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精神心理性疾病患者3803例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举达 邹晓波 +5 位作者 林志雄 杨志江 陈光敏 谢博 律东 罗旭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0期965-967,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患者基本情况及疗效,探讨精神心理疾病新的治疗和管理模式。方法对本院开放式心理病房设置以来收治的3 80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病种构成、基本情况、住院时间及疗效均与传统精神病院情...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患者基本情况及疗效,探讨精神心理疾病新的治疗和管理模式。方法对本院开放式心理病房设置以来收治的3 80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病种构成、基本情况、住院时间及疗效均与传统精神病院情况不同。结论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对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的治疗与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精神病 开放式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方法对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林举达 邹晓波 +1 位作者 林志雄 杨志江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1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开放式精神心理疗法 系统方法 综合医院 开放式心理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回归综合医院开放病房治疗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举达 邹晓波 +4 位作者 林志雄 杨志江 陈光敏 陆兰 郭沈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6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建立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病房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 ,并分析 12 0 0例住院患者的疗效。结果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管理模式具有患者生活自由、人际交往方便、可... 目的探讨建立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病房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 ,并分析 12 0 0例住院患者的疗效。结果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管理模式具有患者生活自由、人际交往方便、可保持与外界社会的接触、治疗效果好、住院天数短、经济效益佳、精神症状更易控制等优点。结论综合医院建立开放式管理的心理病房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 ,是现代精神病治疗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开放式管理 精神病 住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海洛因成瘾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邹晓波 莫湛宇 +3 位作者 林举达 林志雄 黄秀凤 林桂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探讨在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实施血液透析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海洛因成瘾的疗效.方法30例海洛因成瘾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采用血液透析结合心理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血液透析.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SCL-90量... 目的探讨在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实施血液透析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海洛因成瘾的疗效.方法30例海洛因成瘾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采用血液透析结合心理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血液透析.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SCL-90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AMA和SCL-90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血液透析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海洛因成瘾有较好的疗效和预防复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开放式心理病房 心理疗法 海洛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心理状态情况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志雄 邹晓波 +2 位作者 林举达 律东 陆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5期390-391,共2页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60名海洛因依赖者的102名一级亲属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进行测查。结果一级亲属SCL 90 评分躯体化(1. 73±0. 60)、抑郁(1. 82±0. 65)、焦虑(1 80±0 55)、偏执(1 .6...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60名海洛因依赖者的102名一级亲属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进行测查。结果一级亲属SCL 90 评分躯体化(1. 73±0. 60)、抑郁(1. 82±0. 65)、焦虑(1 80±0 55)、偏执(1 .60±0. 57)、精神病性(1. 56±0 .49)、阳性项目数(41. 41±18. 87)均高于常模(P<0. 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一级亲属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药品依赖 一级亲属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系统性家庭治疗改善轻中度产后抑郁 被引量:59
6
作者 侯永梅 胡佩诚 +5 位作者 张咏梅 卢巧云 王丹丹 尹玲 陈耀琦 邹晓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1-747,共7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系统性家庭疗法对轻中度产后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49例产后42天的轻中度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的产后护理(对照组,n=128),一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联合系统性家庭治疗...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系统性家庭疗法对轻中度产后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49例产后42天的轻中度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的产后护理(对照组,n=128),一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联合系统性家庭治疗(心理治疗组,n=121)。在产后6、12、18和24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问卷(EP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和产后6、12、18、24个月时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共213例患者(心理治疗组104例、对照组109例)完成试验。干预结束时,心理治疗组的EPDS总分[(11.3±2.9)vs.(13.6±3.5)]、PSQI总分[(9.5±3.7)vs.(12.1±4.1)]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与干预前相比,在研究的各阶段,两组的EPDS和PSQI总分均有所下降,心理治疗组的降分率高于对照组的同期降分率(均P<0.01)。干预后,与同一阶段的对照组相比,心理治疗组的入睡时间更短(P<0.01)、睡眠时间更长(P<0.05)、夜间觉醒次数更少(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系统性家庭疗法可以减轻轻中度产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系统性家庭疗法 产后抑郁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敌对症状大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谭健烽 吴诗婧 +1 位作者 郭欢 林志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1-707,共7页
目的:描述有敌对症状大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探讨其内心世界。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某医学院筛选出敌对因子分≥3分的24人为有敌对症状组,以SCL-90任一因子分均<2分的36人为对照组,两组均参与沙盘游戏实... 目的:描述有敌对症状大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探讨其内心世界。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某医学院筛选出敌对因子分≥3分的24人为有敌对症状组,以SCL-90任一因子分均<2分的36人为对照组,两组均参与沙盘游戏实验。采用沙盘作品编码表对初始沙盘作品进行信息编码,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敌对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敌对症状组较少使用现实人物(16.7%vs.80.6%)、女人(37.5%vs.75%)、儿童类沙具(37.5%vs.66.7%)、鲜花(20.8%vs.63.9%)、草(41.7%vs.80.6%)、树木(45.8%vs.72.2%)、居民房屋(33.3%vs.72.2%)、商业建筑(4.2%vs.27.8%)、食物果实(0%vs.41.7%)、湖(37.5%vs.63.9%)、河流(12.5%vs.47.2%)、桥(16.7%vs.61.1%);较多使用虚拟人物(83.3%vs.58.3%)、阴影原型沙具(45.8%vs.11.1%);较多出现沙盘作品布局不平衡(50%vs.2.8%)、沙具单一视角(58.3%vs.11.1%)、对沙盘作品不满意(45.8%vs.2.8%)、缺乏自我像(41.7%vs.8.3%);主题场景较多抽象场景(29.2%vs.2.8%),较少社会场景(20.8%vs.41.7%)(均P<0.01或0.05)。沙盘主题特征回归分析显示,限制、忽视、威胁是敌对症状的危险因素(OR=7.33、31.56、14.98,均P<0.05),联结是敌对症状的保护因素(OR=0.03,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有敌对症状大学生在沙具使用情况、沙盘操作描述性特征、沙盘主题特征等维度有特征表现,初始沙盘可在临床心理评估中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盘游戏 初始沙盘 敌对 心理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应性B细胞的功能作用和调节性B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冯锦山 杨正 +2 位作者 朱宇珍 迟宏罡 郑学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7-430,共4页
随着调节性B淋巴细胞的发现,效应性和调节性B细胞的功能作用逐渐被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效应性和调节性B细胞作用机制,从两者的活化、对T细胞的作用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分析两群B细胞对免疫反应和调节的区别与联系,重点介绍调节性B... 随着调节性B淋巴细胞的发现,效应性和调节性B细胞的功能作用逐渐被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效应性和调节性B细胞作用机制,从两者的活化、对T细胞的作用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分析两群B细胞对免疫反应和调节的区别与联系,重点介绍调节性B细胞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免疫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调节性B细胞活化与分离的方法,以期为进一步对调节性B细胞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调节作用 效应性B细胞 调节性B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结合氟西汀治疗冬季发作抑郁症 被引量:3
9
作者 林举达 邹晓波 +2 位作者 陆兰 李雪洁 林志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4期200-201,共2页
目的观察光照结合氟西汀治疗冬季发作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 68例冬季发作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4例。治疗组除接受氟西汀 (2 0mg/d)治疗外 ,还接受光照疗法 ,而对照组则单用氟西汀治疗。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 目的观察光照结合氟西汀治疗冬季发作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 68例冬季发作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4例。治疗组除接受氟西汀 (2 0mg/d)治疗外 ,还接受光照疗法 ,而对照组则单用氟西汀治疗。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2周、4周、8周 (治疗结束 )时的疗效进行评定 ;应用SCL 90量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 6个月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光照结合氟西汀疗法对冬季发作的抑郁症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和预防复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疗法 氟西汀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思想不伴强迫行为的强迫症二重辨证施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光敏 许文峰 +3 位作者 林志雄 律东 罗旭东 李晓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二重辨证施治对强迫思想不伴强迫行为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在开放式心理病房的适应情况。方法将47例强迫思想不伴强迫行为强迫症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在开放式心理病房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用二重辨证施治,对照... 目的探讨二重辨证施治对强迫思想不伴强迫行为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在开放式心理病房的适应情况。方法将47例强迫思想不伴强迫行为强迫症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在开放式心理病房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用二重辨证施治,对照组用认知疗法结合氯丙咪嗪、氟西汀等。研究时间共5个月,前2个月为积极治疗期,后3个月为自由治疗期。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积极治疗期末和自由治疗期末痊愈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YBOCS总分两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t=0375,P>05);在积极治疗期末和自由治疗期末,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1)。结论二重辨证施治对强迫思想不伴强迫行为的强迫症者有良好疗效,且疗效持续。开放式心理病房可作为强迫症含强迫思想不伴强迫行为者二重辨证施治的医疗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辨证施治 强迫思想 开放式心理病房 神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结合光照对抑郁症慢性疼痛患者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晓波 律东 +2 位作者 林志雄 林举达 陈光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研究在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中黛力新结合光照疗法对抑郁症慢性疼痛患者的干预效应。方法41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接受药物黛力新1片/d治疗外,还进行光照疗法;对照组20例,单用黛力新1片/d治疗。应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 目的研究在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中黛力新结合光照疗法对抑郁症慢性疼痛患者的干预效应。方法41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接受药物黛力新1片/d治疗外,还进行光照疗法;对照组20例,单用黛力新1片/d治疗。应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治疗结束)时的疗效进行评定;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6个月时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结合光照疗法对抑郁症慢性疼痛患者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力新 光照疗法 抑郁症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干预预防精神疾病患者再次自杀的研究
12
作者 林志雄 房蔚霞 +2 位作者 邹晓波 陈光敏 彭晓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0期970-971,共2页
目的评价危机干预预防有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精神疾病患者再次自杀的作用。方法将28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有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只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出院后按原来... 目的评价危机干预预防有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精神疾病患者再次自杀的作用。方法将28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有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只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出院后按原来的服药要求进行药物维持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危机干预治疗。入院时及出院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有自杀观念和再次自杀的人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危机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和治疗依从性,消除自杀观念,预防有自杀观念、自杀未遂的患者再次自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干预 精神疾病 自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指导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彩玲 冯奕梅 +3 位作者 邓爱萍 黄飞 黎翠云 湛致娟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9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活动,包括康复知识指导(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家居安全及社交技巧等)及小...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活动,包括康复知识指导(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家居安全及社交技巧等)及小组游戏各4次活动,康复知识指导与游戏交替进行。康复指导活动前后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行为评定量表(SLOF)评定。结果康复指导活动实施后,患者BPRS显著低于实施前,SLOF(除身体功能外)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指导活动,能使患者恢复应有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工作坊 康复指导 游戏活动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