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瘦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梁坚 周宇 +3 位作者 祝斌 王壮 余权珍 黄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9-700,共2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瘦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与TNF—α、IL-6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SBP组32例,漏出液组35例)血清及腹水瘦素水平,同时采用双抗体夹...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瘦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与TNF—α、IL-6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SBP组32例,漏出液组35例)血清及腹水瘦素水平,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及腹水的TNF-α、IL-6水平。结果:SBP组血清及腹水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0.01),且腹水的瘦素、TNF-α、IL-6水平又高于血清(P〈0.01和P〈0.05);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和P〈0.05);SBP治疗无效组的初始血清和腹水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P〈0.01和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的瘦素与TNF-α、IL-6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时血清和腹水中的瘦素、TNF-α、IL-6明显升高,临床上检测血清和腹水的瘦素、TNF-α、IL-6水平对SBP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均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炎 瘦素 TNF-Α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唾液和中药防治放射性口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赖振南 陈梓宏 +1 位作者 肖亚景 余忠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973-975,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唾液及中药防治放射性口干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首程放疗的鼻咽癌采用信封法分两组,研究组32例,于放疗开始时每天含漱人工唾液及口服中药柴芍地黄汤至放疗后1年,对照组30例,不使用人工唾液及中药。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 目的:观察人工唾液及中药防治放射性口干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首程放疗的鼻咽癌采用信封法分两组,研究组32例,于放疗开始时每天含漱人工唾液及口服中药柴芍地黄汤至放疗后1年,对照组30例,不使用人工唾液及中药。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1年,采用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定量检测两组患者的唾液腺(腮腺和下颌下腺)摄锝率(UR)和泌锝率(ER),同时观察口干、咀嚼、吞咽等情况,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放疗前及放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唾液腺UR和ER无显著差别。放疗后1年,研究组的UR、ER分别为1.85±0.50和2.95±0.61,而对照组的UR、ER分别为1.22±0.44和1.62±0.47,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半年,中、重度口干发生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9%(15/32)和73.3%(22/30),放疗后1年中、重度口干发生率分别为37.5%(12/32)和66.7%(20/3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人工唾液和中药能减轻放射性口干,促进唾液腺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唾液 中药 口腔干燥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温汉新 曹殿青 +3 位作者 何海燕 揭育丽 姚业兴 张凤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罗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并辅以丙泊酚静脉泵注给予镇静(观察组);Ⅱ组采用以丙泊酚...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罗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并辅以丙泊酚静脉泵注给予镇静(观察组);Ⅱ组采用以丙泊酚为主静脉复合全麻(对照组)。于麻醉前(T0)、CO2气腹前5min(T1)、CO2气腹后10min(T2)、40min(T3)、术毕10min(T4)抽肘静脉血检测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糖(Glu)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并记录各时点MAP、HR、SpO2。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各时点Cor、NE、E、Glu、ACTH及MAP、HR、SpO2差异无显著意义,Ⅱ组T2、T3时Cor、NE、E、Glu、ACTH及MAP、HR显著高于T0时(P<0·05);组间比较,Ⅱ组T2、T3时Cor、NE、E、Glu、ACTH及MAP、HR亦显著高于Ⅰ组同时点(P<0·05)。结论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辅以丙泊酚镇静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应激反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静脉麻醉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立志 张良清 +3 位作者 邵义明 彭雪 刘新 杨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研究腺苷预处理对心肺转流 (CPB)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损伤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6例。试验组于诱导后转机前以腺苷预处理 ,分别在术前、阻断前 30分... 目的 研究腺苷预处理对心肺转流 (CPB)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损伤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6例。试验组于诱导后转机前以腺苷预处理 ,分别在术前、阻断前 30分钟、阻断后 30分钟、开放后 1、3小时各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测定以下指标 :心肌钙蛋白 (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IL) 6。结果 腺苷预处理组心肌损伤的指标cTnI升高梯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试验组炎性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腺苷预处理具有对抗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及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脏瓣膜疾病 肌酸激酶同功酶 心肺转流 心肌钙蛋白 细胞因子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酶素A对缺氧大鼠右心室心肌CaN活性及血浆NO、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谭建新 刘郴州 +2 位作者 揭育丽 王优 黄宇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6-658,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抑制剂对缺氧大鼠右心室心肌CaN活性及血浆一氧化氮合酶(iNOS)、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探讨CaN在慢性缺氧性右心室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置于氧浓度为(10.0±0.5)%的大型玻璃舱中,每... 目的通过研究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抑制剂对缺氧大鼠右心室心肌CaN活性及血浆一氧化氮合酶(iNOS)、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探讨CaN在慢性缺氧性右心室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置于氧浓度为(10.0±0.5)%的大型玻璃舱中,每天24 h缺氧,持续7 d,建立大鼠慢性缺氧模型。实验大鼠分3组,即正常组、缺氧组、环孢酶素(CsA)处理组,每组各8只。缺氧组持续缺氧14 d,处理组在缺氧的同时腹腔内注射CsA(20 mg/kg·d)。第14天处死大鼠,取血,测NO、ET-1、iNOS水平,分离心脏称质量,并留右心室测CaN活性水平。结果(1)缺氧组右室与左室加室间隔的质量比、右室质量/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CsA处理组(P<0.01)。(2)缺氧组右心室心肌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CsA处理组则明显低于缺氧组(P<0.01)。(3)缺氧组血浆NO、iNOS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ET-1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CsA处理后血浆NO、iNOS水平明显高于缺氧组(P<0.01),ET-1水平则明显低于缺氧组(P<0.01),与正常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N抑制剂CsA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CaN活性,调节血NO、iNOS和ET-1水平,改善肺动脉压力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心肌肥厚 钙调神经磷酸酶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环孢酶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血液中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敖当 黄宇戈 +1 位作者 陈铭珍 揭育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8-409,共2页
为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_Ⅰ (IGF_Ⅰ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液中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HI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GF_Ⅰ水平。结果显示... 为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_Ⅰ (IGF_Ⅰ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液中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HI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GF_Ⅰ水平。结果显示HIE急性期、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GF_Ⅰ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41.77 ,P<0.001) ,HIE急性期IGF_Ⅰ水平下降 ,恢复期上升 ;急性期HIE轻、中、重度组间IGF_Ⅰ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H=9.16,P<0.05) ,病情越重 ,IGF_Ⅰ水平越低。提示IGF_Ⅰ在HI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水平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果明 刘先哲 +3 位作者 田丽红 黄秀凤 揭育丽 蒲晓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6例AMI患者发病后第 5 ,15 ,30 ,90天及 2 5例健康人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标准导联心电图QRS记分和第 90天的 6min步行试验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MI患者第 5 ,15 ,30 ,90天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P <0 0 1) ;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显著相关 (均P <0 0 0 1)。结论 :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 3个月以上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梗死的面积和心功能状态 ,有助于预测AM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 血清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