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脑室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立一 王东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67-1669,共3页
目的探讨三脑室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方法156例病人分别采用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胼胝体-侧脑室-室间孔入路、终板-翼点联合入路等6种不同的术式,均在显微镜下操作,术后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采用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其肿瘤手术... 目的探讨三脑室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方法156例病人分别采用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胼胝体-侧脑室-室间孔入路、终板-翼点联合入路等6种不同的术式,均在显微镜下操作,术后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采用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其肿瘤手术全切除率为56.41%,次全切除率为25.64%,部分切除率为12.82%,死亡8例,死亡率为5.13%。结论对三脑室区肿瘤的手术,要根据肿瘤所在的不同位置,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且在显微镜下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脑室 脑肿瘤 显微解剖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瓣替换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杰 刘国勋 +4 位作者 凌光鑫 扬勤 陈玲 苏廷宝 何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机械瓣替换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规律,以指导术后抗凝治疗。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5例,胸部恶性肿瘤组12例、瓣膜替换组25例,术前及术后1、3、7、1... 目的:研究机械瓣替换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规律,以指导术后抗凝治疗。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5例,胸部恶性肿瘤组12例、瓣膜替换组25例,术前及术后1、3、7、10、15、20、30、60天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动态变化。瓣膜替换组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观察临床抗凝治疗疗效。结果:瓣膜替换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术前略高于正常(P<0.01),术后显著增高(P<0.01),且逐渐增高,7~10天达到高峰,50~60天降至正常水平。胸部恶性肿瘤组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也升高。结论:瓣膜替换组术前无论合并心房颤动与否,均提示高凝状态。术后2个月内处于血栓形成的高危期。血浆D-二聚体动态检测可指导术后抗凝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组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 D-二聚体 心脏瓣膜手术 机械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郑学宝 戴世学 +6 位作者 荣向路 王东军 邹颖 左玲 翁一洁 叶秋丽 吴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533-253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该方治疗该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干预加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造出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该方治疗该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干预加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造出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采用大中小剂量黄芩汤、白头翁汤、柳氮磺吡啶(SASP)及生理盐水对模型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用实时PCR(Real-tim e 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Foxp3 mRN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TGF-β1及结肠组织Foxp3 mRN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经干预后以上指标有不同程度回升,尤以黄芩汤中剂量组最为明显,疗效优于阳性对照药白头翁汤及SASP(P<0.05,P<0.01)。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上调以上指标而调节Tr细胞的功能,从而实现自身免疫调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证 溃疡性结肠炎 调节性T细胞 FOXP3基因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静脉干对前臂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绥江 罗少军 +3 位作者 汤少明 梁杰 吕端远 金玉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另于家兔 (n =5 )双侧前肢制作带头静脉的远端蒂皮瓣 ( 5× 1.5cm ) ,比较蒂部结扎...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另于家兔 (n =5 )双侧前肢制作带头静脉的远端蒂皮瓣 ( 5× 1.5cm ) ,比较蒂部结扎头静脉组 (实验组 )与不结扎组 (对照组 )的成活面积。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 ,其中 1例术后早期皮瓣远端肿胀。家兔 10个皮瓣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成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皮瓣蒂部保留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的成活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皮瓣 筋膜皮瓣 皮神经 浅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K-4、MMP-9基因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明意 姚金科 +1 位作者 周晓华 杨永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80-1483,共4页
目的:检测m itogen activated prote in k inase k inase 4(MKK-4)、MMP-9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原发性肝癌MKK-4与MMP-9 mRNA表达水平间的相互关系,及两者对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 目的:检测m itogen activated prote in k inase k inase 4(MKK-4)、MMP-9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原发性肝癌MKK-4与MMP-9 mRNA表达水平间的相互关系,及两者对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原发性肝癌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MKK-4 mRNA、MMP-9 mRNA的表达。结果:癌旁与正常肝组织的MMP-9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癌中的MMP-9 mRNA表达增高,且转移癌与未转移癌组间有差异(P<0.05),转移癌组、未转移癌组分别与正常组及癌旁组织比较有差异(P<0.01);MKK-4 mRNA在正常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无差异(P>0.05),转移癌组、未转移癌组分别与正常组及癌旁组比较有差异(P<0.01),转移癌中较未转移癌中的表达低(P<0.05);MKK-4或MMP-9的mRNA表达均与肿瘤的大小、分化无关(P>0.05);MKK-4 mRNA与MMP-9 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r=-0.925,P<0.01)。结论:提示MKK-4 mRNA与MMP-9 mRNA的表达改变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激酶类 肝肿瘤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不同器械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明 陈卓林 +2 位作者 姚关兵 缪辉来 陈念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应用不同器械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符合标准的胆囊切除术78例,LC术中分别使用超声刀(A组,n=30)和电刀(B组,n=30),18例因经济原因要...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应用不同器械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符合标准的胆囊切除术78例,LC术中分别使用超声刀(A组,n=30)和电刀(B组,n=30),18例因经济原因要求开腹手术(C组,n=18)。术前、术后0h、12h、24h检测3组患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LC术后0h MDA[A组:(7.141±1.024)nmol/Lvs(6.483±0.721)nmol/L,q=3.940,P<0.05;B组:(7.357±1.151)nmol/Lvs(6.562±0.730)nmol/L,q=4.545,P<0.05]均明显升高,C组升高不明显[(6.676±0.920)nmol/Lvs(6.575±0.762)nmol/L,q=0.505,P>0.05]。术后24h MDALC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6.635±0.903)nmol/Lvs(6.483±0.721)nmol/L,q=0.910,P>0.05;B组:(6.762±0.884)nmol/Lvs(6.562±0.730)nmol/L,q=0.890,P>0.05],而C组持续升高[(7.715±1.183)nmol/L vs(6.575±0.762)nmol/L,q=4.880,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0hLC组SOD活性降低[A组:(99.405±18.840)U/ml vs(121.821±15.535)U/ml,q=7.039,P<0.05;B组:(101.516±19.304)U/ml vs(124.242±16.301)U/ml,q=6.962,P<0.05],C组降低不明显[(111.019±18.425)U/ml vs(118.748±18.247)U/ml,q=2.443,P>0.05];术后24hLC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120.487±17.004)U/ml vs(121.821±15.535)U/ml,q=0.420,P>0.05;B组:(119.118±18.235)U/ml vs(124.242±16.301)U/ml,q=1.570,P>0.05],而C组继续降低[(102.363±15.741)U/ml vs(118.748±18.247)U/ml,q=4.009,P<0.05]。A组术后各时点MDA水平较B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12h SOD活性较B组明显偏高[(119.836±18.208)U/ml vs(109.917±17.543)U/ml,q=3.080,P<0.05]。结论 LC术中CO2气腹可导致氧化应激的产生,但较开腹胆囊切除术恢复快;LC术中应用超声刀较电刀更有利于机体术后氧化应激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电刀 超声刀 氧化应激 CO2气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Ⅱ、Ⅲ期直肠癌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才进 许庆文 +3 位作者 欧雯婷 徐飞鹏 林琳 黄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50-2852,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直肠癌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组(n=53)及开腹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直肠癌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组(n=53)及开腹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远切缘长度、近切缘长度、获取淋巴结个数、切缘残癌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远切缘长度、近切缘长度、获取淋巴结个数及切缘残癌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Ⅱ、Ⅲ期直肠癌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等优点;并可取得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苷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陈莉延 梁标 +2 位作者 金勋杰 彭勃 温梦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07-809,共3页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苷 (PD )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 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加白藜芦醇苷 (PD )组。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P) ,观察右室 /左...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苷 (PD )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 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加白藜芦醇苷 (PD )组。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P) ,观察右室 /左室 +室间隔比值 (R/L +S) ,微量滴定法、免疫生化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和肺匀浆中磷脂酶A2 (PLA2 )活性、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1α(6 k PGF1α)、丙二醛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单纯低氧组比较 ,应用PD 2 1d后 ,mPAP从 (4 13± 0 44 )kPa降至 (3 48± 0 3 8)kPa (P <0 0 1) ,R/L +S由 0 3 6± 0 0 5降至 0 3 1± 0 0 3 (P <0 0 1) ;血浆及肺匀浆中PLA2 活性、TXB2 和 6 k PGF1α含量、MDA浓度及SOD活性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D可有效防治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其机制与抑制PL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生物碱类 磷脂酶A类 药理学 肺源性心脏病 HPH 白藜芦醇苷 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改良腹腔内置网法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明 陈念平 +2 位作者 缪辉来 林木生 徐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41-442,共2页
目的 总结腹腔镜疝内环口荷包缝扎联合腹腔内置网法(即改良IPOM,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经验. 方法 2004年9月~2005年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改良IPOM对15例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修... 目的 总结腹腔镜疝内环口荷包缝扎联合腹腔内置网法(即改良IPOM,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经验. 方法 2004年9月~2005年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改良IPOM对15例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结果 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35 min,术后2~3 d出院.术后2例患侧腹股沟区出现牵拉不适感,理疗2周后恢复正常.15例随访2~6个月, 平均4.8月,无复发. 结论 腹腔镜改良IPOM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改良腹腔内置网法 腹股沟斜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Glypican-3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缪辉来 邱志东 +3 位作者 温继育 谢贵林 陈念平 陈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30-173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Glypican-3(GPC3)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48例肝细胞癌的癌组织、39例癌旁组织和31例正常肝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和基因突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G...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Glypican-3(GPC3)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48例肝细胞癌的癌组织、39例癌旁组织和31例正常肝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和基因突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C3、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GPC3 mRNA在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1%,但其在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未发现GPC3基因突变;GPC3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12574,P>0.05),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GPC3表达阳性和阴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平均指数分别为(46.32±27.54)%、(39.83±21.47)%,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GPC3 mRNA高表达与基因突变无关,没有直接影响P53和PCNA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GLYPICAN-3 基因突变 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连山 陈念平 +3 位作者 林木生 莫艾 周宇 黄存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828-830,共3页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TI)治疗各型急性胰腺炎 (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对照组 5 1例 (轻症 38例、重症I型13例 ) ;治疗组 5 1例 (轻症 38例、重症I型 13例 )。对照组采用综合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TI)治疗各型急性胰腺炎 (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对照组 5 1例 (轻症 38例、重症I型13例 ) ;治疗组 5 1例 (轻症 38例、重症I型 13例 )。对照组采用综合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综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按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级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轻症有效率为92 .1% ,重症I型为 84 .6 % ;对照组轻症有效率为71.1% ,重症I型为 38.5 % ,两组有显著差异性 (P<0 .0 5 ) ,治疗组对腹痛、血尿淀粉酶、白细胞和TB等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乌司他丁用于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重症I型均有较好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胰腺炎 治疗 药效学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手术患儿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预防应激性溃疡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何小玲 陈惠贤 陈凤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256例非胃肠道疾病行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36例)与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麻醉前6h禁食、2h可饮糖水或无渣饮液100~150ml,对照组麻醉前常规禁食12...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256例非胃肠道疾病行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36例)与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麻醉前6h禁食、2h可饮糖水或无渣饮液100~150ml,对照组麻醉前常规禁食12h、禁饮4~6h。观察两组患儿术中误吸及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均无1例发生误吸;观察组术后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当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可有效预防婴幼儿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择期手术 应激性溃疡 禁食 禁饮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眉蝮蛇蛇毒细胞毒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鲁珏 徐飞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从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取细胞毒素H1,探讨其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DEAE-Sephadex A-50、TSKgel Pheny柱层析从白眉蝮蛇蛇毒中分离纯化出电泳纯细胞毒素H1;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素H1对胃癌细胞用细胞... 目的:从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取细胞毒素H1,探讨其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DEAE-Sephadex A-50、TSKgel Pheny柱层析从白眉蝮蛇蛇毒中分离纯化出电泳纯细胞毒素H1;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素H1对胃癌细胞用细胞BGC-823的杀伤作用,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毒素对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提纯后细胞毒素H1可达到电泳纯,对体外胃癌细胞杀伤力较强,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毒素处理癌细胞后其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细胞膜破损,线粒体肿胀并形成空泡,核被膜消失,核浓缩集靠置之脑后呈块状或新月状凋亡小体。结论:从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取的细胞毒素H1可有效地杀伤胃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素 白眉蝮蛇毒 胃癌BGC-823细胞系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与表达Smac/DIABLO的肿瘤靶向腺相关病毒联用对抗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坚 林茂 +2 位作者 吴平 何惠娟 刘新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0-465,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促凋亡因子Smac/DIABLO是否能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对丝裂霉素(MMC)的敏感性。方法将携有目的基因的rAAV加入到培养液中转染肿瘤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RT-PCR检测Smac/DIABLO... 目的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促凋亡因子Smac/DIABLO是否能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对丝裂霉素(MMC)的敏感性。方法将携有目的基因的rAAV加入到培养液中转染肿瘤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RT-PCR检测Smac/DIABLO基因的表达,MTT法测定肿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肿瘤细胞的凋亡;动物在体实验测定抗肿瘤效果。结果 rAAV转染96h后几乎所有细胞表达明亮的黄绿色荧光。RT-PCR检测发现转染48h后目的基因Smac/DIABLO稳定表达。MTT检测显示rAAV-hTERT/Smac/DIABLO+MMC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最高(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rAAV-hTERT/Smac/DIABLO+MMC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HBSS)组、MMC组和rAAV-hTERT/Smac/DIABLO组(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rAAV-hTERT/Smac/DIABLO+MMC有非常强的抑制肿瘤作用,其抗癌效果优于HBSS、MMC、rAAV-hTERT/EGFP和rAAV-hTERT/Smac/DIABL组。结论 rAAV-hTERT/Smac/DIABLO在体内、体外均能提高肿瘤细胞对MMC的敏感性。此作用与Smac/DIABLO的促凋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相关病毒 第2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天冬蛋白酶激活剂/低pI的IAP直接结合蛋白(Smac/DIABLO) 恶性黑色素瘤 丝裂霉素C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塞米的鼻腔吸收及薄荷醇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晖 薛漫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呋塞米的鼻腔吸收及薄荷醇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重循环方法 ,研究呋塞米鼻腔吸收的量效关系及薄荷醇对其鼻腔吸收的影响。结果循环液中呋塞米的浓度在(4.66±0.33 )、(9.76±0.45)、(18.83±1.89) μg... 目的探讨呋塞米的鼻腔吸收及薄荷醇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重循环方法 ,研究呋塞米鼻腔吸收的量效关系及薄荷醇对其鼻腔吸收的影响。结果循环液中呋塞米的浓度在(4.66±0.33 )、(9.76±0.45)、(18.83±1.89) μg·ml-1 时 ,鼻腔的吸收速率常数 (min-1)分别为0.0067±0.0011、0.0134±0.0024、0.0163±0.0037 ,尿液出现时间则分别为 (73.33±1.53)、(52.67±7.02)和 (47.00±4.58)min ;但随着薄荷醇浓度的增加 ,呋塞米的吸收速率常数反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塞米 在体鼻重循环 鼻腔吸收 薄荷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永源 张英 +1 位作者 赵同伟 曹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692-2693,共2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基因-κB(NF-κ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48例原发乳腺癌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阳性表达率是73.0%(108/148),NF-κB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差异无显著性(P>0.... 目的:研究核转录基因-κB(NF-κ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48例原发乳腺癌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阳性表达率是73.0%(108/148),NF-κB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NF-κB在腋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81.7%(85/104)高于腋淋巴结无转移组52.2%(23/44)(P<0.01)。ER、PR阳性者NF-κB阳性表达率低于阴性者(P<0.01)。结论:NF-κB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NF-ΚB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A_2活性与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标 陈莉延 +1 位作者 金勋杰 彭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 :研究磷脂酶A2 (PLA2 )活性及其相关炎症介质在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 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加白藜芦醇苷 (PD)组。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压力 (mPAP) ,观察右室 /左... 目的 :研究磷脂酶A2 (PLA2 )活性及其相关炎症介质在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 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加白藜芦醇苷 (PD)组。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压力 (mPAP) ,观察右室 /左室 +室间隔比值 (R/L +S)、血浆和肺匀浆中PLA2 、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的变化。结果 :低氧 3周后大鼠mPAP、R/L +S、血浆及肺匀浆中PLA2 活性、TXB2 、MDA含量显著升高 ;6 -k -PGF1α、SOD水平下降。用PD预处理后可减轻上述变化。结论 :PL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 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大鼠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CLC患者血清中p16、DAP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伍俊 梁标 +2 位作者 何建猷 张海涛 王志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p16、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death associatedproteinkinase ,DAP)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作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诊断的基因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 3 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血清中p16、DA... 目的 探讨p16、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death associatedproteinkinase ,DAP)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作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诊断的基因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 3 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血清中p16、DAP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结果 NCSLC肿瘤组织中 60 .0 % (18/3 0 )检测出至少一个基因启动子呈甲基化改变 ,在 18例肿瘤组织检测到异常甲基化的患者中 ,5 0 .0 %的患者 (9/18)在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改变 ,所有的癌旁组织、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中及正常肺组织均未检测到p16、DAP的甲基化。结论 检测NCSLC患者血清中p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DAP基因 甲基化 NSCLC 非小细胞肺癌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历、性格与责任护士工作效果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方文 陈永彤 +1 位作者 诸蕊玉 杨衬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6期336-337,共2页
为了解学历、性格与责任护士工作效果之间的关系 ,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培养、选择责任护士提供依据。随机抽取 10 0名病房责任护士 ,分别按学历、性格类型对工作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工作效果显著高于中专学历者... 为了解学历、性格与责任护士工作效果之间的关系 ,为系统化整体护理培养、选择责任护士提供依据。随机抽取 10 0名病房责任护士 ,分别按学历、性格类型对工作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工作效果显著高于中专学历者 (H c=11.5 2 0 ,P<0 .0 1) ;性格内向型者工作效果最低 ,与性格中间型、外向型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提示护理管理者应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其提高学历层次及知识面 ;培养护士开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护理管理 护士 学历 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2促进大鼠肝再生模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谷裕 刘国华 +3 位作者 林满洲 李明意 杨永光 许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肝再生模型,探讨维生素K2对大鼠肝再生模型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5组:(1)2AAF+VLVK2/PH,(2)2AAF+LVK2/PH,(3)2AAF+MVK2/PH,(4)2AAF+HVK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肝再生模型,探讨维生素K2对大鼠肝再生模型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5组:(1)2AAF+VLVK2/PH,(2)2AAF+LVK2/PH,(3)2AAF+MVK2/PH,(4)2AAF+HVK2/PH,(5)2AAF+VHVK2/PH;对照组:2AAF/PH。分别于术后第4、8、12、16、20天采血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2AAF/PH组第4、8天ALT、AST与5组维生素K2不同剂量实验组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ALB含量在第4、8天与5组维生素K2不同剂量实验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5组维生素K2不同剂量实验组中2AAF+MVK2/PH组第4、8天与2AAF+VLVK2/PH、2AAF+LVK2/PH相比较血清ALT、AST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ALB含量在第4、8天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2AAF+MVK2/PH组与2AAF+HVK2/PH、2AAF+VHVK2/PH组比较,ALT、AST、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K2对大鼠肝再生模型术后肝功能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当剂量低于20mg/kg时,肝功能恢复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2 肝再生 肝功能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