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组织芳香烃受体的表达及其与肺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罗鹏 庞玲品 +5 位作者 吴源聪 陈普文 朱秀龙 陈强 黄石安 何建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1-975,共5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HD-PAH)患者肺组织是否有芳香烃受体(AHR)表达,同时探讨AHR表达量与肺血管重构是否相关。方法:入选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的预行外科修补术的CHD-PAH患者32例。术中行肺组织活检。采用...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HD-PAH)患者肺组织是否有芳香烃受体(AHR)表达,同时探讨AHR表达量与肺血管重构是否相关。方法:入选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的预行外科修补术的CHD-PAH患者32例。术中行肺组织活检。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标本AHR表达情况,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肺小血管的管壁而积/管总面积(WA/TA)和管壁厚/管外径(WD/TD)2个相对比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HR mRN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情况。此外,术前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HR浓度。结果:32例患者肺组织中均有AHR表达。且肺组织AHR mRNA表达量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r=0.809,P<0.001)、肺小血管WA/TA(r=-0.723,P<0.001)和WD/TD(r=-0.746,P<0.001)、HIF-1αmRNA表达量(r=0.889,P<0.001)、ARNT mRNA表达量(r=0.738,P<0.001)、VEGF mRNA表达量(r=0.822,P<0.001)呈正相关。肺组织VEGF mRNA表达量与mPAP(r=0.739,P<0.001)、WD/TD(r=-0.702,P<0.001)和WA/TA(r=0.657,P<0.001)呈正相关。血清AHR浓度与mPAP(r=0.754,P<0.001)、WD/TD(r=-0.754,P<0.001)和WA/TA(r=0.739,P<0.001)呈正相关。结论:AHR可能参与CHD-PAH患者的肺血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芳香烃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调控心肌PPARγ表达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吴铿 游琼 +2 位作者 黄瑞娜 涂焰明 梁建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在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结构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柚皮苷治疗能否减轻心肌结构功能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6周龄♂Wister大鼠80只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在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结构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柚皮苷治疗能否减轻心肌结构功能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6周龄♂Wister大鼠80只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柚皮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治疗组(各组16只),正常大鼠16只作为正常对照。观察不同剂量柚皮苷口服(40、20、10 mg.kg-1.d-1)治疗对心肌结构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心肌PPARγ表达、免疫荧光定量检测外周血B型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PPARγ在模型对照组表达增强,主要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胞质区;相比于空白对照,模型对照组葡萄糖耐量(OGTT)阳性,心肌病损指标(心脏/体重指数、FFA、HO-MA-IR、GSP、BNP)均增高,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②相比于模型对照组,中、高剂量柚皮苷和吡格列酮治疗组PPARγ表达下调,PPARγ阳性光密度呈阳性也减弱,相应灰度值增加(P<0.05);心脏/体重指数、FFA、HOMA-IR、GSP、BNP下调;OGTT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③相比于吡格列酮治疗组,高剂量柚皮苷治疗组在下调BNP方面明显,但改善HOMA-IR方面较差(P<0.05)。结论柚皮苷治疗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结构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肌PPARγ表达介导改善胰岛素抵抗、阻断FFA活化、抑制B型脑钠肽表达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 柚皮苷 B型脑钠肽 心肌超微结构 葡萄糖耐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调控心肌核因子NF-κB炎症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防治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游琼 吴铿 +5 位作者 涂焰明 李腾 莫海亮 叶少强 黄瑞娜 梁建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柚皮苷调控心肌核因子NF-κB炎症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防治作用。方法:高糖高脂喂养和一次性腹腔注射低剂量STZ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柚皮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探讨柚皮苷调控心肌核因子NF-κB炎症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防治作用。方法:高糖高脂喂养和一次性腹腔注射低剂量STZ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柚皮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外周血TNF-α、IL-6、IL-1β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核因子NF-κB蛋白以及外周血TNF-α、IL-6、IL-1β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糖脂代谢紊乱,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而在高、中剂量柚皮苷治疗组则明显受到不同程度改善,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柚皮苷呈剂量依赖性对糖尿病心肌病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可能机制是有效地改善心肌糖脂代谢,下调了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继而抑制了NF-κB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柚皮苷 NF-ΚB 信号通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心脏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海容 李雪华 +2 位作者 黄锡球 宋玉梅 黄丽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心脏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CHD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综合心脏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CHD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采取综合心脏康复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只给予常规护理。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1年内心功能情况以及心脏缺血性事件复发再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因心脏缺血性事件复发再入院8例,占8.89%;而对照组患者因心脏缺血性事件复发再入院22例,占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心脏康复治疗及护理可明显改善CHD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从而促进康复,对减少心脏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介入 心脏康复 心功能 心脏缺血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毒性 被引量:9
5
作者 简春燕 郭润民 +3 位作者 刘丹铭 闫海 冯鉴强 吴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讨柚皮苷(NRG)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诱导的心肌毒性。方法应用DOX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损伤模型。CCK一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GSSG/(GSSG+GSH)的比值;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 目的探讨柚皮苷(NRG)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诱导的心肌毒性。方法应用DOX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损伤模型。CCK一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GSSG/(GSSG+GSH)的比值;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数量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水平;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摄片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Rhl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DOX在3-7μxmol·L^-1浓度范围内处理H9c2心肌细胞24h,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存活率,其中5Iμmol·L^-1DOX能明显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使细胞存活率下降近50%,并呈时间依赖性上调GRP78蛋白的表达;1 μxmol·L^-1NRG预处理60min可明显抑制5 μxmol·L^-1DOX引起的心肌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升高,GSSG/(GSSG+GSH)的比值下降,凋亡细胞数目减少,GRP78表达被抑制,细胞内ROS产生及MMP丢失减少。结论NRG能保护心肌细胞对抗DOX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阿霉素 心肌毒性 心肌保护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H9C2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0
6
作者 郭健 刘义 +1 位作者 李延平 梁伟钧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5期384-387,共4页
大量的研究证明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OFR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活性氧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经颈外静脉导丝引导插管测肺动脉压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杰章 黄石安 +3 位作者 陈灿 李波 高汉华 庞玲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44-50,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经颈外静脉插管方法及测肺动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2组:经导丝引导插管测肺动脉压组(G组),传统方法插管测肺动脉压组(T组),每组均40只。记录插管操作一次成功率、多次调整成功率(n≤4次)... 目的探讨大鼠经颈外静脉插管方法及测肺动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2组:经导丝引导插管测肺动脉压组(G组),传统方法插管测肺动脉压组(T组),每组均40只。记录插管操作一次成功率、多次调整成功率(n≤4次)、总成功率、一次插管时间、总插管时间、及一次测压时间、总测压时间及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数值。结果 G组比T组插管操作一次成功率、多次调整成功率(n≤4次)、总成功率更高(P<0.05),G组比T组的一次插管时间、总插管时间以及一次测压时间、总测压时间要短(P<0.01),G组所测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力比T组所测的高(P<0.01)。结论经导丝引导插管测肺动脉压法插管和测压具有成功率高、准确到达肺动脉、数据更准确、操作省时的优点。与用传统方法插管测肺动脉压组相比较,是一种更好的对大鼠进行颈外静脉插管和测肺动脉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插管术 颈外静脉 肺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服药时间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水轩 李雪华 黄锡球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调整服药时间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 目的探讨调整服药时间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根据患者昼夜发病节律给予调整服药时间,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服药时间给药,随访1年,分别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其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AQ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整服药时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药时间 心肌梗死 恢复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肌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游琼 吴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将66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6例)和安慰剂组(30例),利用门控单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进行心功能定量分析及心肌灌注图像可视化分析,随...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将66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6例)和安慰剂组(30例),利用门控单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进行心功能定量分析及心肌灌注图像可视化分析,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试验持续时间、总做功负荷、毛花甙丙每月用量、心力衰竭每月发作次数、总运动负荷评分(SSS评分)、总静息评分(SRS评分)、收缩期室壁厚度(SWT)、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 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和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不仅能改善心肌灌注,而且能在不影响心率和血压的基础上改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糖尿病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力竭运动后自由基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阳康 孙炎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力竭运动后自由基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力竭组和GSH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安静状态下饲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周后取样;力竭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周后进行一...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力竭运动后自由基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力竭组和GSH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安静状态下饲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周后取样;力竭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周后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运动后即刻取样;GSH组大鼠给予GSH腹腔注射1周后,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运动后即刻取样。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和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力竭组大鼠心肌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GSH组(P<0.05);力竭组大鼠血清和心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SH组(P<0.05)。力竭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SH组(P<0.05)。结论: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和(或)SOD活性降低导致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GSH可减轻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力竭运动 心肌 细胞凋亡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红梅 吴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5-557,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缓慢发展的疾病。已知慢性炎症、免疫等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TZDs)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缓慢发展的疾病。已知慢性炎症、免疫等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TZDs)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近年研究发现TZDs不仅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的作用,还具有降低血压、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文就吡格列酮在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吡格列酮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肱动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海亮 叶少强 +2 位作者 李上海 游琼 吴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3891-3893,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高,尽早及时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可明显降低病死率。传统经股动脉8F IABP置入技术成熟,但易出现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当遇外周血管疾病、血管严重弯曲、急危重患者不能平卧时,IABP置入禁忌或失败,可考虑经... 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高,尽早及时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可明显降低病死率。传统经股动脉8F IABP置入技术成熟,但易出现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当遇外周血管疾病、血管严重弯曲、急危重患者不能平卧时,IABP置入禁忌或失败,可考虑经肱动脉途径行IABP支持。本文报道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下肢动脉慢性闭塞/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不能平卧,采取经肱动脉途径行IABP植入术,效果好,没有明显并发症,表明经肱动脉途径行IABP植入术可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肱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erburg分级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惠蕾 蒋祖勋 黄志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71-3873,共3页
目的:通过Myerburg分级,探讨其对射血分数(EF)保留心力衰竭评价病情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符合标准的EF保留心衰住院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所有纳入病例随访15个月,记录3、... 目的:通过Myerburg分级,探讨其对射血分数(EF)保留心力衰竭评价病情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符合标准的EF保留心衰住院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所有纳入病例随访15个月,记录3、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心跳骤停接受心肺复苏、死亡等不良事件。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或急诊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Myerburg分级。结果:共纳入病例174例,其中男70例,女104例;年龄51~85岁,平均(71.2±6.8)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心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5),但年龄与Myerburg分级无明显相关性,Myerburg的分级与NYHA的心功能分级均高度相关(P<0.05)。3个月再住院、6个月再住院、心跳骤停或死亡等不良事件与Myerburg分级有关(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Myerburg分级对EF保留心衰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Myerburg分级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保护H9 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的心肌毒性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广交 郭润民 +3 位作者 徐文明 沈宁 冯鉴强 廖新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的自由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A)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DOX(5μmol·L-1)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毒性损伤模型。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 目的探讨新型的自由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A)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DOX(5μmol·L-1)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毒性损伤模型。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数量改变;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法测定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20、40、80μmol·L-1EDA分别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60 min,可明显地抑制5μmol·L-1DOX引起的细胞毒性,使细胞存活率升高,其中40μmol·L-1EDA的保护作用最大;应用40μmol·L-1EDA分别预处理心肌细胞30、60、90、120 min,可明显地抑制DOX引起的细胞毒性,其中预处理60 min的保护作用最大;此外,在5μmol·L-1DOX处理H9c2心肌24 h前,应用40μmol·L-1EDA预处理60 min可明显抑制DOX引起的心肌损伤作用,表现为抑制DOX引起的细胞内ROS生成增多及抑制DOX的致细胞凋亡作用(使凋亡细胞数目减少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和MMP的损伤作用。结论EDA能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DOX诱导的心肌毒性,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ROS生成及减轻DOX对MMP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阿霉素 心肌毒性 活性氧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利钠肽临床应用新进展
15
作者 冼倩 吴铿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5期400-402,共3页
B型利钠肽(B-typenatriuretic peptide,BNP)1988年由Sudoh等首次发现,属于利钠肽家族,具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的作用,在心力衰竭(心衰)中可拮抗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B型利钠肽(B-typenatriuretic peptide,BNP)1988年由Sudoh等首次发现,属于利钠肽家族,具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的作用,在心力衰竭(心衰)中可拮抗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交感神经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性,有利于心功能的维护。20多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利钠肽 临床应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PEPTIDE 神经内分泌系统 抗利尿激素 心力衰竭 醛固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微粒的疾病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镜湖 陈建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58-2060,共3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BM-MSCs )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种能分化为骨、软骨、骨骼肌、骨髓基质、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的成体多能干细胞[1]。 BM-MSCs 移植能对心肌梗死、卒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BM-MSCs )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种能分化为骨、软骨、骨骼肌、骨髓基质、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的成体多能干细胞[1]。 BM-MSCs 移植能对心肌梗死、卒中、肺损伤、糖尿病等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起修复作用及延缓组织器官疾病的进展[2]。然而,由于损伤组织的局部缺血缺氧环境,90%以上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体内后72 h 内死亡[3];同时,Li 等[4]研究发现局部或全身性地移植BM-MSCs ,仅有一小部分细胞能融合进损伤组织并存活。由此可见,BM-MSCs 发挥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及再生作用,并不完全依赖于其移植分化,BM-MSCs 的旁分泌功能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BM-MSCs 的研究认为[5],许多细胞,包括 BM-MSCs ,能在激活或凋亡时通过旁分泌机制产生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s),其携带表面受体、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类、mRNA 和 microRNA 等,实现细胞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并发挥与来源细胞相似的作用[6]。本文就近年来 BM-MSCs 来源的膜微粒在疾病治疗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膜 治疗机 BM-MSCs 疾病 微粒 microRNA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