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民华 黄绍轩 安长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57-357,共1页
关键词 组织学 胚胎学 实验 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与大鼠脊髓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薛辉 陈东 +1 位作者 张秀英 刘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1-804,F0002,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与大鼠脊髓的生物相容性,阐明化学去细胞肌肉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治疗脊髓损伤的优势。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植入组和空白对照组。制备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后,造模成功大鼠分别于脊髓缺损处...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与大鼠脊髓的生物相容性,阐明化学去细胞肌肉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治疗脊髓损伤的优势。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植入组和空白对照组。制备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后,造模成功大鼠分别于脊髓缺损处植入化学去细胞肌肉或不做处理。每组6只分别于术后1、2和4周处死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损伤脊髓处的ED-1阳性巨噬细胞。取术后4周切片,Holmes镀银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再生轴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支架中的再生血管。计数ED-1阳性细胞和再生轴突。结果:空白对照组损伤处无轴突再生;其炎症反应在术后1周时最强,之后逐渐减弱;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处或空洞周围呈密集多层排列。而植入组化学去细胞肌肉中再生轴突数为613.17±154.96,再生轴突排列方式规则;其炎症反应趋势与空白组相同,未见异物排斥反应;星形胶质细胞成排平行长入支架;化学去细胞肌肉中血管再生良好。结论: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与脊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示化学去细胞肌肉可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去细胞肌肉 移植 组织工程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和VEGF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及其与HCC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方艳秋 齐亚灵 +3 位作者 刘婷 段秀梅 谭岩 陈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4-86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COX-2蛋白与VEGF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对HCC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肝癌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COX-2、VEGF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应用CD34标记肿瘤新生血管,根据CD3... 目的:通过检测COX-2蛋白与VEGF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对HCC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肝癌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COX-2、VEGF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应用CD34标记肿瘤新生血管,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HCC组织中COX-2和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OX-2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r=0.632,P<0.01),且COX-2和VEGF均阳性的HCC组织MVD值明显高于两者均为阴性的组织(P<0.01)。结论:VEGF的表达随着COX-2表达增高而增高,提示COX-2可能通过诱导VEGF表达而促进HCC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kA在胚胎期Wistar大鼠端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明 陈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TrkA受体在胚胎不同时期Wistar大鼠端脑内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合笼饲养,查到阴栓或阴道涂片查到精子为EO天,分别在E13、E15、E17、E19和E21天利用常规形态学手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胚胎期Wistar大鼠不同脑区... 目的:探讨TrkA受体在胚胎不同时期Wistar大鼠端脑内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合笼饲养,查到阴栓或阴道涂片查到精子为EO天,分别在E13、E15、E17、E19和E21天利用常规形态学手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胚胎期Wistar大鼠不同脑区TrkA表达情况。结果:E13天胎脑组织内未检测到TrkA阳性表达,E15天TrkA表达阳性率在胚胎期大鼠端脑皮质内呈上升趋势,E17天达次高峰,E19开始下降,出生前E21天再次达表达高峰。胎鼠纹状体、海马的发育较晚,E17天开始发育,TrkA在其内的表达与皮质内相似。结论:TrkA在胎鼠端脑的表达始于E15天,且自E15~E21表达量呈持续增加趋势,符合胚胎诱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Wistar胚胎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与潜伏膜蛋白1的表达及其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民华 陈小毅 陈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4-636,639,共4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表达和活化状态及其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表...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表达和活化状态及其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鼻咽癌、27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LMP1、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中LMP1、STAT3和p-STAT3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MP1和p-STAT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302,P<0.05),但LMP1与STAT3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STAT3蛋白高表达和异常激活;LMP1可能参与STAT3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潜伏膜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脑组织取材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利 朱少平 鲍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1-1262,共2页
在大小鼠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动物实验中,经常需要对脑组织进行定位取材,如海马、黑质或其它神经核团组织等。由于脑组织本身体积较小、结构复杂,因此,要从中精确完整地获取体积更小、在肉眼上与周围其它神经元无明显差别的神经核团组... 在大小鼠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动物实验中,经常需要对脑组织进行定位取材,如海马、黑质或其它神经核团组织等。由于脑组织本身体积较小、结构复杂,因此,要从中精确完整地获取体积更小、在肉眼上与周围其它神经元无明显差别的神经核团组织难度极大,成为制约神经科学研究的一大障碍。本课题组在进行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中,为获取相对特异性的新鲜脑组织标本进行蛋白和核酸检测,经过反复实验,探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可以更精确提取所需组织的方法。本文以提取黑质为例,将改良模具取材法与传统石蜡包埋法进行比较,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材 方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秀力 陈东 刘佳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7-830,共4页
目的:研究NGF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方法:实验分为10、20、50和80μg.L-1NGF组及含10%胎牛血清的对照组。不同浓度的NGF组均诱导PC12细胞72h,在24、48和72h分别观察细胞的突起长度和细胞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在诱导72h后利用... 目的:研究NGF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方法:实验分为10、20、50和80μg.L-1NGF组及含10%胎牛血清的对照组。不同浓度的NGF组均诱导PC12细胞72h,在24、48和72h分别观察细胞的突起长度和细胞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在诱导72h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不同剂量NGF作用后PC12细胞向MAP2阳性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20、50和80μg.L-1NGF组MAP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50μg.L-1组最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入NGF组分化的细胞其突起和细胞直径明显增长和增大,以50μg.L-1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NGF能够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50μg.L-1的NGF浓度是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最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去细胞肌肉促进大鼠脊髓半横断后的轴突再生 被引量:8
8
作者 薛辉 陈东 +1 位作者 张秀英 刘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移植后对大鼠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大鼠制成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后,脊髓缺损处分别植入化学去细胞肌肉、冻融去细胞肌肉和新鲜肌肉,空白组不做处理。术后4周,银染观察脊髓轴突的再...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移植后对大鼠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大鼠制成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后,脊髓缺损处分别植入化学去细胞肌肉、冻融去细胞肌肉和新鲜肌肉,空白组不做处理。术后4周,银染观察脊髓轴突的再生情况,对移植物中再生轴突进行计数,做统计学分析并用锇酸染色鉴定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的有髓神经纤维。另取6只化学去细胞肌肉治疗的模型鼠分别行HRP顺行和逆行示踪,1周后观察脊髓上行和下行轴突再生的情况。结果移植术后4周,空白组无脊髓再生轴突,化学去细胞肌肉中有大量再生的轴突,而冻融去细胞肌肉和新鲜肌肉中的再生轴突很少。锇酸染色显示化学去细胞肌肉中的有髓神经纤维较少。HRP示踪证明化学去细胞支架再生的轴突来自于其上下两端的脊髓。结论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可显著促进损伤脊髓的轴突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去细胞肌肉 移植 轴突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齐亚灵 方艳秋 +2 位作者 段秀梅 谭岩 陈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5-138,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Survivin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 目的:通过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Survivin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Survivin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Survivi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②Survivin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③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部位、包膜、AFP无关联(P>0.05),而与镜下门静脉癌栓形成有关联(P<0.05)。结论:Survivin基因蛋白在HCC组织中过表达是反应HCC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Survivin基因蛋白表达的特异性有望成为HCC基因诊断与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肝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化镧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玉荣 陈东 +1 位作者 姜文华 陈爱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给予LaCl3(0.05、0.10、0.50及1.00 mmol.L-1)培养不同时间(1、3、5和7 d),观察癌细胞生长曲线、集落抑制率、培养上清...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给予LaCl3(0.05、0.10、0.50及1.00 mmol.L-1)培养不同时间(1、3、5和7 d),观察癌细胞生长曲线、集落抑制率、培养上清中甲胎蛋白(AFP)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培养细胞CyclinD1、PCNA、CDK4及P16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显示0.50及1.00 mmol.L-1LaCl3对SMMC-7721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0.10和0.50 mmol.L-1的LaCl3对肝癌细胞集落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51%和67%(P<0.05),1.00 mmol.L-1LaCl3的集落形成抑制率达97%(P<0.01);不同剂量LaCl3作用SMMC-7721细胞3 d后,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10、0.50及1.00 mmol.L-1LaCl3均可抑制AFP的分泌,其中以1.00 mmol.L-1LaCl3组作用最显著(P<0.0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LaCl3促进P16蛋白的表达,使Cyclin D1、PCNA和CDK4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LaCl3对SMMC-7721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细胞周期进程、降低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肝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佳梅 陈东 孟晓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3-606,共4页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是否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能力,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胎鼠脑内获得神经干细胞,传代纯化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不同剂量NGF作用后神经干细胞向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细胞分...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是否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能力,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胎鼠脑内获得神经干细胞,传代纯化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不同剂量NGF作用后神经干细胞向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发现:50、100、200ng/ml NGF组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比对照组增加,且以100ng/ml组最为明显;各NGF组,分化的细胞状态较好,且突起明显比对照组增粗增长,以200ng/ml组最为明显。此结果证明NGF具有诱导N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趋势,且能促进分化细胞突起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胆碱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齐亚灵 方艳秋 +2 位作者 段秀梅 谭岩 陈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COX-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COX-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对临床资... 目的:探讨COX-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COX-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COX-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CO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部位、包膜、AFP、镜下门静脉癌栓的有无均无关(P>0.05)结论:COX-2在HCC组织中具有较高表达,其过表达是反应HCC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对HCC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HCC基因治疗的靶点,为肝癌的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 原发性肝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电针联合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轴浆运输功能及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一帆 陈东 +1 位作者 薛辉 刘佳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0-624,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甲强龙(MP)、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ECs)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对照组:做脊髓损伤模型,不... 目的:探讨甲强龙(MP)、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ECs)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对照组:做脊髓损伤模型,不进行治疗;甲强龙组:脊髓损伤后,用大量甲强龙药物冲击治疗,共3d;甲强龙+电针组:在甲强龙治疗基础上,脊髓损伤后4h,行华佗夹脊穴电针治疗;甲强龙+电针+AECs组:在甲强龙+电针组基础上,脊髓损伤后第7天,在脊髓损伤处移植大鼠AECs联合治疗;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各组每隔6d进行行为学观察(BBB评分),术后30d行荧光红(FR)顺行示踪和GFA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结果:BBB评分显示,脊髓损伤后经过治疗各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后肢功能恢复,其中以甲强龙+电针+AECs组恢复最为明显,第30天,BBB评分可恢复到15.23±1.01。荧光红(FR)顺行示踪,甲强龙+电针+AECs组可见大量有序的FR阳性神经纤维,神经示踪剂能被运输到脊髓损伤区远侧端较远的距离;100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区FR阳性神经纤维数为312.67±34.06,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GFAP表达结果,各组GFAP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而甲强龙+电针+AECs组的表达量低于其他损伤组,200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区GFAP阳性细胞数为633.61±54.4,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甲强龙、电针与AECs联合治疗脊髓损伤能够有效地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生,恢复脊髓轴浆运输功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龙 电针 羊膜上皮细胞 轴浆运输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及在成年胶质瘤大鼠脑内的迁移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颖 陈东 李菁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630,共5页
本文初步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治疗大鼠胶质瘤的可行性。体外实验以C6细胞条件培养基作BMSCs诱导剂,诱导7d后,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阳性细胞分别为2.08%和9.37%。... 本文初步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治疗大鼠胶质瘤的可行性。体外实验以C6细胞条件培养基作BMSCs诱导剂,诱导7d后,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阳性细胞分别为2.08%和9.37%。体内实验中,将BMSCs经Hoechst33342标记后,移植到胶质瘤模型大鼠正常侧大脑纹状体内。14d后,移植的BMSCs多沿着注射途径分布,胼胝体和血管壁可见少量迁移的细胞。21d后,移植的BMSCs广泛分布于胼胝体、大脑皮层和血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的BMSCs分别表达MAP2和GFAP,分化相对比例分别为33.93%和18.02%。以上结果表明BMSCs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在脑内向胶质瘤部位迁移,有望成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胶质瘤 迁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GA对移植入损伤脊髓后的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的羊膜上皮细胞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秀英 薛辉 +3 位作者 李忱 刘佳梅 李岩 陈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6-1120,1312,共6页
目的:观察NDGA对植入大鼠脊髓损伤处的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的羊膜上皮细胞(AECs)存活的影响,为NDGA在脊髓损伤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并联合Dil标记的6只孕鼠AECs用于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将72只模... 目的:观察NDGA对植入大鼠脊髓损伤处的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的羊膜上皮细胞(AECs)存活的影响,为NDGA在脊髓损伤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并联合Dil标记的6只孕鼠AECs用于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将72只模型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18)、20mg·kg-1 NDGA组(n=18)、30mg·kg-1 NDGA组(n=18)和40mg·kg-1 NDGA组(n=18),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周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和20、30、40mg·kg-1 NDGA,并分别于术后1、2和4周取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AECs存活的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损伤脊髓新生血管阳性面积百分比和NG2阳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数量。结果:各组大鼠支架中AECs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均不断减少,移植后1、2和4周各时间点,30mg·kg-1 NDGA组和40mg·kg-1 NDGA组大鼠支架中AECs的存活数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20mg·kg-1 NDGA组(P<0.05);移植1周后,30mg·kg-1 NDGA组和40mg·kg-1 NDGA组大鼠新生血管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20mg·kg-1 NDGA组(P<0.05);移植1周后,各组大鼠间NG2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GA能够明显增加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中移植AECs的存活数量,对损伤脊髓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GA 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 羊膜上皮细胞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制片术中切片过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民华 柯湛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5-255,257,共2页
关键词 石蜡包埋 组织 切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对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秀力 李忱 +1 位作者 刘佳梅 陈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0,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甲酸(RA)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直径和突起长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MAP2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共分7组,分别为0.1、0.3、0.5、1.0、2.0及5.0mg.L-1RA组及含10%胎牛血清的对照组。不同浓度... 目的:研究维甲酸(RA)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直径和突起长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MAP2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共分7组,分别为0.1、0.3、0.5、1.0、2.0及5.0mg.L-1RA组及含10%胎牛血清的对照组。不同浓度的RA组均诱导PC12细胞72h,在24、48和72h分别观察细胞的突起长度和细胞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在诱导72h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不同剂量RA作用后PC12细胞向MAP2阳性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0.3、0.5、1.0、2.0mg.L-1RA组MAP2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且以1.0mg.L-1组最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入RA组分化的细胞状态较好,且突起和细胞直径明显增长和增大,以1.0mg.L-1组最为明显(P<0.01)。但是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2.0mg.L-1浓度的RA即可导致细胞中黑色颗粒增多,胞体回缩,细胞老化,视野中多为细胞碎屑颗粒,有的细胞融合成片。结论:RA具有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趋势,且能促进分化细胞突起的生长和细胞直径的增大。1.0mg.L-1RA浓度是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最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维甲酸 分化 MA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基膜管植入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的血管化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秀英 薛辉 +1 位作者 孙皎 陈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4-787,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肌基膜管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血管生成情况,为在脊髓损伤中应用肌基膜管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冻融法将大鼠骨骼肌制备成肌基膜管,将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分别于术后3、5、7、14和28 ... 目的:观察肌基膜管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血管生成情况,为在脊髓损伤中应用肌基膜管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冻融法将大鼠骨骼肌制备成肌基膜管,将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分别于术后3、5、7、14和28 d取材,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各个时间点支架中血管生成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点(3、5、7、14和28 d)血管生成数量。结果:肌基膜管在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区后,血管由脊髓和肌基膜管交界处长入肌基膜管内部,最终在肌基膜管内部形成血管网。新生血管面积比5 d组高于3 d组(P<0.05),7 d组高于5 d组(P<0.01),14 d组高于7 d组(P<0.01),28 d组高于14 d组(P<0.05或P<0.01)。结论:肌基膜管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具有良好的血管化作用,有望成为修复脊髓损伤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基膜管 脊髓半横断损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3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19
作者 董智勇 李忱 +3 位作者 陈东 孟晓婷 陈雷 路来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72-1073,1078,共3页
目的:分离大鼠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构建pLEGFP-NT3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利用RT-PCR技术钓取大鼠NT-3基因,克隆到测序载体pMD18-T中,测序后再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C1中,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结果... 目的:分离大鼠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构建pLEGFP-NT3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利用RT-PCR技术钓取大鼠NT-3基因,克隆到测序载体pMD18-T中,测序后再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C1中,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结果:RT-PCR产物为776bp,经测序鉴定虽与GenBank中NT-3基因的序列相差1个碱基,但不影响NT-3蛋白质的表达;构建的pLEGFP-NT3重组载体经酶切鉴定,证实NT-3基因片段正确插入pLEGFP-C1载体中。转染包装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导入NT-3基因的PA317细胞发绿色荧光。结论:分离得到了大鼠NT-3基因成功构建了pLEGFP-NT3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3 逆转录病毒载体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let-1基因变异体的发现及其在神经干细胞内的表达
20
作者 刘佳梅 陈东 孟晓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5-497,共3页
目的:构建大鼠Islet-1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利用此载体将Islet-1基因转导入神经干细胞(NSC)内。方法:利用RT-PCR技术钓取大鼠Islet-1基因,将其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C1中,利用包装细胞PA317将Islet-1基因转导入NSC内,观察Isle... 目的:构建大鼠Islet-1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利用此载体将Islet-1基因转导入神经干细胞(NSC)内。方法:利用RT-PCR技术钓取大鼠Islet-1基因,将其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C1中,利用包装细胞PA317将Islet-1基因转导入NSC内,观察Islet-1基因在NSC内的表达。结果:经PCR、酶切及荧光检测等证实,成功构建了plEGFP-C1-Islet-1表达载体,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证明Islet-1在NSC内有表达。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Islet-1基因的变异体。结论:重组Islet-1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探讨Islet-1基因是否参与NSC向运动神经元分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et-1基因 克隆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变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