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忆性B细胞体外扩增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莉芳 廖焕金 +7 位作者 蔡珺 何一鸣 彭艳霞 李光民 谢彤 吴平 刘华锋 潘庆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47,共4页
记忆性B细胞(Memory B cells)是成熟的初始B细胞被抗原激活分化为具有记忆功能并持续存在于宿主的一类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该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高亲和力的抗原特异性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从而保护机体免受再... 记忆性B细胞(Memory B cells)是成熟的初始B细胞被抗原激活分化为具有记忆功能并持续存在于宿主的一类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该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高亲和力的抗原特异性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从而保护机体免受再次入侵的抗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性 细胞分化 抗原特异性抗体 体液免疫应答 体外扩增 影响因素 多克隆刺激剂 原时 肿瘤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兰巧芬 廖焕金 +7 位作者 陈秋华 蔡珺 张莉芳 彭艳霞 何一鸣 吴平 谢彤 潘庆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情况及其机制。方法:流式检测正常人对照组和RA患者组外周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标记物CD203c的表达及IL-4阳性的比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水平;负选正常人嗜碱性粒细胞,以anti-Ig...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情况及其机制。方法:流式检测正常人对照组和RA患者组外周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标记物CD203c的表达及IL-4阳性的比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水平;负选正常人嗜碱性粒细胞,以anti-IgE刺激为阳性对照,置含或不含IgE的微环境中,流式检测CD203c的表达及IL-4阳性的比例。结果:较正常人对照组,RA患者嗜碱性粒细胞高表达CD203c和IL-4(均P<0.05);RA患者血清Ig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RA患者血清和其血清中纯化的IgE可使负选的正常人来源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上调CD203c表达及IL-4阳性比例。结论:RA患者嗜碱性粒活化与发病相关,且主要由IgE介导,靶向嗜碱性粒细胞及其活化通路有望为RA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嗜碱性粒细胞 活化 IGE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动物斑马鱼在组织屏障发育及功能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强 张晶晶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3-528,共6页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动物,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现代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与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相似,斑马鱼同样具有不同的组织屏障系统。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者利用斑马鱼对血脑屏障等组织屏障的研究...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动物,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现代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与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相似,斑马鱼同样具有不同的组织屏障系统。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者利用斑马鱼对血脑屏障等组织屏障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这对揭示诸多生理屏障相关的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探讨通过调控组织屏障通透性来达到药物有效投递的可行性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在血脑屏障、血-视网膜屏障、皮肤表皮屏障、肠黏膜上皮屏障等组织屏障发育和功能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组织屏障 血脑屏障 发育 疾病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嗜碱性粒细胞与疾病活动度和Th1应答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培 陈秋华 +8 位作者 路杰 兰巧芬 廖焕金 陈燕文 李尚妹 吴平 刘华锋 谢彤 潘庆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2-706,共5页
目的:探讨RA患者外周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情况和活化机制,以及与疾病活动度和Th1/Th2应答失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目的:探讨RA患者外周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情况和活化机制,以及与疾病活动度和Th1/Th2应答失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Th1/Th2细胞的比值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及活化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中循环的Ig E型免疫复合物(Ig E-CIC)的水平。结果:Th1/Th2细胞比值与DAS28评分呈低度线性正相关关系;RA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和疾病活动度相关,但IL-4的水平则无差异;RA患者嗜碱性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高度活化(高表达CD203c和CD62L);RA患者外周血存在高水平的Ig E-CIC,而对照组则无。结论:RA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高度活化、数量显著减少,可能会迁徙至次级淋巴组织和炎症部位,对抗外周Th1应答失衡,有望为RA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嗜碱性粒细胞 TH1细胞 IFN-γ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双面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兰巧芬 陈秋华 +3 位作者 谢彤 吴平 刘华锋 潘庆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30-1433,1437,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0.3%~1%[1]。其特征以慢性关节炎症为主,易反复发作最终出现关节畸形甚至不同程度的残疾[2,3],目前仍无较好的根治方法。既往发...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0.3%~1%[1]。其特征以慢性关节炎症为主,易反复发作最终出现关节畸形甚至不同程度的残疾[2,3],目前仍无较好的根治方法。既往发现RA与免疫异常、遗传背景、环境差异、细胞凋亡、病毒感染和酶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解析[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率 IGG4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双面 酶代谢异常 世界范围 关节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微粒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一种新的潜在治疗靶标
6
作者 廖焕金 兰巧芬 +4 位作者 陈秋华 谢彤 吴平 刘华锋 潘庆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57-1560,共4页
细胞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一类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况下,从血管内皮细胞或循环血细胞出芽脱落的富含磷脂的直径约为0.1-1.0μm的颗粒,具有生物活性可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Immune diseases)的发病[1]。微粒被认为是多功能的亚细... 细胞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一类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况下,从血管内皮细胞或循环血细胞出芽脱落的富含磷脂的直径约为0.1-1.0μm的颗粒,具有生物活性可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Immune diseases)的发病[1]。微粒被认为是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通过释放生物活性分子和表面抗原与靶细胞的受体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细胞 治疗靶标 微粒 发病 生物活性分子 血管内皮细胞 亚细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G1的功能及其在线粒体DNA损伤中的作用
7
作者 李鹏 刘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915-2917,共3页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在能量产生、氨基酸代谢、脂质合成、Fez+/Ca:+平衡以及细胞凋亡中起着关键作用。人体近90%的能量是由线粒体通过电子传递链(ETC)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的。线粒体是产生活性氧(ROS)最主要的...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在能量产生、氨基酸代谢、脂质合成、Fez+/Ca:+平衡以及细胞凋亡中起着关键作用。人体近90%的能量是由线粒体通过电子传递链(ETC)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的。线粒体是产生活性氧(ROS)最主要的场所.约有1%。5%的氧在线粒体ETC中转变成ROS。哺乳动物线粒体中含有共价闭环线粒体DNA(mtDNA),包含37个基因,编码13种蛋白质,22个tRNA和2个r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损伤 氨基酸代谢 磷酸化作用 电子传递链 细胞凋亡 哺乳动物 RRNA T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