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美芬 武革 +3 位作者 陈文璞 陈晓铭 方烁 邹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26-2027,2030,共3页
目的调查随机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收集248例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自我血糖监测情况、治疗方案、伴随疾病、血糖及HbA1c水平等。结果 (1)248例患者HbA1c均值为... 目的调查随机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收集248例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自我血糖监测情况、治疗方案、伴随疾病、血糖及HbA1c水平等。结果 (1)248例患者HbA1c均值为7.83%,达标率为40.32%。(2)不同病程的T2DM患者HbA1c均值及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纯口服药治疗者HbA1c均值及达标率分别为7.08%和55.04%,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者分别为8.63%和24.37%,两组HbA1c均值及达标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伴随疾病者与无伴随疾病者HbA1c达标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者与不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者HbA1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机就诊的T2DM患者HbA1c达标率低,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者HbA1c的达标率更低,提示应加强血糖及HbA1c监测,尽早调整治疗方案,以便促进T2DM患者血糖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化血红蛋白 影响因素 血糖自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晓铭 武革 +2 位作者 甄卓丽 吴美芬 陈文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78-2380,共3页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组别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8例,每组再按照HbA1c浓度分为7%~9%及9%~11%两个亚组,每组分别接...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组别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8例,每组再按照HbA1c浓度分为7%~9%及9%~11%两个亚组,每组分别接受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的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糖及HbA1c(P<0.01),Fins升高(P<0.05),HOMA-B升高(P<0.05);在HbA1c9%~11%两个亚组中门冬胰岛素30降低血糖的效果优于格列吡嗪控释片(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HbA1c为7%~9%时,格列吡嗪控释片可作为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在HbA1c为9%~11%时,则门冬胰岛素30对患者降糖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门冬胰岛素30 格列吡嗪控释片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增殖与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晓铭 吴美芬 +4 位作者 郑坤杰 方烁 胡卓清 刘阳 武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增殖与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和RSG组,每组各12只。DM组和RSG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第8周末以链脲佐菌素30 mg/kg腹腔注射,成模后RSG组给予RSG 4 ...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增殖与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和RSG组,每组各12只。DM组和RSG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第8周末以链脲佐菌素30 mg/kg腹腔注射,成模后RSG组给予RSG 4 mg/(kg·d)灌胃持续4周。处死大鼠,取出胰腺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胰腺胰岛细胞的胰岛素(INS)、胰岛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以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胰腺胰岛细胞凋亡。结果:RSG组INS阳性表达率为75.0%,明显高于DM组(P<0.001);PCNA在RSG组胰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6.7%,高于DM组(P<0.05);RSG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01)。结论:RSG可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大鼠 胰岛Β细胞 凋亡 增殖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付贞 陈文璞 陈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0-341,376,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空腹血糖≥10.0 mmol/L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泵(insulin pump,CSII)治疗2周。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空腹血糖≥10.0 mmol/L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泵(insulin pump,CSII)治疗2周。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变化,并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pancreatic β-cells functionindex,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并随访6个月,观察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胰岛素、HOMA-β、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糖、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随防6个月,其中16例仅通过饮食控制及运动可获得血糖的理想控制。结论初诊T2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可快速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血糖 胰岛素 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PDX-1基因表达及GLP-1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美芬 陈晓铭 +3 位作者 武革 郑坤杰 潘海燕 方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99-1701,共3页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及GLP-1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糖尿病未治疗组与GLP-1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第8周末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bw)腹腔注射高脂饲料喂养组,成模后GLP-1组给予利拉鲁肽200μg/kg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持续8周。其余2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RT-PCR)法检测大鼠胰腺胰岛细胞PDX-1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LP-1组及未治疗组PDX-1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低(P<0.001),GLP-1治疗后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PDX-1 mRNA的表达量可明显增高(P<0.001)。结论:GLP-1可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PDX-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大鼠 PDX-1 GLP-1 利拉鲁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胰岛素释放试验对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付贞 黄晓君 +2 位作者 黄贵心 黎坚健 陈燕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索简易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IRT)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03~2013年门诊以及住院的1 6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68例健康人(正常糖耐量组,即NGT组)口服75g无水葡萄糖粉,... 目的探索简易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IRT)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03~2013年门诊以及住院的1 6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68例健康人(正常糖耐量组,即NGT组)口服75g无水葡萄糖粉,行简易IRT和相应时点的血糖测定,按测定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再分为空腹胰岛素低值组(A组)、空腹胰岛素正常组(B组)、空腹胰岛素高值组(C组),将A、B、C各组的结果分别与NGT组进行比较。结果 NGT组中,血清胰岛素的峰值出现在餐后1h,峰值为空腹血清胰岛素值的5倍以上,餐后2h时血清胰岛素明显降低。A组各时点的血清胰岛素值均低于NGT组,在餐后2h时出现低峰值,各时点的血清胰岛素值与NGT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空腹和餐后1h与NGT组无差异,峰值出现在餐后2h,餐后2h血清胰岛素值与NG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血清胰岛素值均明显高于NGT组,峰值出现在餐后2h,各时点血清胰岛素值与NGT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IRT各点的胰岛素水平与相应的糖耐量试验(OGTT)的血糖值均呈负相关。结论简易IRT对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胰岛素释放试验 糖尿病 胰岛功能 糖耐量试验 血清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变化及饮食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潘海燕 吴美芬 +2 位作者 孔丹莉 于海兵 丁元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变化及饮食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早期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饮食控制干预)和对照组;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作为...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变化及饮食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早期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饮食控制干预)和对照组;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各组血生化指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入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高于健康组(P<0.05);经过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上升,干预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的出现焦虑及抑郁症状,患者生存质量下降,通过饮食控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生存质量 饮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通过抑制瘦素通路对抗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付贞 陈景福 +4 位作者 潘德茂 田丽红 郭润民 游琼 吴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3-429,共7页
目的:探讨柚皮苷能否通过抑制瘦素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高糖HG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瘦素及瘦素受体(LEPR)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盒(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测定凋亡... 目的:探讨柚皮苷能否通过抑制瘦素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高糖HG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瘦素及瘦素受体(LEPR)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盒(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核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测定凋亡细胞的形态及数量的变化;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应用35mmol/L葡萄糖(HG)处理H9c2心肌细胞6~24h能上调瘦素表达,其中9h时表达最多;HG处理心肌细胞1-24h也能促进LEPR表达,其中12h时表达最多;在HG处理心肌细胞前,80μmol/L柚皮苷预处理2h能明显抑制HG对瘦素及LEPR表达的上调作用;柚皮苷预处理2h、瘦素拮抗剂预处理24h或瘦素受体拮抗剂预处理2h均能抑制HG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增多,凋亡细胞数量和胞内ROS生成减少,MMP回升。结论:柚皮苷可通过抑制瘦素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HG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瘦素 受体 瘦素 高血糖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调整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755-1757,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激素剂量调整的时机和剂量调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45例,分两组:一组为妊娠前已知有甲状腺病史的甲减患者,替代治疗后早孕时仍为亚... 目的:观察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激素剂量调整的时机和剂量调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45例,分两组:一组为妊娠前已知有甲状腺病史的甲减患者,替代治疗后早孕时仍为亚临床甲减组(A组)和既往无甲状腺病史,早孕检查发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B组)。分析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调整及开始药物替代后前后甲状腺素的变化和生化、血脂、肝功、肾功、心电图、甲状腺B超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两组患者替代的初始治疗剂量不同,达标时的剂量、达标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补充量的峰值在孕七个月后增加不明显,但两组最终补充剂量有统计学差异,无甲状腺疾病史组所需剂量较小。结论:妊娠早期应尽快明确甲状腺功能,对亚临床甲减患者应尽快补充甲状腺激素,孕2月时可达标,甲状腺激素的剂量在妊娠第七个月后增加不明显,与临床甲减妊娠期亚临床甲减的患者比较,甲状腺素剂量较小,提醒临床医生注意变化规律,及时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亚临床甲减 甲状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解耦联蛋白3表达及罗格列酮的干预效应
10
作者 杨璐 武革 胡桂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171-3172,共2页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加佐菌链脲霉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骼肌解耦联蛋白3(UCP3)mRNA表达水平以及罗格列酮(RSG)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养组(NC组,n=15),高脂饲养组(HF组,n=45)。8周后HF组内随机选出30...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加佐菌链脲霉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骼肌解耦联蛋白3(UCP3)mRNA表达水平以及罗格列酮(RSG)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养组(NC组,n=15),高脂饲养组(HF组,n=45)。8周后HF组内随机选出30只进行腹腔注射STZ。将血糖≥16.7mmol/L大鼠分成DMC组(n=14)和DMT组(n=14),DMT组给予RSG灌胃进行干预治疗,NC组、HF组、DM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取空腹血糖、血脂并采用RT-PCR法测定骨骼肌中UCP3 mRNA含量。结果:HF组大鼠体重增加,血脂增高,血糖无明显增高。与NC组比较,HF组UCP3 mRNA表达量下降约25%(P﹤0.05),DMC组表达量下降约35%(P﹤0.05),DMT组表达量较DMC组增加约25%(P﹤0.05)。结论:RSG能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UCP3 mRNA表达,提示UCP3在2型糖尿病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解耦联蛋白3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刘付贞 张歧 武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316-1317,共2页
目的 :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b)测定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 )测定 160例初诊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GADab ,并以 2 7例 1型糖尿病和 5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 目的 :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b)测定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 )测定 160例初诊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GADab ,并以 2 7例 1型糖尿病和 5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GADab的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GADab阳性组中酮症发生率 72 7% ,胰岛素治疗率 86 4% ,均高于GADab阴性组 ;GADab阳性组体重指数、空腹C 肽、餐后 12 0minC肽均低于GADab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在初诊为 2型糖尿病患者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 抗体 测定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炎药物双醋瑞因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小利 黄晓君 +3 位作者 刘付贞 胡袅娜 黄志磊 黄贵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文中探讨抗炎药物双醋瑞因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过氧化物酶活化增生受体γ(PPAR-γ)和葡萄糖转运受体2蛋白(GLUT-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将55只S...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文中探讨抗炎药物双醋瑞因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过氧化物酶活化增生受体γ(PPAR-γ)和葡萄糖转运受体2蛋白(GLUT-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将55只SD雄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10)、T2DM组(n=15)、吡格列酮组(n=15)和双醋瑞因组(n=15)。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余3组均予高脂饲料喂养,实验第8周末,3组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按30 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造模,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无菌柠檬酸钠溶液,第10周末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成模大鼠筛选,吡格列酮组予吡格列酮10 mg/(kg·d)灌胃,双醋瑞因组予双醋瑞因50 m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T2DM组予同体积的等渗盐水,干预时间均为4周。在实验第8、10、14周末禁食不禁水采血检测糖脂、空腹胰岛素(FINS)、IL-1β及肝功相关指标。第14周末取血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分离大鼠肝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肝PPAR-γ,免组化检测肝GLUT-2蛋白。结果实验第8周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组FBG升高(P<0.05);T2DM组、吡格列酮组、双醋瑞因组TC、TG、LDL-C、FINS、LDL-C、ALT、AST及IL-1β水平亦升高(P<0.05);第10周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吡格列酮组、双醋瑞因组FBG、FINS、TC、TG、LDL-C、ALT、AST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ISI和HDL-C显著降低(P<0.01),T2DM组、吡格列酮组、双醋瑞因组的FINS、TC、TG、LDL-C、ALT、AST和IL-1β水平较第8周明显升高(P<0.05)。第14周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吡格列酮组、双醋瑞因组FBG升高(P<0.01);与T2DM组相比,吡格列酮组FBG降低,吡格列酮组和双醋瑞因组的Hb A1c、TC、TG、LDL-C及ALT降低(P<0.05),ISI、HDL-C升高(P<0.05);与第10周同一指标相比,T2DM组的FBG、Hb A1c、LDL-C、ALT、AST升高(P<0.05),而吡格列酮组、双醋瑞因组的Hb A1c、TC、ALT、AST及IL-1β均明显下降(P<0.01)。吡格列酮组PPAR-γ表达量(0.91±0.0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组、双醋瑞因组(0.82±0.15,0.75±0.28,0.83±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对照组和双醋瑞因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T2DM组(P<0.01)。第14周末,正常对照组GLTU-2蛋白表达量(0.209±0.023)、吡格列酮组(0.226±0.017)、双醋瑞因组(0.232±0.012)组较T2DM组(0.173±0.009)均明显升高(P<0.01);吡格列酮组、双醋瑞因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PPAR-γ与GLTU-2蛋白、HDL-C、FINS、ISI含量呈正相关(r=0.815、0.780、0.747、0.482,P<0.01),与FBG、Hb A1c、TC、TG、AST、ALT、IL-1β呈负相关(r=-0.465、-5.716、-0.615、-0.657、-0.617、-0.521、-4.872,P<0.05)。结论双醋瑞因能增强肝PPAR-γ和GLUT-2表达以及降低IL-1β、Hb A1c、血脂水平,继而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醋瑞因 炎症 2型糖尿病大鼠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葡萄糖转运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录像在农村防治糖尿病教育中运用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武华 姚立旗 沈更新 《中国健康教育》 1999年第1期52-53,共2页
高质量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取决于对糖尿病病人的教育,我们运用录像形式对农村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一、对象1、选择农村糖尿病患者共74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43人,平均年龄65.16f1... 高质量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取决于对糖尿病病人的教育,我们运用录像形式对农村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一、对象1、选择农村糖尿病患者共74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43人,平均年龄65.16f12.18岁,已知病程2.73上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像 农村 防治措施 糖尿病 健康教育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