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讨 被引量:39
1
作者 于晓军 王海鹏 +1 位作者 赖小平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83-386,共4页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参与度问题是法医病理鉴定实践中的难点,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讨》一文作者思维活跃,设想将损伤原因和死亡原因及其参与度、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等问题统一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参与度问题是法医病理鉴定实践中的难点,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讨》一文作者思维活跃,设想将损伤原因和死亡原因及其参与度、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等问题统一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编辑部请有关专家审阅此文后认为,该文章作者的某些观点新颖、独到,但也有部分观点存在商榷之处。如死亡诱因能否归类至死亡原因?根本死因的参与度是否必然大于50%?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欢迎广大法医工作者就上述问题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以完善和指导法医死亡学的理论与鉴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原因 死亡方式 参与度 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22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石美森 百茹峰 +1 位作者 于晓军 唐剑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36-1142,共7页
调查了广东汉族群体22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情况,探讨其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应用价值。通过自行建立的两组Y-ST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Multiplex Ⅰ: DYS505,DYS533,DYS576,DYS588,DYS634,DYS643;Multiplex Ⅱ: DYS461,DYS48... 调查了广东汉族群体22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情况,探讨其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应用价值。通过自行建立的两组Y-ST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Multiplex Ⅰ: DYS505,DYS533,DYS576,DYS588,DYS634,DYS643;Multiplex Ⅱ: DYS461,DYS481,DYS504,DYS508,DYS607)和应用进口Powerplex Y System(DYS19,DYS389Ⅰ/Ⅱ, DYS390,DYS391,DYS392,DYS393,DYS385,DYS437,DYS438,DYS439),对广东汉族216名无关男性个体进行22个STR基因座的复合分型,用ABI310基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统计22个Y-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参数,并结合已公开发表的其他12个群体“扩展单倍型”的数据资料,分析广东汉族群体遗传距离和聚类关系。3组复合扩增系统均可成功进行分型,基因多样性GD值在0.3299(DYS634)~0.9425(DYS385);22个Y-STR基因座共同构成的单倍型214种,单倍型多样性为0.9999。广东汉族和潮汕汉族的遗传距离最近(?0.0030),与东北汉族的遗传距离最远(0.0195)。22个Y-STR基因座联合检测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对建立Y染色体STR数据库,研究群体遗传学和进行法医学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短串联重复序列 复合扩增 遗传多态性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震荡伤后脑组织HSP70、bFGF及TGF-β1表达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陈锐 余彬华 +3 位作者 胡玲 严治 王文东 刘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研究脑震荡后脑组织损伤修复相关因子表达变化,为推断脑损伤时间提供法医学依据。方法建立SD大鼠脑震荡伤模型,提取脑组织行常规HE染色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 目的研究脑震荡后脑组织损伤修复相关因子表达变化,为推断脑损伤时间提供法医学依据。方法建立SD大鼠脑震荡伤模型,提取脑组织行常规HE染色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及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伤后30min,在大脑皮质、海马区见少量呈弥散性分布的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12h达高峰,伤后1d阳性细胞数量开始减少;伤后3h,在大脑皮质、海马区bF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开始增多,至12h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伤后6h~1d,在大脑皮质、海马区TGF-β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至3d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结论HSP70、bFGF、TGF-β1在脑震荡后脑组织中表达呈时序性改变。多指标综合应用为法医学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脑震荡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损伤时间的推断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醇中毒脑β-淀粉样前体蛋白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魏来 雷怀成 +4 位作者 于晓军 赖小平 钱红 徐小虎 朱方成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乙醇中毒下脑组织轻微伤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的表达,探讨乙醇中毒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TSAH)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乙醇中毒下脑组织轻微伤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的表达,探讨乙醇中毒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TSAH)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灌水组、灌水打击组、灌酒组、灌酒打击组。灌酒组以食用酒连续灌胃4周,打击组予脑震荡打击,各组大鼠脑组织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病理图像系统量化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灌水组脑无异常;灌水打击组全脑神经元轻度水样变性;灌酒组脑表面可见血管纹理,神经纤维排列稍疏松、间隙增大;灌酒打击组脑表面弥漫性淤血,脑干周围多见厚层斑片状TSAH,轴索不规则断裂。灌酒组额叶、海马、小脑、脑干β-APP IOD值高于灌水打击组及灌酒打击组。结论慢性乙醇中毒脑组织的耐受性明显下降,轻微损伤情况下即可引起致死性TSAH和神经病理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中毒 乙醇 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酶类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创伤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