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义雄 陈绿娇 +4 位作者 陈建业 李涛 周国英 梁卫明 周卫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95-196,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大咯血 疗效分析 介入栓塞治疗 明胶海绵颗粒 临床治疗效果 1991年 内科治疗 栓塞材料 聚乙烯醇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泽光 谢长浓 吴永峻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患者行常规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值分别取0、500、1000s/mm2),比较常规扫描及DWI对肝硬化癌变结节的检出率。...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患者行常规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值分别取0、500、1000s/mm2),比较常规扫描及DWI对肝硬化癌变结节的检出率。结果常规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共发现21例肝癌28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27例共37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的病例数及结节数均多于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癌变结节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DWI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较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癌变结节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东 陈韵 +1 位作者 刘文慈 曾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男10例,女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FH的CT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MFH位于下肢8例,上肢1例,腹膜后3例,鼻部2例,肝脏2例,背部1例,肠道1例。CT示肿块密度与肌肉密度相...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男10例,女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FH的CT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MFH位于下肢8例,上肢1例,腹膜后3例,鼻部2例,肝脏2例,背部1例,肠道1例。CT示肿块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似或略低,多不均匀,边界不清,病灶内见坏死15例,囊变9例,钙化3例,出血2例;增强后肿瘤多呈不均匀中等强化,以周边强化明显,并呈现"快进慢出"的特点。光镜下见肿瘤细胞成分复杂,大量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呈席纹状或轮辐状排列为其特征性病理表现。结论 CT对诊断MFH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锁骨下动脉造影与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义雄 梁立华 +2 位作者 周国英 夏宁 刁胜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303-304,共2页
乳腺癌介入治疗及血供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通过锁骨下动脉造影探讨乳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血供并行动脉灌注化疗。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为女性,年龄36~73岁,平均457岁。全部均经病灶或淋巴结穿刺活检证实... 乳腺癌介入治疗及血供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通过锁骨下动脉造影探讨乳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血供并行动脉灌注化疗。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为女性,年龄36~73岁,平均457岁。全部均经病灶或淋巴结穿刺活检证实。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例,乳腺单纯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瘤 动脉造影 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 被引量:9
5
作者 陈韵 周永红 +1 位作者 潘恒 林琼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探讨骨膜骨肉瘤(POOS)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POO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4例胫骨POOS X线表现为基底部紧贴于胫骨骨干皮质表面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MRI示肿块的软组... 目的探讨骨膜骨肉瘤(POOS)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POO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4例胫骨POOS X线表现为基底部紧贴于胫骨骨干皮质表面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MRI示肿块的软组织成分呈T1WI等低信号为主、T2WI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瘤内的钙化、骨化T1WI及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1例颅骨POOS CT表现为顶骨表面的宽基底软组织肿块,肿块内亦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光镜下见软骨小叶中有骨样组织形成为POO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结论 POOS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骨肉瘤 X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胎盘植入的MRI表现 被引量:28
6
作者 颜有霞 蔡淑芳 +3 位作者 黄葵芳 陈伟 方桂求 任晓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胎盘植入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胎盘植入的18例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8例中术前16例MRI诊断为胎盘植入,1例诊断为不除外胎盘植入,1例诊断未见明显异常,MRI诊断准确率为89%。MRI上16例表...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胎盘植入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胎盘植入的18例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8例中术前16例MRI诊断为胎盘植入,1例诊断为不除外胎盘植入,1例诊断未见明显异常,MRI诊断准确率为89%。MRI上16例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子宫结合带完整性破坏,肌层局部变薄或不规则破坏,T2WI低信号的子宫肌壁内出现高信号灶,11例病灶内见混杂信号影。2例仅累及子宫结合带,11例突入肌层或肌层局部明显变薄,5例基本位于肌层内。增强扫描示16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14例病灶内见结节样、花瓣样强化,7例坏死区不强化,16例增强中晚期持续明显强化。扩散加权成像(DWI)上4例病灶呈明显高信号。结论早期妊娠胎盘植入MRI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及结合带不完整,肌层局部变薄或不规则破坏,T2WI低信号的子宫肌内出现高信号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初期 胎盘 侵入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心肌灌注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文慈 崔冰 +2 位作者 王浩 杨少民 孟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心肌灌注在缺血性心脏病(IHD)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CAG和(或)支架植入术后IHD患者行MSCT心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正常心肌与缺血心肌的CT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MTP)、平均通过时间(MTT... 目的探讨MSCT心肌灌注在缺血性心脏病(IHD)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CAG和(或)支架植入术后IHD患者行MSCT心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正常心肌与缺血心肌的CT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M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 35例患者MSCT心肌灌注扫描均可显示低灌注区,与CAG、SPECT及ECG提示心肌缺血区域相对应。首过灌注图像上缺血心肌CT值为(90.28±7.29)HU,正常心肌CT值为(141.05±9.54)HU;缺血心肌BF、BV减低,MTP、MTT延迟,与正常心肌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4例正常心肌TDC呈稍快上升继而平缓下降;20例缺血心肌TDC呈缓慢上升,10例近乎水平,5例与正常心肌TDC形态相似。结论 MSCT心肌灌注成像可用于定位及诊断心肌缺血,在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决策中起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显像 缺血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肾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葛湛 潘恒 +1 位作者 谢长浓 肖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肾淋巴瘤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在肾脏的淋巴瘤共13例,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穿刺活检确诊。结果:CT表现为肾内肿块5例;双侧肾脏弥漫增大2例,单侧肾脏弥漫肿大1例;肾周肿物3例;肾盂肿块2例。临床... 目的:探讨CT在肾淋巴瘤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在肾脏的淋巴瘤共13例,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穿刺活检确诊。结果:CT表现为肾内肿块5例;双侧肾脏弥漫增大2例,单侧肾脏弥漫肿大1例;肾周肿物3例;肾盂肿块2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肾淋巴瘤3例,继发性肾淋巴瘤10例。结论:CT可发现肾淋巴瘤及其位置、累及范围、临床分期,在肾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扫描技术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肾动脉CTA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夏俊 邓琦 罗泽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570-573,586,共5页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与低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扫描方案在不具备迭代算法的CT机上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36例腹部CTA受检者按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随机分为4组。利用原始图...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与低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扫描方案在不具备迭代算法的CT机上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36例腹部CTA受检者按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随机分为4组。利用原始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测量计算肾动脉的客观指标及辐射剂量结果。以Sahani 5分法评价肾动脉及分支血管显示程度。统计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组之间两两比较,图像血管强化CT值及对比噪声比(CN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管电压不同时,100 kV较120 kV背景值升高、噪声增大(P<0.05);肾动脉血管信噪比(SNR)值仅C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342);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电压不同时,100 kV较120 kV辐射剂量降低了约3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70 mgI/mL对比剂组较350 mgI/mL对比剂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的扫描在不具备迭代算法的CT机上也可以获得满意的肾动脉CTA图像质量,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瘘术前MRI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得旺 李欣 +3 位作者 唐光健 区俊兴 陈伟 马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肛瘘术前MRI征象及其手术病理基础,以提高MRI对肛瘘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肛瘘患者术前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手术病理结果与MR征象异同的相关性和MR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MRI与手术... 目的探讨肛瘘术前MRI征象及其手术病理基础,以提高MRI对肛瘘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肛瘘患者术前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手术病理结果与MR征象异同的相关性和MR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MRI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主瘘管(包括脓肿)正确显示率为100%,外口为100%,内口为87.1%(27个/31个),瘘管分支、多发细小瘘管为76.5%(13条/17条)。按照Parks分型,分型符合率为89.3%(25例/28例)。结论肛瘘的手术病理结果揭示了MRI征象的基础,MRI能准确地显示肛瘘的主瘘管(包括脓肿)、外口,比较准确地检测瘘管内口、瘘管分支、多发细小瘘管及肛瘘分型,对肛瘘的治疗方案及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的CT、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仲佑 陈武标 +1 位作者 葛湛 刘文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白血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提高白血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0例经过证实的白血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肝脏、脾脏肿大13例,椎体浸润13例,淋巴结浸润10例,肺部浸润并感染8例,颅内浸润、颅骨破坏7例,眼眶内浸润2例,肾脏浸润1例... 目的分析白血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提高白血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0例经过证实的白血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肝脏、脾脏肿大13例,椎体浸润13例,淋巴结浸润10例,肺部浸润并感染8例,颅内浸润、颅骨破坏7例,眼眶内浸润2例,肾脏浸润1例。主要CT和MRI表现是肝脾的肿大;椎体斑片状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脊柱旁软组织肿块;肺部的网格状、结节状、斑片状影;眼眶内肿块;头颅骨的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等。结论白血病的影像表现多样,累及部位不同其影像表现也不同。CT、MRI是白血病影像检查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及评价治疗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武标 吴永峻 +1 位作者 王东 田国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65-167,共3页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表现,并用MR评价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治疗前后的MR表现。结果1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主要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STIR为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及周围软组...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表现,并用MR评价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治疗前后的MR表现。结果1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主要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STIR为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嗜酸性肉芽肿是造成青少年扁平椎最常见的原因。治疗后破坏的骨质逐渐修复,MR较X线更敏感显示病灶,表现为T1WI低信号区逐渐被高信号影修复,周围软组织明显缩小。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表现有一定特点,MRI可敏感地显示病灶,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嗜酸性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变异的64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谭志 刘文慈 +1 位作者 朱广源 夏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67-1669,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多螺旋CT(64-multistage CT,MSCT)对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72例行64-MSCT冠状动脉CT造影(multistag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为... 目的:探讨64层多螺旋CT(64-multistage CT,MSCT)对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72例行64-MSCT冠状动脉CT造影(multistag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为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变异患者,对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后处理重建,测量RCA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分析夹角变小的形态学特征,观察RCA斑块情况。结果:72例患者根据夹角变异的不同,可分为3类,第1类45例,表现为RCA开口处狭窄,紧贴主动脉行走;第2类14例,表现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起始部紧贴冠状动脉窦壁,呈急转角式走行;第3类13例,表现为RCA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并呈埋藏式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右室流出道之间。MSCTA显示72例患者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均不同程度变锐且行程异常;其中60例RCA存在斑块。结论:64-MSCTA能清楚显示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主动脉夹角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形态学特征;该夹角变小很可能与冠脉斑块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也很可能是形成这种心源性猝死高风险的一个因素。观察该夹角的大小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右冠状动脉 主动脉 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与影像分析(附20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仲佑 谭志 王吕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5-537,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GIST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胃3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11例,结肠1例,胃肠外4例。病理分型:良性1例,潜在恶性...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GIST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胃3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11例,结肠1例,胃肠外4例。病理分型:良性1例,潜在恶性7例,恶性12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25%(5/20),腹部触及肿块30%(6/20),腹痛65%(13/20),排便异常15%(3/20)。主要影像学表现是外生性为主的肿块,肿块易出现坏死、液化,增强扫描有中等以上强化。肿块边界可以清楚或不清楚,很少出现淋巴结转移,易发生肝内转移或腹腔种植。结论: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其定位、良恶性的判断、随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永红 冯友权 +2 位作者 谭志 陈永强 唐震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8期907-910,共4页
目的:提高对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7例中9例行X线检查,10例CT检查,8例MRI检查。结果:17例发生于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动脉瘤样骨... 目的:提高对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7例中9例行X线检查,10例CT检查,8例MRI检查。结果:17例发生于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表现为,①皂泡状和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平片4例,CT 8例,MRI 6例;②病灶内骨间隔及骨嵴:平片4例,CT 8例;MRI 5例;③病灶周围骨硬化:平片3例,CT6例,MRI 4例,MRI表现为病灶周围线状低信号影;④骨壳部分断缺:平片2例,CT3例,MRI 2例;⑤液-液平面:CT 5例,MRI 6例;⑥骨膜反应:无;⑦软组织肿块:CT 1例,MRI 1例。结论: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特征与长管状骨大致相仿,螺旋CT及MRI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动脉瘤样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燕珍 许志恩 +3 位作者 赵斌 罗泽斌 朱育昌 潘剑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56例发病2周内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责任病灶的梗死面积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20例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56例发病2周内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责任病灶的梗死面积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20例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5cm;B组20例,中等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为3~5cm;C组16例为小面积梗死,梗死灶直径<3cm(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第2天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观察在脑梗死急性期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与梗死灶面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为(13.30±4.29)U/L;脑梗死A、B及C组患者的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分别为(5.55±2.14)U/L,(9.07±2.53)U/L和(15.59±7.49)U/L;NIHSS评分A、B及C组分别为(19.00±6.48)分,(8.75±7.01)分以及(4.81±5.33)分。A,B两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69,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变化与梗死面积大小有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红细胞生成素变化轻微者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内源性 红细胞生成素 EPO 免疫法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恶性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伟文 何旭升 +3 位作者 刁胜林 庞伟明 温志玲 欧陕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良、恶性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平片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对本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良恶性石骨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平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5例,恶性7例。结果:良性病变的临床特点为早期无症状,发病轻,进展慢。恶... 目的:探讨良、恶性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平片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对本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良恶性石骨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平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5例,恶性7例。结果:良性病变的临床特点为早期无症状,发病轻,进展慢。恶性型临床特点为发病早,进展快,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主要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12例石骨症的基本X线表现为全身骨质硬化,髓腔变窄。其中5例良性病变的特征性X线征象:椎体呈"夹心蛋糕"征5例,髂骨呈"同心圆"征5例,伴发病理性骨折2例;7例恶性病变的特征性X线征象:长、短骨呈"棒球杆"征7例,"骨中骨"征6例,肋骨呈"浆"征7例,头颅呈"面罩"征7例,椎体呈"夹心蛋糕"征2例,伴发佝偻病改变7例。结论:良恶性石骨症各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早期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骨症 放射摄影术 骨骼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建业 陈义雄 +1 位作者 梁卫明 周国英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23 例肝癌并门静脉主干癌栓伴CTPV的病例进行总共67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术前及术后(2周)肝功能进行分级。结果:根据 Child pugh分级法:术前A级45例次,B级20例次,...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23 例肝癌并门静脉主干癌栓伴CTPV的病例进行总共67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术前及术后(2周)肝功能进行分级。结果:根据 Child pugh分级法:术前A级45例次,B级20例次,C级2例次;术后A级51例次,B级15例次,C级1例次。术前及术后(2 周)肝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癌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有 CTPV形成者,介入化疗栓塞术是相对安全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肝肿瘤 介入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解剖学基础及MRI表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永峻 林民辉 +3 位作者 欧伟 陈武标 田国强 郑桂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解剖学基础和MR表现,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病人的MR资料(其中5例做了增强扫描),并观察12例尸体脑部断层解剖标本。结果:32例均表现为脉络膜裂内类圆形、卵圆形或纺...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解剖学基础和MR表现,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病人的MR资料(其中5例做了增强扫描),并观察12例尸体脑部断层解剖标本。结果:32例均表现为脉络膜裂内类圆形、卵圆形或纺锤形脑脊液信号灶(增强扫描无强化),6例解剖标本脉络膜裂区可见多发小间隙,其中1例可见脉络膜裂囊肿。结论(:1)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脉络膜裂区组织结构较疏松,可能与脉络膜裂囊肿形成有关。(2)利用MR的多种序列及多方位扫描,可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裂 蛛网膜囊肿 解剖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高密度病灶影像诊断与病理基础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志斌 黄静 +3 位作者 沈比先 明建中 钟文新 楚二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肾脏高密度病灶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25例肾脏高密度病灶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其中14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14/25,56%)。结果:肾脏恶性肿瘤9例,包括透明细胞型肾癌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囊性肾癌1例。... 目的:研究肾脏高密度病灶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25例肾脏高密度病灶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其中14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14/25,56%)。结果:肾脏恶性肿瘤9例,包括透明细胞型肾癌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囊性肾癌1例。肾脏良性病灶16例,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出血3例,囊肿出血9例,复杂囊肿1例,囊性肾瘤2例,嗜酸性细胞瘤1例,实体病灶增强扫描可有强化。结论:CT结合MR对大多数此类病灶可以作出明确诊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