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功能医学的角度探讨低强度激光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英华 刘承宜 陈晓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1,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由于血液、血管或心脏的功能偏离了其功能内稳态,低强度激光通过调整血液、血管或心脏的功能,使其恢复功能内稳态。本文将从功能医学的角度探讨低强度激光血管外照射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 激光血管外照射 功能医学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通过调控NF-κB通路抑制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与细胞毒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文明 郭润民 +4 位作者 陈景福 陈刚 郭瑞鲜 冯鉴强 廖新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61-1566,共6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是否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阿霉素(DOX)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与细胞毒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NF-κB p65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是否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阿霉素(DOX)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与细胞毒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NF-κB p65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核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及数量的变化。结果:应用5μmol/L DOX处理H9c2心肌细胞明显上调磷酸化NF-κB p65(p-p65)表达水平,并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表现为IL-1β、IL-6、TNF-α的分泌水平升高、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及细胞存活率降低。400μmol/L NaHS(H2S供体)预处理30 min能显著抑制DOX对心肌细胞p-p65表达的上调作用,并减轻DOX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使IL-1β、IL-6、TNF-α的分泌水平下降、凋亡细胞数量降低及细胞存活率升高。与NaHS的作用相似,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100μmol/L)预处理也能阻断DOX引起的心肌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IL-1受体拮抗剂(IL-1Ra,20μg/L)与DOX共处理能拮抗DOX对心肌细胞NF-κB p65的激活作用及细胞毒性作用。结论:在DOX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中,NF-κB通路与IL-1β之间存在正的相互作用;H2S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保护心肌细胞对抗DOX引起的炎症反应与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NF-ΚB 阿霉素 心肌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风湿性心房颤动脑缺血发生与脂蛋白(a)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灿 麦航 +3 位作者 吴小玲 李沛 夏小明 黄石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3-414,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非风湿性心房颤动 (房颤 )脑缺血发生 (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及脑栓塞或脑梗塞 )与血清脂蛋白 (a) [LP(a) ]的关系。方法 :无脑缺血发生的非风湿性慢性房颤患者 (无脑缺血发生组 ) 42例及近期 (3周至 2个月内 )曾发生短暂... 目的 :探讨老年非风湿性心房颤动 (房颤 )脑缺血发生 (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及脑栓塞或脑梗塞 )与血清脂蛋白 (a) [LP(a) ]的关系。方法 :无脑缺血发生的非风湿性慢性房颤患者 (无脑缺血发生组 ) 42例及近期 (3周至 2个月内 )曾发生短暂脑缺血患者 (脑缺血发生组 ) 38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清LP(a)水平 ,另选 40例同期住院的器质性心脑血管病变且无房颤患者作对照 (对照组 )。结果 :脑缺血发生组血清LP(a)浓度显著高于无脑缺血发生组及对照组 (P均 <0 0 1) ,而无脑缺血发生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清LP(a)浓度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非风湿性慢性房颤患者血清LP(a)浓度升高可能是导致脑缺血发生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风湿性心房颤动 脑缺血 老年人 脂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通过抑制瘦素通路对抗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付贞 陈景福 +4 位作者 潘德茂 田丽红 郭润民 游琼 吴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3-429,共7页
目的:探讨柚皮苷能否通过抑制瘦素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高糖HG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瘦素及瘦素受体(LEPR)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盒(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测定凋亡... 目的:探讨柚皮苷能否通过抑制瘦素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高糖HG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瘦素及瘦素受体(LEPR)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盒(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测定凋亡细胞的形态及数量的变化;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应用35mmol/L葡萄糖(HG)处理H9c2心肌细胞6~24h能上调瘦素表达,其中9h时表达最多;HG处理心肌细胞1-24h也能促进LEPR表达,其中12h时表达最多;在HG处理心肌细胞前,80μmol/L柚皮苷预处理2h能明显抑制HG对瘦素及LEPR表达的上调作用;柚皮苷预处理2h、瘦素拮抗剂预处理24h或瘦素受体拮抗剂预处理2h均能抑制HG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增多,凋亡细胞数量和胞内ROS生成减少,MMP回升。结论:柚皮苷可通过抑制瘦素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HG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瘦素 受体 瘦素 高血糖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核因子-κB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许锦荣 陈玲 +1 位作者 曾坚 张海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080-208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CHF)患者核因子-κB(NF-κB)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6例老年CHF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和NF-κB检测,进行不同类型CHF、不同病因心功能与NF-κB水平变化的相关分析。结果: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的左室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CHF)患者核因子-κB(NF-κB)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6例老年CHF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和NF-κB检测,进行不同类型CHF、不同病因心功能与NF-κB水平变化的相关分析。结果: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NF-κB的活化率均较心功能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或P<0.05);各级心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着心功能的恶化,NF-κB的活化率呈上升趋势;随NF-κB的活化率的增加,LVEF、LVFS均显著下降,呈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57和-0.65,P<0.05)。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瓣膜病及其他患者的心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不同病因患者的NF-κB活化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但不同病因间的心功能和NF-κB活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F-κB活化率可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核因子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辛平 黄石安 +4 位作者 李志根 朱伟 魏盟 吴晓玲 陈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高脂血症组)、C组(心梗组)和D组(心梗合并高脂血症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高脂血症组)、C组(心梗组)和D组(心梗合并高脂血症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和密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生化法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心肌梗死和高脂血症均可导致梗死周边区域GAP-43和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显著增加(均P<0.05),并伴随着NGF、IL-1β蛋白表达的上调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增高,且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GAP-43和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与NGF、IL-1β蛋白水平及氧化应激呈良好的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高脂血症可以加剧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其机制与氧化应激和IL-1β释放增加导致NGF表达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高脂血症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梁伟钧 罗景云 黄石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72-372,共1页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数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引致心衰的病理机制复杂,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本文通过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肿...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数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引致心衰的病理机制复杂,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本文通过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中位室间隔部起搏参数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小卫 黄志文 +2 位作者 田丽红 吴铿 袁岩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2期40-43,共4页
目的比较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与中位室间隔部(MIVS)起搏参数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按起搏部位不同分为RVOTS起搏组和MIVS起搏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6个月起搏阈值、感知阈值、电极阻抗... 目的比较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与中位室间隔部(MIVS)起搏参数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按起搏部位不同分为RVOTS起搏组和MIVS起搏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6个月起搏阈值、感知阈值、电极阻抗、起搏QRS波群宽度、术前和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中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起搏阈值、感知阈值和电极导线阻抗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起搏参数与术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自主和起搏QRS波宽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起搏QRS波群均较自主QRS波群明显增宽,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LVEDD和LVEF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DD、LVEF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RVOTS和MIVS起搏参数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相似,二者均可作为临床首选的右心室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右室中位室间隔部 起搏参数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水平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果明 刘先哲 +3 位作者 田丽红 黄秀凤 揭育丽 蒲晓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6例AMI患者发病后第 5 ,15 ,30 ,90天及 2 5例健康人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标准导联心电图QRS记分和第 90天的 6min步行试验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MI患者第 5 ,15 ,30 ,90天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P <0 0 1) ;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显著相关 (均P <0 0 0 1)。结论 :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 3个月以上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梗死的面积和心功能状态 ,有助于预测AM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 血清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7-68,91,共3页
目的:研究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154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78例实验组患者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 目的:研究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154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78例实验组患者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以往常规的功能制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发生率、心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对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起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护理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时红细胞免疫状态与过氧化脂质的改变
11
作者 陈灿 李沛 +1 位作者 王伟 陈建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功能不全时红细胞免疫状态。  方法:将98例患者按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轻度心力衰竭(心衰)组36 例、中度心衰组33 例及重度心衰组29例,另有健康对照组48 例,检测其红细胞受...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功能不全时红细胞免疫状态。  方法:将98例患者按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轻度心力衰竭(心衰)组36 例、中度心衰组33 例及重度心衰组29例,另有健康对照组48 例,检测其红细胞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增强因子、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过氧化脂质的变化。  结果:心衰患者红细胞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增强因子均显著下降(P< 0.01),而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过氧化脂质则明显升高(P< 0.01),其变化且随心衰程度加重而更加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红细胞受体花环率与红细胞免疫增强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 0.92,P< 0.01),与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过氧化脂质呈显著负相关(r= - 0.87、- 0.81,P< 0.01)。  结论:提示风心病心功能不全时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 红细胞免疫 L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相关瓣膜损伤的防治
12
作者 邱庆欢 张智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3-996,共4页
结构性心脏病是指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心脏病,既包括先天性疾病也包括后天获得性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获得性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已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患... 结构性心脏病是指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心脏病,既包括先天性疾病也包括后天获得性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获得性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已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患者心脏瓣膜及瓣膜相关组织较为脆弱或先天性发育不良,加之手术复杂,介入手术操作可引起相关瓣膜损伤并发症,该文就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相关的瓣膜损伤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心脏瓣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变化及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建英 陈晓于 +3 位作者 黄石安 陈灿 李果明 陈亮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内皮素 (ET)的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进展的关系及苯那普利对其生成的影响。方法 :以 2 0例健康人做对照 (正常对照组 ) ,另选择 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内皮素 (ET)的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进展的关系及苯那普利对其生成的影响。方法 :以 2 0例健康人做对照 (正常对照组 ) ,另选择 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40例 (为 1级原发性高血压组 18例 ,2级原发性高血压组 2 2例 )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苯那普利治疗前及治疗 6周后血清中HGF、AngⅡ和ET浓度。结果 :1、2级原发性高血压组治疗前血清HGF、ET和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 ;并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68、0 460、0 62 3 ) ;血清HGF与ET、AngⅡ亦有良好相关性 (r分别为 0 5 12、0 5 63 )。治疗后血压下降 ,同时血清HGF、ET和Ang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HGF、AngⅡ及ET水平与高血压有关。苯那普利在降压的同时能降低HGF及AngⅡ、E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F ET AngⅡ 苯那普利 血清 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前 水平 结论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灿 陈亮波 +3 位作者 黄石安 李果明 陈建英 谢晓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6期460-462,共3页
目的研究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07年5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Allen试验阳性患者295例,随机分为左桡动脉组(148例)和右桡动脉组(147例)。冠脉造影选用5FTIG造影导管,支架植入选用6F Judkin... 目的研究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07年5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Allen试验阳性患者295例,随机分为左桡动脉组(148例)和右桡动脉组(147例)。冠脉造影选用5FTIG造影导管,支架植入选用6F Judkin、EBU或Amplatz。比较两种途径在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成功率、介入治疗时间、介入治疗成功率、特殊指引导管使用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①冠脉造影:经左桡动脉、右桡动脉行冠脉造影血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62%和96.59%(P>0.05);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3.10±1.50)min和(3.13±1.47)min(P>0.05);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5.94%和95.23%(P>0.05)。②冠脉介入治疗:经左桡动脉、右桡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分别(18.25±12.58)min和(17.59±11.62)min(P>0.05),成功率分别为98.85%和97.80%(P>0.05),特殊指引导管使用分别为43.67%和76.92%(P<0.01)。结论左桡动脉途径能很好地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可以作为冠脉介入的选择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桡动脉 造影术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志杰 范彦夫 +2 位作者 谢培益 方红城 苏又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80例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90例(氨氯地平5 mg/d)和试验组90例(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1片/d),治疗12个月。测定治疗前... 目的研究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80例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90例(氨氯地平5 mg/d)和试验组90例(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1片/d),治疗1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动脉内径及血浆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氨氯地平相比,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可延缓颈动脉IMT的进展[(-0.17±0.07)mm比(-0.11±0.05)mm,P<0.05],并提高患者NO水平[(35.0±6.5)μmol/L比(19.5±6.4)μmol/L,P<0.05]和肱动脉扩张能力(10.1%±3.1%比8.8%±3.2%,P<0.05),降低ET-1水平[(-31.8±6.5)ng/L比(-21.8±7.1)ng/L,P<0.05];但二者的降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5/-16.5±7.5)mm Hg比(-26±9.0/-13.5±9.0)mm Hg,P>0.05]。结论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较氨氯地平血管保护功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 高血压 血管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顺应性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石安 陈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顺应性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5例 (原发性高血压组 ) ,其中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 2 7例 ,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 2 8例 ;血...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顺应性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5例 (原发性高血压组 ) ,其中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 2 7例 ,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 2 8例 ;血压正常患者 2 3例 (血压正常组 )。用食道超声检测主动脉根部扩张度 (D值 )和僵硬度 (β值 ) ,同时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D值为 (2 87± 0 76) 10 -6cm2 /dyn ,β值为 5 3 4± 2 84;血压正常组D值为 (3 47± 0 95 ) 10 -6cm2 /dyn ,β值为 3 63± 1 67,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和 <0 0 5 )。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D值为(2 3 9± 0 84) 10 -6cm2 /dyn ,β值为 6 5 3± 2 62 ;主动脉根部内径≤ 3 5cm者D值为 (2 94± 0 71) 10 -6cm2 /dyn ,β值为5 12± 2 46,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D值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呈显著正相关 (r =0 3 72 ,P <0 0 0 5 ) ;β值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呈显著负相关 (r =-0 3 95 ,P <0 0 0 5 ) ;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主动脉根部内径与 β值呈显著正相关 (r =0 3 3 0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主动脉根部顺应性减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主动脉根部顺应性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rtmannin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和磷脂酰肌醇三磷酸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文 黄石安 梁念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620-623,共4页
W ortm annin 是肌醇磷脂3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用比浊法分析血小板聚集;肌醇磷脂用32 P磷酸钠标记,用氯仿和甲醇抽提,用 T L C和放射自显影分析,研究了 W ortm annin 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血小板... W ortm annin 是肌醇磷脂3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用比浊法分析血小板聚集;肌醇磷脂用32 P磷酸钠标记,用氯仿和甲醇抽提,用 T L C和放射自显影分析,研究了 W ortm annin 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和磷脂酰肌醇三磷酸( P I P3)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 W ortm annin 对凝血酶(500 U/ L)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20~80μm ol/ L).凝血酶(500 U/ L)诱导人血小板 P I P3 的累积, W ortm annin 对此累积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40~160 μm ol/ L).结果提示: W ortm annin 可能是潜在的抗血小板药物,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主要与其抑制 P I P3 的累积有关.结果也提示,肌醇磷脂3激酶在血小板活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TMANNIN 血小板聚集 磷脂酰肌醇 三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RAW264.7细胞分泌MMP-12、TF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焱 方志远 +1 位作者 黄石安 崔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RAW264.7细胞中组织因子(T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TanⅡ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防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以ox-LDL作为刺激因子,采用MTT法测定了巨噬细胞的增殖,采...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RAW264.7细胞中组织因子(T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TanⅡ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防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以ox-LDL作为刺激因子,采用MTT法测定了巨噬细胞的增殖,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TF浓度,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SOD)和丙二醛浓度(MDA),并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中MMP-12的表达,从而观察TanⅡA对ox-LDL引起的巨噬细胞增殖、脂质过氧化及其MMP-12、TF分泌的影响。结果15、30、60、120μg/mlTanⅡA可剂量依赖性抑制50μg/mlox-LDL引起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30、60、120μg/mlTanⅡA可明显增加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降低MDA浓度及TF浓度,并降低细胞内MMP-12的表达。结论TanⅡA可抑制ox-LDL引起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可抑制该细胞中TF和MMP-12的表达,并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组织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12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和依从性前瞻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回皓升 吴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硝苯地平控释片 治疗 高血压病 临床疗效 依从性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关健 谢晓明 孙建丽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级、2级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另选取年龄、性别等相匹配5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级、2级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另选取年龄、性别等相匹配5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qd,po,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qd,观察时间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LT、PDW、MPV及GMP-140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TC、TG、LDL-C、PLT、MPV及GMP-140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血压、PLT、MPV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C、LDL-C、HDL-C、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相关分析显示GMP-140水平下降幅度与TC、TG、LDL-C下降幅度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27,0.326,0.173(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调脂治疗的同时降低GMP-140水平,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高血压 高脂血症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