口腔溃疡。患者精神可,睡眠及饮食正常。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线状 皮肤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1及受体1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泽粦 樊翌明 +1 位作者 吴志华 李顺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及其受体1(TβR-Ⅰ)表达与临床、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皮肤SCC和41例BCC手术切除标本中TGF-β1和TβR-Ⅰ的表达。结果:...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及其受体1(TβR-Ⅰ)表达与临床、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皮肤SCC和41例BCC手术切除标本中TGF-β1和TβR-Ⅰ的表达。结果:SCC中TGF-β1、TβR-Ⅰ表达明显高于BCC(P<0.05);高分化SCC中TβR-Ⅰ表达明显上调(P<0.05),但TGF-β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SCC和BCC中TGF-β1与TβR-Ⅰ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39,P<0.001;r=0.716,P<0.001),但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病灶、淋巴结转移及BCC侵袭性无关(P>0.05)。结论:TGF-β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基底细胞 β-转化生长因子Ⅰ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CD44v6蛋白表达
4
作者 李慧忠 李顺凡 +2 位作者 吴国凤 樊翌明 吴志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88-690,共3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对6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11例假性上皮瘤样增生、10例正常皮肤进行检测,探讨CD44v6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鳞状细胞癌CD44v6表达下调,且分化越差下调越明...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对6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11例假性上皮瘤样增生、10例正常皮肤进行检测,探讨CD44v6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鳞状细胞癌CD44v6表达下调,且分化越差下调越明显,与是否转移及发病部位无关。提示CD44v6对维持表皮正常结构起重要作用,并与细胞增殖分化程度有关,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CD44V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皮肤肿瘤中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丽 卢荣熙 +1 位作者 黎兆军 樊翌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65-567,共3页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T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鳞状细胞癌、20例基底细胞上皮瘤、15例Paget病、15例脂溢性角化病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α、VEGF及CD)3...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T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鳞状细胞癌、20例基底细胞上皮瘤、15例Paget病、15例脂溢性角化病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α、VEGF及CD)34表达。结果:TGF-α、VEGF和CD34的表达在4种皮肤肿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但其在基底细胞上皮瘤与正常皮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种皮肤肿瘤中,TGF-α、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TGF-α可能与VEGF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血管新生和皮肤肿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皮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B细胞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6
作者 刘环 张青华 史建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28-531,共4页
调节性B细胞是B细胞的一种亚群,主要通过分泌白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等抑制性细胞因子,诱导效应性T细胞凋亡、活化调节性T细胞来调节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该文对调节性B细胞的分类、功能、相关功能分子及其在接触性超敏反应、非Ig ... 调节性B细胞是B细胞的一种亚群,主要通过分泌白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等抑制性细胞因子,诱导效应性T细胞凋亡、活化调节性T细胞来调节免疫应答和炎性反应。该文对调节性B细胞的分类、功能、相关功能分子及其在接触性超敏反应、非Ig E介导型食物变态反应性特应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天疱疮等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中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调节性B细胞靶向治疗的前景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B细胞 白介素-10 免疫调节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荨麻疹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国学 王丹 +2 位作者 黎兆军 李顺凡 吴志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5-265,共1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荨麻疹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1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樊翌明 王映芬 +1 位作者 李顺凡 吴志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28-529,共2页
报道1例Ⅰ型弹性纤维性假黄瘤。女性患者,20岁。颈、腋窝、腹股沟部有线状排列的淡黄色扁平小丘疹,皮肤柔软、松弛,呈鸡皮样外观。眼底检查及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双眼底有血管样条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中下2/3处弹性纤维积聚、变... 报道1例Ⅰ型弹性纤维性假黄瘤。女性患者,20岁。颈、腋窝、腹股沟部有线状排列的淡黄色扁平小丘疹,皮肤柔软、松弛,呈鸡皮样外观。眼底检查及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双眼底有血管样条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中下2/3处弹性纤维积聚、变性、肿胀、碎裂,有钙盐沉着。间苯二酚品红染色显示真皮内深蓝黑色弹性纤维增多、增粗、断裂,呈破毛线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 血管样条纹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遗传性缔组织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FC1-IGFBP7诱导恶性黑素瘤SK-MEL-28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嵘祎 樊翌明 +3 位作者 涂亚庭 陈宏翔 沈琴 许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7,IGFBP7)表达质粒(pEGFC1-IGFBP7),研究IGFBP7对恶性黑素瘤细胞SK-MEL-28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C1-IGFBP7质粒,并将pEGFC1-IGFBP7质粒及空质粒分...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7,IGFBP7)表达质粒(pEGFC1-IGFBP7),研究IGFBP7对恶性黑素瘤细胞SK-MEL-28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C1-IGFBP7质粒,并将pEGFC1-IGFBP7质粒及空质粒分别转染入SK-MEL-28细胞,荧光显微镜观测细胞转染效率,Annexin-FITC/PI检测转染后SK-MEL-28细胞的凋亡。结果:成功构建pEGFC1-IGFBP7质粒,用Effectene试剂能将pEGFC1-IGFBP7质粒有效转染入SK-MEL-28细胞,转染效率达6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pEGFC1-IGFBP7可明显促进SK-MEL-28细胞凋亡,转染24h后的凋亡率达(28.4±2.57)%,转染空质粒及未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8±0.44)%和(6.4±0.71)%(F=406.138,P<0.05)。结论:pEGFC1-IGFBP7能有效诱导黑素瘤SK-MEL-28细胞凋亡,为IGFBP7为基础的黑素瘤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 黑素瘤 SK-MEL-28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难治性甲沟炎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忠 李富利 +3 位作者 黄晓琴 詹露萍 付雅雯 程玉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01-702,共2页
目的:探讨对各种难治性甲沟炎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及观察其疗效。方法:对难治性甲沟炎患者按照趾甲的不同情况分别施以甲沟重建术及趾端鱼嘴形切除术。结果:治疗难治性甲沟炎患者127例,124例治愈,3例复发。结论:甲沟重建术及趾... 目的:探讨对各种难治性甲沟炎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及观察其疗效。方法:对难治性甲沟炎患者按照趾甲的不同情况分别施以甲沟重建术及趾端鱼嘴形切除术。结果:治疗难治性甲沟炎患者127例,124例治愈,3例复发。结论:甲沟重建术及趾端鱼嘴形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甲沟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甲沟炎 甲沟重建术:趾端鱼嘴形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傅武 曾文军 +1 位作者 李顺凡 吴国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65-665,共1页
关键词 皮炎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建红 吴昌辉 吴志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81-382,共2页
本文对20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讨论。儿童SLE除与成人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外,尚有临床表现较复杂,内脏损害较严重,早期更容易被误诊的特点。此外,本组儿童SLE的发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红斑狼疮 儿童 诊断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UVB、曲安奈德、白癜风颗粒三联疗法治疗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病情相关指标的评估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卫亮 陈燕 +3 位作者 刘奉彬 黄远佐 林菊珍 吕冠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825-828,共4页
目的:研究NB-UVB、曲安奈德、白癜风颗粒三联疗法治疗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病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NB-UVB、曲安奈德、白癜风颗粒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NB-UVB... 目的:研究NB-UVB、曲安奈德、白癜风颗粒三联疗法治疗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病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NB-UVB、曲安奈德、白癜风颗粒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NB-UVB、曲安奈德二联疗法治疗,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含量以及皮损组织中病情相关分子的表达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中CD3^+CD28^+、CD3^+CD4^+CD28^+、CD3^+CD8^+CD28^+、Th17细胞的百分比以及IL-17、IL-6的含量低于对照组,CD3^+CTLA4^+、CD3^+CD4^+CTLA4^+、CD3^+CD8^+CTLA4^+、Treg细胞的百分比以及IL-10、TGF-β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皮损组织中Nrf-2、SCF、c-kit、InnVit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CLEC2B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结论:NB-UVB、曲安奈德、白癜风颗粒三联疗法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调节白癜风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皮损组织中病情相关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窄谱中波紫外线 白癜风颗粒 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综合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姜琴 陈嶸祎 叶定慈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8-529,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Ⅱ组采用药物治疗。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VA...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Ⅱ组采用药物治疗。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Ⅰ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Ⅱ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较好地缓解,疗效较常规药物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神经刺激 紫外线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顺凡 吴国凤 吴志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汗管囊腺瘤 乳头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顺凡 黄文明 +2 位作者 吴国凤 李文 樊翌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1-463,共3页
报告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患者男,65岁。面部溃疡、口腔糜烂伴发热20余天。皮肤科检查见面部多个溃疡,口腔、咽部大片糜烂,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增大。皮损分泌物、淋巴结穿刺液、血液和皮损组织直接涂片和真菌培养均发现马尔尼... 报告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患者男,65岁。面部溃疡、口腔糜烂伴发热20余天。皮肤科检查见面部多个溃疡,口腔、咽部大片糜烂,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增大。皮损分泌物、淋巴结穿刺液、血液和皮损组织直接涂片和真菌培养均发现马尔尼菲青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马尔尼菲青霉 感染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硝唑致多发性固定性药疹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艳霞 李顺凡 李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28-429,共2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2岁。因四肢、躯干、口腔及生殖器部位紫红斑、水疱及糜烂伴瘙痒疼痛5d于2013年5月7日就诊。患者因牙龈炎口服甲硝唑治疗。剂量为0.2g.每日3次。患者于2013年3月初曾有服用甲硝唑史,当时于双手背出现紫红色斑,...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2岁。因四肢、躯干、口腔及生殖器部位紫红斑、水疱及糜烂伴瘙痒疼痛5d于2013年5月7日就诊。患者因牙龈炎口服甲硝唑治疗。剂量为0.2g.每日3次。患者于2013年3月初曾有服用甲硝唑史,当时于双手背出现紫红色斑,中央有小水疱,下肢及阴囊也逐渐出现类似皮损。当时未予重视,皮疹渐消退。5d前口服甲硝唑后,第2天即于四肢、躯干、口腔及阴囊等部位出现紫红斑,水疱等皮疹。患者诉2年前有口服甲硝唑用药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泛发性固定性 甲硝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性红斑角化症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常兴 张锡宝 +1 位作者 罗权 吴志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红斑角化症 可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状肢端角化症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黎兆军 李顺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58-558,共1页
疣状肢端角化症为一临床少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角化症 肢端 疣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7例早期梅毒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护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晓珍 黄文明 吴志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7期32-33,共2页
回顾性总结 84 7例早期梅毒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发病年龄集中在 2 1~ 4 0岁 ,职业构成以工人、个体或营销人员、农民和无业人员为多 ,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 ,二期梅毒发生率高于一期梅毒 ,13.7%病例同时... 回顾性总结 84 7例早期梅毒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发病年龄集中在 2 1~ 4 0岁 ,职业构成以工人、个体或营销人员、农民和无业人员为多 ,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 ,二期梅毒发生率高于一期梅毒 ,13.7%病例同时伴发其他性病。 98.2 %病人采用青霉素治疗 ,随访率为 84 .1%。提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规范护理、定期随访和有效预防可遏制梅毒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 预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