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B细胞自噬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燕文 王超 +8 位作者 王旭光 冯永民 安宁 吴洪銮 李尚妹 陶静莉 刘伟敬 刘华锋 潘庆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0-1384,1388,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组就诊前4周内未用药的SLE患者6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正常人和68例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SLE患者外周血T、...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组就诊前4周内未用药的SLE患者6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正常人和68例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自噬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补体C3、SLEDAI评分和血清Anti-ds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SLE患者T淋巴细胞自噬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活动组(SLEDAI score≥10)SLE患者显著高于稳定组(SLEDAI score<10),且活动组中初发组(即首次确诊)显著高于复发组(P均<0.05)。而SLE患者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活动组SLE患者显著低于稳定组,且活动组中初发组显著低于复发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SLE患者T淋巴细胞自噬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s=0.289,P<0.05),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与血清补体C3水平呈正相关(rs=0.371,P<0.01)。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5 d后,SLE患者预后良好组(SLEDAI降低≥4分)的T淋巴细胞自噬水平即可显著降低(P<0.05);治疗3 d后,SLE患者预后良好组的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即可显著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的自噬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异常,其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有望作为疾病活动度指标和潜在的临床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细胞 B细胞 自噬 LC3-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